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職綁架下的今天,我本不該成為母親

2021-01-12 澎湃新聞
母職,無法擺脫的社會性幽靈

2019年發布的《新媽媽情緒藍皮書》顯示,中國每年有1500萬以上新手媽媽,其中,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女性成長內容服務平臺 Momself 聯合多家知名自媒體和機構,發布了首份中國女性圍產期抑鬱指導手冊《新媽媽情緒藍皮書》

這1000萬不開心的媽媽身後,是她們對於新身份的不適應、對於照顧孩子的不嫻熟、以及對於母職或多或少的抗拒。如果這一切讓她們不開心,這個社會又如何說她們適合成為母親且必定成為母親呢?  

也許不是因為她們天生具備成為母親的能力,只是社會將這些不快視為需要自己去克服的難題,生而為女,你需要自己去解決關於生育的難題。

生育所帶來的巨大成本,使得「母職懲罰」一詞隨之出現。一位孕期的女性可能面臨著26種妊娠併發症,在這之後,女性還可能因為要承擔更多的照料工作而中斷就業、離開職場、遠離社會,最終收入也遠遠落後於男性。

與「母職懲罰」相對應的則是「父職獎勵」,因為母親要投入無償的家庭勞動,父親就可以無所顧慮地在社會打拼,獲取更多在社會通用的資本。社會對於父親育兒的低預期使得他們可以輕易成為「好爸爸」,手握社會資本也讓他們離開家庭的成本變得相當低。

圖源《82年生的金智英》

成為母親意味著什麼?成為母親,要面臨著「如巨巖般一塊撞上另一塊的一天又一天」,更會發現自我可能正在被消磨。

母親仿佛是第三種性別,是一種抽象的名目,是一個拋去欲望與想法的新物種,是發動機。她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育兒並維護家庭,她不再是女性,也不再是妻子和情人。

義大利著名女作家莫蘭黛曾經寫道,「沒有任何人,包括母親的裁縫會想到母親會有一具女性的身體。」母親常常關聯著偉大、奉獻、以及慈愛,但是卻不會是性感。母親的身體,是工具化的,是抽離了女性特質的。是成為母親使得女性的身體被工具化和無性化了嗎?

也許不是成為母親導致的,而是女性的身體原本就面對著一種單一化和工具化的看待。正如長期存在著的「月經羞恥」,女性的身體在歷史上很少有資格被全面立體地看待和認識,與生俱來的生理特性也隱藏在陰影下。

圖源《倫敦生活

母職綁架,造就了「惡母」還是「惡童」?

母親的身份、責任的增加、家庭的溫暖、妊娠併發症……對於阿什莉·奧德蘭來說,這是一次契機。這位曾任職企鵝蘭登(加拿大)出版社的公關總監,後來因為要照顧兩個孩子,毅然辭去在職位,也同時開始創作自己的小說。

「我不要變回職場中的那個我,因為那不是真正的我。」她說,「我心底真正想做的是成為一名作家,我得去寫書了。」

《我本不該成為母親》便是阿什莉作為一個母親的自白,她寫出了關於「成為母親」這件事的一切恐懼,並且擁有精緻懸念的躁動和驚悚小說的迷人節奏。

《我本不該成為母親》[加拿大]阿什莉·奧德蘭2021年1月 中信出版社

布萊絲·康納家族中的女性一直在母親這個角色中苦苦掙扎,布萊絲決定當她成為母親之時,決不再重蹈覆轍。但成為一名所謂的好媽媽很難,有時她會「自私」得不像母親:

「我養成了讓她繼續哭的習慣,我總會暗自承諾:再寫一頁就好。有時我會幹脆戴上耳機,有時一頁會變成兩頁,甚至更多。有時,我甚至會再寫上整整一小時,直到她的哭叫變得歇斯底裡。那時我會飛快合上筆記本電腦,衝到她身邊,好似我第一次聽到哭聲就立刻趕了過去。哦,小寶貝!你醒了啊!媽咪來咯!我不知道我這是在演給誰看。每當女兒在我試圖安撫她時把我推開,我都感到深深的羞愧。我有何資格指責她排斥我呢?」

這樣做竟會讓她獲得一種奇怪的滿足感。也許有人從基因裡就攜帶著不一樣的顏色,她被丈夫和家庭推向母親的角色,人們還當她適合做母親呢。

直到有一天,一場悲劇讓她不得不直面困惑,自己的女兒維奧萊特究竟是怎樣的人?

為什麼幼兒園的孩子對女兒避之不及?遊樂場的意外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在其他人眼中如天使般的孩子,為何只讓身為母親的布萊絲覺得如此邪惡 …… 

「大約十秒。伊利亞從另一邊的遊樂設施跑向滑梯頂端維奧萊特所站的地方,維奧萊特一直看著他,雙手背在身後,目不轉睛。伊利亞蹦蹦跳跳地跑過搖晃的連接橋,張開嘴尖聲大叫,清爽的秋日空氣吹起他的頭髮。

沉悶的碰撞聲無比刺耳。咚。還沒完。」

圖源《隱秘的角落》

小男孩伊利亞癱倒在地,一動不動,驚慌的尖叫聲在耳邊轟鳴。布萊絲在腦海中不停回想著男孩跌落時的場面,她覺得自己看到了事故發生前的事情:

「我看見她抬起腿。看準時機。

我想男孩的頭先著了地。」

自己的女兒維奧萊特,究竟是不是造成男孩死亡的兇手?布萊絲的記憶中男孩的跌落的瞬間、維奧萊特的行為、她冷漠的表情……

布萊絲藏在抽屜裡用圍巾包好的刀片突然消失,出現在了意想不到地方,而這個地方,除了維奧萊特,不會有第二個人能將刀片帶過去。

家裡的漂白劑瓶身上面註明了有毒性標誌,維奧萊特走過來問,「這意思就是說,人喝了哪怕一點點就會死,對嗎?」

自己的女兒,真的把殺死了另一個孩子嗎?這段記憶是真實的,還是只是自己的臆想?故事的真相是什麼,在這背後隱藏著懷有偏見的惡母還是生而邪惡的惡童。

她首先是她自己,再是母親

阿什莉·奧德蘭休產假期間下定了決心,再也不回出版社,而是去實現自己作家的夢想。

作為曾經的企鵝蘭登(加拿大)出版社的公關總監,她與形形色色的媒體打過交道,包括與卡勒德·胡賽尼、伊莉莎白·吉爾伯特和梅格·沃利茲等在內的暢銷書作家的合作。

在出版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如今阿什莉·奧德蘭對這一行的了解一定就像指揮家對她的音樂一樣了如指掌。她深諳暢銷書的要素以及出版業的規則,但是反覆嘗試後,她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

在她看來,這本書「談及了我們作為母親的身份和一個社會對母親的期望,以及我們對此事的看法與真正現實的差距和衝突所在。」

即便如此,《我本不該成為母親》在寫完後短短2周內,版權售出34個國家和地區,影視劇版權經9方投標競價,被《哈利·波特》製片人搶下,並成為了企鵝蘭登2021年開年重磅懸疑新作。

《我本不該成為母親》可能不是東野圭吾或者紫金陳那樣情節設置精密的懸疑小說,更像是《搏擊俱樂部》或者《穆赫蘭道》那樣的心理懸疑。在作者用語言精心勾勒出的故事中,無論你是否是一名母親,都可以獲得共鳴。

它也被引進中國,並在2021年1月7日,全球同步發售。

 

相關焦點

  • 做學術、做媽媽:學術媽媽的困境、策略與智性母職
    另一方面,當代臺灣社會的母職實作受密集母職意識型態影響,強調特定育兒照顧實作與母親的重要性(謝美娥2009),中產階級女性因為擁有高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這些踐行密集母職所需的物質基礎,更容易成為好媽媽論述的召喚對象。 有鑑於此,本文採質性研究方法,探究在大學重組的背景下,學術媽媽們如何一邊從事學術工作一邊育兒,她們面臨的困境與協商策略為何?
  • 我最恐懼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母親
    好像結婚生子是女性必經的一個選擇,只有成為了「好妻子」「好母親」,才可以被稱為一個完整的女人。但可怕的是,為人母這件事並沒有一個準入門檻,而當下的社會分工又決定了大多數家庭還是主要由母親來承擔孩子的養育責任。那麼,如果有人註定不適合走入婚姻,不該成為母親,又該怎麼辦呢?
  • 那些後悔成為母親的人
    後悔成為母親,並不意味著不愛自己的孩子,或沒有承擔作為母親的責任,而是對母親身份的去神聖化,重新開始思考,讓我們得以正視母職的真相。 《人物》的這些讀者,勇敢而坦誠地說出了她們的故事。有人為自己的母親作了回答,有人扭轉了性別視角,讓丈夫回答了所有問題,還有未曾成為母親的女性參與了問卷,提出她們對生育的困惑。
  • 那些後悔成為母親的人|百家故事
    後悔成為母親,並不意味著不愛自己的孩子,或沒有承擔作為母親的責任,而是對母親身份的去神聖化,重新開始思考,讓我們得以正視母職的真相。《人物》的這些讀者,勇敢而坦誠地說出了她們的故事。有人為自己的母親作了回答,有人扭轉了性別視角,讓丈夫回答了所有問題,還有未曾成為母親的女性參與了問卷,提出她們對生育的困惑。
  • 父職與母職有何區別?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關於父親和母親,古人這樣說:父者如山;母者,牧也。當提到母親時,我們馬上聯想到的關鍵詞包括慈愛、溫和、端莊、包容、奉獻、勤儉、無私等等。我們還會把母親和家聯想在一起。母親在哪裡,家就在那裡。而我的孩子在他兒童少年時代的一首獲獎英文詩裡把母親比作月光、港灣和大地。他這樣寫到,「我的母親,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靈魂,給了我力量。
  • 被道德綁架,我到底該怎麼辦?
    在場的所有同事都說A先生的玩笑開得過了,但A先生馬上就說,「不就是和你開個玩笑嗎?幹嘛這麼小氣。你這樣,以後誰還敢再和你開玩笑……」之後,大家飯沒有吃,陸續走了,只留下A先生一個人。從此,知道這個事情的同事,都遠離或者繞開A先生,不到兩個月,A先生自己主動離職了。對遇到道德綁架的人,你必須遠離!不遠離,下一個受傷害的一定是你。
  • 今天,請停止「歌頌」母親
    今天是母親節,想必,你已經聽到了各式各樣對母親的花式讚美。長久以來,歌頌母親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話語體系。中國的「母親」形象被華麗的大詞所包裹:無私、偉大、奉獻、含辛茹苦。母愛本該值得讚頌,可問題是,當我們為母親們的無條件付出、不計回報這些詞感動時,我們亦是在選擇將她們不平等的生存現狀加上了溫情的濾鏡。
  • 後悔成為母親,但我不敢說出口
    幾個月前,我在微博上發了個小調研,有後悔成為母親的人嗎?悔是不悔,如何判斷?先捫心自問兩個問題:一、如果你能帶著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回到過去,你還會選擇做母親嗎?當然既然生了她,我會給她我所有的愛和幫助,但我仍舊暗戳戳的希望她以後謹慎生育,或者不生,我也不想帶孫子。(沒有給孩子任何生育和家庭方面的暗示和引導)」「這兩個問題從事兒出生到現在的 21 個月裡我問過自己不下 20 次,一直都沒有答案。好像她帶來的快樂和痛苦是兩個維度的單位,無法比較,無從衡量,並且互不抵消。」
  • 道德綁架下的養老「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這樣正確嗎?」
    道德綁架下的養老:「我生了你,你就該養我,否則你就是不孝,這樣想正確嗎?」從道德的角度上試問一下大家覺得正確嗎?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在「只生一個好」的政策鼓勵下,孩子從小是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手心裡的肉」。父母特別心疼孩子,從懷孕開始到吃奶粉,到上託兒所,到上小學、初中、高中,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不惜給孩子大把大把地花錢。對於一般工薪家庭而言,除了按揭住房還款,孩子就是最大的開支。在每月家庭的基本開銷中,一半以上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使得現在的孩子極為自私,才會覺得贍養老人是道德綁架下的養老。
  • 「我不喜歡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是道德綁架」
    短片只有七分鐘,但卻展現了兩代女人在面對自己孩子時候,「殊途同歸」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本性。有人說,很不喜歡將「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仿佛作為女子,就應該為了孩子變得堅強。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有好的母親,也有不負責任的母親。
  • 「母親為了弟弟,一直用道德綁架我,最後讓我失去了我的婚姻」
    可能是從小的薰陶吧,我也覺得弟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敢是幹什麼,都是以弟弟為先,弟弟上高中的時候,母親說家裡困難,可能難以支付學費,所以,那時候弟弟的學費是我給的。那時候,我已經有男朋友了,當時男朋友很不支持我的做法。因為那時候,他覺得我不應該一直接濟他們。弟弟上大二那年,我就結婚了,我跟丈夫一起的工資到是也還不錯,所以我們這個家過得也還幸福。
  • 我該如何應對 媽媽的「親情綁架」
    身心俱疲的萬娟幾近崩潰,她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自述現在,我跟老公、女兒待在一間十來平米的小房間裡。我很愁很愁,感覺頭髮都愁白了,我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我的,也可以說是我們的生活該如何繼續。隔壁房間,媽媽正在睡覺,現在,我對她的感情五味雜陳,愛她?恨她?討厭她?我想更多的可能是無奈吧。我覺得媽媽很可憐。
  • 《成為母親之後》看林秀晶演技生涯首度挑戰母親角色
    演員林秀晶一向給人清純形象,而在新作品《成為母親之後》中首度挑戰演出一位母親,並且還是一位繼母,而演員尹燦榮則飾演她的16歲兒子。《成為母親之後》描述因為事故而失去了丈夫的孝珍(林秀晶飾),對於突然出現的兒子鍾旭(尹燦榮飾),一位初為人母的女子跟一位正值叛逆期的少年,兩人展開了衝突不斷的同居生活。
  • 孩子總要看著才會寫作業,對孩子而言密集母職是愛還是害?
    ,其實是想逃離小蘭最近跟我抱怨8歲的兒子陽陽太不自覺了。誰知兒子慢悠悠地回答道:「反正你也沒什麼事,從小到大,不都是你陪著我的嗎!」私底下陽陽卻跟我孩子說:「如果媽媽在旁邊待著,那我肯定會按照她的要求好好寫作業,當媽媽不在身邊了,就是我的自由時間,想幹啥就幹啥,如果媽媽不盯著,你還學習,就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了,那不是傻嗎?」
  • 將女性囚禁於母職,是父權制的圈套?
    為什麼面臨疫情衝擊,夫妻雙方中申請在家育兒的通常默認為母親?而企業首先選擇裁撤的員工也是女性?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日本東京大學女性主義研究學者上野千鶴子在其著作《父權制與資本主義》中的篇章:「男性有兩套用來維護自己利益的父權制式的策略。第一個是在僱傭勞動中排擠女性;第二個是與男性勞動相比,女性勞動被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並將女性關在封閉的牢籠裡。」
  • 南京16歲女學生與母親合謀綁架殺害女同學
    南京16歲女學生與母親合謀綁架勒索殺害女同學一篇網帖爆料稱,南京一名16歲的在校女生,被她的同班同學及其母親合謀殺害。記者調查後發現,南京的確發生了這樣一起綁架殺人案——2月25日晚,16歲的李某將同班同學馮某騙出,與其母親一起殘忍地將馮某殺害。
  • 面對「綁架」,該何去何從
    是啊,現在是存在很多父母拿著道德、親情的旗幟,棒打了心投意合的鴛鴦;扼殺了少年的夢想;阻礙了為理想而奮鬥孩子的腳步……那麼面對父母的道德綁架,我們該怎麼選擇、該何去何從,是順從?或暫時欺瞞?抑或說服父母?
  • 女孩上學途中被綁架 嫌疑人被抓後交待曾綁架一男童
    「我進到臥室,將床上的被子一掀,看到了粉紅色的書包和受害人寫在作業本上的名字。」陸松說,但民警將405室初步搜查了一遍,沒有發現小蘭的身影。這時,被控的年輕男子說,他還有兩名同夥,開著一輛外地牌照的伊蘭特轎車將小蘭帶走了。雖然該男子說得煞有其事,但民警還是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狡黠和慌亂。
  • 《以家人之名》「因為她是你媽」:面對道德綁架,我們該怎麼做?
    在看《以家人之名》的時候,我真的好心疼凌霄。作為男主角,他在劇中遭到道德綁架,被自己所謂的血緣親人用親情束縛著,在劇外觀眾不理解凌霄的為難,把他罵得體無完膚。凌霄本來有一個很幸福美滿的家庭,父親在工作,母親在家帶娃,還有一個妹妹。
  • 《安家》「房家」一群吸血蟲 被親情綁架的房似錦該不該為這個...
    《安家》「房家」一群吸血蟲 被親情綁架的房似錦該不該為這個無底洞買單?時間:2020-03-09 13: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安家》房家一群吸血蟲 被親情綁架的房似錦該不該為這個無底洞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