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孩到「文青」 打擊樂早已不「小眾」

2020-12-17 網易財經

(原標題:從小孩到「文青」 打擊樂早已不「小眾」)

(上接A17版)

打擊樂本是小眾的藝術,但由於它不斷的跨界、靈活的推廣,卻正在被普羅大眾所接受和喜愛。不論是讓打擊樂充分娛樂化,融入平常百姓家的《破銅爛鐵》、《亂打神廚秀》,還是在暑期檔登陸廣州,讓小朋友們為之傾倒的《豆莢寶寶》、《你是演奏家》,抑或是將打擊樂帶入出神入化之境的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都在不斷地豐富和拓展著打擊樂的可能性,讓它成為一種讓人為之心跳加速、為之手舞足蹈、擊節叫好的魅力藝術。

打擊樂@親子:最受歡迎的音樂啟蒙

《你是演奏家》無國界植入中國市場

比起其他的音樂,打擊樂可能是最容易入門的一種,人體本身就是一件打擊樂器,敲敲打打,更是小朋友從小就有的本能。因此,當打擊樂被運用到兒童音樂會領域,受到的歡迎度可謂空前。來自加拿大的音樂教育啟蒙課《你是演奏家》在上個周末首次來到廣州,雖然事先沒做多少宣傳,但其現場分發樂器、讓小朋友們與演奏家一起動的新穎形式卻迅速吸引了許多親子購票。

演出現場,兩位朋克造型的演奏家Harvey、Mathieu一人負責架子鼓領奏,一人負責耍寶賣萌,發號施令,讓現場的小觀眾一起跳起打擊舞,一起舞動手中的鼓槌、彩色聲管、沙錘和鈴鼓,玩得不亦樂乎。一場演出下來,兩人身上的衣服都溼透,但卻直言觀眾們的熱烈反應讓他們每一次都能量滿格。

「剛開始聽說要來中國演出的時候有點緊張,因為有些語言的障礙,而且聽說亞洲的小孩比較害羞,內向,不太表現。來了卻發現音樂完全沒有國界的,跟觀眾互動得很好。而且中國的小孩跟加拿大比,還要更聰明一點,學得更快一點。所以在演出過程中,我們還加入了更複雜的節奏。」

確實,雖然兩人全程說著英文,但卻透過肢體語言和大屏幕上的動畫示範,與中國的小朋友實現溝通零障礙。在深諳孩子心理的他們調教,熊孩子們更是服服帖帖,全程服從指揮。

據兩人介紹,《你是演奏家》是加拿大Samajam公司的品牌演出之一。Samajam原是加拿大最大的一所打擊樂學校,但近年來,隨著在打擊樂互動劇場中發現了商機,逐漸轉型到打擊樂演出。目前公司不僅做面向孩子的打擊樂親子劇場,也有專門面向成人的專場,「最大的互動演出是在體育館,全場2萬名觀眾,人手一面非洲鼓。」目前整個公司一年演出1000多場,而這次的《你是演奏家》首次登陸中國,就拿到了15座城市的巡演邀約,讓他們看到了打擊樂親子演出在中國演出市場的巨大潛力。

《豆莢寶寶》靠什麼風靡近30年?

與《你是演奏家》相比,《豆莢寶寶》系列音樂會徵服孩子們另有法寶。2014年首度進入廣州演出的《豆莢寶寶》,其可愛的形象、生動的故事、巧妙的打擊樂知識「植入」,已儼然成為廣州觀眾心目中的一個音樂品牌。而在臺灣,這套由打擊樂一代宗師朱宗慶創立的兒童打擊樂音樂會,已經持續演出了28年。

據何鴻棋介紹,所謂「豆莢寶寶」,其實就是「豆芽菜」——孩子們學習音樂首先要接觸到的五線譜上的音符形象。「這套音樂會到現在28年了,年年都有不同主題,沒有一年是重複的。」

談到音樂會的策劃,何鴻棋直呼這比做成人的音樂會還要難得多。「至少得花半年的時間去策劃,先開製作會議決定明年要演什麼,主題是什麼,然後找人寫劇本。劇本寫了又寫,用詞也要一再斟酌,要活潑有趣,要容易懂,還要能夠迅速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雖然以音樂為主,但是表演、舞美設計、燈光等輔助手段一樣都不能少,都要適應小孩子的特點。」

比如今年的「冒險任務」,就是針對兒童好奇、愛探險的天性,因勢利導,引導他們認識音樂和樂器種類。非洲是怎樣的?美洲是怎樣的?演出中可以用打擊樂器模仿出各種動物的形象:大象是定音鼓,刮棒就是小青蛙,圓圓的手鼓代表烏龜……小孩子邊聽邊玩,不知不覺就認識了各種音樂和樂器。

看過《豆莢寶寶》音樂會的觀眾就會發現,演員們確實特別懂得抓住兒童心理。譬如在《豆莢寶寶之快樂巴士》的演出中,有一幕是美國牛仔在抓火雞的橋段,導演特別安排用音樂來仿真出一隻跑來跑去的火雞,而舞臺上的樂器則化為道具和布景,平添了許多想像空間。而在《豆莢寶寶之冒險任務》中,走入動物園的豆莢寶寶,故意裝作一臉無知:「這裡肯定不會有老虎吧?你們看見老虎了嗎?」小朋友們眼見著背後那隻老虎悄悄地朝豆莢寶寶靠近,而他卻還毫無覺察,整個表演充滿了戲劇效果。

而在音樂會舉辦的同期,《豆莢寶寶》還會推出相關介紹打擊樂知識的工作坊。星海音樂廳的項目經理陳捷分析說:「他們的優勢在於既有音樂的啟蒙,還有故事劇情,像一部兒童音樂劇,同時還有互動效果。大多數兒童類演出可能只具有上述優勢的一項到兩項,但他們在這三面都照顧到了。」

本文來源:信息時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真文青與假文青的區別是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丨達文溪
    那是因為文青身上被貼上了許多標籤,他們被認為是軟弱、貧窮、神經質、矯情的代名詞。文青也被分成真文青、假文青,真文青總看假文青不順眼,總想與他們劃清界限,甚至不承認自己是文藝青年。的確,文青一度被媒體濫用,成為了一種流行的時尚,人人都號稱自己是文藝青年。文青真不是穿上一套棉麻或者手捧一杯星巴克就可以混跡於文青的行列。
  • 從文青到腐女,LOFTER,一個興趣社區的奇幻漂流
    早年群眾包括網易自己對LOFTER的定義,就是文青的場所。但不知何時起,原本供文藝青年談詩論畫的興趣社區,已經變成了腐女的山頭。LOFTER在大眾市場的冷門,反而讓一些小眾內容得以存活、聚集,也讓其愛好者有了偏安一隅的棲息之所。
  • 5款APP鑑別文青
    不過文青們可能不care這個,對於文青們來說,只有我自己玩才好呢,「只有我在玩」才能體現逼格嘛!推薦指數:★★★★推薦理由:文青可以上來隔三差五寫些思念初戀的故事,偶爾發一些「第一次相遇地方」的照片。也可以看著其他人在做著同樣的事,這裡的人擅長寫現代詩。2、 nice
  • 怎樣學好打擊樂
    由此以往,打擊樂的真正含義便失去了它的光彩。殊不知,沒有打擊樂基礎訓練的過程是不能演奏好爵士鼓的,所以我們必須需要知道的是打擊樂包括的種類很多,爵士鼓只是打擊樂器裡的一種而已。當然,爵士鼓作為打擊樂器裡的一項藝術種類還是非常受人喜愛的。但這需要從打擊樂的專業基礎學起才行,而不是架子花式的演奏,真正的成功不是輕易達到的,它需要時間的積累,毅力的磨練,辛苦的付出。打擊樂的基礎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 「文青」的真實追求「一」
    純文青,有很高的標準。一般總結為【四有四不】。文青的存在始終包含兩個面向。【1】偽文青,以吹牛為喜悅。偽文青,靜不下來,沒有藥寫不出東西,沒有新一輪戀愛找不到小說的脈絡。偽文青,一點小抄襲當成是佳作。且偽文青最好攻擊他人,藉由打擊別人來抬高自己,是為下作。現在偽文青很多,純文青也不少。
  • 二線文青精神生活指南
    當然,人民的物質生活在提高。精神生活,不可能原地踏步。近來通脹厲害,zara早就被中產階級掃地出門,方興未艾的是MICHAEL KORS,一個道理。就好比,十年前,村上春樹,還是一線文青的聖經。如今,已淪落為二線文青末流的標籤。十年前讀村上春樹的少年們,如今已位列仙班,受著二線文青們的頂禮膜拜。那些,都是活在榕樹下等老牌論壇裡的前輩大神。
  • 打擊樂《橫刀立馬》作曲:劉恆 演奏:進擊打擊樂團
    打擊樂《橫刀立馬》作曲:劉恆演奏:進擊打擊樂團(尹飛、於怡樂團介紹 進擊打擊樂團 (SPE) 成立於2019年,是一支以熱愛當代中國音樂文化為依託專注創造中國獨特打擊樂舞臺藝術的室內樂組合。其主體成員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打擊樂教研室的師生,由青年演奏家尹飛領銜。
  • 小眾女神:在大時代裡特立獨行的女文青
    說這話的是作家葉三(曾是叛逆少女一枚,想成為張愛玲,卻陰差陽錯考上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後直奔澳洲留學,回國一頭扎進了媒體圈。至今文藝症狀隨時發作,愛聽搖滾,喜歡林黛玉,不和喜歡薛寶釵的人交朋友。代表作《腰斬哪吒》、《塵緣未誤》、《九萬字》等)。話雖損點兒,卻是事實。——從公知、專家到小姐、文青,在中國,原本意義存真存善存美的流行詞語最終都會淪為貶義詞。
  • 中國打擊樂《進擊》作曲:張嘯馳 演奏:進擊打擊樂團
    演奏家介紹 尹飛,當年青年打擊樂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打擊樂教研室講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打擊樂專業委員會及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打擊樂學會理事,中國馬林巴協會常務理事,文化和旅遊部文化藝術中心演奏專業職業等級認定考試編委。
  • 幼兒學樂器先考慮打擊樂
    我們可以在教導孩子講禮貌分場合發出聲音,但儘量可以不去壓抑孩子對節奏的感受,對生活中各種不同的「打擊樂器」音色的探索。孩子的樂感需要從小培養。很多人認為培養樂感就是培養樂感。其實這裡的樂感不僅僅是對旋律的感受、還有對節奏的把握、對音樂交響的分辨以及對曲調表達的情感有一定感受。這些都需要從小積累。
  • 從邊緣樂種到舞臺主角,朱宗慶在臺灣創造了打擊樂奇蹟
    1986年,在臺北一家火鍋店,朱宗慶拉著幾位好友圍爐結義,成立了臺灣第一支職業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那時候的他沒想到,這支樂團可以將打擊樂的種子播撒到全臺灣,甚至在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開枝散葉,成為全世界研究的對象。
  • 大話文青
    文青喜歡戴黑框眼鏡,簡單的打扮,衣服多棉質衫,對黑白灰系列尤為偏愛。鞋子也多選擇舒適的平底鞋或布鞋,包包喜歡小而精緻。文青喜歡的作家是川端康成,喜歡的歌曲是泡沫。文青喜歡掛著一單反,到處自由行,然後在空間發一些別人看不懂的東西,給人感覺文縐縐。就算安靜的時候,也是45度角仰望天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們脖子得了病。
  • 文青小說為什麼會被吐槽?網友:裝逼過頭了!
    不但作者如此,連帶粉絲都有各自的陣營,文青文粉絲批評小白文太YY,小白文粉絲吐槽文青文根本看不下去,再加上真愛粉、黑粉、腦殘粉以及各種水軍,真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亂成一鍋粥。就連相對小眾的原耽領域也是雷聲陣陣,女神匪我思存手撕各種抄襲文,魔道粉攻陷各大留言板,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好不熱鬧。當然也有吃瓜群眾,吃瓜的說,你們不要吵了,我就想安安靜靜的看個文,我容易麼我?
  • 2020第十一屆深圳打擊樂文化節閉幕
    打擊樂文化節現場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暢 通訊員溫現青、明輝攝影報導) 「節奏無限、音樂大愛」把節奏的快樂傳遞給每一個人,通過音樂傳播愛的力量。記者昨天獲悉,2020第十一屆深圳打擊樂文化節圓滿閉幕。
  • 香港少女私藏小眾拍照地合集
    打算來香港拍大片的小仙女很多很多,應這些地方早已人滿為患,作為一枚香港粉,閒暇時行山趕海,探索城中的多彩與隱逸,減壓又放鬆身心。本次先分享9處小眾拍照地,保證你 bigger滿滿,成為朋友圈旅行大賽中的一股清流!
  • 挑起中外打擊樂交流的文化使者
    撿來的「席夢思」和書桌    作為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打擊樂專業的一名學生, 2009年,鍾世祺有幸參加了美國著名打擊樂演奏家羅伯特·范·塞斯的大師課,由此,接觸到了西方打擊樂的魅力並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平頂山市舉行打擊樂專場音樂會
    5月28日晚,2013「歡樂中原·唱響鷹城」廣場文化活動市青少年宮現代打擊樂培訓中心打擊樂專場音樂會在市鷹城廣場舉行。    此次專場音樂會由平頂山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明辦、市公安局承辦,市驛馬旅行社、市青少年宮現代打擊樂培訓中心協辦。晚8時許,音樂會在現代打擊樂合奏《江南Style》中拉開帷幕,儘管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但絲毫沒有影響全體演職員的表演熱情,為現場觀眾獻上了精美的廣場文化大餐。
  • 中國打擊樂走向世界:臺打擊樂團9月震撼登陸曼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泰國網站The Nation 8月6日報導,有節奏的鼓聲、精心編排的互動、扣人心弦的停頓和熱烈的氣氛,打擊樂的力度和音樂性令觀眾震撼不已。若你享受節奏的律動,臺灣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不容錯過。
  • 打擊樂之路上,這些拿琴槌鼓棒的人在靠什麼追夢
    追夢不在遠方,在臺灣就可以看遍世界打擊樂的風貌,這是「臺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自1993年舉辦以來就秉承的初衷和願景。2019年,TIPC走到第十屆。5月24日至6月1日,9天時間裡,12支團隊、70位打擊樂家齊聚臺灣,在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帶來了15場火花四射的打擊樂表演,吸引了1.5萬人次觀眾到場觀摩。
  • 《文青的第一堂日本文學課》:第一次當文青就上手?
    「文青」這個詞過去意指對於文化藝術有所接觸與喜愛的年輕男女,而隨著時代也逐漸有著不同的意思出現,網路上多半對於「文青」一詞有所貶抑和嘲弄的意味,認為這群是無病呻吟、心思過於細膩的一群少年少女,總是幻想著太過不務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