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磁滯效應?布迪厄及其延伸(Strand&Lizardo2017)

2021-03-02 Sociological理論大缸

按:2017年上半年刊出的期刊論文的「想讀」list裡,有17篇是會下半年讀的(其它只放在「書架」上需時再讀),現已讀了9篇,其中有1篇讀了一半放棄讀不懂(講Eco的語義學的~)。下面是這9篇中的一篇,其它已讀的,也之前陸續推過了幾篇,見頁底。

——【「想讀」的英文論文list】2017上半年社會學理論-新文獻

————

Strand, Michael, and Omar Lizardo. 2017. 「The Hysteresis Effect: Theorizing Mismatch in Action.」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47 (2): 164–94.

 

一、基本問題:信念與現實:從一邊倒到時間/過程/互動

在處理the relation between 行動者的beliefs and 社會的reality時,社會學理論常常會陷入兩難困境:要麼belief是被動的,反映和匹配外在實在以致陷入representationalism 、,要麼承認belief是主動的,內在實在,現象學的,陷入mentalism。

 

什麼是belief?

Micheael Strand and Omar Lizardo從布迪厄的分類入手,區分出和信念鄰近的「傾向」、「doxa」,以之與「知識」相對立。

Important in this respect is that dispositions and belief are both distinguishable from knowledge...dispositionalism treats a representational content as incidental to belief : representations matter only as supports for belief-based predispositions to certain kinds of action. (借用Rylean dispositionalism)...doxa =common belief ..By using doxa we accept many things without knowing them ... as it posits a relationship of 「acceptance」 without a propositional content that is internally represented 

 

 

進一步,Strand, Michael, and Omar Lizardo決定換個思路:如何理解行動者的信念和變遷著的環境/實在之間相匹配,生產出「想當然的」世界的時間過程?

 

二、理清相關概念:對接布迪厄

由此對接上布迪厄學說,二人認為,有四個子概念需要處理:

(1)The temporality of 「action」 result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actical belief and the environment. 

(2)Practical belief 「shapes and canalizes」 action with its own temporality, anticipating possibilities that may or may not match institutional patterns of the environment generated via a different temporality

(3)Belief-based action is thus dependent on the dynamic coordination between 「subpersonal, personal, and extra-personal」 processes supportive of cognition in the 「extended」 sense

(4)mismatch/match:they emerge as a regularity of linking the practical past with the contingent present in action 

...

最後一個概念:錯配/匹配,則是一個不錯的入手點。因為布迪厄提出過「hysteresis」——相較上面那些概念, 這個概念是被後來的詮釋者處理得相對較少的。

Hysteresis occurs within contextual environments that (as a rule) dynamically change at a faster rate than the practical belief embodied (e.g. 「generated」) in the actor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past versions of the environments can anticipate 

 

 

三、「磁滯」的布迪厄式概念及其再發展:詞源、定義與類型

(1)Strand, Michael, and Omar Lizardo系統考查了磁滯概念的概念系,不僅僅是布迪厄

——詞源:電磁學

The Scottish engineer and physicist Alfred Ewing(1885) is credited with resurrecting the term from Ancient Greek in order toexplain the persistent effects in ferric metals stemming from their temporary

——認知發展心理學:Piaget的兒童認知發展實驗(兒童會誤以為toy還像之前在那,但被藏起來了其實)

——早期的美國社會學:奧本海默的「文化滯後」理論(文化系統中的一部分落後過另一部分)

——布迪厄:1968年革命

布迪厄是怎麼提出這個概念的呢?(其實很像aging and society分析~)法國在二戰後大學擴招,但是學生們仍對高等教育與地位獲得保持著原有未擴招時的期望,由此導致錯配、落空,以致形成了1968的革命。

 

(2)澄清定義:

三個方面,包括(1)制度結構提供了時間歷程的序列,如年齡角色;(2)實踐中認知上的落後,以及(3)行動者無能更新自己的行動模式。

In what follows, we develop a typology of reflexives based on three systematicdimensions of what we call belief-environment coupling:

—— the relative presence of strongly structured institutional patterns providing a relational structure to the passage of time (e.g. orders of succession);

—— the relative perseverance of old practical belief within the temporality of practice after the recognition of mismatch;

——the inability to form new coherent belief in novel action patterns. 

 

(3)四種類型:

——Traditional reflexiveness類型:舊觀念已經打破,新觀念尚未形成,新的社會時間秩序也尚未形成。例如英國資本主義初興時,受到衝擊和反對工廠化的手工業者

——Radical reflexiveness類型:舊觀念還強勁地停留在相信社會是昨日的模樣。例如68年革命的學生。

——Anomic reflexiveness類型:舊觀念已經打破,秩序也已經缺席,但這些打破和缺席帶來的後果很嚴重,比如「去工業社會」中失業的工人。

——Ironic reflexiveness類型:舊觀念還強勁地在,舊秩序也還在,新的秩序和觀念都沒有出現。比如對對教育過度投資(相信會帶來地位獲得)的工人,仍是完成不了理應得到的教育期望。

 

 

(Socoiological理論大缸第130+期~~編混了。。回去再重編吧。)

連結:

TS期刊新文|國家不僅是想像共同體!從material談現代國家

重新發現布魯默:從joint action概念入手(Azarian,2017)

歷史社會學如何研究帝國史?Kumar2017新著薦讀

若韋伯【未曾居於】主流,又是誰【使之登頂】社會學三大家之一? 

 

 

相關焦點

  • 渦流損耗與磁滯損耗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渦流損耗與磁滯損耗有什麼區別? 發表於 2018-05-25 15:37:38   渦流損耗與磁滯損耗有什麼區別   渦流損耗是導體中有交變磁場時,根據電磁感應定律,會在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
  • 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解析
    布迪厄與那些出身富有。有文化優越感的精英子弟格格不入,因此他從未認同精英政治論和唯智主義傳統。 布迪厄曾多次說自己的工作是「哲學的田野工作」,意思是指結合經驗調查和理論建構的「參與性社會學」研究。排斥經驗研究的哲學冥想,掩蓋和自然化了社會及知識長於的等級區域。
  • 布迪厄與場域理論
    布迪厄早期研究深受列維— 史特勞斯的影響,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對結構主義的思想提出了批評,在這兩個問題上也沒有妥協,他說:「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將人類學的方法應用於現代社會中。」布迪厄由「群體」(group)這一研究單位擴大到「場域」,在場域中,群體佔據了位置,他的人類學研究方法正是依託於場域這個基本單位而展開的。對於場域(field)這一概念,布迪厄這樣說過:「我將一個場域定義為位置間客觀關係的一網絡或一個形構,這些位置是經過客觀限定的。」
  • 布迪厄:建構主義的結構主義者
    (一)場域——內在性的外在化布迪厄的理論中,場域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們對佔據特定位置的行動者所產生的決定性影響都是客觀決定的。場域就是一個相對於行動者的外在結構。對布迪厄而言,這種外在的社會結構或者說是外在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 電機製造業的先驅-斯坦梅茨:磁滯電機原理的發明者
    他在對磁滯現象的理解上有了突破性的發現,使工程師能夠設計出更好的電磁設備,特別是工業用電機。斯坦梅茨的工作使交流電路理論和分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交流電路理論和分析是用複雜、耗時的基於微積分的方法進行的。在1893年7月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會議上發表的開創性論文《複數及其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中,將這些複雜的方法簡化為「一個簡單的代數問題」。
  • 開關變壓器之鐵芯磁滯損耗分析
    因此,當交流磁場反覆對變壓器鐵芯進行磁化時,總需要額外地有一部分磁場能量被用來克服磁矯頑力和消除剩餘磁通,這一部分用來克服磁矯頑力和消除剩餘磁通的磁場能量,對於變壓器鐵芯來說,是不起增強磁通密度作用的,它屬於一種損耗;因為磁感應強度的變化總是要落後於磁場強度一個相位,因此把這種損耗稱為磁滯損耗。
  • 鐵磁材料的磁滯回線和磁化曲線
    本實驗使用單片機採集數據,測量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兩個不同磁性能的鐵磁材料的磁化曲線和磁滯回線。  【原理】  1)鐵磁材料的磁化及磁導率  鐵磁物質的磁化過程很複雜,這主要是由於它具有磁滯的特性。一般都是通過測量磁化場的磁場強度H和磁感應強度B之間的關係來研究其磁性規律的。
  • 布迪厄的文化資本:有文化有什麼用?
    這種資本,只是布迪厄所劃分出的四種資本中的一種,叫做經濟資本(financial capital)。另一種不難理解的資本,叫做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社會資本大致可以理解成俗稱的關係、人脈。你的親人、朋友、同學、老師、同事、同行、同階層等群體和你的關係,就是你的社會資本。
  • 考慮市場治理體系的銀行債權治理及其效應研究
    銀行債權發揮公司治理效應的路徑和機制是什麼,與體系內其它機制的作用關係如何,這些路徑、機制和關係導致的治理效應有何特徵或差異?我國市場經濟體系是否完善,是否富有成效?市場化改革在不斷深入嗎,市場體系在不斷完善嗎,銀行債權發揮公司治理效應也在伴隨著不斷改進嗎?以往研究仍然沒有很好地回答這些問題。
  • 熱點切換效應相對突出 行情以漲價題材延伸性展開
    市場進入8月之後,熱點的切換效應相對更加突出,走勢強勁的鋼鐵、氧化鋁等品種顯示出更加強大的威力,連續拔高走出類似題材股加速拉升的形態。造成很多投資者不能夠保持持股到拉升高位,早早就中途獲利出局。市場盤面的交易複雜性確實對於普通投資者困擾很大。
  • 鋼材在交變磁場中產生感應電勢,因渦流和磁滯作用使鋼材發熱,即
    鋼材在交變磁場中產生感應電勢,因渦流和磁滯作用使鋼材發熱,即 2019-01-24 14:22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每周一磁 · 磁滯回曲線和內稟退磁曲線(B-H曲線和J-H曲線)
    永磁材料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在外磁場作用下能被強烈磁化,另一個是磁滯,即撤走外磁場後材料仍保留磁化狀態。外磁場的變化與永磁體磁性變化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兩條曲線來描述,即磁滯回線(B-H曲線)和內稟退磁曲線(J-H曲線)。
  • 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
    邊際效用學派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商品的價值取決與人的主觀效用價值,並提出「邊際效應遞減」這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經濟學規律。那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呢?「邊際」是一個數學名詞,說的是新增的每一個單位。邊際效應遞減指的是,新增加的每一個單位所帶來的效應相比上一個單位帶來的效應是遞減的。
  • 青藏科學範式、效應及其精神內涵
    在 1990 年代「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環境變遷與生態系統研究」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環境資源效應」被分別列入國家攀登計劃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項目,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工作進入第二階段。 二、青藏科學範式及其效應 當前國際上的自然科學計劃都在根據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而力求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多角度來看問題,採取不同學科,不同國家或地區參加的辦法,以加強全面性;二是預見性,儘可能地滿足當前需求並超前來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三是長期性,從前面兩個方面的要求看,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 ​「鄰避效應」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
    「鄰避效應」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中央黨校廳局級幹部進修班(68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研究課題組2017年05月08日07:51    來源:學習時報隨著我國城鎮化但是,經濟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鄰避效應」所關聯的項目建設仍是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探索建立並不斷完善「鄰避效應」問題治理機制,對於推進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對95%的中國淡水水生生物及其生態功能不產生有害效應的最大濃度
    該基準由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依據《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制定技術指南》(HJ 831-2017)起草。  苯酚對水生生物毒性效應明顯。國際上對苯酚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的研究已近半個世紀,美國等國家發布的苯酚基準值及相關毒性研究,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制定過程中的參考依據之一。
  • 什麼是網絡效應
    我們的技術背景,所以實現想法的技術不是大問題以及在找到他們之前我們已經有了demo和一丁點用戶但是後來一次與他深入聊起來才知道,他之所以能掏出真金白銀投我們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的項目如果做起來的話,會有很強的 網絡效應,而只投很強的網絡效應的公司,則是他們投資的準則之一。那麼,聽起來像是萬金油的網絡效應到底什麼?為什麼它那麼吸引人?
  • 狄爾泰對自然科學心理學的批判及其效應
    狄爾泰對自然科學心理學的批判,奠基性地影響了後來德語和英語語境中的人文科學心理學家,並在當代多種人文科學心理學取向中繼續產生著效應,為人文科學心理學的歷史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在英語語境中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