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帝國的總設計師竟是漢族人,全方位改革備受忽必烈推崇

2020-12-20 大虎論史事

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將戰火燃遍了亞歐大陸。他的孫子忽必烈創建的元朝,北至陰山以北,東北直到今天的庫頁島,西邊越過中亞,南方則包括臺灣諸島,成為中國歷代王朝中領土最大的王朝。而既為這個帝國取國號為「元」,又為這個帝國設計了一整套法制、典章、禮儀等制度,同時還為元帝國設計建立了大都的一代名臣,卻是一個漢族人,他就是出家後又奉命還俗的劉秉忠。

劉秉忠,字仲晦,1216年出生於邢州(今河北邢臺)一個官宦人家。其祖上是瑞州(在今遼寧葫蘆島市)人氏,在遼為官。曾祖父仕金,當過邢州節度副使,並在邢州安家。他的父親劉潤也是個當官的,當過都統和鉅鹿、內丘兩縣提領。

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後,忽必烈雖然還未當上皇帝,但劉秉忠給忽必烈多次上書,從各個方面為未來的大元帝國設計了建設藍圖。

首先是典章法度。劉秉忠建議忽必烈效仿周公,他說:典章、禮樂、法度、三綱五常,從堯、舜時起就有了,夏禹、商湯、周武三王沿襲,而春秋五霸卻予以毀壞。漢興以來,至於五代,一千三百餘年,遵遁這些法度的,有漢文帝、漢景帝、漢光武帝、唐太宗。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考慮天下大事,夜以繼日,周能享有天下八百餘年,正是周公的功勞。您是當今君主的弟弟,應當效仿周公行事,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希望您不要失去。

次是用人。劉秉忠認為,朝廷上百官之中莫大於宰相,因為宰相要統領百官,教化萬民;朝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將,因為他們統帥三軍,安撫四域。選擇好相和帥,內外相濟,這是國家當務之急,應先進行。並且應當選擇開國功臣的子孫,讓他們擔任各級官吏,並讓他們督察舊的官吏們遵守法度,做到政績好的升遷,辦事不力的就罷黜。如此,不用再費更大的力氣天下也就可以治理了。

劉秉忠建議薄賦、高薪、養廉、治貪。他說:天下百姓雖過百萬戶,但連年戰亂,差徭太大,軍馬調撥,使臣煩擾,官吏強取,老百姓承受不住,只好逃竄。因此,當前的賦稅應減半,至少應減三分之一,使還在原地的百姓按減少的數額交稅,再動員逃散的百姓回來就業。應當按照古代的原則,決定百官的俸祿和儀仗,要讓官員們一家不愁吃穿,明白為官者身份的高貴,如此,再貪贓枉法,就可依律懲治。劉秉忠高薪養廉的建議,是超出了他那個時代的,現在世界上不少國家就採用這種制度。

劉秉忠還建議重教輕刑。他認為因未對百姓進行教化,現在獄中的囚犯宜予赦免,然後對他們進行法度教化,讓他們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是不能做的,這樣一來犯法的人自然就會減少。對於死刑犯,一定要上報然後等待覆查,以免刑及無辜。

劉秉忠端正了國家和百姓的魚水關係。劉秉忠說:天子以天下為家,以天下百姓為子,國家用度不足時,可向百姓取;百姓用度不足時,也可向國家取,國家和百姓,就像魚和水。他還建議,以往百姓所欠官府債務,凡賠償無名的,或不是真實欠下的,或償還部分已經超過本金的,都應一律赦免。

劉秉忠的這些建議,為未來的元帝國建設從政治、典章、法度、禮樂、教育諸方面繪製了一幅完整的藍圖。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劉秉忠設計建成的都城開平即位,聽從劉秉忠建議頒布年號為「中統」,含中國正統之意,開元朝皇帝使用年號之先例。1264年,又改年號為「至元」,取自《易經》「至哉坤元」。朝廷舊臣,山林賢逸之士,量才錄用,朝野上下,一片生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秉忠就是大元帝國建國的設計師!

至元十一年(1274),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幸上都,住上都南屏山,八月,端坐無疾而終,享年59。忽必烈聽到他辭世的消息時大驚,對群臣說:秉忠追隨我30多年,小心慎密,不避風險,言無隱情,他精通於陰陽術數,很多事情他都預先知道,詳情只有我清楚,其他人是不了解的。於是下令,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送劉秉忠的靈柩還葬大都。至元十二年,贈劉秉忠太傅,封趙國公,諡文貞。到了元成宗時,又贈太師,諡文正。再到仁宗時,更進為常山王。劉秉忠死後不斷受到封贈,可見他為大元帝國的建立,建立了何等巨大的功勞!

相關焦點

  • 元朝名字由來,足可見忽必烈的良苦用心,可惜了
    雖然鞏固了叛亂,但蒙古帝國卻也被分割成中原的元朝和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和欽察汗國。登位後的忽必烈強行在帝國推行漢人之法,如模仿漢族政權,建立國家機構和中央官制,設中書省和樞密院等等,有效維護了政權;在經濟上恢復發展農業,勸課農桑,開荒屯田水利等,特別是禁止蒙古軍隊佔領田地妨礙農時;文化上推崇儒學,實行漢化政策,科舉制等。
  • 明軍為何可以一舉攻破大元帝國經營了百餘年的大都?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這一年對於大元帝國來說是更為艱難的一年,帝國南方的疆土早就在之前十餘年的混戰之中被漢族義軍們蠶食殆盡,而北方更是打成了一鍋粥:元廷指揮北方各地的漢蒙軍閥,發動了對於括廓帖木兒的戰爭,把這場自至正二十二年就爆發的荒誕的北方內戰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也把大元帝國一把推進了覆滅的深淵
  • 這個民族所向披靡,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卻在中國屢屢吃癟
    在世界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所向披靡,建立了人類歷史上連續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在鼎盛時期這個帝國的面積橫跨歐亞大陸,面積達到了恐怖的3300萬平方公裡,然而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這麼強大的帝國在一夜之間突然分成了五個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鐵木爾帝國。),那麼為何會造成這種分崩離析的局面呢?
  • 酒與元帝國的癌症
    為了帝國財政,忽必烈亟需一個善於理財的人。很幸運,他找到了。這個人叫阿合馬。阿合馬是怎麼為帝國理財的呢?簡而言之,阿合馬的主要財政目標是把所有合格的納稅人登記在冊,對某些產品強制實行國家壟斷,並且加稅。總理帝國財政期間,阿合馬為國庫賺取了大量金錢,他成了忽必烈的紅人。
  • 日本海域打撈出700年前的蒙古沉船,揭示忽必烈遠徵日本失敗真相
    蒙古帝國崛起,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鼎盛時期,蒙古帝國橫跨歐亞大陸,佔領了亞洲絕大部分以及歐洲東部。西邊最遠打到匈牙利,北邊打到西伯利亞,東邊到了中國東海岸,南邊到了中國的南海。這個疆域可謂前無古人。 雖然蒙古帝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但它標誌著人類陸上霸權時代的結束。
  • 此國使用「大元」稱呼中國,地理位置對我們很重要
    很多人覺得英語國家稱呼中國為China,是因為中國盛產瓷器。其實不然,瓷器最初的稱呼是「Chinaware」,直譯為:中國瓦。China放在ware之前,可見China在最初並沒有瓷器的意思,直到晚清時期,才省略ware,並小寫字頭,直接簡稱瓷器為china。
  • 淚痕春雨漫評明朝歷史(三) 大元帝國人分四等
    事實上,大清帝國可以跨過這個坎,主要就是因為有無數願意為大清帝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漢人。如果大清帝國當時真靠所謂的滿清八旗,早就滅亡了。至於到了洪秀全叛亂時,所謂的八旗子弟,更早就成為酒囊飯袋的代名詞;如果大清帝國就靠這種軍隊護衛,洪秀全綁起兩隻手,也能打得滿清皇帝跪地求饒。問題是,架不住有無數願意為大清帝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漢族好男兒啊。
  • 元朝的開國皇后-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的傳奇一生
    雖不如歷朝漢族大家閨秀伶牙俐齒,可樸實的語言更有震撼力。她是一位賢惠的妻子,也是一位稱職的皇后。她是一個男人的摯愛,也是一個民族的驕傲。勤儉的環保專家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出身弘吉剌部,是地地道道的蒙古大草原哺育出來的姑娘。察必所具有的最大美德便是勤勞樸實,非常懂得過日子,這是繼承自草原人民的優點。
  • 【通識薦書】元帝國的海洋野心與折戟沉沙 ——《大汗之怒—元朝徵伐日本小史》
    他們的動作整齊而安靜,甚至沒有一個人轉過頭張望岸邊那兩支劍拔弩張的軍隊——東徵軍後續梯隊還在努力,他們清楚,接下來每一分鐘的登陸時間,都將是那邊的袍澤兄弟以鮮血甚至生命為代價爭取來的。兩支戰爭傳統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的軍隊,一旦猝然遭遇,必定會發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日本軍還忠實於源平合戰時代的傳統,陣中先走出一名武士,高聲通報家世、姓名,單騎挑戰。
  • 通貨膨脹坑了元朝: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紙幣帝國,自毀於濫發鈔票
    金帳汗國在羅斯地區收取貢賦然而馬可·波羅不知道的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紙幣帝國,金融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弄潮兒,不可一世的大元,最終也是死在了紙幣上……忽必烈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當時蒙古人還和大宋南北並立,也還沒發明「大元」這個國號。當年七月,蒙元發行了「中統元寶交鈔」,十月又發行了「中統元寶鈔」。這便是第一代的兩版紙幣。
  • 一個武力強悍徵服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為何滅亡,原因是什麼
    一不小心,沒注意就建立了一個橫跨東西方的帝國世界,並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長久的棘手問題:一個遊牧民族統治農耕民族為主的蒙古元帝國如何能夠長期穩定? 只有成吉思汗的孫子一代才爆發了衝突——先是可汗蒙哥和忽必烈,然後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一位母親所生的兄弟姐妹終於決裂了。從1227年成吉思汗死到1251年蒙哥繼位,僅僅過了24年。 兄弟不和,看似與爭奪王位有關,實則是統治觀念的不同。據元代史書記載,蒙哥被宣傳為成吉思汗傳統的化身。他是唯一一個堅持和遵守札撒蒙古法律規範的人,主張「遵祖法,不隨外」。
  • 忽必烈為何更加認同立足漢地,做中國的皇帝?只因此人!
    忽必烈作為拖雷的第四子,很早便接觸到了中原文士,對漢地的情況有所了解。他對漢文化有著極大的興趣,在身邊聚攏了一大堆以漢族為主的知識分子。窩闊臺時期投靠蒙古貴族的竇默、姚樞先後被收入忽必烈帳下,竇默給他講三綱五常、正心誠意,姚樞給他講儒家齊家治國。
  •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是什麼樣的女人 元世祖忽必烈簡介
    作為他的孫子,忽必烈也是風流成性,后妃大約有十個,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察必皇后。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雖然在忽必烈登基了30年後,察必才正式被封為皇后,但她一直是忽必烈深愛的妻子。察必生性聰明,是忽必烈的賢內助,幫他處理朝政。此外,她也是一個勤勞儉樸的人,在後宮常常廢物利用,比如把壞掉的弓弦重新煮了,織成綢布做衣服。
  • 元朝皇族的滅門之禍,忽必烈後人來到草原後都經歷了什麼?
    不過此時的忽必烈家族仍然不甘心失敗,額勒伯克的兒子本雅失裡看到在蒙古本部難以翻盤,竟然一路向西,到中亞投奔了當時如日中天的「世界徵服者」帖木兒所建立的帖木兒帝國,並轉信了伊斯蘭教。而在此期間,蒙古大汗第一次落入了並非成吉思汗子孫,出身瓦剌部的鬼力赤手中。結果不久之後,蒙古太師阿魯臺發動政變,殺死了鬼力赤,又把本雅失裡請了回來,擁立他當上了蒙古大汗。
  • 聊聊蒙古帝國的分封制中的一個關鍵詞:兀魯思
    作者:陳二虎忽必烈當上皇帝(蒙古大汗)後,面對複雜的宗藩投下舊有的習俗開始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藩(宗王)權,從開始的溫和到後來的強硬,最終也造成蒙古大帝國的分裂。成吉思汗立國,稱號是「也客蒙古兀魯思」,也這就是大蒙古國的意思。
  • 學誰不好:日本有些人為什麼宣稱成吉思汗其實是源義經?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開創的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帝國之一。不過有意思的是,與成吉思汗幾乎八竿子打不著的日本卻有人宣稱成吉思汗其實是日本歷史上的名將源義經。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日本人認為「源義經即成吉思汗」的理由如下:一,源義經的日語讀音「ゲンギケイ」與成吉思汗的「成吉思」的日語發音「ジンギス」很相近。由此可見,源義經必然與成吉思汗有密切聯繫,很可能就是一個人。
  • 備受推崇的倫敦大學學院到底是什麼樣的?
    本著熱心助人,幫人上名校的原則,今天南昌留學雲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備受推崇的倫敦大學學院到底是什麼樣的?倫敦大學學院簡稱UCL,1826年創立於英國倫敦,是譽滿全球的頂尖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多個大學排行榜上高居世界前十,為倫敦大學創校學院、羅素大學集團和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創始成員,被譽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級精英大學。
  • 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帝國有多遼闊?上帝之鞭一響47國便是瑟瑟發抖
    他九歲那年,因為權力的競爭,父親被塔塔兒部的人謀殺,失去了父親。成吉思汗選擇了出逃,因為他的族人們以及放棄了他。這時,歐洲人開始害怕了,害怕再一次被蒙古鐵騎收割走生命。通過這兩次戰爭,蒙古帝國掠奪了更多的土地,讓更多的人們,臣服於他們的統治之下。建立起了一個橫跨亞非歐的龐大帝國,國土面積是今天俄羅斯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