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能夠代表合肥的地方
大鐘樓、長江飯店、中科大、科學島....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
總會第一時間映入你的腦海
昨天一個大消息傳來
合肥市政府第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合肥市區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
包括以上在內的16處歷史建(構)築物
(廬陽區6處、蜀山區5處、包河區5處)
將被掛牌保護
年底前
合肥市將完成歷史建築確定、掛牌工作
這些名字你是不是都很熟悉?
它們代表合肥與合肥密不可分
知道多一點
科學島
老別墅已成市民科技館
在合肥,提到科學島這個地方幾乎無人不曉。此次合肥科學島上有3處建築被列為歷史建築,是首批名錄當中上榜數量最多的一個地方。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為了迎接中國共產黨「九大」的召開,安徽省委、省政府開始建設科學島,建設了1號、2號、3號和4號樓做賓館。
其中,一號別墅位於科學島東南端部,別墅建築為基本對稱建設,房間連接流暢,並有連廊相接。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主建築物為一層,相連建築隨員樓為二層磚瓦結構。2009年8月,一號別墅改造成合肥現代科技館。三號別墅位於科學島東北部,現為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大氣環境光學綜合觀測實驗場科研用房。
另外,科學島辦公樓(二號樓)原來是賓館客房,後改造為一般性辦公樓。結構形式中間五層部分為框架外磚牆圍護,東西端三層部分為磚混結構,現作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行政辦公樓使用。
辦公樓
原省委大樓成仿蘇式建築代表作
此次入選的建築當中,有三處是省市政府機關的辦公大樓。其中,原安徽省委大樓位於長江中路39號。1955年始建,坐南朝北,中軸對稱形式,建築面積15100平方米,5層高約20米,框架結構、平屋頂。省委大樓建成後,外立面曾幾經改造,總體為仿蘇聯式建築風格,這是合肥市仿蘇聯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如今,這裡風格依舊。
原安徽省政府大樓
原安徽省政府大樓位於花園街與長江中路交口。建國初期,安徽的行政核心分為「皖南行署」和「皖北行署」。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宣布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就開始了省政府大樓的建設。1954年,這棟建築面積4000平米的大樓建好,仿照蘇聯模式設計。
原安徽省委大樓
原合肥市政府辦公樓是蘇式建築,建築年代1957年,建築面積5230.60平米。對面是老市府廣場,東側為江淮大劇院。白色牆體配合茶色玻璃,採用中軸對稱布局,目前,已作為中國建設銀行(客戶服務中心),建築外觀和結構目前保存良好,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長江飯店
曾經合肥市最豪華的飯店
長江飯店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老字號商業企業,位於老城區長江中路繁華的商業核心地段。曾經這裡是合肥最豪華的飯店。不過,很多人並知道,長江飯店的崛起,與上海內遷企業有關。
長江飯店
上世紀50年代,在上海支援內地建設高潮中,安徽省暨合肥市有關部門領導赴上海與工商界知名人士商談,希望他們能來合肥興辦飲食服務業。
1955年2月,上海66家私企業主投資百萬元到合肥,共建「安徽大旅社」。1956年5月,佔地8000平方米的「公私合營安徽大旅社」建成試業。
學校
鬧市區復建學宮引人關注
合肥市是全國知名的科教名城,這裡校園林立。這次有三個校園建築(群)入選。其中,在蒙城路合肥市第四中學校園內,一座學宮特別引人關注。宋時為景賢書院,清代乾隆年間重修改為學宮,即文廟,現有學宮建築為2002年8月復建,形式和材質均仿自清朝文廟制式。
位於蒙城路原合肥市四中內的文廟
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的前身是上海東南醫學院圖書館。1949年底,為響應中共中央華東局「面向農村,走向內地」的號召,內遷安徽省懷遠縣;1952年遷至合肥市現址,改名為安徽醫學院圖書館;1996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隨著學校的更名,圖書館更名為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
合肥二中藝術樓建築群,建築年代1954年、面積3792平米位於曙光路60號。藝術樓由三幢三層五十年代建築組成一組建築群體,分別為藝術樓、專家樓、大禮堂。對稱布置,中間為歐式建築,兩側為徽派建築,中西建築有效融合。現僅存有藝術樓和專家樓。
大門
科大老校門成靚麗風景線
在很多城市,大門會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而在合肥,一些建築的大門有很有故事。中科大東校區老北門位於中科大東校區眼鏡湖北側,建築年代1970年。
原來這裡是東校區的北門,後來由於東校區面積擴大,現已完全處於校內。老北門南側是中科大著名的櫻花大道。每年櫻花盛開的時節,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中科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廠房
叉車廠老廠房將保護性開發
位於望江西路1號。合肥老叉車廠始建於1958年。自主設計自主製造出第一批叉車,1983年開始引進日本的先進技術,合力叉車廠開始騰飛。如今,整個叉車廠廠區約有十幾棟廠房,此外還有辦公樓、宿舍、大禮堂、食堂、小花園等附屬建築物。
依據規劃,合肥將保留叉車廠原廠房,並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和維護,用於打造特色文化創意街區。保留的1#廠房為機電修車間;2#廠房為熱處理車間;3#廠房為電鍍車間。
為何以上16處能夠入選
而江淮大戲院、安徽省博物館等卻不行
要知道這些建築知名度更大
合肥市規劃局負責人介紹,一般來說,歷史建築由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歷史建築是未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沒有被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但具備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科學技術等價值的建(構)築物。
「目前,市區有37處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物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已按照《文物保護法》進行管理,不屬於歷史建築的範疇。」比如,大家熟知的江淮大戲院(建於1955年)、安徽省圖書館(建於1962年),目前均已經是省保單位。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大樓已是國保單位。
2015年,合肥市公布了第一批保護性建築名錄(120個);2017年,合肥市又公布了第二批保護性建築名錄(175個)。
合肥市規劃局負責人介紹,本次公布的歷史建築名錄當中,與第一批、第二批保護性建築名錄沒有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