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著,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感知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後「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倖」的錯誤。
二、說課時目標:
1.認識《守株待兔》裡的6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看圖複述故事。
3、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倖」的錯誤,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懂得不勞而獲是一種幻想。
三、說教學想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四點想法:字詞教學紮實有效;情境對話領會寓意;複述故事內化語言;拓展閱讀激發興趣。先說說字詞教學紮實有效。本課中要認識只有的6個生字,且字形都較簡單,很好記,讀音上只有「竄」「撞」「樁」相對難讀一些,因此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辦法。在檢查學生通讀課文的情況時隨機融進字詞教學。詞語的理解根據各詞語的特點採用看動畫說話理解(如:竄出來 守株待兔),情境理解(如:樂滋滋、從此),看圖理解(如:鋤頭 )等多種方法幫助理解。寓意的領會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主要採用讓學生討論種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實現來體會事件發生的偶然性,再創設交際情境,師生模擬對話。師演種田人,引導學生說出希望對種田人說的話,以此來達到對寓意的領會理解。為了降低複述的難度,我為學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插圖和句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一種幫助進行複述練習,體現了「不同學生不同要求」。最後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發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實現「教學不應局限在課堂」。
四、說教學程序:
一、動畫導入,初步感知
1、播放動畫,要求:仔細看,認真聽,等會兒要出題考大家的。
2、故事的題目是什麼?板書課題:守株待兔。 教學生字:「守」,範寫「守」
3、猜一猜題目意思。隨機引導理解「株」,教學「樹樁」
【動畫導入既能在最短的時間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最快的了解故事大意,還能幫助初步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
二、通讀課文,讀懂讀好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努力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讀課文,隨機指導理解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學習詞語:竄出來 撞
重點理解「竄出來」:
(1)「竄」是什麼偏旁?穴字頭表示跟洞穴有關。「竄」願意是指老鼠受到驚嚇逃竄到洞裡。
(2)課文中說野兔從樹林裡竄出來,是什麼樣子呀?我們跟著種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課件演示野兔從樹林裡竄出來的動畫)你們注意看
A這隻野兔怎麼樣的從樹林裡跑出來?出示句式:一隻野兔 地從樹林裡跑出來。
B猜一猜:當時可能發生什麼事了?
C小結:像剛才大家說的那樣,飛快地、很緊張、很慌亂地跑就是「竄」。
D讀好詞語
【讓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的表達訓練中,內化語言。同時在朗讀中,在說話中,在情境中學字詞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有效的。】
2、自由讀
3、 齊讀
(二)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句子: 「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
(1)引導抓「急忙 白撿 又肥又大」讀好句子。
重點理解:「白撿」從這句話中的哪兒也可以看出是白撿(板書:白撿)(沒花一點兒力氣不費吹灰之力。
小結:沒花一點力氣,就得到了又肥又大的野兔,就叫——白撿 ,也叫——板書:「不勞而獲」)
(2)指導朗讀:面對這樣意外的收穫,面對這不勞而獲,種田人的心情怎樣?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樂滋滋。)「樂滋滋」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帶著高興的神情一起樂滋滋的讀一讀這句話吧。
【在朗讀中感受詞語的意思,在表演中體會的詞語的情趣。溝通課內外拓展積累語言。】
2、這個樂滋滋的種田人還有一個更美的想法呢。課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1)指導朗讀。(讀時強調『每天』)
(2)引導感悟:你覺得種田人的希望能實現嗎?(不會)也許幾十天以後會再次發生,也許幾十年以後會再發生,也許永遠都不會再發生。就算會發生,也不可能都在同一個地點。像這樣不經常的,很少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形容?(意外、偶爾、偶然。)板書:偶然 認讀該詞
【在討論中,在點撥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偶然性」,為寓意的領會做好鋪墊。】
(三)第三自然段。
1、這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可是那個種田人是怎麼做的?請大家默讀課文,讀完之後劃出有關語句。注意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課件出示句子: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1)齊讀句子。學習詞語:從此 鋤頭
理解「從此」:是指從什麼時候起,他就丟下了鋤頭?
看圖理解「鋤頭」
(2)從此,他丟下了鋤頭再也不幹活了。誰再來讀這句話?體會「整天」。齊讀句子。
3、同學們,你們瞧!種田人丟下了鋤頭,他呀,不幹活了。當別人在地裡澆水施肥時,他在守株待兔;別人在地裡拔草捉蟲時,他在守株待兔;當別人的莊稼大豐收的時候,他還在——?(生接:守株待兔。)
【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種田人的希望不勞而獲的僥倖心理。】
4、他守株待兔的結果怎麼樣呢?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1)這個種田人野兔沒有等著,莊稼卻全完了,也就是說什麼也沒有「獲」,用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出示詞語,認讀:一無所獲,一無所得
(2)如果說連毫毛這樣細小輕微的東西都沒有收穫,這又可以叫做——出示詞語,認讀:毫無所獲、毫無所得
【引導從事件的結果中體會想要不勞而獲,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
三、齊讀全文,總結寓意
1、齊讀全文
2、想像說話:課文學完了,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些什麼?出示句式:我想對種田人說:
(創設交際情境,師生模擬對話。師演種田人)
3、小結:同學們你們這麼一說我知道了,這件事情是偶然發生的,要想有收穫,不能*運氣。我呀,現在就扛起鋤頭,下地幹活去。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也希望你們把我的事講給別人聽,讓他們可千萬別學我呀!
【在情境表演中,引導學生把領會到的寓意以勸告種田人的形式表達出來。由於是給別人以勸告,學生說的欲望被調動起來了,效果較好。】
四、複述故事,積累語言
1、可以藉助課件上的三幅插圖和關鍵詞語複述,也可以根據課件上的句式簡要複述。
2、學生自由準備
3、指名複述
4、同桌複述。
【為學生提供故事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插圖和句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一種形式幫助進行複述練習,體現了「不同學生不同要求」,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積累內化了語言。】
五、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像守株待兔這樣通過一個故事說明道理的文章,我們稱它為——寓言。(板書:寓言)我們中國流傳著許多寓言故事。(課件出示圖片)你們瞧,這是什麼故事?(課件出示,認讀:刻舟求劍、亡羊補牢、拔苗助長、掩耳盜鈴……)
2、推薦閱讀《伊索寓言》《中華寓言故事》等書,準備召開寓言故事會。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幫助學生拓展了解其他寓言故事,激發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實現了「教學不局限在課堂」。】
六、觀察分析,指導書寫
1、出示 「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示範書寫: 此。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寫字教學永遠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所以應在課堂上保證寫字時間,保證書寫
相關資料推薦:
>>2014年最新教師考試輔導資料下載
>>免費專業學科知識試聽課程
>>在線教師考試模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