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製圖/龔武
家政培訓現場。
培訓後的操作考試。合江縣婦聯供圖
11月30日,瀘州市合江縣佛蔭鎮將軍湖村。天蒙蒙亮,開往縣城的公交車停在村口,趙世芳提著包,上車,投幣,坐定,上班去了。
三個月前,趙世芳還是個「留守婦女」,為生計發愁,如今則是在縣城上班領工資的育嬰師。
命運的改變,來自一場以家政服務業為突破口的扶貧實驗——合江縣將有勞動能力又有從業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進行家政培訓,合格後推薦就業。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以及「二孩」政策全面放開,我國家政服務市場需求不斷增大。這給貧困地區適宜從事家政服務業的人群帶來巨大的就業機會。但是,要把握住機會,也需要有人扶她們一把。
□本報記者 王域西 羅之颺 李丹
深閱讀
合江的實驗
有從業意願的49名貧困婦女坐上家政扶貧「直通車」,接受新生兒護理等培訓
合江縣婦聯的數據顯示,全縣5.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貧困婦女約3萬人,超過一半。副縣長王波表示,利用勞務輸出大縣傳統,合江把促進就業作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婦女脫貧的重要路徑。現在傳統的務工出路萎縮、收入下降,不足以支撐脫貧攻堅重任,農村勞動力向服務業轉移已是趨勢。
不過,難關不少。
培訓與就業脫節是最大難題。熟悉當地家政市場的人士透露,家政培訓內容淺,絕大多數家政企業是中介性質,從業者不經培訓便直接上崗,服務水平偏低,1000多元就算「高工資」。「培訓對象要精準,瞄準有從業意願的貧困婦女,鎖定受益對象;就業方向要精準,瞄準市場需求,鎖定脫貧目標。」這場實驗的執行者——合江縣婦聯主席鄢錄珍表示,只有做到「兩個精準」,才能打通家政扶貧的「直通車」。
距離合江縣城12公裡的佛蔭鎮將軍湖村成為這趟「直通車」的始發地。
將軍湖村最大的優勢是人。村支書陳永惠介紹,村裡藤編廠是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基地,目前已經帶動周邊5個鄉鎮的千餘名婦女就業。「能從事藤編工作,說明有勞動力和就業意願。」鄢錄珍解釋,以這部分婦女為基礎,婦聯與村幹部、藤編廠等進行了更精準的篩選,初步從將軍湖村和臨近的留學堂村篩選出49名有從事家政工作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婦女。
一家註冊資金達百萬元的家政企業——瀘州市千牛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成為了婦聯的「實驗夥伴」。
與當地流行的中介式運營模式不同,千牛家政採用公司化運作。「員工由公司直管,接受專業家政技能培訓,合格後才能上崗。」千牛家政負責人羅雨奇介紹,通過電商平臺,與省內外家政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可將優秀員工推薦至外地就業。
9月21日,省婦聯「巾幗脫貧行動——千人培訓計劃」在合江縣開班。在婦聯組織動員下,49名貧困婦女坐進佛蔭鎮政府唯一的大會議室,這是鎮上免費為他們提供的。千牛家政則聘請到專業老師,根據市場需求重點培訓新生兒養護、孕產婦護理、老人陪護等內容,培訓合格後由公司推薦就業。
帶來的改變
月薪2000元,一個「育嬰師」讓全家脫貧,也帶回一些衛生好習慣
趙世芳早年曾在廣東打工,後來母親、丈夫和自己接連患病,一家人欠下幾萬元債務。趙世芳病情穩定後,成為家中唯一勞動力。「聽說婦聯搞家政培訓,義無反顧報了名。」
5天培訓裡,趙世芳成為最認真的學員之一,回到家就照著教材和筆記,在自己孩子身上練習。「糾正了不少帶娃的習慣,比如衝調奶粉,水溫要60℃左右剛剛好,攪拌手法也關係到奶粉溶解的質量。」
取得結業證書後,趙世芳到縣城一戶人家裡擔任育嬰師,照顧一歲多的小孩,月工資2000元。她算了一筆帳,如果穩定做一年,就有2.4萬元的純收入,一家四口人均純收入6000元,算上養雞等收入,能超過3100元貧困線的兩倍,欠下的債務也能在幾年內還清。
羅雨奇透露,目前所有受訓貧困婦女都實現了就業,平均月工資在1500元左右,根據工種和就業城市不同,清潔服務類月工資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母嬰服務、老人陪護等則在2000元到5000元之間。
合江縣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地農村居民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027元,即使以清潔服務類的工資下限來比較,做家政的年收入也與該縣平均指標持平。如果當地3萬貧困婦女全部從事家政服務業,以平均月工資計算,一年的總收入將達到5.4億元,而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去年全年的利潤總額也才3.72億元。
培訓帶來一個附加好處,是幫助貧困婦女養成好習慣。
將軍湖村2社的貧困戶黃青翠45歲,這次參加培訓,她記得最牢的就是「不同顏色的衣服要分開洗,掉出碗的食物不能放回去,抹桌子的布不能洗碗……」同社的曹豔紅則被派遣到瀘州市區當育嬰師,不僅領著3000元的月工資,更包吃包住。周末回家,她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因為客戶家「太乾淨了」。
就業的困惑
因多有家庭拖累,受訓婦女僅17人從事母嬰服務等相對高端工種
49名貧困婦女中僅有17名從事母嬰服務等高端工種,這17名學員有10人留在了合江縣,5人去了瀘州市區,只有2人選擇了「出遠門」。剩下的仍在從事清潔服務等工種,收入較低。
「縣城市場有限,外面市場巨大。出了縣,工資就多2000元,到省會甚至東部沿海,育嬰師的月薪能達到8000元,對公司也意味著更多收入。」羅雨奇表示,但有的學員寧肯在本地做清潔服務,也不願出遠門當月嫂。
為何「走不出去」呢?
趙世芳何嘗不想走出去,她懷念廣東的生活,但現在不比單身的時候。「媽媽、老公都需要照顧,我出去了,他們誰來管?」曹豔紅也表示,想出去,但娃還小,離不得媽。
陳永惠透露,將軍湖村的809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中,有近300人是因病致貧,需要家人照顧。「這還不包括留在家裡為老人盡孝、照顧娃的。」
這次培訓的合格證上蓋著合江縣婦聯的公章。「出了縣城誰認?」鄢錄珍認為,只有通過相關職業資格考試,才能真正獲得「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資本。
以育嬰師為例,職業資格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其中初級的培訓考試費用約2000元,高級更貴。業內人士透露,家政公司的業務培訓可以免費,但職業資格證的培訓和考試幾乎都是自費。
「花這麼多錢,萬一我沒考上怎麼辦?」曹豔紅又打起了退堂鼓。
未來的空間
通過打特色品牌、建立保障體系,為貧困婦女走出去解除後顧之憂
品牌化是推動「走出去」的一招棋。鄢錄珍翻出「荔鄉妹子」品牌,授權給千牛家政免費使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縣婦聯曾組織一批農村婦女到廣東沿海一帶從事家政服務,贏得一定口碑,因合江盛產荔枝,她們也被稱作「荔鄉妹子」。縣婦聯把「荔鄉妹子」註冊成了商標,「未來我們培訓的所有家政從業人員都將打上『荔鄉妹子』的標籤,對外形成特色品牌。」鄢錄珍希望,此舉不僅能為當地從業者爭取到一定的溢價空間,更能強化貧困婦女的自我認同,減輕心理包袱。
此外,合江縣還擬建立居家養老、鄰裡鄉親互助等體系,強化對因病因殘致貧的貧困戶的保障,力爭解除貧困婦女走出去的後顧之憂。
做大蛋糕也需多部門聯動。「比如人社、就業部門在職業資格培訓、就業推薦等方面提供幫助,扶貧移民局可幫助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王波認為,部門間可形成聯席會議機制,形成合力。
市場自身也在調節。羅雨奇相信,未來市場價格看漲,或將促進天平向「走出去」一方傾斜。
一個案例給了他信心。瀘縣一戶人家提出以4500元/月的工資尋求一位上門的育嬰師,公司本與一位學員談攏,但學員卻在上崗的前一天「反悔」。「對方誠意很大,又加薪到5000元,並承諾節假日雙倍工資,這位學員最終還是去了。」
四川川妹子家政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瑞表示,對於確實無法外出或不願意外出的貧困群眾,應當讓本地市場成為他們的出路。
「剛剛結束的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做優做活現代服務業,未來可通過『培育市場、引領消費、擴大內需』的理念,培育家政服務業發展的土壤,形成對外輸出和本地就業的雙通道格局,助力脫貧攻堅。」王波表示,合江縣城有18萬人口,有消費潛力,此外合江還地處川渝黔三省交界地帶,發展商貿服務業的優勢突出。
但羅雨奇對本地市場並不看好,「培訓一個學員的成本至少是500元,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也有費用。但中介式的家政服務模式間接影響了當地的家政消費觀念,許多客戶甚至不接受2000元以上的價格,向規模化、專業化轉型談何容易?」
宋瑞則認為不必擔心。「從全省來看,省會城市已經逐漸飽和,未來各企業競爭的重點將轉移至二級甚至三級城市,必將帶旺市場需求,規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