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研|大學生士兵「走>留」的不等式如何破解? - 解放軍新聞...

2020-12-15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劉建偉、張建中、趙雷 責任編輯:柳晨

某旅2015年入伍的300名大學生士兵中,提幹21人,考入軍校4人,選取士官的37人。走訪部隊,各級領導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過去戰士面臨「走」的考驗,如今領導應對「留」的挑戰。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報導——

入伍前在長春理工大學大二在讀的第79集團軍某工化旅運輸物資連「雷鋒班」上等兵劉康(右一),矢志從軍報國。前不久,他放棄原有學業以優異成績考取軍校。圖為劉康進行汽車維修。 譚長俊攝

「走>留」的不等式如何破解

——對基層部隊大學生士兵留隊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張建中 趙 雷

過去,戰士面臨「走」的考驗;如今,領導應對「留」的挑戰——

大學生士兵為啥都糾結走與留

記者到北部戰區陸軍某旅調研大學生士兵相關情況,排長關靜博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3年前,他剛到連隊當排長時,竟遇到了高中同學楊凱博。原來,楊凱博從長春理工大學畢業後參了軍,他並不隱瞞自己當兵的目的:提幹。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楊凱博工作訓練樣樣衝在前面。可沒想到,第二年,他因一個軍事課目發揮失常,被擋在了提幹隊伍之外。

「你先選取士官,明年再努力一把。」「即使提不上幹,你在部隊也能大有作為……」儘管很多人建議他留隊,可夢想破滅後,楊凱博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開始了退伍倒計時。

臨走那天,小雨簌簌。看著楊凱博乘坐的「老兵專車」漸行漸遠,關靜博心裡很不是滋味。直到現在,他還為沒能說服老同學留隊感到自責。談到這兒,關靜博又開始不安起來——大學生戰士儲佳文今年也想走。

退伍?還是留隊?這是大學生士兵服役兩年後必須面對的單選題。

對此,某通信站政委於興生說,從好奇到習慣,從寶貝疙瘩到習以為常,大學生士兵已經從軍營風景線,成長為一個新的士兵群體。

「還記得『好兵高明』嗎?」於興生的提醒,讓記者想起了10年前媒體宣傳的典型: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大學第一位在校參軍的大學生士兵——高明。

「好兵高明」的出色表現令人激動,他服役期滿後,戴著三等功軍功章重返校園。

我們不妨設想,如果高明能繼續留在火熱軍營,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那年,全國掀起大學生參軍熱,可謂讓人熱血沸騰。」本報2009年底刊發的《13萬大學生士兵來了》一文,讓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張鋒至今激動不已。

在張鋒看來,徵召大學生入伍這一戰略決策,使軍隊兵員素質、知識結構進一步優化,為加速我軍現代化建設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兵員成分的變化,如今,高校已成為我軍兵員的重要儲備地,碩士、博士當兵不再是稀罕事。

如今8年過去了,張鋒心中不免有個疑問:當年的13萬大學生士兵,究竟有多少人留隊?

某旅2015年入伍的300名大學生士兵中,提幹21人,考入軍校4人,選取士官的37人。走訪部隊,各級領導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過去戰士面臨「走」的考驗,如今領導應對「留」的挑戰。

徵得來,留不住。造成大學生士兵「大進大出」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學生士兵緣何難留住

「大學生入伍帶來生機,也帶來課題。」部隊各級營連主官普遍反映,做大學生留隊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

「軍隊徵召大學生,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戰鬥力。」第78集團軍領導表示,徵得來,留不住,造成大學生士兵「大進大出」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那麼,大學生士兵緣何難留住?

理想與現實有落差。2013年底,某高校20名大學生到邊防某部服役後,給人武部領導發來簡訊,請求回到大學校園。原來,他們感到部隊條條框框多、生活節奏快、邊防生活艱苦,一時適應不了。

記者調查發現,從校門入營門前,多數大學生是通過影視劇了解部隊,對軍旅生活期望值偏高,入伍後發現並不像影視劇中表現得那樣,不少人便打起了「退堂鼓」。

顧慮學業難撿起。某旅大學生士兵趙鵬飛,當兵前是大三在讀學生,他想留隊又擔心會讓所學專業生疏。既熱愛軍營,又擔憂留隊耽誤學業,這是很多在讀大學生士兵的現實顧慮。近3年來,該旅保留學籍的大學生士兵中,服役兩年後選擇退伍的佔了近八成。

不少大學生士兵告訴記者,很多省市為參軍大學生預留事業編崗位,退役後可直接定向上崗就業。這些政策,吸引了大批大學生入伍。

某旅問卷調查顯示,四成的大學生想到部隊鍛鍊、學技術;四成的大學生想到部隊提幹、考軍校;兩成的大學生想到部隊得實惠,如減免學費、畢業安置優惠政策等。

「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我向黨委申請退役,請酌!」前年,某旅迎來一個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的大學生士兵。大家都把他當寶貝,特意把他放到主戰崗位上培養。可沒想到,當了兩年步兵後,這個寶貝疙瘩堅決要求退伍。

為何?這名大學生士兵坦言,空有一腔從軍志,難有一席用武地!所學非所用,讓他始終找不到成就感。

不少大學生士兵因所學專業與部隊需求不匹配,常常是專業越「高精尖」,越無法在基層「落地生根」。綜合近年來大學生士兵的成長軌跡,某旅旅長韓光明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在部隊幹得越好,越願意留隊。

記者調查發現,部隊各級對大學生士兵越來越重視,但對如何培養使用還拿不準。

不少單位對待大學生呈現「兩極化」傾向,有的注重創造成長環境,有的過分放大缺點。還有的單位覺得,不少大學生士兵義務兵服役期滿會選擇退役,不太捨得花大精力來培養。

「聚英才於帳下,匯珠玉於櫝中。」強軍事業對高素質兵員空前渴求——

大學生士兵的軍旅成長之路將更加寬廣

細節,時常內有乾坤。

某旅上士婁軼斐和戰友們曾設想過軍隊未來發展的N種可能,但人民軍隊近年來的進步和變化的速度,還是遠遠超乎了他們的想像:從載人航天捷報頻傳到殲-20橫空出世,再到國產航母正式下水、北鬥組網不斷趕超……短短數年間,軍事裝備加速換代,令世人嘆為觀止。

從最初的騾馬化、半機械化到機械化信息化,走過90年崢嶸歲月,時至今日,這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人民軍隊,發出了一個更加雄壯的聲音——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怎樣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各級領導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決勝於未來,決勝於人才。「當前,軍隊改革正向縱深推進,吸納保留人才是當務之急。」北部戰區領導說,強軍偉業對人才提出了緊迫需求,對高素質兵員產生了空前渴求。

「學非所用、用非所長,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近年來,某旅建立專業人才優先選崗、特長新兵直接上崗等機制,使很多大學生士兵實現了學以致用。

該旅政委何波濤說,要讓大學生士兵成為阿拉斯加的「狼」,逼迫鹿群為生命而奔跑;要讓他們成為沙丁魚池中的「鯰魚」,驅動魚群保持生命的活力!

培養使用大學生士兵,讓部隊嘗到了甜頭。近年來,該旅90餘項革新成果中,三成以上出自大學生士兵之手。

「專業對口,呼喚頂層設計!」受直招士官和幹部分配模式啟發,某部領導提出一個新思路:每年徵兵前,能否由部隊提需求,匯集後定向招收部隊急需專業的優秀大學生。

這一想法得到了許多帶兵人贊同。「知人善用、用其所長,是對人才的最大尊重。」佳木斯軍分區政委吳溪說,按需徵集,雙向選擇,才能使廣大大學生士兵在部隊有幹頭、留下來有奔頭。

「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某旅旅長耿大勇告訴記者,沒有上升通道,是導致部分大學生戰士不願留隊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建議:「可適情增加大學生士兵報考軍校和提幹比例,為他們的成長贏得更大空間。」

「想在部隊成長進步無可厚非,重要的是培養他們依法服兵役的導向。」遼寧省軍區政治工作局主任李軍認為,要幫大學生算好政治帳、經濟帳、成才帳,激勵他們從軍報國的志向。

「留住高學歷人才,政策制度是保證。」軍隊人大代表、火箭軍某旅營長劉國龍建議,針對一些大學生士兵因個人學籍顧慮不得不退伍返校的現實問題,應出臺政策加以有效解決,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聚英才於帳下,匯珠玉於櫝中。」聽到這些建議和憧憬,記者不禁心潮起伏:當這一切變成現實,大學生士兵的軍旅成長之路將更加寬廣。

相關閱讀

又到退伍季,大學生士兵張瑩面臨的單選題——

退伍?還是留隊?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趙 雷

記者沒想到,一個陌生來電,竟然引出了一次調研。

前些天的一個晚上,電話鈴聲突然響起。「您好!我是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通信站一名大學生士兵,我叫張瑩!」按下接聽鍵,沒等記者開口,對方便搶先自報家門。

原來,張瑩作為報導骨幹,在單位新聞培訓班上聽過記者談採訪體會。這次他遇到困惑已久的難題,思來想去撥通了記者電話,想讓記者幫他出出主意。

入伍前,張瑩是長春工業大學財務管理專業大三學生。當初,聽說大學生當兵第二年就能提幹,他義無反顧選擇從軍。然而,讓張瑩沒想到的是,在確定提幹人選時,他因名額有限「名落孫山」。這一消息猶如一盆冷水,把他澆了個「透心涼」。這次落選,意味著已達年齡上限的他,再也沒有機會提幹了。

「提不了幹,得抓緊回來!」上個周末,張瑩接到一位大學校友的電話。已經退伍參加工作的校友,聽說張瑩今年9月份服役期滿,勸他趕緊退伍。「咱當兵時籤了相關協議。兩年義務兵服役期滿你要不回來,工作可就沒了!」

校友一句話,說到了張瑩心坎上。他為此糾結了好長一段時間:「在部隊已經提幹無望,留下來只能當士官,為這丟了鐵飯碗值不值?」當兵兩年,張瑩已從心底愛上了部隊,他心想:「今天,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明天,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不能當軍官,就當軍官手中的寶劍!」

可家裡人不支持,反覆跟他講:人的一生,道路雖然漫長,但關鍵處只有那麼幾步。工作穩定可是一輩子的事,你可不能糊塗!

「該走還是該留?」隨著士官選取日子的臨近,張瑩內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面對艱難抉擇,他不知如何是好。思前想後,他決定跟記者求助。

哲人說,有選擇,才有更好的未來。這些年下基層部隊採訪,記者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大學生士兵,他們都和張瑩一樣,執著地愛著部隊,愛著這身軍裝。然而,每年的初秋,幾乎都要遇到像張瑩一樣的大學生士兵,面對走與留不知如何選擇的苦惱,面對內心對未來選擇的猶疑與權衡。

能從一個圓心畫出多少條半徑來,就有多少條人生道路。但是,誰能說得出生活會給人提供一個什麼樣的前景呢?

「究竟該走還是該留?」面對張瑩的苦惱,記者一時也不知如何作答,腦中閃現一個大大的問號:毫無疑問,在人民軍隊轉型重塑的今天,部隊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士兵。那麼,我們該如何留住這些「張瑩」們?

為大學生士兵成才搭建更大舞臺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採寫這篇稿件時,記者腦海中不自覺浮現出留住人才的一則典故。

秦昭王聽聞範雎熟知兵法,頗有遠略,專門驅車前往拜訪。一見到範雎,秦昭王便屏退左右,跪而請教,但範雎支支吾吾。秦昭王二次跪地請教,且態度更加恭敬,可範雎仍不語。秦昭王又跪,這才打動範雎,道出自己不願進言的重重顧慮。秦昭王聽後第四次下跪請教,範雎還是不放心,還發責問試探,秦昭王不但沒有發怒,還第五次跪下請教,且言辭更加懇切,態度更加恭敬,這才徹底打動範雎。最後,他輔佐秦昭王成就霸業。

秦昭王五跪得範雎的典故,千百年來被人們所稱頌,成為引才納賢的佳話。眾所周知,強軍興軍,重在得人。決勝於未來,必先決勝於人才。軍隊的現代化,實質就是人的現代化。戰爭的較量,說到底是人的素質的較量。誰擁有人才優勢,誰就掌握了軍事對抗的戰略優勢,誰就掌握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所以說,打贏今天的人才戰爭,才能打贏明天的現代化戰爭。

這些年下部隊採訪過程中,記者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大學生士兵,像「海歸碩士」王川陽、火箭軍某旅話務班班長薛玉芳,他們儘管深愛著自己的連隊,但也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是走還是留?

退伍與留隊前途各異,人生該怎樣抉擇?「部隊有需要,我就留下!」最終,他們都以軍人的自覺,把「選擇權」留給了自己熱愛的軍營。那一張張無憾無悔的堅定面容,每每想起,都有一種感動在記者心底縈繞。

這些大學生士兵用行動拉直問號,以成績回饋期待,展現了軍營新生代的蓬勃朝氣,在與部隊同頻共振中實現了個人成才,推動了部隊發展。

毋庸置疑,我們正處於一個犧牲奉獻和自我價值相結合的時代。從媒體公開的消息看,最近幾年來,北京、上海以及全國各地針對大學生參軍入伍的獎勵幅度越來越大,各種政策越來越好。2014年北京的本科生服役補助超過15萬元,2016年這一數字超過18萬元,2017年不低於21萬元……可以說,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國防觀念提升,全國各地補助政策在不斷調整。

軍隊信息化建設需要高學歷士兵的聰明才智,在軍營發展成才,除了選拔為幹部,還有成長為優秀士兵、班長骨幹、優秀士官等多元渠道。可以說,大學生士兵施展才華的舞臺是廣闊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當然,破解大學生士兵「走>留」的不等式,更需要兵役機關、基層部隊和地方有關部門聯動配合。各級兵役機關應精挑細選,解決「徵得到」的問題;基層部隊應加強培養塑造,解決「用得上」的問題;軍地應密切配合落實優待政策,解決「留得住」的問題。各級要堅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給大學生士兵交任務、壓擔子,鼓勵他們在為部隊戰鬥力建設獻計出力中接受摔打磨練,在軍營這個大熔爐裡百鍊成鋼。

注重培養助成才、政策傾斜留住人、解難幫困解煩憂、軍地協作保權益……採訪中,記者欣喜地發現,軍地各級各部門想方設法為大學生士兵創造拴心留人的環境,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一大批大學生士兵留在了部隊。

部隊把戰士放心上,戰士把使命扛肩上。上個世紀80年代,曾有一位有識之士撰書呼籲——誰來保衛21世紀的長城?

如今,從一大批大學生士兵身上表現出來的愛國熱忱和令人振奮的人生態度表明:有了他們,人民軍隊的明天將更加充滿活力!有了他們,人民軍隊的未來將更加輝煌!

相關焦點

  • 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跟蹤培養大學生士兵提幹排長新聞調查
    ——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跟蹤培養大學生士兵提幹排長新聞調查■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趙 雷 通訊員 楊國軍嘴上喊著「排長」,可心裡還是沒把我當回事「回『娘家』工作施展不開拳腳,還不如找個新單位從頭再來!」尷尬遭遇,曾讓王悅鵬一度「懷疑人生」。
  • 大學生士兵學籍!
    「我是真的很想留在部隊建功立業,但如果我選擇留下,我這個北京大學的在讀生,學歷就只能是高中,我讀的那幾年本科就『消失』了。」 這些年,為了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在校大學生參軍入伍,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不少剛入伍的大學生士兵在參軍一段時間後,多少都會考慮是否要留在部隊的選擇。但在校大學生入伍後的學籍問題,成了部分大學生士兵的心病。
  • 精準徵集:如何讓大學生進入部隊後有「用武之地」
    一段日子以來,各地徵兵辦公室的電話響個不停。
  • 大學生士兵學籍能否延長保留?如何引導退役軍人投身軍工?代表委員...
    張明珠代表:建議延長大學生士兵學籍保留時間張明珠,全國人大代表、海軍遼寧艦女士官長「大學生士兵具備較好的文化基礎和科技素養,是航母部隊戰鬥力建設的重要人才支撐。」張明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張明珠說,就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遼寧艦上相當一部分優秀大學生士兵,已鍛鍊成長為航母上各專業崗位的得力骨幹,在遼寧艦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過去一年的走訪調研中,張明珠了解到,由於航母專業人才培養周期長,很多大學生士兵剛剛成長起來,就面臨服役期滿需要返校完成學業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部隊更好地發揮作用。
  • 體能太差,大學生士兵如何拼回自信
    大學生士兵在部隊普遍容易出現的一個傾向,就是帶著光環入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值過高導致容易受挫。
  • 公務員崗位定向招錄大學生士兵
    來源:中國民兵·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林 琳、王桂軍「沒想到家鄉對大學生士兵就業安置力度這麼大,讓我沒有後顧之憂了!」8月12日,應屆大學畢業生秦鑫此前一直在參軍和考公務員之間猶豫,在了解到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出臺大學生參軍入伍的激勵政策後,立即上網報名應徵。
  • 陳毅查張靈甫74師戰敗原因:士兵不想死戰解放軍
    戰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等領導,指示華野政治部聯絡部抽調20多名得力幹部,向被俘的整編第七十四師軍官調查該師的歷史沿革、組織編制、官兵的成分和素質、部隊訓練、新兵補充、參謀、補給和衛生業務、參加過的歷次重大戰役經過及檢討、慣用戰法、該師在戰略戰術上對解放軍的研究和對策、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況。調研歷時3個星期,編成的調研稿達3萬餘字。
  • 學校成立退役大學生士兵服務社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9月3日晚,濱州醫學院武裝部、校團委、醫學影像學院共同主辦的濱州醫學院「橄欖綠」退役大學生士兵服務社成立儀式暨紀念醫學影像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於翔說,「橄欖綠」退役大學生士兵服務社的成立,初衷就是為退役大學生做好服務,幫助大家順利完成從軍旅生活到學校生活的轉變,希望社團成員們互相幫助,一起學習進步,將戰友情、同窗情緊密結合,將軍旅生活好的傳統堅持下去
  • 美記者空穴來潮:解放軍正開展超級士兵人體實驗 視力是常人兩倍
    美記者空穴來潮:解放軍正開展超級士兵人體實驗 視力是常人兩倍 2020-12-14 11:50:32
  • 招人難、留人難問題普遍 如何破解養老服務人才困境?_新聞中心...
    記者採訪發現,養老一線人員待遇有了明顯改善,但招人難、留人難問題仍較為普遍。破解養老人才困境,還需要多方合力、綜合施策。「今年沒有去大中專院校招聘,明年準備去北方的院校招聘試試。」臨近年末,在北京市豐臺區一所養老院工作的韓慧澤和同事們已經在籌劃明年的工作了。他們希望,北京市最新出臺的政策,能為養老院吸引更多的畢業生。
  • 大學生士兵有哪些優待政策?軍人社會信息如何互通共融?聽聽代表...
    今天,小編帶您走進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看看軍隊代表委員都在關注哪些話題,他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提案和建議,一起來聽聽這些代表委員的心聲。梁劍濤代表:建議改變大學生士兵優待政策「一刀切」的做法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軍營,成為強軍事業不可或缺的力量。可是,「引才」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用好」才是關鍵。
  • 大學生走去一線調研 為扶貧扶智想「金點子」
    湖南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調研活動團隊合照團隊成員採訪當地村民調研團隊實地走訪參觀紅網時刻7月20日訊(實習生 餘悅琴 記者 周丹 通訊員 盛常青)走去生產生活一線,與村民們近距離談天說地,對於身在「象牙塔」裡的大學生來說,是一次社會實踐的好時機。
  • 濱州醫學院成立退役大學生士兵服務社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4日訊(通訊員 周君) 9月3日晚,濱州醫學院「橄欖綠」退役大學生士兵服務社成立儀式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團日活動隆重舉行。醫學影像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於翔在講話中強調,「橄欖綠」退役大學生士兵服務社的成立,初衷就是為退役大學生做好服務,幫助大家順利完成從軍旅生活到學校生活的轉變,希望社團成員們互相幫助,一起學習進步,將戰友情、同窗情緊密結合
  • 面對美好未來,有的大學生士兵為何寧套士官不提軍官?
    但是昨天的一個電話讓我瞬間清醒不少,小Y給我打電話說自己放棄提幹,明年準備留隊套改士官。簡單明了,乾淨利落。我這才發現,無論政策怎么九曲迴腸,法規如何惜字如金,總有一個群體冷眼旁觀,洞若觀火——大學生士兵群體。
  • 大學生士兵
    現在當兵直接從大學裡招,對於想成為軍中男兒的大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而對於部隊建設長遠來看大學生士兵越為越成為軍中戰士的主體,所佔比例也一直在提升,在所立功受獎中,大學生士兵比例更是突出。幾年前,我所在部隊的一名大學生士兵,充分利用自身學歷優勢和能力素質在每次的「四會」教員評比中都名列前茅,並多次參加總部組織的各種比例,在高手如雲的老兵、軍官選手中也能脫穎而出。
  • 美軍高官稱解放軍有「超級士兵」,巧了,中國還真的是有!
    據環球時報近日的報導稱,美國國家情報高官約翰拉特克裡夫在美媒《華爾街日報》撰文稱,解放軍為了提高戰鬥力對士兵進行生物強化,目的是打造所謂的「超級士兵」。 大家都知道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其實美軍早就見識到解放軍的「超級士兵」,他們只是不願回憶而已,並且解放軍這些「超級士兵」更接地氣。
  • 兩年義務兵期滿,是「走」還是「留」,最好根據自己的學歷來
    大部分人參軍入伍,都是走傳統的義務兵的方式入伍,基本都是高中生,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這三類人最多。兩年時間稍縱即逝,義務兵服役期滿的時候,站在留部隊和退伍回地方發展的十字路口,到底該如何抉擇?看下面三種情況分析。
  • 9月15日零時起,北京退役大學生士兵資格審核平臺開通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攝符合條件的人員名單將於11月上旬在首都徵兵網上進行公示,未經資格審核或審核未通過者將不能享受定向招聘及戶口留京政策。1、公務員招錄根據全市每年公務員考錄工作計劃,協調有關單位,拿出一定數量的公務員崗位,定向考錄退役大學生士兵。考錄數量不低於當年列入人員範圍退役大學生士兵人數的10%;如果當年公務員考錄崗位總體數量較少,考錄數量應不低於當年公務員考錄計劃的5%。同時,退役大學生士兵也可報考其他非定向公務員考錄職位。
  • 1950年解放軍來到此處,國軍士兵流著淚說,你們怎麼才來換防啊!
    這座哨所距新疆線1.5公裡,建在超過8萬平方米的黃土平臺上,現在被荒涼的圍牆夷為平地,只有營房和哨所的遺蹟留在雪山冰川的懷抱中。一度整齊的小平房被方形的四合院包圍,庭院裡有足球場那麼大,士兵和麻袋在這裡駐足穿梭,在雪地之間注入了生命的溫暖氣息。
  • 兩招破解高考中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問題 - 大教育者
    兩招破解高考中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問題(更多資料和更詳細的例題解答和解題技巧,請關注+評論!如果對大家有幫助,可以轉發幫助更多學子!!!)基本不等式在高中數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求解兩個式子之和的最小值以及兩個式子之積的最大值時有特別重要的應用。下面分享一些解題技巧,供大家交流!!一、概述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時,要牢記「一正」「二定」「三相等」的七字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