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規模最大的起義,波及8省,正德皇帝調邊軍平亂!

2020-12-19 指縫間的歷史

文/晚風暮雨

提到明朝時期的起義,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末李自成和張獻忠起義,前者甚至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但鮮為人知的,在他們之前,明朝也爆發過一次聲勢浩大的起義,義軍轉戰八省,給明朝造成沉重打擊, 這就是正德年間的「劉六、劉七起義」。

劉六本名劉寵,劉七本名劉宸,兄弟兩人是河北文安縣人,出身貧寒,無法維持生計,就進入綠林為盜賊,以劫掠過往行商為生,手下也逐漸發展到百十號人。

有一次,劉氏兄弟二人做了一筆大「買賣」,搶劫並燒毀了一座縣衙,引起明朝地方官的全力緝捕,兩人大駭,躲入深山密林中。

當時,河北一帶盜賊群起,官府圍剿不利,正德皇帝派了一個叫寧杲的御史到河北負責剿匪。

寧杲很有手段,他捉住盜匪後不殺,而是勒令他們去捉拿其他盜匪贖罪,捉到一定數量即可被赦免,被捉來的盜匪再去完成同樣的任務,這樣一來,盜匪數量銳減,治安形勢逐漸好轉。

劉六、劉七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託人到縣衙,請求「捕他盜以自救」,得到地方官的批准,兩人搖身一變,成了官府編制外的捕快。

可能是久在綠林,他們熟悉盜匪的慣用手段和躲藏伎倆,再加上業務能力極強,很快就捕獲了一批盜匪,距離被赦免已經不遠了。

但官府對他們二人當年火燒縣衙一事懷恨在心,並不打算真心赦免他們,準備在利用完他們之後,就秘密處死。

無意間得知這個消息後,兩人大驚,立即不辭而別,再次躲入深山,但他們的家人全被投入監獄,家產全被抄沒。

在深山密林中東躲西藏的日子很不好過,兄弟二人打算再次向官府投降,幫助捉拿其他盜匪,但又害怕官府清算舊帳。

正當他們兄弟二人猶豫彷徨之際,周邊幾個縣爆發了流民起義,他們倆喜出望外,立即聯絡當年的部下,揭竿而起,正式反抗朝廷,這一年是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

劉六、劉七又聯合了其他盜匪齊彥名、楊虎 、劉惠等人,據史書記載,最初只有三十四個人,他們也不敢攻城略地,只是搶奪百姓衣食財物,「初不攻城殺人 , 惟掠衣食自給」。

後來,他們得到一個叫趙燧(外號趙瘋子)的人為謀士,在他的謀劃和建議下,不再打劫貧民,而是拉攏他們入夥,共同對付王侯將相之家,於是,他們的部眾「 旬日間眾至數千」,屢屢打敗前來圍剿的官軍。

到了正德六年,義軍分裂為兩支,劉六、劉七、齊彥名等人率領一支,活動於河北、山東一帶,號稱東路軍;劉惠、趙燧等人率領另一支,活動於河南、山西一帶,號稱西路軍。

地方官兵鎮壓起義不力,正德皇帝改派「京營」官兵前往,依然喪師敗績,一籌莫展之際,兵部侍郎陸完建議調動九邊重鎮防禦蒙古人的精銳邊防軍進入內地平叛。

正德皇帝批准,調來宣府鎮官兵2000人,遼東鎮官兵2000人,延綏鎮官兵500人,共計4500人,全部為騎兵。

邊防軍戰鬥力確實強於地方官軍和京營官兵,在霸州之戰,一舉殲滅東路義軍1000餘人。

劉六、劉七為避邊防軍鋒芒,帶領東路軍南下轉戰到湖廣、江西,江蘇一帶,與此同時,西路軍也在劉惠、趙燧率領下,轉戰於山西、河南、安徽。

南下途中,義軍勢如破竹,屢戰屢捷,史書記載「勢如獸之走獷,奔突無限,魚之躍淵,出沒無常 」,「郡縣望風奔潰,甚至開門迎款,以故南北不通,人心洶洶 」,明朝官員甚至驚呼:「幾危宗社」!

東路軍逐漸發展到2萬餘人,西路軍則發展到28營,共13萬餘人。

正德六年十二月,起義軍其勢益熾,所至陷城殺將吏:陷上蔡,知縣霍暄被殺;臨商水,知縣率吏民投降;進西平,知縣王佐被支解;破舞陽 ,開監獄釋無辜;至葉縣,殺知縣唐天懸及其父;攻襄城 , 官吏饋銀送馬;破裕州,殺都指揮詹濟、同知鬱採, 自畿輔迄江、淮、楚、蜀……至破九十餘城。

正德七年,在義軍勢力如日中天之際,正德皇帝派右都御史彭澤提督軍務,增調兵力,圍追堵截義軍。

彭澤重用智勇雙全的將領朱忠,殺死義軍首領劉惠,俘虜趙燧,徹底消滅西路軍。

朱忠馬不停蹄,又前往圍剿東路軍,五月,在一次戰鬥中劉六於黃州落水而死,劉七轉戰江蘇,在通州狼山被朱忠殺死,東路軍也被平定。

據朱忠墓誌記載:公乃夜劫賊營,虜趙風子(即趙燧,也寫作趙瘋子),餘悉降。又隨予追趕賊將劉七、齊彥明於蕪湖、瓜、鎮,水陸千裡,公功居多。於是天子知名,差行人賞賜公銀二十兩,絲二表裡。凱旋獻俘闕下,賞賜公麒麟絲四表裡,銀四錠中二百兩,升實授都指揮同知,授金吾將軍。

明朝中期這次大規模起義,雖然被後世稱為「劉六、劉七起義」,但他們二人卻並非義軍首腦與核心,尤其是義軍分裂後,西路軍的實力更是遠在他們之上,而且還建立了相對嚴明的軍紀,如「 禁焚掠屠戮 」等等。

參考資料:《明武宗實錄》、《後鑑錄》、《明史·陸完傳》、《明史紀事木未·平河北盜》

相關焦點

  • 明末危局的預演:看大明宗室在正德年間農民大起義中如何自求活路
    前言:在大明最後一個正統皇帝朱由檢崇禎年間,爆發了一場席捲北方和西南等地的流民大起義。最終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其實就在一百多年前的明武宗正德朝,也有過一場能量巨大、堪稱明末大起義預演的劉六劉七起義。
  • 明朝最有爭議的皇帝——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正德皇帝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在歷史上的評價呢,有人說他不好 荒淫無道;當然也有人說他幹的不錯,只是熱愛自由。總而言之,他的評價非常兩極分化。正德皇帝作為弘治皇帝唯一活著的兒子,所以他就是天生的皇位繼承人,弘治18年桃老爹死了以後,他就當上了皇帝,當年只有15歲。明武宗跟大臣們的關係不好,可能這也是他在歷史上名聲不好的原因,畢竟史書是文官們寫的。說他不好的原因,第一個,他不住在皇宮大內,要住在豹房。第二個,寵幸宦官,比如八虎。
  • 既不算暴君,也不算賢君,明朝的轉折點是否在正德與嘉靖?
    如果把明朝分成前後兩個半段的話,那么正德皇帝應該是"中間"的那一個。在所有十六位明朝皇帝中,正德皇帝朱厚照正好是第十位,數量上雖然中間偏後,但人家前九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正德開始後面六個,就好像不再那麼"循規蹈矩"了,甚至每一個都有點兒"個性飛揚"。
  • 8旬教授出書講述明朝正德皇帝荒淫史(圖)
    近日,在韋老80壽辰之際,他的第一部歷史小說《正德風雲———蕩子皇帝朱厚照別傳》出版。  戲說歷史讓專家憂心  2005年以來國內出版界湧現一股「明史熱」。不過,韋老推出這部80萬字的明朝著作並非為了「趕時髦」。
  • 正德皇帝沒鑄過錢?那「正德通寶」是哪來的?
    看到正德通寶銅錢上的「正德」二字,相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明朝有個正德皇帝,那鑄造的時間應該是明朝中期。但實際上據文瀚樂拍所知,真品的正德通寶最初鑄造於明末清初時期,後來民國年間也有鑄造,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那就要從正德皇帝的人品談起。
  • 明朝最昏聵的皇帝不是崇禎,不是正德,而是明英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明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在明中後期的時候,這個王朝又是昏暗腐朽的。 在明朝晚期的時候,人民漸漸受不了這個昏庸的王朝了,有不少的起義不斷爆發,明朝也隨之滅亡了。
  • 從正統到正德年間,明朝的剝削制度到底有多嚴重?逼得農民起義
    導讀:從正統到正德,農民起義不斷,其中正統末年、成化前期和正德時期最為集中。各次起義的起因雖不盡相同,但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除去政治腐朽外,還有土地兼併劇烈和封建剝削日益嚴重。勞動人民的生活無以為繼,只得鋌而走險,發動武裝起義,那麼在正統和正德期間,明朝有規模的農民起義到底有多少呢?
  • 明武宗是不是被黑得最慘的明朝皇帝?為何正德心思全放在軍事上?
    縱觀歷史上下幾千年,死後溢號為「武」字的帝王,這是個很牛逼的稱號,歷史上其他朝代能得到「武」字為諡號都是牛逼的皇帝。周武王、秦武王、漢武帝、光武帝、魏武帝、五代十國中開國皇帝很多都用武或孝為諡號,唐武宗、後唐武帝、元武帝、清太祖也叫武皇帝努爾哈赤。這些都是牛逼的帝王,明朝就朱厚照得到了「武」字,他能差到哪去?
  • 明朝一道兩千萬天價聖旨被發現,揭示出正德皇帝被後世嚴重抹黑!
    雖然明朝皇帝的聖旨很多,但正德皇帝的聖旨並不多見,而他本人親自寫的聖旨就更是幾乎難尋。但這份聖旨證實出自正德皇帝之手,所以說很少。    在明朝,聖旨一般不是皇帝自己來寫,而是由內閣大學士代寫,內閣大學士看完呈上來的奏摺後給予意見。皇帝其實只需要將大學士的處理意見用紅筆照抄一遍即可,這叫批紅或者硃批。不過後來皇帝越來越懶,結果這個抄一遍的工作就交給了秉筆太監。這也是為什麼明朝中後期太監能夠權勢燻天的原因。
  • 明朝一道2000萬天價聖旨被發現,揭示出正德皇帝被後世嚴重抹黑!
    雖然明朝皇帝的聖旨很多,但正德皇帝的聖旨並不多見,而他本人親自寫的聖旨就更是幾乎難尋。但這份聖旨證實出自正德皇帝之手,所以說很少。而且這道聖旨落款時間是:「正德三年五月初三日」,根據《明史》的記載,正德三年簡直每個月都會發作許多大事,史料都有記載,可是就五月沒有,這道聖旨恰好彌補了五月份的空白,學術研究價值很大。
  • 一道明朝聖旨價值兩千萬,專家:彌補了歷史缺憾,為正德皇帝正名
    近年來,一道明朝聖旨以兩千萬的拍賣價成交,這一消息震驚了眾人,如此天價成交,讓人們不禁有所疑問,這道聖旨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事實上,這一道聖旨還真有不同之處,據專家所言,這道聖旨由正德皇帝親手書寫,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意義,而且聖旨所記載的內容不僅彌補了歷史缺憾,還為正德皇帝正了名。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 民間傳說令人啼笑皆非,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正德,山西「獵豔」記
    拋開民族主義偏見來平心而論,相對於明朝的皇帝而言,清朝的皇帝確實都是比較勤政的。明朝皇帝除了開國那兩個好一些,剩下的沒幾個正常的。他們要麼比較殘暴、要麼比較昏庸、要麼就非常的奇葩,。正德皇帝就是這麼一個非常奇葩的皇帝。
  • 歷史上最會玩角色扮演得皇帝: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像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正德十三歲即位,他算得上是膽識過人,天馬行空,我行我素。誰都不放在眼裡,我是皇帝我就是最大的這樣一種感覺。正德作為一個剛剛繼位的皇上但畢竟是年輕人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心,正德對那些僵化的禮儀完全沒興趣,他即位兩年不到,就搬到紫禁城外,住在自己新建的豹房中。練兵,玩樂。
  • 正德皇帝死後,繼位的為何是朱厚熜?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應該是最會玩鬧的皇帝之一吧。從別具心裁的"豹房"到"別有用心"的發起"應州之役",再到走向末路的"江南之行",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可堪稱"最會玩鬧"的皇帝中的典型代表。
  • 正德皇帝為何偏要住豹房、封自己為將軍?普通人難以理解
    正德皇帝為何偏要住豹房、封自己為將軍?普通人難以理解 很多熟悉歷史,尤其是明朝歷史的朋友,看到這個題目肯定知道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沒錯,這篇文章我們就要寫一寫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明武宗,在史書中他是一個荒誕無稽、貪圖享樂的皇帝——他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卻偏要給自己封個官做;他有皇宮不住,非得建個「豹房」和美女野獸通宵達旦。本文就帶大家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去探究一下明武宗為何要做出如此的另類行徑。
  • 楊廷和的陰謀——文官集團竟聯合謀害抹黑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朝自打土木之變之後,軍權就不再由皇帝隨意支配了,而且隨著在土木之變中舊有的武將勳貴勢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一些傳襲幾代的武將世家的很多家主都命喪黃泉。以于謙為首的文官集團因此憑藉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將整個軍權實際上控制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 《正德演義》講述的是明朝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生!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由何炅、陶飛霏主演古裝電視劇《正德演義》;影片講述的是明朝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生,由《走向共和》原班人馬創作表演,民間流傳的關於正德的譬如「遊龍戲鳳」的傳奇故事也被人津津樂道...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身充滿矛盾,他不願意當皇帝而又不得不當皇帝,他的一身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之間掙扎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月餅起義」傳說知多少?
    朱元璋藉此機會,便聯合各路抵擋力氣預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尋很緊密,傳遞音訊好不容易。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謀,指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中,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師中,告訴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一同起義呼應。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