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起初和諧共處,後來分道揚鑣

2021-02-08 科學信仰孫晨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無論是量子力學,還是廣義相對論,它們所描述的所有結論都是無懈可擊的,有趣的是,它們在各自的領域無懈可擊,卻相互格格不入。

籠統來講,廣義相對論所認知的世界是均衡的,而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是劇烈漲落的,二者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不過這是後來的事情了,最開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可以和諧共處的。我們習慣於將廣義相對論簡稱為相對論,事實上相對論包含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個部分,二者的先後提出相差了10年之久。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兩個字,那就是引力。

狹義相對論並沒有將引力考慮在內,其所描述的運動是處於慣性系之中的。由於沒有引力的參與,所以狹義相對論可以在時空平直的狀態下發揮作用,這就使得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沒有任何矛盾之處,這個時候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其實是可以和諧共處的,二者不僅能夠和諧共處,事實上狹義相對論還為量子力學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為我們描述了時間膨脹效應,就是運動中的物體會產生慣性質量,而慣性質量又是等效於引力質量的。

所以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其慣性質量就越大,其時間就會越慢。

我們知道,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事物的,在微觀世界中,電子以及各種高能粒子,它們的運動速度都是極高的,特別是中微子,其運動速度非常接近於光速。

而這些粒子顯然都是具有質量的,因此在高速運動的狀態下,它們都擁有著極高的慣性質量,也就是說它們周圍的時間都極為緩慢,如果不考慮狹義相對論所描述的時間膨脹效應,那麼我們所計算而出的粒子壽命就會出現巨大的謬誤,因為這些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的時間流逝速度和我們的並不相同。

於是,在狹義相對論的幫助之下,科學家們利用了一個公式精確計算出了電子高速運動的時間,這個公式就是狄克拉公式。

由此可見,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僅相融,而且是高度契合。而與量子力學真正格格不入的是後來的廣義相對論,多年以來,愛因斯坦一直嘗試將引力融入到相對論之中,卻始終未能如願。

於是愛因斯坦展開了新的思考,放棄了時空平直的觀念,將引力描述為時空彎曲,於是引力由一種力變為了一種幾何效應,後來證實愛因斯坦的思考是完全正確的,作為一個嚴密的邏輯鏈,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所有結論都一一得到了證實。

然而,正是因為引力的本質是一種幾何效應,而非一種力,所以其與其它的三種基本力根本無法融合在一起,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

任何一種力的傳播都需要傳播子,而引力恰恰沒有,或者說沒有被發現,這也就導致廣義相對論可以完美的闡釋所有引力效應,但如果將其融入量子力學後就會發現處處矛盾。兩種無懈可擊的理論卻就是不能相容,這其實是一件很令人費解的事情。

有科學家認為無論是量子力學還是廣義相對論都不是宇宙的真正規律,宇宙間必然存在著某種統一場理論能夠將四種基本力統一起來。

也有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其實就是宇宙的真正規律所在,它們的矛盾是源於研究尺度的問題,如果物質的最小單位並不是基本粒子,而每一個基本粒子實際上是由一條條「弦」所構成的,那麼在這個「弦」的尺度之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便能夠消除矛盾統一在一起。只可惜,現在還無法證明這個「弦」的存在。

相關焦點

  • 狄拉克方程:「反物質」的先知,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的調停者
    我們知道,20世紀科學界最璀璨的兩顆雙子星,無異於就是量子力學與相對論,而愛因斯坦與玻爾的四次大論戰讓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它揭示了微觀物理世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是原子物理學中處理一切非相對論問題的有力工具,在原子、分子、固體物理、核物理、化學等領域中被廣泛應用。後來玻恩更是提出概率幅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薛丁格方程中波函數的物理意義。可是,薛丁格本人不贊同這種統計或概率方法,和它所伴隨的非連續性波函數坍縮。
  • 反重力引擎,分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型,原理完全不一樣!
    我們先來說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讓各位來定義下農民,一般意義上的農民都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但我們國內的戶籍制中有個分類是農村戶口,持有這些戶口的人應該被廣義的定義為農民,筆者有個朋友,上大學時堅持沒有遷走戶口,因此多次被學校警告,但後來仍然拿到了畢業證書,事實證明她是對的,因為她們村拆遷了……請問她還是農民嗎?
  • 相對論+超光速→量子力學?
    狹義相對論時空可以允許超光速參考系的存在嗎?在超光速觀者的視角中因果關聯會產生怎麼的變化?這些因果關聯的變化又與量子理論中的概率詮釋有什麼瓜葛?量子力學中那些沒來由的隨機塌縮、鬼魅般的超距糾纏、令人費解的多路徑傳播……種種怪異表現,無一不是對確定性因果關聯這一物理學律令的乖張挑釁。
  • 為什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無法兼容?
    首先,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認為它們不是分立的物理量,並提出了四維時空的世界觀。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統一了能量和質量。量子力學至於量子力學,是一群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第一批是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第二批則是波爾,波恩和索莫非;第三批是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和泡利等人。而量子力學其實時描述微觀世界的物理學,尤其是在亞原子尺度上,牛頓力學在這個尺度上同樣遭遇了誤差極其大的情況。而量子力學可以很好地描述亞原子世界的物理現象,並且可以預測。
  • 誰來終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抗?讓弦論來試一試
    但是開爾文話鋒一轉,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在經典物理學天空之上還存在著兩朵烏雲,這兩朵烏雲分別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打破了牛頓的以太說」和」黑體輻射實驗結果與理論的不一致「,這兩朵烏雲發展出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 共處中恣意的自我(散文,心理篇)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和四個角色。自我和角色常常打鬥,也常常握手言和,它們有時「撕殺」得昏天黑地,有時「纏綿」得你儂我儂,甚是奇妙。每個人都有1個自我和4個角色。獨處是自我,共處是角色。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獨處和共處,二者必須和諧共處。毫無疑問,無論獨處或共處,都驗證你的能力。
  • 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到底誰更厲害?
    那麼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到底誰更厲害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量子力學的適用範圍是微觀世界,而經典力學是宏觀世界,所以要比較誰更厲害其實很難,就好像一個「短跑選手」和一個「長跑選手」比賽誰更厲害,這是不科學的。不過我們其實量子力學更厲害,為什麼呢?
  •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翩翩起舞 科學家在宇宙金礦挖論文金礦
    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進展,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如果說,測量到從黑洞發出的引力波是廣義相對論的勝利,這次的觀測也可以說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雙劍合璧的勝利,並且讓人類對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量子力學:原子、原子核也許有人會說,中子星?而且還是一億多光年以外的?這跟我有什么半毛錢關係嗎?
  • 時間旅行和月球背面還要去嗎?重溫量子力學與佛教禪修加持(一)
    源於一次中科大菲涅爾獎獲得者陸朝陽教授講授生活中的量子力學而啟發,聯想到一次次在泰北參拜高僧修行中的所見所感,開始默默地了解起了量子力學,這不是一片論說文說明佛教多先見科學多局限,也不是為了證明物理與數學同佛教的關係論證。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因為先驗量子性會讓一般人忽略物質間最小的相互作用是電磁力!因為量子力學以及經典力學不被接受是出於物理學最核心的思維慣性。由於二維時空不可達到,三維空間討論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問題,因此「遵循經典力學」成為唯一合理的解釋。
  • 相對論是量子異質論的根源嗎?
    根據華沙和牛津大學的理論家的說法,量子世界最重要的特徵可能來自於相對論的特殊理論,而相對論至今仍與量子力學無關。自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問世以來,物理學家就因為這三個概念的不兼容而失眠了(三個,因為有兩種相對論:特殊的和廣義的)。人們普遍認為,對量子力學的描述更為基礎,而相對論則必須對其進行調整。
  •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承認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詮釋?
    愛因斯坦之所以不承認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大概有如下幾點原因。
  • 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互矛盾這件事其實是還沒有定論,或者說,如果從純粹理論的角度上看,目前它們是有一部分融合了,有一部分科學家還在試圖用各種辦法把它們融合到一起,因此,現在就下定論說,兩者是相互矛盾的說法是不太合適的。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我們要先從兩個理論描述了什麼來進行入手。
  • 量子力學解釋時間的本質
    在 20 上半年個世紀,物理學的一個全新的理論——量子力學發展了起來,目前已經取代了我們所知道的經典物理學和相對論,這兩者曾是現代物理學的核心架構。量子理論或量子力學現在被認為是宇宙中,特別是在亞原子尺度上最正確和準確的模型,儘管對於宏觀物體,經典的牛頓力學和相對論物理學還能發揮作用。
  • 量子力學是唯物學科嗎?
    小田晉認為:理科素質比文科素質容易與分裂症共處,也就是說,容易進入神秘主義。所謂「理科素質」,是指既具有非常現實能力,又能使自己深入「思索和創造的世界」者,即具有「循環氣質」。此中包括「想像力豐富」和「夢幻性性格」等。
  • 相對論與少年—新聞—科學網
    《相對論(少年版)》,曹則賢著,科學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2017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出版了一本《量子力學-少年版》。兩年後,他才從郭碩鴻先生編寫的電動力學課本上第一次接觸到相對論。 「相對論孤零零的一章,就掛在電動力學課本的最後,介紹得很簡單。廣義相對論在1915年奠立,在近70年後,這就是我作為知名大學物理系學生學習相對論的唯一來源。別說入門了,就等於你只聽過『相對論』三個字。這樣的我們,何談走到物理學研究的前沿,何談去和別人競爭?」如今談到此處,曹則賢仍有著痛切的感受。
  • 四種生活中的相對論,金是金黃色、汞的熔點低都和相對論有關!
    電磁鐵的本質根據麥克斯韋方程組,電能生磁,磁也能生電,這是經典力學描述電和磁之間的相互關係,但僅限於表面現象,更深層的機制其實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不止是電磁鐵,一切有關磁的現象,本質上都可以用相對論來進行解釋,磁力的溯源最終都是庫侖力,所以電和磁本身就是統一的,我們解釋為磁力還是庫侖力,其實取決於我們所處的參考系。有人可能會說,對於導線中電流來說,電子定向移動的速度只有每秒幾毫米~幾釐米,遠遠低於光速,怎麼可能會有這麼明顯的相對論效應?
  • 曹則賢2021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相對論
    中國不僅要為世界提供產品和技術,她也要有能力為技術提供科學、為科學提供思想、為思想提供善於創造的頭腦。我們有受教育的權利,我們還有受最深刻教育的願望,有掌握最高深知識的願望。作為物理學的高峰,其中有兩個是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那就是被稱為近代物理兩大支柱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領略相對論的厚重與美。相對論三個字似乎人人知道。
  • 量子力學的三大階段性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選擇了不同的途徑,前者用粒子的觀點看待開始和結尾之間的運動,而後者則堅持在這個階段必須用波函數描述。在這兩種途徑的背後,隱藏著研究者遵循的兩種不同的邏輯。經典力學的邏輯(可以稱為「經典直觀邏輯」)基於一種信仰,即「粒子運動的原因要在粒子自身以及外界環境對它施加的作用之中尋找」,而量子力學的邏輯則基於另一種信仰,即「粒子的運動的原因要通過波函數來探索」。
  • 量子力學的發展史----浦劍的介紹
    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1]。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微觀世界裡,粒子不是撞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它們不只存在一個位置,也不會從點A通過一條單一路逕到達點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