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新手爸媽認為,想要釋放照顧、教育孩子的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孩子送往學校讀書;但是只有經歷過陪孩子上學的經歷之後,這些家長才懂得,什麼就叫做真正的累,其中不乏有一些家長表示,上學的人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他們這些家長;一天工作勞累完,還得下班回家輔導孩子做作業,許多的家長實在是感到心力交瘁。
前一段時間,陳爸爸在手機上衝浪,沒想到卻被一則短視頻給吸引了注意。視頻裡面的主人公是一個混血小女孩還有她的爸爸,女孩的爸爸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視頻中的爸爸正在輔導孩子做作業。
在一旁的女孩兒並不是乖巧地寫著作業,而是調皮地坐在椅子上玩,女孩的注意力壓根就不在作業上。好一段時間之後,女孩的爸爸終於忍受不了了,於是學著他的妻子一樣,通過自己不那麼標準的中文怒吼女孩兒"快寫啊!"
看完視頻的陳爸爸突然聯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平時陳太太在教育自家兒子的時候也是這麼怒目圓睜的,想到這裡,陳爸爸開懷大笑。
到了周末,陳太太有事要回娘家一趟,於是就把輔導孩子做作業的任務交給了陳爸爸。
考慮到妻子輔導孩子時經常都是很勞氣的,為了讓自己輕鬆一點,陳爸爸就打算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而後再過段時間後檢查孩子作業情況。沒想到約定的時間截止了,進房檢查的陳爸爸卻發現孩子在玩手機遊戲,而桌面上的作業竟然只是簡單的寫了孩子的名字而已。陳爸爸這才發現了輔導孩子做作業的不易。
所以說,輔導孩子做作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家長在陪伴孩子做作業,應該做些什麼幫助孩子有效完成做作業的任務?
1.要求孩子的桌面保持整潔
不同的環境會帶給人們不同的心情與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想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首先就要提前準備一個環境優良的學習環境,減少孩子所見到的誘惑,讓孩子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之中。保持桌面乾淨整潔,能夠幫助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集中注意力,並且幫助孩子培養乾淨整潔的好習慣。
2.放寬心態
家長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孩子出現錯誤而感到著急甚至是憤怒。有些時候,孩子可能會在同一問題上犯很多次錯誤,在家長眼裡看來簡單的問題,孩子卻一錯再錯,我們都是不難理解到家長"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但是筆者認為,越是在這種時刻,家長越是要多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避免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傷害到了孩子的心靈,或者讓孩子在學習上蒙上一片陰影。
3.分門別類完成作業
作業量是固定的,但是孩子完成作業時的心態卻是多變的。當孩子在做作業時出現無聊的心態時,很有可能就想要換門學科來做,但是這樣做作業是沒有效率且不科學的。為了保持孩子思維的連續性與完整性,家長監督孩子分門別類完成作業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4.幫助孩子解決拖延問題
有些孩子會因為"拖延症"而抗拒做作業,在要交作業的最後時刻才想著去完成作業。為了解決孩子的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及時地尋找孩子拖延的原因和心理,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孩子解決拖延的這個問題。
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常常會體現出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態度問題。
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應該要避免哪些不良的教育態度呢?
1.大吼大罵
發洩家長對於孩子的怒火,最為直接的途徑就是對著不聽話的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做其實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直接的衝擊,嚇到孩子的同時可能會對孩子的學習留下陰影。
2.辱罵性責罰
相比於前一種,這種教育沒有那麼的衝動,但是其中的危害卻也是不可小覷的。長期生活在辱罵性話語底下的孩子,會因此產生很大的壓力,以致於出現性格缺陷。
3.體罰
當疼痛感確切落實到孩子的身上時,家長們可能會想藉此來讓孩子記住不認真學習的懲罰。事實上這種體罰很有可能就會傳導給孩子一種錯誤的信號: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通過暴力行為來解決。體罰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不堪設想的。
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大家又是怎麼輔導孩子做作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