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三月三和清明節期間,廣西壯族人的一個傳統習俗,就是蒸上一鍋五色糯米飯,用以趕歌圩食用,或拿來祭祖祭神,也是壯家人用來招待貴賓的傳統食品。
五色糯米飯,通常是用紅藍草、楓葉、黃飯花或者黃梔子等純天然的植物染料來浸泡糯米,經過蒸煮成為紅、紫、黑、黃、白五種顏色的糯米飯,有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關於五色糯米飯的傳說,有很多的版本,在此不再累述。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壯族人,我為老祖宗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五色糯米飯製作手藝感到由衷的自豪。
早春三月青翠碧綠的楓葉,誰會想得到它竟是一種黑色燃料的原材料?在山谷、樹林裡隨意生長的紅藍草、黃飯花、黃梔子,也被壯族祖先們一一發掘出來,作為彩色糯米飯的天然染料。
用這些純天然的植物染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彩豔麗,相當養眼,總讓人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頤。即使不加任何的調味料,五色糯米飯聞起來自有一股淡淡的植物清香,沁人心脾。趁熱嘗上一口,滿嘴的香甜軟糯。這甜,不像糖的甜膩,而是淡淡的,嚼一嚼又越發覺得甘甜,真的太美妙了。
今天小鹿麻麻就把壯族傳統獨特的五色糯米飯製作手藝記錄下來,一來可供更多的壯家人查看,二來也可以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壯族傳統美食文化的魅力。
01【食材清單】
幹糯米 5斤
楓葉 1斤(做黑色糯米飯)
紅飯葉 1把(做紅色糯米飯)
紫飯葉 1把(做紫色糯米飯)
黃梔子 4~5顆(做黃色糯米飯)
(備註:每一種顏色的糯米飯各用1斤幹糯米)
02【製作步驟】
黑色糯米的製作工序
黑色糯米飯是用楓葉作為染料製作而成,也是工序最為複雜的一種。
1、楓葉清洗乾淨,然後用刀切成小段,再用搗碎器把楓葉搗碎,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左右。(如果嫌麻煩也可以買人家已經搗碎的楓葉,回來直接用清水浸泡即可。)浸泡後的楓葉碎,再用手反覆揉搓幾遍,儘量把楓葉的汁液揉搓出來,然後用濾網把楓葉渣過濾乾淨,只留汁水。
2、過濾乾淨的楓葉汁水倒進鍋內加熱到50℃左右,手指插進汁水裡感覺熱而不燙即可。加熱好的汁水倒入放有幹糯米的大盆中,讓幹糯米在楓葉汁水中浸泡一會兒。
待汁水完全冷卻後,把盆裡的汁水倒到鍋內,再加熱至50℃左右,關火。再次用加熱好的汁水來浸泡糯米。汁水冷卻後,再加熱到同樣的溫度,再浸泡。如此反覆加熱汁水4~5次。然後就用此汁水浸泡12個小時左右。
Tips:有些人做出來的黑色糯米飯不夠黑,就是因為糯米沒有能夠充分地吸收楓葉的汁液所致。適當地加溫,可以讓糯米更好地吸收汁液。楓葉汁水浸泡後的糯米是灰黑色的,這是正常的,蒸熟後就是黑色的了。
紅、紫色糯米的製作工序
紅色和紫色糯米飯分別是以紅飯葉和紫飯葉為染料製作而成。這兩種顏色的糯米飯製作方法和過程相同。
3、紅飯葉和紫飯葉清洗乾淨後,用刀切成小段,放到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水燒開後繼續煮幾分鐘,直到汁水變成紅色和紫色即可關火。
Tips:水不用放太多,根據要浸泡的糯米來估計,如果水太多,糯米飯的顏色會比較淺,不夠豔麗。
4、紅飯葉和紫飯葉熬煮出濃汁後,晾涼至40度左右,用過濾網過濾去渣,然後分別放入幹糯米浸泡12個小時左右。
黃色糯米的製作工序
黃色糯米飯是用黃梔子作為染料製作而成。也有用密蒙花或者黃姜來做黃色糯米飯的,但用黃梔子的做法更簡便,材料也更易得。
5、黃梔子洗淨並用刀背拍碎,然後放入適量清水浸泡半個小時左右,待水變成黃澄澄的顏色即可把黃梔子的碎渣過濾掉,只留黃色的汁水。把幹糯米倒入黃梔子的汁水中,浸泡12小時。
Tips:1斤的糯米用4~5顆的黃梔子來染色即可,黃梔子放太多的話,黃色會比較深,不夠明亮。
白色糯米的製作工序
6、白色的糯米飯就不需要任何的染料了,幹糯米直接淘洗後,用溫水浸泡就可以了。
五彩糯米飯的蒸煮
7、五種顏色的糯米浸泡12個小時以後,把糯米多餘的水分全部瀝乾,只留糯米備用。
8、蒸飯木桶清洗乾淨後,底部墊上乾淨的蒸布,再把五種顏色的糯米放入木桶中擺出造型。拿一個大鍋,鍋底放少許水,然後把木桶放入鍋中,開火蒸3個小時左右即可。
Tips:蒸飯木桶在使用前,最好把整個木桶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個晚上,讓木桶充分吸收水分,這樣木桶不容易乾裂,也能延長木桶的使用壽命。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蒸糯米飯的鍋底不要放太多的水,水量剛好能夠平木桶的底部即可。鍋底放的水太多,水分容易滲進木桶中,木桶底部的糯米就會比較軟爛,影響糯米飯的質地和口感。
我是小鹿麻麻,一個熱愛生活、喜歡美食、樂於分享的二寶媽媽,希望能跟更多喜歡美食的朋友們一起學習、交流,讓每天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歡迎大家關注小鹿麻麻的魔法廚房,也歡迎大家踴躍地評論、留言、轉發或者收藏,讓我們彼此一起分享廚房裡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