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她的詩歌關乎人類和語言的世界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格麗克的詩歌嫁接了經典文化與私人意識,始終關心不同語言的存在形式,卻不想站在身份政治的某一端。

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

字數 2540

閱讀約6分鐘

10月8日,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評委會的頒獎詞是「她樸實無華、無可挑剔的詩意美,令個體的生存獲得普遍性」。

自1901年首屆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格麗克是歷史上第十六位獲獎女性,是十年來繼愛麗絲·門羅(2013)、阿列克謝耶維奇(2015)和託卡爾丘克(2018)的第三位女性。

1943年,格麗克出生於紐約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家庭。因患有神經性厭食症,她沒有接受傳統的高等教育;20歲那年,她參加了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的詩歌研討班,由此走上詩歌道路。

格麗克迄今最新詩集《忠實與美德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2014),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1968年,格麗克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頭生子》(Firstborn)。隨後,她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寫作障礙,擔任兼職英語教師後才得以治癒:一邊在學院教授詩歌和英文,一邊探索詩歌的新形式。在1985年出版的《阿基裡斯的勝利》(The Triumph of Achilles),她大量地從神話故事中汲取靈感,借虛構人物表現現實生活中的欲望和焦慮,又融入西方經典的文化結構中。

而到1990年,格麗克出版了具有轉折意義的新詩集《阿勒山》(Aararat),首次對準自己童年和成年家庭的故事,語調平緩地講述其中關係的痛苦,引起空前轟動。從此,格麗克的作品開始真正走入普通民眾,以至於評論家德懷特·加納(Dwight Ghana)在22年後仍然將《阿勒山》形容為「過去25年最殘酷和充滿悲哀的美國詩歌」。

《阿勒山》預示了20世紀90年代格麗克事業的上升。與此同時,她的婚姻走向瓦解。格麗克把這些引入詩歌寫作,探討愛情、生死和人際關係的失敗,迎來了寫作生涯的高產期。她也自此形成一些自己最核心的詩歌主題,例如人所遭受的各式各樣的創傷,以及反襯人類情緒的自然現象。

「她的詩歌描述自我殘餘的夢想與幻覺,在這方面,沒有人比她更加艱難。」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Anders Olsson)解釋頒獎理由,「雖然她的作品大多具有明顯的自傳色彩,但她不僅是個自白懺悔的詩人,而是追求普遍性。」他認為,格麗克是一個希望被理解的作家,她的聲音坦率而不妥協,幽默而機智,並且「力求清晰」。

格麗克擅長在簡短的故事中勾勒出細膩的心理迴路,動詞鋒利,句式自由。早年患病,她藉助心理治療重新找到了自我在世界中的存在,更加意識到感受事物的重要性。格麗克曾說,大概每個21歲的人都會寫十首詩,但造就詩人的不僅是天賦,還有充分持久的飢餓感。每個人的詩只會因為跟隨自己的熱情去生活而產生,否則他不會創造任何東西。

在詩論《反對誠實》(Against Sincerity)中,格麗克認為,詩人正是要將現實轉化為可想像、可闡釋和可持續的發現,每一首個體的詩歌都是在整體語境中實現意義。因此,個體生活和神話人物可以同樣成為敘事的主體,但她不願意把詩歌寫成自傳;每一本詩集的詩歌排列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是從整體傳遞對世間萬物的思考。因此,她曾長期拒絕以詩選形式重版作品。

10月8日,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展出。圖片:CFP

儘管格麗克已先後獲得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桂冠詩人等幾乎詩人能得到的所有榮譽,但在這次開獎前,無論是中外專家的討論,還是各國媒體的預測,她幾乎沒有進入過獲獎熱門人選。

詩人胡桑告訴澎湃新聞,格麗克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但風格上有些傳統,語言形態也不太激進。詩人李元勝則對上遊新聞表示,從人氣來看,近幾年中國詩壇確實不太關注格麗克,但她的詩歌完全值得諾貝爾獎,格麗克可以說是最接近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女詩人辛波斯卡的美國女詩人。

諾貝爾文學獎在更慎重地考慮自身的價值尺度。去年,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德國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後者曾公開悼念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舍維奇,被認為否認種族屠殺和戰爭罪行,令文學獎招致巨大非議。此前的2017年11月,瑞典皇家文學院的委員爆出家庭性醜聞,文學獎被迫推遲了2018年的頒獎。最近兩屆來自中歐的得主,又讓委員會去年「突破歐洲中心思維」的宣言顯得有點名不副實。

瑞典媒體Dagens Nyheter的文化編輯比約·威曼(Björn Wiman)在開獎前預測,瑞典皇家科學院已經無法經受再一次危機,因此今年的文學獎會做一個安全的選擇,頒給一位歐洲以外的女作家,而且要與漢德克的政治立場、思想和形象都完全相反。

上一位獲獎的美國人是2016年的搖滾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再往前則要追溯到1993年的託妮·莫裡森(Toni Morrison)。他們都曾是諾貝爾文學獎試圖「多元化」的象徵,也都是那一代的典型美國左翼知識人,對種族、階級不平等做過深刻的敘述。

而年紀相仿的格麗克似乎從沒打算成為一名社會活動家,她更多地繼承了美國詩歌自白派的特點,強調以私人感受書寫社會環境。普渡大學英文系教授丹尼爾·莫裡斯(Daniel Morris)在《格麗克的詩歌》(The Poetry of Louise Glück: A Thematic Introduction)中認為,格麗克的詩歌經常同時採用相互矛盾的觀點,以反映地位、權力、道德、性別以及語言之間的矛盾關係,反映生活的緊張感;但另一方面,她經常迴避族裔認同、宗教或性別分屬等身份政治話題,傾向於保留「居於中間」(in-betweenness)的視角。

如同對漢德克事件的回應一樣,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同樣對外堅稱,頒獎給格麗克,只是從文學作品質量本身的考慮和褒揚。但奧爾森在頒獎時特意指出,格麗克和19世紀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相似,「嚴肅且不願接受任何簡單的信仰原則」。這已經說明了諾獎的標尺。

甚至,連格麗克的出版商也對獲獎感到驚訝。一位工作人員麥可·施密特(Michael Schmidt)告訴《衛報》,格麗克並不習慣成為當下流行的運動旗手,「她甚至不試圖說服我們任何事情,而是幫助我們探索所生活的世界。她的詩歌似乎沒有太多的政治參與,關乎人類和語言的世界而已。」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代表詩作由世紀文景引進出版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國桂冠詩人,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獨家專訪丨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的中文譯者翻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8日消息(記者 宮池)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理由是「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十多歲起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
    她從十多歲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她選擇了詩,就像選擇了自己的命運。詩就是全部,就是唯一。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獲獎者為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讓人震驚於她的疼痛。 她有著能把一個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間轉化為一個繁茂的神秘花園的能力。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生活之詩 樸素之美
    原標題:露易絲·格麗克:生活之詩 樸素之美 當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時,很多中國讀者都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她自己也感到很突然,在其獲獎後接受的首個電話採訪中,格麗克說:「太早了,我還沒有喝第一杯咖啡呢。這太突然了,你知道的。
  • 新晉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她的詩作大多關於死、生、愛、性,像...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曾獲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
  • 製造我們自己的光 | 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作品分享會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授獎詞為「她精準的詩意語言所營造的冷峻之美,讓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譯者柳向陽:如何翻譯格麗克
    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月光的合金》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 新晉諾獎得主讀不懂?中文譯者柳向陽為你「導讀」:「要引來閃電的...
    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在國內並不多見,世紀文景於2016年推出了她的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獲獎者中文作品出版方世紀文景。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的中文譯者柳向陽在詩集的導讀中,評價露易絲·格麗克「要引來閃電的眷顧」。
  • 馬悅然遺孀陳文芬:新晉諾獎得主在瑞典口碑高 但也有很多人承認沒...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獎的消息傳來,包括一些詩人在內的很多讀者表示「沒讀過」。當下國內只能找到世紀文景出品的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文版。
  • 諾獎詩人格麗克:用素穆的詩,自我拯救
    ▌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曾獲美國桂冠詩人,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目前在耶魯大學任教的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紐約,對大多數中國讀者來說或許稍顯陌生,屬於學院派的小眾詩人。不過,自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以來,格麗克至今已著有12本詩集和1本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我們如何去讀懂她的詩
    然而,對於國內的讀者來說,露易絲·格麗克的名字及她的詩作,都顯得十分陌生,再長一串的獎項頭銜,恐怕也不能讓我們真切地了解這位詩人。諾獎的熱度,一時間讓人們對露易絲·格麗克產生了各種好奇與興趣。或許你已經在試著讀她的詩,想從中感受到諾獎頒獎詞裡所寫的,「她精準的詩意語言所營造的樸素之美,讓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資料作品介紹
    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75年開始在多所大學講授詩歌創作,現任教於耶魯大學。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  「完全沒想到她能得獎,但她絕對是實至名歸。」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領取今年諾獎後如是說:驚慌,光線太明亮了,聲勢...
    時隔兩個月後,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終於接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塊金光燦燦的獎牌——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她親手接過獎牌這一幕發生在格麗克自家門外的花園裡。露易絲·格麗克在自家花園領取了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牌儘管相比往年盛大的傳統典禮,今年的頒獎聲勢已經小了很多,但露易絲·格麗克依然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感嘆,幾乎從10月8日(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早上自己就感覺到了「驚慌」,她同時有些不習慣地直言:「光線太明亮了,聲勢也太浩大了。」
  •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中文譯者稱其「劍走...
    她在美國已經贏得了許多重要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和國家圖書獎。她以自傳性詩歌出名,目前已經出版有12本詩集,家庭生活、親密關係是她寫作的主題和重點,同時也著重創傷、欲望以及自然書寫,並以書寫孤獨、苦澀和寂寞的坦誠態度著稱,讀者遍及美國以及全球。至此,諾貝爾文學獎已經有16位女性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其人01 四歲開始讀詩,「我是個寫得很慢的人」
  •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國內曾經出版兩本詩集
    授獎詞這樣陳述她的獲獎理由:「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圖說:露易絲·格麗克 網絡圖由於疫情的影響,每年慣常在12月10日(諾貝爾去世紀念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今年取消了,但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都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0萬美元)。
  • 回顧 | 新晉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詩歌雙語品讀會 | 純真年代書吧二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動(4)
    當然蘭波是非常有才華的,一個天才型的詩人,但我常常會自問,一種止於感官與語言的狂歡,而不能夠讓我們得到提升,不能讓我們成為更好自己的詩歌,它的意義是什麼?而相對而言,格麗克的詩歌會給我更多的共鳴,就是說我從她身上、包括從她的詩歌裡面,我得到很深的共鳴。
  • 露易絲·格麗克作品四年前首度引進中國,譯者震驚於「她的疼痛」
    2016年5月,世紀文景「沉默的經典」系列第二輯曾推出露易絲·格麗克《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譯本,是其作品首度引進。《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露易絲·格麗克 著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國桂冠詩人,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
  • 諾獎得主格麗克:十多歲時就希望能成為詩人,以寫作拯救自己
    目前在耶魯大學任教的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紐約,對大多數中國讀者來說或許稍顯陌生,屬於學院派的小眾詩人。不過,自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以來,格麗克至今已著有12本詩集和1本隨筆集,獲遍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諾獎得主格麗克演講:「詩人」這個詞,必須謹慎使用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露易絲·格麗克是第16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2位獲得該獎的美國詩人。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公布 又一位美國詩人獲獎 她的詩集已被引進
    評委會為她撰寫的獲獎理由是,「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露易絲·格麗克,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現居美國麻薩諸塞州,任教於耶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