京華時報:OKT的《哈姆雷特》理性模糊感性至上

2020-12-12 人民網

原標題:OKT的《哈姆雷特》理性模糊感性至上

  立陶宛OKT劇團的《哈姆雷特》在北京的話劇圈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浪。緊張不羈的觀演關係、洗鍊直接的視覺衝擊、力道鮮明的表演尺度,都讓人嘖嘖稱讚。歐洲戲劇聯盟大獎得主的確實至名歸,戲劇奧林匹克盛宴為業內人士和觀眾們帶來了如此好戲,也令人感激。

  入場時,臺上→排9個化妝檯,演員背向觀眾坐著,對著自己面前的鏡子,面無表情。如何面對自己的主題表達得清晰卻單調一如形式本身,靜止不動。一開場,所有人齊聲念出「我是誰」的臺詞,音量從低沉悄語到大聲怒吼,然後大家各自起身,將化妝檯推移挪動,原作中的序幕部分在燈光的輔助下自然呈現。

  化妝檯,是劇中最重要的舞美設計,演員幾乎所有的調度都圍繞著它,它也在演出中被各種組裝、搭建和擺放,構成了守衛背後高大的城門、先皇靈魂的祭臺、叔父懺悔的房間、母親淫亂的婚床、奧菲利亞落水的河岸、哈姆雷特裝瘋的戲臺……但是,這個物件功能性的過分強調,淹沒了它本身的含義。化妝間,是現實與舞臺的分界空間、演員與角色的過渡地帶、技術與感覺的交融處……在《哈姆雷特》的舞臺上,它一直扮演著→種假定性的說明,每一次演員拉開抽屜從裡面掏出油彩塗在臉上或者演完自己的戲坐回座位擦掉它們,都讓坐在下面的觀眾自然而然地跳脫出來,安心接受這不過是一場戲。

  「處於交界地帶的虛無」,是這部作品帶給我的直觀體會。它慷慨地在觀演關係中讓出了一個思考空間,讓人仿佛置身躁動城市中→片透明荒漠,可以躲在其中,天馬行空→陣子。對於非常了解原著文本的觀眾而言,在這部話劇裡可以充分感受→些個人化的東西。不過很奇怪的是,雖然理性告訴我該劇缺乏→個較為明確的改編和排演哲學,但是感性上,我真的對這部自以為已經嚼爛了的莎翁名著生出→些新的念頭,是專屬於我自己的、以前從未發生過的。

  有表演不需要喬裝的嗎?有打扮不需要鏡子的嗎?假到極致,會不會是另一種坦誠?一個王子整天憂慮人性的高貴與否,是不是其實辜負了自己的血脈和天分,是不是其實,很失職?你喜歡的究竟是你自己,還是鏡中的那個人?(此處的喜歡換成厭惡、懷疑、懺悔……同樣成立。)臉上塗了油彩,是斷然擦不乾淨了的;寬恕和傷害是→碼事兒;後臺的秘密、化妝檯前的心事、排演的瘋狂、脫口而出的真理——是一種創作觀,也是世界觀;有了世界觀,什麼事情都好辦了……這些,都是我在戲和戲的縫隙裡感受到的。

  我忽然意識到,一部戲的價值在於觀者的領悟;表達與接受的關係,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呂彥妮)

相關焦點

  • 感性的、理性的,英文怎麼說?
    小雅和英美友人感性的、理性的-美國朋友語音示範00:30來自你和寶寶說英語(1) Emotional感性的;使人感動的She's a very emotional person.她是個非常感性的人。She always lets her emotions dictate her decisions.她的決定總是被感情所左右。
  • 感性和理性相互依存
    之前說到人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更可以是兩者共存的,我們也應該明白一點,既然感性和理性本身不存在衝突,那就必然存在和他們有衝突的東西。是什麼跟感性對立,又是什麼跟理性衝突呢?跟感性不對付的,其實是我們心中或許終將存在的麻木。不管一個人如何感性,就像大家都說的那樣,假如遇見的事情多了,看得多了,又或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很多巨大的變故,於是人就會變得麻木,甚至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
  • 立陶宛OKT劇院《海鷗》
    這部由OKT《哈姆雷特》原班人馬製作的《海鷗》,將於2018年3月登陸上海1862時尚藝術中心。本劇忠實還原了俄羅斯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的《海鷗》作為嚴肅喜劇的精神實質。臨湖而建的莊園陰鬱而美麗。頹廢憂鬱的青年導演特裡波列夫深愛著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少女妮娜,妮娜則幻想著更大的舞臺和榮譽,並渴望愛情、幸福。
  • 感性和理性,完美的哲學定義
    我們總是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其實這只是一個階段,同理,理性也可以上升到感性,這就好比先是有雞,還是有蛋,只能說感性弱於理性,因為作為生命體其感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先是有雞,才後來有蛋,因為從繁殖行為來看分為胎生和卵生,而胎生的前提是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所以胎生是經過卵生階段的,而胎生是由於體內存在子宮繁孕的條件
  • 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學會提問》與《故事思維》
    總體來說,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理性與感性並存的,但缺乏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以至於做出各種非理性的、情緒化的行為!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理性思維,什麼是感性思維,如何學會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又如何駕馭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時機呢?讓我們來看看《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與《故事思維》這兩本書,或許裡面有我們要的答案。介紹這兩本書之前,我們先更清楚幾個概念,那就是思維、理性和感性。
  • 外語學習的感性和理性
    從標題不難看出,我要說的是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從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來劃分許多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是可以的,但不管感性還是理性,能做得好,關鍵還是一個字:做。 做了,做多了,自己自然知道怎麼做了。 在語言學習裡的感性就是「語感」,如果學習音樂的話就叫「樂感」,創作時就是「靈感」,想想還有什麼「感」。總之,「感」是極為重要的,雖然上天賜予的「感」是居多的,即便如此,我們也會通過訓練來提高她。 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語感呢?和我們交朋友一樣:經常在一起,多交流,你了解他(她)的想法,她(他)也了解你的想法。
  • 董元奔‖生活·理性和感性語義:語義與客觀生活的相互構建
    此文可作為作者昨日發於百家的《語境·時地性·感性意義:通過立足客觀生活澄清語義》一文的姊妹篇。語義具有模糊性特徵,其模糊性來源於語言的感性意義即語義中的非理性方面。那麼,語義為什麼會有非理性方面,語言的理性意義難道不能主宰語義的發展變化嗎?我想,這都是生活的緣故。那麼語義與客觀生活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高考美文——齊桓公的「理性」與「感性」
    要麼感性過度,容易被身邊人所左右,而失去了獨立判斷的能力和意願。齊桓公能重用管仲,一方面是感性的表現,因為他相信鮑叔牙的判斷,相信鮑叔牙的無私舉薦必然是國家社稷之福。另一方面是理性的表現,無論胸懷再大的人,在面對曾經有可能致自己於死地的對手,多少還是會有隔閡,但理性告訴齊恆公,一切不過是「各為其主」,「對事不對人」才是王者的氣度。
  • 韓紅:在感性和理性之間
    01「憨的自在」感性戰勝理性在韓紅身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感性戰勝理性]的一面。人紅是非多,登上明星勢力榜首的韓紅,最近面對的非議也不少。說她「作秀」、扒她黑料、潑她基金會髒水…甚至有人專門錄製視頻指責韓紅,因為天天刷屏都能看到她,希望韓紅可以低調一點,「做好事不留名」。
  • 「感性」和「理性」思維的區別在哪裡?
    「感性思維」,是中國「感性文化」影響下的典型思維方式。其實,感性是所有人的初級認識手段,所以,它的存在絕不只限於中國人才有。感性的特點,就是易變,無原則,走極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等表現。總之,一切憑自己的感覺辦事。
  • 理性·感性·美好 ——科學共文學一體
    違背了科學的理性,始歡終棄乃至人人唾棄,可謂可悲!照耀人類穩步前行的明燈的是科學的理性之光,保障人類美好生活獲取的手段是理性的科學之術,以理性之光和科學之術來加持生活,人生之路愈走愈為光明和坦蕩!文學的感性能讓我們活得歡,過得順,玩得樂。車爾尼雪斯基曾說:「文學是人類精神的教科書。」
  • 在理性權威中訴諸感性表達*
    疫情防控期,訴諸感性類評論佔比高於理性權威類;進入復工復產期後,訴諸感性類評論佔比明顯下降,恢復了往日以理性權威為主的輿論引導模式(見圖1)。從上述趨勢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民日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輿論引導上出現「在理性權威中訴諸感性表達」的特徵。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企管之道:服務設計的理性與感性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顧客大排長龍是一種罪惡,排隊買車票,排隊繳費,排隊報稅,大概不會有幾個人感到舒服,可是從感性的角度來看,排隊有時可以帶來安心,帶來等待的刺激感,排隊玩遊戲,排隊吃美食,排隊要籤名,不排隊就不夠熱鬧,就不可能激起粉絲的興致,排隊買到的東西比較好吃,同時帶來的失望也更大。企業在進行服務設計時,不能單從理性的角度來思考,許多時候感性要素的影響更大、更深遠。
  • 男人是偏理性的,女人是偏感性的,是這樣嗎?
    男人是偏理性的,女人是偏感性的,是這樣嗎?回歸情感,我覺得現在的女人越來越多的更加自主獨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女漢子,而越來越多的男人活的更加細膩有生,故被我們所所成娘。我個人覺得大多數女人的性格是偏感性的,大多數男人是偏理性的,事實情況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 理性與感性,現實和初心
    出乎意料的是,Alice很痛心地認為這不合理,她表情嚴肅地說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她不能理解胚胎不能稱之為生命這個邏輯;醫學生是關注和探索生命的年輕人,不能因為一些現實的因素,就失去了對生命基本的尊重和感性的認知。這理論太新鮮了。感性?感性和這個專業無關。
  • 名師論壇|語文的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
    語文的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華東師範大學 巢宗祺在我們的語文教育中一度盛行偏於「理性」特點的學習方式,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這種特點,一是在關於語文教育的文件和文章中,描述語文學習行為的,主要是一些表達理性含義的詞,如「理解」「分析」等;另一方面是語文學習的具體行為,例如,小學生學習新詞,要求記住它的釋義,考試就要考詞語解釋;要求記住它的語法規則和語用規則
  • 感性和理性,終究是感性勝了
    果然還是感性戰勝了理性。
  • 理性至上、不會輕易被愛衝昏頭腦的星座,拿得起放得下
    在感情中,有的人為了愛情可以犧牲一切,甚至失去自我,而有些人卻很理性,他們雖然相信愛情,但不會為愛衝昏頭腦,反而拿得起也放得下。主筆:老巫在感情世界裡,往往存在兩種人, 一種感性一種理性,感性的人時常為了愛情,甘願捨棄一切;但理性的人卻不會被愛衝昏頭腦,他們拿得起也放得下。那麼有哪些星座是屬於理性的呢?
  • 「羊晚快評」女孩溺亡事件中的感性與理性
    從最初一面倒責難處警人員「冷血」、見死不救,到「警察也是人,不應強求無謂犧牲」等聲音出現,多種觀點碰撞,令輿論從感性走向理性,也更趨建設性。生命珍貴,一個花季少女,在警察勸說中,眼睜睜突然跳水溺亡。這樣的畫面,讓任何善良的人都難以接受。因此,激憤也好,過頭話也罷,批評現場救援不力都情有可原。
  • 理性與感性的對決(2018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點評)
    理性與感性的對決   ①從古至今,世間從沒有停止過理性與感性的碰撞。我認為,《論語》中「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感性的代表,《孟子》中「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是理性的代表。感性與理性碰撞,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在我看來,理性戰勝感性,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