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2021-02-18 一介淑生

光的幹涉是高中物理選修3-4的難點內容,因為光波的頻率非常高,所以難以用肉眼觀察到光的幹涉現象,學習時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不會演示光的幹涉實驗,所以我組織孩子們嘗試在社團課完成光的幹涉的相關實驗。

2018年5月3日下午第八節,在物理實驗室2進行了一次「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首先,雙縫實驗,它是著名的光學實驗,在1807年,託馬斯•楊總結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學講義》,裡面綜合整理了他在光學方面的工作,並在裡面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

(發現他們組裝實驗裝置的時候,很安靜呢)

讓一束單色光投射到一個有兩條狹縫的擋板上,狹縫相距很近。如果光是一種波,狹縫就成了兩個波源,它們的頻率、相位和震動方向總是相同的。這兩個波源發出的光在擋板後面的空間互相疊加,發生幹涉現象:來自兩個光源的光在一些位置相互加強,在另一些位置相互削弱,因此在擋板後面的屏上得到明暗相間的條紋。

(孩子們正在觀察光的幹涉現象)

通過本次實驗,不僅加深了孩子們對光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原來當光通過縫隙時,如果從一條縫隙來的一部分光和從另一條縫隙來的「同相」,也就是兩個部分波的波峰同時發生,波谷也同時發生,則它們將互相加強。但是如果它們剛好「反相」,也就是一個部分波的波峰重疊到另一部分的波谷上,則它們將互相抵消。在雙縫實驗中,只要屏幕上到兩縫隙的距離之差為波長的整數倍的地方,則波峰和波峰分別在一起發生,因而是亮的。如果距離差剛好是這些值的中間,則波峰就重疊到波谷上去,該處就是暗的。

        

(光輝的樣子超級可愛的,哈哈哈)

通過這次實驗,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他們的理論思維得到提高,也知道如何進行科學的觀察和實驗操作。我覺得孩子們都很喜歡這樣的物理實驗,很感謝學校給孩子們提供實驗條件,讓孩子們得到鍛鍊。

        我們計劃,下下周,期末考試之後,用DIS數位化信息系統試試這個實驗。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本公眾號,謝謝大家支持。

老闆,給點銀子買糖吃咯~

相關焦點

  • 張祥前對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的解釋
    20世紀,物理學家們遇到一個難題: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一部分人認為光是波。另一部分人認為光是粒子,像一粒粒光滑的小球。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解決,現在物理界只好認為光即是粒子又是波,稱為波粒二像性。光的著名實驗是光的雙縫實驗。
  • 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Physics World,2020,(2): 31)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演示了光的幹涉原理。現在,利用雷射激發單個銣原子,可以做一種等效的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在過去的20年裡,我面試過400多名想來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物理的學生。楊氏雙縫實驗是經常出現的題目,顯然讓學生們感興趣。
  • 雙縫幹涉實驗背後的幽靈,看量子力學如何解釋雙縫幹涉悖論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前面我們科普過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我們也講過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它證明了光的粒子性,由此我們得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特質。可是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有沒有可能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能同時測出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人類是天才的,這個震驚物理世界的實驗就這樣誕生了,人們稱之為雙縫幹涉悖論。
  • 「雙縫幹涉」實驗,細思極恐
    這就涉及到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雙縫實驗」是什麼?當我們把一個個小球從一道縫噴射出去時,屏幕上會出現了一個個彈痕組成的柱形。當一道縫增加為兩道時,就是兩個柱形,這是小球的粒子性。換言之,如果我們把一道光波透過一道縫時,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光柱。
  • 每周三題 高二【24】實驗:用雙縫幹涉測量光的波長
    每周三題 高二【24】實驗:用雙縫幹涉測量光的波長【題頭】 用雙縫幹涉測量光的波長的實驗是高中物理重要的實驗之一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從20世紀講起,當時物理學家們開始糾結一個問題,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一部分人認為光是跟水波紋一樣的波?另一部分人認為光是粒子,由一粒粒光滑的小球組成。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
  • 雙縫幹涉實驗的另類解釋,科學的拓展
    雙縫幹涉實驗以其奇特性而吸引了眾多的物理學愛好者,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物理實驗,它能揭開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奧秘,能使現代科學得到拓展。雙縫幹涉實驗證實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其中要加入觀察者的因素,涉及物質與反物質範疇。
  • 不可思議的雙縫幹涉實驗——未來可以改變過去
    楊氏雙縫實驗一開始使用水波來做實驗的,當水波經過兩條很細的縫隙時彼此之間的水波就會互相干涉和影響,波峰重疊的地方就互相疊加,波峰和波谷疊加的地方就相互抵消,在放在遠處的光屏上會出現亮暗的幹涉條紋,這個是波特有的性質。在牛頓時代大家就對光的本質進行研究,其中牛頓堅持微粒說,主張光是一種粒子,符合牛頓的定律。
  • 雙縫幹涉實驗真的無法解釋嗎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是證明光具有波動性有力證據,後來人們又用電子,質子等粒子進行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果,證明波粒二象性對所有物質具有普適性,然而其背後的原因一直是個謎,特別是當我們對其進行觀測時,幹涉條紋卻神秘消失了。光子似乎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經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典物理學vs量子力學 如果要評選科學史上匪夷所思的實驗,那麼這個桂冠大概率屬於雙縫幹涉實驗,它就像是物理學家們的夢魘一樣,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那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 雙縫幹涉實驗其實一點也不恐怖
    高中學過的雙縫幹涉實驗,N多年後,在知乎和頭條上經常翻到關於雙縫幹涉實驗特別恐怖的文章,大家都覺得這個實驗打破了因果律,我也蠻好奇的。具體內容我就不複製粘貼了,由於實驗者的觀察與否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實驗結果。
  • 從託馬斯·楊到約恩松——神奇的雙縫幹涉實驗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 之前我們介紹了單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很多同學問【延遲選擇實驗】和【量子擦除實驗】的視頻在哪裡,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專輯沒在公眾號上發過,所以今天特意補發一下(由於公號限制,每期最多三個視頻,所以分為兩個圖文,另外一篇見上條)。
  • 「科學怪談」匪夷所思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初始的實驗: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在19世紀以前,牛頓一直認為光是一種粒子,他的光粒子學說統治了物理學界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到了1830年英國的物理學家的託馬斯·楊向這個觀點挑戰。他在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小洞,然後用厚紙片蓋住,再在紙片上戳一個很小的洞。
  • 令人困惑的「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什麼情況?
    很多人聽過雙縫幹涉實驗後會認為「玄之又玄」,於是有了「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下面再說)光到底是什麼?——雙縫幹涉的「詭異」接下來我們看雙縫幹涉,這事要先從牛頓說起,源於一個看似簡單,然而誰都答不上來的問題——光是什麼東西?
  • 他山之石: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嗎?恐怖在哪?
    文末有全套高清版資料下載連結,敬請下載學習)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即使對於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一開始接觸到量子力學的雙縫幹涉實驗時,也會嗅到有一絲玄學的味道。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
  • 博士說丨為什麼歷史上雙縫幹涉實驗令人細思極恐?
    再後來,又有人認為光還可能是一種波,因為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光線在經過兩條平行的非常狹窄的縫隙的時候,它會變成好多條光線。這叫幹涉,波才有這樣的現象。(假如光是粒子的話,那在它後面就應該是兩條細細的光線。)這個實驗就是19世紀初託馬斯·楊所做的雙縫幹涉實驗,此後的100多年大家也沒有覺著這個實驗有啥了不起。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1801年,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揚的光幹涉實驗研究,為人類拋下了一個問題,即光的本質為何物,是粒子還是波?100多年裡,光的粒子說成為了光的正統學說,直到1801年,託馬斯楊完成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並在實驗中證實了光是波,因為幹涉僅僅是波的特徵,從而導致光的波動說成功的取代了光的粒子說的地位。
  • 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挑戰了因果律了?
    因為觀測這種行為和手段本身就破壞了電子之間相互幹涉唄?破壞了相互幹涉使得其本身的波粒二象性裡只剩下「粒」性而沒有了「波」性,自然就不存在幹涉條紋了唄。作為半個物理學業餘愛好者,我相信我的理解應該被很多大牛想到過吧?那麼玻爾或者其它人,具體是怎麼證明不是他們的觀測手段影響了粒子之間的相互幹涉呢?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 是否觀察實驗過程,竟會影響到實驗結果,有趣的雙縫幹涉實驗
    在最初人類試圖探尋光的奧秘的時候,曾將其歸結為一種粒子,所謂的光束就是大量粒子所組成的粒子束,對於光的粒子學說曾經主導了將近兩個世紀。而後,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實驗出現了,那就是雙縫幹涉實驗。在雙縫幹涉實驗中,首先讓光穿過一條狹窄的細縫,然後再穿過兩條平行的縫隙,而後就會在後面的背板上呈現出幹涉條紋。是的,後面的背板上出現的並不是兩條光紋,而是一組光文,這組光紋就是幹涉條紋,幹涉是波的特性,於是人們認識到光不是粒子,而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