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把人劃分成不同階級

2020-12-13 未來旅行者

十年前我剛剛出社會打工,當時的工資只有一千多,每當走在大街上看到開著小轎車的人,我眼裡滿是羨慕,並自認有車族高人一等。學校裡面學到的認知一直都是只有努力和有知識的人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財富。

十年前的中國社會還相對貧窮,大批的大學畢業生拿著吃不飽飯的工資。有一次下班回來的路上,隧道裡有一輛自行車橫倒著,也不知道車主去了哪裡。這時有一輛小轎車駛入隧道,小轎車車主毫不猶豫地從自行車上碾壓而過,自行車當場被壓扁成廢鐵。我第一次看到如此沒有人性的小轎車車主,我被眼前的這一幕震驚了!我心裡疑惑為何他如此冷漠?明明只要下車把它挪開一點就可以了!

不一會兒一位小女孩出現了,她看著變成廢鐵的自行車,急得眼淚快掉了出來。小女孩她自己犯的錯是不該把自行車橫倒在馬路上,這是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也給別人造成了不便。但是小轎車車主就更過分了,一輛自行車雖然才幾百塊錢,但是對當時的窮人來說那是很昂貴的,不過下車花兩分鐘的事情,更何況隧道本身是禁止小轎車通過的!

因為這個事件讓我對不同身份的人開始有了新的認知,我開始慢慢去觀察周圍不同的人,發現大部分的有車族素質實在是差,甚至連沒文化的農民工都不如!同時我也意識到了一點,金錢把人分成了不同的階級!

為何說金錢把人分成了不同階級?在我們的教科書中,生產資料是劃分階級的依據,因此農民工成了無產階級,因為農民工沒有所謂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是什麼?過去誤以為生產資料就是生產產品的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然而這是錯誤的,服務業企業家的生產資料是什麼呢?暴發戶的生產資料是什麼?富農沒有生產資料嗎?

能夠承包土地進行大面積種植的農民不可能是窮人吧?也不可能是無產階級吧?政府對農民有很多補貼,但為何那麼多貧窮的農民無法拿到補貼?社會財富分配本就不公平,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去考慮一下如何公平對待那些弱者?

生活中太多的例子,原本是打工一族的無產階級,有一天突然抓到了機會而變得富裕起來,那麼這些突然富裕起來的人算不算資產階級?如何劃分階級成了一大難題!

以及說階級按生產資料來劃分,不如說按個人可支配的社會資源來劃分,也就是按個人財富劃分。在近代,資本家一般指的是企業家,他們擁有自己的工廠和僱員,因此生產設備和僱員被稱之為生產資料。今天的社會分工比以往都要細,富人不一定擁有生產資料,農民不一定都是弱勢群體,如何正確劃分階級是保障國家扶貧和合理配給資源的基礎。就像很多專家學者提出的那樣,國家政府農民補貼是按土地面積來補貼,真正貧窮的人是那些擁有極少土地的農民,由此可見它的效果!

一個家庭土地面積極少的人,家庭成員營養不良,可支配財富和資源少,在物質社會裡,其家庭成員特別是未成年子女被歧視的機率變高。由於社會歧視導致未成年人的社交能力下降,這必然導致惡性循環。一個沒有社交能力的人在社會中便無法獲得好的職位,進而影響他們的收入,同時也影響他們對後代的教育和撫養。

正確區分階級,是保證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低收入人群需要制定一個界線標準,而不是按身份(比如農民的身份)或者地區(比如比較貧窮的地市)區分。

相關焦點

  • 英語,一門有階級的語言,天然將人劃分成三六九等
    美國反智主義案例:26%的美國人相信上帝是真實存在的;650萬美國人堅信地球是平的;喝消毒液能治療新冠肺炎;天氣一熱,新冠病毒就會死亡;新冠病毒和5G網絡有關;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不相信進化論;很多人相信各種世界末日的謠言;審判日一定會到來;反疫苗運動等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斯塔特在《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中認為美國之所以反智主義盛行,是因為「知識上升通道有巨大阻礙」。
  • 階級制度最嚴的國家:劃分成上百個等級姓氏,再有錢也買不到地位
    階級制度最嚴的國家:劃分成上百個等級姓氏,再有錢也買不到地位說到種姓制度大家首先想到的國家就是印度了,當地沿襲著嚴格的種姓制度。當地有22中語言和4000個種姓。種姓有非常嚴格的層次之分,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地位以及在很多方面的決策力。
  • 印度以種姓劃分階級,那法國黑人加入印度後,又屬於哪種等級?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賤籍制度,以統治者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各種姓依所居住的不同劃分出許多種姓,即以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4大種姓根據具體職業細分為3000個種姓和25000個亞種姓。
  • 金錢與門當戶對,16至18世紀英國中上層階級有著怎樣的擇偶標準?
    自然決定擇偶對象的身體和相貌,社會決定擇偶考慮到的政治、階級、經濟等要素。  選擇婚姻伴侶時不會只有其中一種因素,而是多種因素共同存在,只是側重點的不同。側重點的差異表現出擇偶差異。    二、金錢成為16世紀英國貴族階級擇偶標準的首要因素,為增加自身財富願與下層富商聯姻,女性為尋找美好婚姻提高嫁妝  自過去以來,英國貴族總是與貴族之間攀親,他們在選擇婚姻時明顯輕視下層民眾。  但隨著十六世紀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等級限制逐漸被逾越,貴族階級結婚率下降,但對於財富在擇偶因素越來越重要。
  • 印度用種姓制度來進行階級的劃分,那麼我們怎樣來進行劃分呢?
    我們都知道在印度的時候,其實有一個非常的有特色的東西,就是按照種姓來對於自己的國家內的人進行一個劃分,而且低種姓的人是不能夠與在印度的那些高貴的高種姓的人結婚的,在以前的時候是因為法律的不允許,但是到了現在的話,其實是很多的印度人所習慣並且接受的一個默認的事情了。
  • 忍者的階級劃分忍者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三種
    按照忍者的階級劃分忍者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三種。上忍,又被稱為智囊忍,負責策劃整體的作戰計劃與策略。一般由所屬忍者家族的族長或組織的組長擔任。中忍,由所屬忍者家族或組織中各方面都十分優秀的忍者擔任,負責實際作戰的指揮工作。
  • 印度農村的階級與階級分化
    再次,激進的土地運動需要注意到,歷史上對某些特殊的社會群體(美洲的本土居民、印度的「賤民」即達利特人和阿迪凡西斯族人等)積累的長期的、根深蒂固的歧視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社會後果和經濟後果。另外,當今時代由統治階級領導的土地政策也已經由於勞動人民的組成成分不同而分裂成了不同的部分。因此,土地運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團結所有勞動人民進行鬥爭。
  • 為什麼有的人沒有階級意識?
    馬克思曾說,「在一個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是階級社會的產物,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他的思想也一定有著階級的烙印」。這種階級烙印指的是他的那個階級生態強加給他的影響,包括習慣,思維,性格的烙印。具分析的話,我們再認真回顧一下這副漫畫,這裡面有我們要探討的答案。看完漫畫,我的內心再也不能平靜。原來人與人的差異是這樣呈現出來的。
  • 批判意識與通識經典——評凡勃倫《有閒階級論》
    就階級分析和階級批判而言,凡氏從職業區隔和消費經濟視角將社會階級序列劃分為有閒階級、勞動者階級和遊手好閒之徒,更有深邃洞察力的一點是,他還根據有閒階級內部的經濟依附關係,把有閒階級進一步區分為原生性有閒階級和附屬性(代理性)有閒階級,前者是真正的上層階級,而後者免於生產、代理消費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使上層階級更為有閒,另一方面是為了彰顯上層階級的金錢優勢和榮譽地位。
  • 張賀那廝——我們來談談「階級固化」!
    階級是什麼?我們所說的階級是和生產資料所有權,歷史使命相關的階級。人民日報所說的階級卻是和金錢以及和金錢代表的社會地位相關的社會階層。人民日報的階級不固化論和小資產階級的階級固化論,只是資產階級內部的利益談判。中國的壟斷資產階級對外非常失敗,不停對外輸血,越來越無力維持給國內小資產階級的福利。所謂階級固化就是這種矛盾的體現。
  • 《有閒階級論》
    第一章緒言有閒階級制度在未開化文化下的較高階段獲得了最充分發展,封建時代的歐洲或日本就是例子。在這樣的社會裡,階級的劃分非常嚴格,在階級差別中具有最突出的經濟意義的一個特點是,各階級的正式業務彼此之間截然不同。上層階級按照習慣是可以脫離生產工作的,或者是被摒於生產工作之外的,是註定要從事某些帶幾分榮譽性的業務的。
  • 階級意識:窮人與富人難以跨越的鴻溝
    對這樣的信息,不同的人會產生各異的認識。有的人認為可憐,有的人感受到悲哀,有的人覺得這是動物社會中的必然,有的人悲嘆這是前世造孽太多所以福報太少,更有些人認定窮人不好好幹活,活該受罪。類似的多元認識還有很多,基本上都表現為「一事諸多觀點」,如同蘇軾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為什麼對相同事實,會產生如此多元認識?
  • BBC把人劃為7等,你在英國屬於什麼社會階級?
    BBC採用了更為科學的方式去調查和分析當今社會的階級問題,不再簡單粗暴地只根據職業去劃分,而是綜合分析了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和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這三大因素。
  • 教育理念的階級差異:窮人與富人的三觀有何不同?
    既然如此,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粗略地介紹一下,教育理念的階級差異。更直白地說,就是窮人、中產、富人這三類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有哪些具體的差異?不過,由於本文太長,我還是提前給一個總結,免得大家不看正文了:1.階級是人類發明的概念,用以區分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2.上層階級之人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建構人生意義而活著。
  • 不僅用階級制度來劃分學生的類別!甚至連老師都在欺負低等級的同學!
    校園霸凌是很可怕的事情,特別是在日本的校園內,校園霸凌更是屢見不鮮,最近,日本TBS電視臺的節目就做了一期關於校園霸凌的階級制度劃分問題
  • 論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階級」概念在中國的早期闡釋
    其中第二種「雙程傳播」的模式最為重要,「階級」的含義正是由這種「雙程傳播」形成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已有關於社會主義系統而完整的介紹性著作被翻譯成中文。本文將選取村井知至的《社會主義》(1899)和幸德秋水的《社會主義神髓》(1902)為研究材料。相比其他譯著,這兩部著作在當時均有多個中文譯本。通過文本比較可以大致了解中國知識分子譯介「階級」的情況。
  • 朱富強│消費的奠基之作:凡勃倫的《有閒階級論》
    一、有閒階級的歷史起源根據演化的思路,凡勃倫將人類進化劃分為未開化、野蠻、手工業和機器生產這四大階段。這些人的職務不外是政治、戰爭、宗教信仰和運動比賽,而這些業務都是非生產性的。上層階級的男性對一切生產工作不但不參加,而且按照傳統習慣也是不容許參加的;而下層階級對這一類業務,「除非顯然是屬於生產性,除非跟典型的有閒階級業務只有一些疏遠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染指的」[8]。結果,侵略性的威力成了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勞動開始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事業,而擁有財富卻成為贏得社會尊敬的傳統基礎。
  • 海外生存之惑:英國階級論-中新網
    你我都是讀書人才有話聊,階級不一樣。」  我又好笑又擔憂。這小小年紀就開始分級別了,而且還是唯讀書論。當然,我是少不了「教育」他一番。至於他是否真的明白不能拿表面的憑據去劃分階級,是以後要討論的了。  細問一下我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明白階級之分呢?小時候爸爸告訴我,爺爺是富農,成分不太好。
  •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教員提到第三個階級【小資產階級】,當時包括「自耕農,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很值得研究的是,這裡有很多「小」字。這個「小」字是有講究的。要綜合剛才論述過的另外二個階級,一起解讀。 其實,以上三個階級,就是按大資產階級、中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劃分的。
  • 從《格調》來看待社會階層的劃分
    建築行業也存在一個不同工種的等級制度,最底層的是「土活」,也就是地基挖掘工作;位列中間的是下水道、道路、坑道的鋪設建造;最上層的則是建築物本身(隨著建築高度的上升,地位也越高)。但一種三分法也同樣被很多人採用。從19世紀起,當馬修·阿諾德(19世紀,英國詩人)將他的鄰人和朋友劃分為上等、中等和下等三種,或者像他那令人難以忘懷的三個命名一樣:野蠻人(注意,指上等)、非利士人(中等)和平民(下等),英國人早已普遍接受了三個等級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