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文明確!

2020-08-28 大連政法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0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明確,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據了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民間借貸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利率過高、範圍過寬、邊界模糊等。決定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85%的4倍計算為例,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相較於過去的24%和36%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決定繼續執行更加嚴格的本息保護政策,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後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超過以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主張的逾期利率、違約金、其他費用之和也不得高於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最高法審委會專職委員賀小榮表示,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維持在相對合理的範圍之內,是吸收社會各界意見後形成的最大公約數,更加符合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對於引導、規範民間借貸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最高法發文加強著作權保護,明確署名推定規則等問題
    最高法發文加強著作權保護 明確署名推定規則等問題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6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切實加強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著作權保護,充分發揮著作權審判對文化建設的規範、引導、促進和保障作用。
  • 最高法發文規範裁判文書:一般不得使用方言俚語
    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最高法近日印發《關於加強和規範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這份意見明確,裁判文書行文應當規範、準確、清楚、樸實、莊重、凝鍊,一般不得使用方言、俚語、土語、生僻詞語、古舊詞語、外語;特殊情形必須使用的,應當註明實際含義。
  • 最高法發文明確: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行為無效
    中新網北京8月20日電 (朱晨曦 張素)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0日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明確,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 最高法發文規範民事執行:遇違法可向檢察院申請監督
    最高法發文規範民事執行:遇違法可向檢察院申請監督 原標題:   京華時報訊(記者張思佳)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聯合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民事執行活動法律監督若干問題的規定》
  • 最高法發文加強著作權保護!明確這些焦點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16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切實加強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著作權保護,充分發揮著作權審判對文化建設的規範、引導、促進和保障作用。意見提出,依法加強創作者權益保護,統籌兼顧傳播者和社會公眾利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最高法發文完善類案檢索制度明確參照案例 統一法律...
    人民日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徐雋)為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類案檢索制度,進一步統一法律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了《關於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意見》於2020年7月31日起試行。
  • 今日銳點最高法發文保護民告官案件訴訟權
    今日銳點最高法發文保護民告官案件訴訟權 詳細  最高法現狀定義:行政訴訟「告狀難」現象依然存在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行政訴訟法施行以來,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審理了大量行政案件,有效化解了行政爭議,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行政審判的特殊職能作用日益彰顯。但是,從最高人民法院開通的民意溝通信箱徵集的意見來看,行政訴訟「告狀難」現象依然存在。
  • 【阿佳學法】彩禮、家暴、生育、離婚……最高法明確了這些婚姻大事
    重慶市民政局供圖——持續性、經常性的家暴認定為虐待發布會上,最高法相關負責人表示,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的修改制定中,要考慮促進婚姻家庭和諧穩定。同時,還要注重引導樹立良好的家教、家風,弘揚家庭美德,促進家庭文明建設。
  • 中國官方發文明確「誰來分擔旅遊因疫情滯留產生的費用」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產生巨大影響,為此,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文,就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作出規定。記者29日從最高法獲得這份司法文件,並注意到其中明確「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造成旅遊者滯留的,旅遊經營者應當採取相應的合理安置措施,因此增加的食宿費用由旅遊者承擔,增加的返程費用由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分擔」。
  • 最高法明確外賣出問題平臺須擔責
    原標題:最高法明確外賣出問題平臺須擔責   最高人民法院昨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從各界普遍關心的電子商務平臺
  • 最高法發文加強著作權保護 明確署名推定規則等問題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16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切實加強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的著作權保護,充分發揮著作權審判對文化建設的規範、引導、促進和保障作用。意見提出,依法加強創作者權益保護,統籌兼顧傳播者和社會公眾利益,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訴訟請求是否明確的判斷與處理
    【裁判主旨】行政訴訟請求明確係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之一。如若訴訟請求不明確,經人民法院釋明後,原告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會駁回原告的起訴。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一般情況下行政訴訟請求是否明確的判斷依據主要有二:一是訴訟請求指向的行政行為(包含不作為行為)是否具體;二是對人民法院提出的裁判要求是否符合現行裁判類型和方式。
  • 最高法明確上市公司「被」違規擔保無效
    近日,最高法發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簡稱《紀要》),對經濟金融領域的諸多爭議問題統一裁判思路。對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的認定,《紀要》肯定了上市公司公告及決策程序的必要性。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董事長等關鍵少數在未履行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策程序、未公告的情況下,私自以上市公司名義進行的對外擔保將不受法律保護。
  • 彩禮、家暴、生育、離婚……最高法明確了這些婚姻大事
    對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延續了現行婚姻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 最高法規範自首立功認定標準 明確從寬處罰幅度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8日)發布《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進一步規範了自首、立功的認定標準,嚴格了認定程序,明確了從寬處罰幅度。  《意見》的主要內容共八個部分,其中對交通肇事罪自首的認定、採用捆綁手段「送子歸案」的處理、立功線索來源的認定、自首和立功處罰原則的具體把握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明確。
  • 最高法明確利率超15.4%就算高利貸?誤讀!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新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抹去了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大幅降低至新利率紅線——4倍LPR。 按照最新1年期LPR3.85%的4倍計算,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是15.4%。 於是,一些觀點就認為,超過15.4%就是高利貸了。也有人認為,利率上限下調,絕大多數互金、消金機構都會活不下去。
  • 最高法明確民商事案件延期審理次數 縮短審判時間
    新京報快訊(記者 何強)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規範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的決定》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的兩個司法解釋。記者注意到,兩個司法解釋都圍繞優化營商環境。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今日介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 最高法:將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國家發改委發文,將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詳情:最高法、國家發改委聯合發文!)《意見》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市場主體、產權保護、公平交易、市場秩序、民生保障、服務開放、高效解紛等七個方面,提出了三十一條貫徹意見。
  • 最高法明確侮辱、謾罵、恐嚇等精神暴力也是家暴
    @人民法院報 11月25日消息,今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在「國際反家庭暴力日」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此次發布的十件人身安全保護令典型案例:①在發生主體上,既有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也有同居、離婚後等非家庭成員的暴力;②在行為方式上,既包括毆打等身體暴力,也包括侮辱、謾罵、恐嚇等精神暴力;③在啟動方式上,既有家暴的受害人本人申請的,也有婦聯組織、村委會等代為申請的,其中還涉及學校在發現家庭暴力上的特殊作用;④在保護內容上,既包括單純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