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喪子為探望孫子起訴被駁回,如何獲得隔代探望權?

2020-12-24 浙江東鷹律師

文 | 馬幼藍 莫絲雅

摘要:夫妻離異後,無撫養權一方的老人對自己的孫輩是否有探望權?

近日,上海法院對一起祖父母要求探視孫子的探望權案件,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了兩位老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事情的原委比較複雜。

趙女士和丈夫結婚後感情不太好,故帶著兒子搬到娘家和父母一起生活,獨自撫養兒子。

丈夫因病去世,趙女士的公公婆婆把媳婦孫子告上了法院,要求分割兒子的遺產。

法院對繼承案件依法判決後,趙女士的小姑子夫婦通過網絡發帖等形式公開了趙女士的個人隱私,並且用言語侮辱和貶低趙女士人格。趙女士一氣之下,向法院提起了名譽權的訴訟,最終法院認定小姑子夫婦行為已經對趙女士的名譽構成損害,判決兩人對趙女士賠禮道歉並且賠償精神撫慰金。

之後,趙女士的公公婆婆要求探望孫子,均被趙女士拒絕。

老兩口向法院再次提起訴訟,這次的訴請是要求行使對孫子的探望權。庭審中,老兩口認為,作為喪子老人,對有血緣關係的孫輩進行探望,既是老人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同時也能彌補孩子失去的父愛,能帶給孩子更多關愛,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兒媳趙女士不同意老兩口的主張,辯稱丈夫在世時,公婆就挑撥其和丈夫的關係。丈夫去世後,老兩口又因為遺產繼承問題把自己和兒子告上法庭,更為可惡的是還授意女兒、女婿在網上發帖,顛倒黑白是非,對趙女士母子二人的生活造成了惡劣影響。兒子現在年紀還小,不知道爸爸已經去世,對祖父母完全陌生,老兩口貿然接觸,反而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請求法院駁回老兩口的訴訟請求。

上海徐匯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請。

老兩口不服,提起了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法院為什麼會這樣判決?

我國現行法律中僅在《婚姻法》第三十八條中規定了「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而對於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權並沒有明文的法律規定,當然也沒有禁止性規定。

不同地域的法院,對隔代探望權的審判實踐基本一致。且對(外)祖父母探視權的行使,附有一定的條件: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對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事實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

第三條 祖父母、外祖父母對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盡了撫養義務,其定期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權利應當得到尊重,並有權通過訴訟方式獲得司法保護。

《2015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

第三條 對於離婚後一方請求人民法院支持其探望權的訴訟,人民法院應加大法律釋明力度,向雙方當事人釋明探望權的適當行使對子女健康成長、人格塑造的重要意義,在遵循有利於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礎上,探索因人因案而異的探望權行使形式。撫養孫子女、外孫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主張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一般應予保護。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審理婚姻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參考意見》

第九條 探望權原則上屬於未直接撫養子女一方享有;享有探望權的一方因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等情況無法行使探望權的,對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事實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請求單獨行使探望權的,人民法院可予以支持。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家事糾紛案件審理指南(婚姻家庭部分)》

第十七條 祖父母、外祖父母主張隔代探望權應當如何處理?

探望權的行使主體是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義務主體是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祖父母、外祖父母主張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一般不予支持。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盡了撫養義務,其主張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可以支持。

我們來看看另外幾個法院支持隔代探望的案例:

案例1:(2015)虎少民初字第00197號

案情簡介

王某某夫婦的女兒與周某結婚後生育一子小小周,王某某夫婦在小小周嬰幼兒階段、上幼兒園期間以及女兒患病期間均參與了對小小周的撫養照顧。2013年4月5日,女兒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之後,小小周和父親以及其爺爺奶奶共同生活。王某某夫婦多次要求探望小小周,均被其父親周某以各種理由拒絕。王某某夫婦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準予其對小小周行使探望權。

法院判決:

原告王某某夫婦從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可在每月第二周周日探望外孫小小周一次,每次探望時間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至小小周十八周歲止;被告周某應給予必要的協助。

案例2:(2018)渝05民終1121號

案情簡介

巫某與賴某2012年9月25日在紐西蘭生育一子Jerry。賴某母親李某在孫子出生時專門趕赴紐西蘭照顧了三個月。此後,巫某帶著一周歲的Jerry回到家鄉,由巫某父母共同撫養照顧了Jerry到三周歲多。2016年6月,巫某在紐西蘭去世。巫某父母多次向賴某提出探視Jerry,均遭到拒絕,並且切斷了聯繫方式。巫某父母李某夫婦遂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準予其對於Jerry行使探望權。

法院判決:

1.Jerry在中國學習、生活期間,李某夫婦每兩月可去Jerry的居住地探望一次,探望時間為1天,賴某予以協助;

2.Jerry在紐西蘭學習、生活期間,李某夫婦每年可前往探望Jerry一次,探望時間為5天,賴某予以協助;

3.李某夫婦每月可與Jerry視頻通話一次,賴某應予以協助。

上述兩個支持隔代探望權的案例,審理法官均認為探望權系親權的延伸,(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的親權關係是基於特殊血緣關係而產生,是對親權的有益補充。雖然法律條文尚未有明確規定隔代的探望權,從遵循社會善良風俗、人倫常理、立法精神等因素考慮,(外)祖父母的探望有利於未成年人親情觀念和關心他人等良好品德的養成,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親家庭子女父(母)愛的缺失,同時對老人也是很大的慰藉。同時上述案例的原告均對要求探望的第三代曾經進行了撫養和照顧,特別是子女不在了,作為失獨老人, 把對子女的思念寄托在(外)孫子女身上,是人之常情,法院在判決時也作為考慮的一種傾斜。

回到本文趙女士公公婆婆要求探望權被駁回的案例,祖父母的探望請求沒有被支持的原因除了一系列的訴訟造成和趙女士關係惡劣外,很關鍵的一點是他們之前並沒有撫養過孫子,所以審理法院認為遵循權利義務對等原則,老兩口以前從沒撫養過孫子,沒有對孫子付出過關愛,現在要求實現探望權,難以被法院支持。

血濃於水,親情的天然情感無法替代,夫妻離異,不等於從此路人。從「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護原則考慮,妥善給予對方或對方父母適當的探視,可能更有利於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更有利。

相關焦點

  • 隔代探望糾紛不斷 化解需明確權利義務關係
    姚雯/漫畫  獨生子意外墜樓身亡,留下的遺腹子成了安撫一對老人喪子之痛的最大慰藉。然而,由於婆媳矛盾升級,兒媳拒絕公婆探望孫子,由此引發了江蘇省首例「隔代探望權」糾紛案。  最近,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法院對此案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部分支持了爺爺奶奶探望孫子的訴求,但圍繞此案的話題仍在繼續。
  • 立法對隔代探望權不作規定 是對孩子更好的保護
    本報記者 陳光勳報導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現在家庭婚姻生活中,離婚的比例也越來越高,致使隔代親屬探望權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夫妻離異後,無撫養權一方的老人是否還能探望自己的孫輩呢?現實中已有人起訴到法院要求行使隔代親屬探望權,與自己的孫輩相見以解想念之情。
  • 夫妻離婚後爺爺是否有探望孫子的權利,法律對探望權如何規定的?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但是,夫妻離婚後爺爺是否有探望孫子的權利,法律對探望權如何規定的?翁某與張某達成離婚協議,孫子小翁隨母親張某共同生活,翁某每月承擔小翁撫養費每月600元至小孩獨立生活時止;翁某有權探望兒子小翁,張某應予以必要的協助。後翁某一直在外務工未回家,老翁在翁某離婚後長達三年未曾見孫子小翁一面,多次希望接孫子小翁回家或外出探望孫子遭到拒絕後,氣急之下老翁夫婦將張某起訴至法院,要求探望孫子小翁,張某應提供必要的協助。
  • 隔代探望權:這個可以有
    傳統親倫的傳宗接代思想和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生子女現狀,讓老人們對孫子女傾注的關愛一點都不少於對自己子女的撫養。     如果現在有人問,老人有沒有探望自己孫子女的權利呢?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問題很白痴,但是生活中發生的事兒確實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白痴」的問題。     近日,江蘇省首例失獨老人「隔代探望權」糾紛案在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人民法院審理宣判。
  • 祖父母對孫子女享有法定探望權嗎,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眾所周知,父母在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孩子的父親或者母親可依法享有探望權。那麼,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法定的探望權嗎,法律是如何規定的?網友諮詢:祖父母對孫子女享有法定探望權嗎,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 ...聊法】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對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探望權?
    【「遼」聊法】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對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探望權?也就是說,法律將探望權的主體範圍明確為「父或母」,父母離婚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是否可以主張對(外)孫子女行使探望權呢?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 孫某乙和馬某某於1998年11月登記結婚,2006年婚生一女孫某甲。2014年10月22日,孫某甲父母感情不和在民政部門協議離婚,孫某甲由父親孫某乙撫養。
  • 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權嗎?
    有些夫妻因為離婚交惡,取得孩子撫養權的一方會拒絕另一方及其親友探望,這對於老人來講無疑是一件傷心又傷身的事,那麼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探望權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探望權。探望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權利。據此,我們知道,根據現行的法律,享有法定探望權的僅指未取得撫養權的父或母,不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那麼祖父母、外祖母是不是就不能夠看孩子呢?
  • 隔代探望權案 入選《中國審判》2016年十大典型案例
    (原標題:隔代探望權案 入選《中國審判》2016年十大典型案例)
  • 劉克希解讀《民法典》與百姓生活⑧離婚後爺爺奶奶有權探望孫子...
    兒子、兒媳離婚了,孫子跟媽媽過,爺爺奶奶想探望孫子,法律上有怎樣的規定嗎?如果打起官司,《民法典》會支持誰?來看看法律到底是怎麼規定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原擬根據有關機關建議,增加「隔代探望權」的規定,即草案徵求意見稿和草案一審稿擬規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孫子女、外孫子女的,參照適用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的規定。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男女結婚年齡不變、隔代探望權刪除!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男女結婚年齡不變、隔代探望權刪除!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二審稿還規定了「隔代探望權」,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鑑於目前各方面對此尚未形成共識,可以考慮暫不在民法典中規定,祖父母、外祖父母進行隔代探望,如與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不能協商一致,可以通過訴訟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解決。「隔代探望權」的規定可謂一波三折。
  • 離婚後探望孩子受刁難,起訴要求探望權
    今天,本律師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法院成功處理了一起探望權案件。情況大致是:我的當事人(男方)於去年起訴離婚,經過法院審理最終判決子女撫養權歸女方撫養,男方按月支付撫養費2000元。於是,離婚後男方在探望孩子時經常受到種種刁難,對方甚至提出想要看孩子需先支付「看望費」的無理要求。為了以後能順利行使探望權,男方委託本離婚律師起訴至法院,請求判決自己每周六上午10時至周日11時可以帶孩子回自己家探望一次。由於該案案情比較清晰,本律師提交的證據也非常充分,法官在今天開庭後直接直接做出了判決,支持了我方的全部訴訟請求。
  • 兒子走了,爺爺奶奶就不能探望孫子了嗎?
    有一天,小黑突然遭遇了一場車禍,並不幸離世,兒媳藍女士因與二老在分割小黑遺產時產生矛盾,遂帶著孫子小小黑搬了出去,並不讓孩子與爺爺、奶奶聯繫。可二老思孫心切,只想每月能夠探望孫子兩次。對此要求,藍女士斷然拒絕,她認為探望權是父母的法定權利,不包括祖父母。
  • 行使探望權一方在訴訟中擅自藏匿子女如何處理
    【分歧】  如何處理本案,存在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周某與李某協議離婚後,周某拒絕李某探望周某某,李某向法院要求採用逗留式探望,符合《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一、二款的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應判決予以支持。
  • 法律知識: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孩子的探望權?
    最終法院支持了他們的訴訟請求,判決他們享有探望孫子的權利,可以每月探望孫子一次,被告範某在老人行使探望權時履行協助義務。律師解答當子女離婚或者不幸離世之後,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孫子女、外孫子女就會產生探望的需求,即隔代探望問題。
  • 「婚離事未了」,如何化解探望權之爭?
    化解探望權之爭,究竟應當以什麼為根本,「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觀念是否正確,這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將從實踐中常見探望權糾紛具體分析如何妥善解決探望權之爭。1.離婚後,撫養子女的一方是否有權拒絕另一方探視子女?可否以一方不支付撫養費為由拒絕探望?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
  • 祖父母可向前兒媳主張對孫子探望權嗎?
    之後,小剛父母因思念孫子小強,遂將小美訴至法院,爭取探望孫子的權利。法院調解小剛父母與小美達成協議,從2017年1月起,小剛父母逢雙月探望小強一次,具體探望方式為每次探望時間以3小時為限,探望地點除雙方商定的地點外,或以小美住處附近地鐵站為宜;小剛父母逢單月與小強電話或視頻聯繫一次,小美應予以協助。總結與點評關於探望權的主張,法律有明確規定。
  • 離婚訴訟中未涉及探望權怎麼辦?
    2、探望權的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父母雙方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應先行協商,協商不成,可另行起訴。不應由二審終審判決,否則就侵犯了答辯人的上訴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淺談離婚後子女改姓及探望權的問題
    小李離婚後看過兩次孩子後就一直在外打工,李大爺想探望孫子,卻遭到小張的拒絕,其後他還得知小張瞞著他們給小小李改姓張,李大爺氣憤不已,想知道在法律層面怎麼支持其能隨時看孫子和將孫子姓名改回來的訴求?李大爺的諮詢涉及改姓及探望權行使的相關問題,具體從以下幾點來闡述:一、離婚後可以給孩子改姓嗎?
  • 中止子女探望權的規定都有什麼?探望中止後是否可以恢復?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 思女心切被阻探望,男子起訴前妻要求探望權!法院:支持
    離婚後,王某因李某不讓其探望女兒發生糾紛,訴至法院。二、審判結果法院認為,本案中原被告的女兒王小某與被告共同生活,原告作為父親,有權探望王小某。現雙方對原告的探望權有不同意見,法院本著既要考慮不影響子女的正常生活,又要增加女兒同父親的溝通交流、減輕子女因父母解除婚姻關係而帶來的家庭破碎感以及既有利於子女今後身心健康成長,又能維護原告合法權利的原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判決原告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可於每月第一周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17時探望女兒王小某一次,被告李某應予以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