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軒&徐皓峰:「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5月17日,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與50歲搏擊愛好者切磋,卻在30秒內被擊倒三次。三天後,他對外回應稱「功夫不分高低」,另有「關門弟子」「報仇」之言流傳。此事已引發國內外廣泛爭議,尤其關於中華傳統武術傳承、太極功夫真假與實戰性,眾說紛紜。

放眼近年新舊武聞,如公開約架、隔空打人,多見作趣,少與「學」、「術」二字有關。而「武」本有一段真正「風光」的歷史——民國初年,新政權為解救民族危機,曾大興武風,由此,武學出現一個高峰期,形意拳也迅速發展……

《一代宗師》編劇、《道士下山》作者徐皓峰曾根據李仲軒的口述,撰寫《逝去的武林》一書。李仲軒年輕時,拜入三位形意拳老輩唐維祿、尚雲祥、薛顛門下,後退隱几十年,未收弟子。他的口述裡有往年武者軼事,也有師徒道義、拳術用途、武德等論。

本文摘選自其中一篇《尚門憶舊》,部分內容有刪減。

形意拳叫國術,就要保家衛國

開武館是民國出現的形式。在這之前,中國民間要麼是禁武,要麼是拳團,就是操練一點實戰格鬥,目的也只是為了對付土匪,離武術的精深處較遠。凡是武師真傳的,人數一定不會很多,三五個人,才能忙得過來,教得透。

廣收門徒,往往就會出現「教拳的多,傳功的少;講招的多,傳理的少」的情況。其實,這不是武師們不實在,而是因為功、理是很「身體化」的東西,得身教方能體會得出,講則講不明白,靠著在練武場上喊幾句口訣,即便是古代秘傳真實不虛,做學生的也很難體會。

我們年輕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武術書,總是標榜「可用於軍營練兵」。那時民族危機,國外侵略,武術界的口號叫「強國強種」,希望能為國出力,訓練部隊上陣殺敵,所以許多拳種在教授時一切趨於簡化,嚮往能一教七八百人,一蹴而就,速成。

▲本文口述作者李仲軒

我的老師尚雲祥,是個外柔內剛的人,處世精明,不受人騙,可同時又很理想主義。我認識他時,他已年近七十,仍時常像青年一樣暴發很大熱情。他很愛國,盼望國家打勝仗,教形意拳時,企圖一說,聽的人轉身上戰場,就能用上。

形意拳傳說起源於嶽飛,本就是南宋時代用來訓練士兵的。一定要讓形意拳在現代發揮軍事作用——當時老一輩拳師都在動這份腦筋。練武術的都愛國,當時管武術叫國術。李存義說:「形意拳叫國術,就要保家衛國。」

李存義本身就親自上戰場,當國術館館長時一直琢磨形意拳的軍體化和速成法。尚雲祥延續李存義的道路,接著向這方面嘗試,晚期所教的拳有了簡化的傾向。他這個「簡」不是簡化拳招,而是想,說一句話,片刻間便令人功夫上身。

後來發現不行,因為每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智商悟性良莠不齊,內家拳的要點不在拳招,在於「神氣」——這種非常靈性的東西,不是動作,無法按照口令操習。而且簡化之後發現對人的悟性要求更高,學起來更難。訓練戰士,還不如按部就班,繁一點好。

雖然此路不通,尚傳形意沒有成為軍體拳,卻從此形成了一種教學風格,拳理一語道破,發揮身教的刺激性。言教總是用眾多的比喻,搞修辭,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身教則乾脆利落,一個眼神,比劃一下便令徒弟悟進去。

▲民國形意拳圖譜

光四處比武爭名聲,是自己毀自己

有功夫上身,才是拳術。光把形意拳的打法,用到戰場上,拼一會兒刺刀還管用,因為比敵人巧,但上戰場時間一長,就不是拼招了,而是拼體能,就必得有功夫。

就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如何讓功夫迅速上身,一下子教會許多人?前輩拳師憂國憂民,是在很費心地想這個問題,不是造個「速成」的幌子騙錢。

我可以肯定地說,功夫是不能速成的,能速成的是打法。但沒有功夫,只有打法,也就只能欺負欺負普通人,上不了臺面。

尚門形意追求「功夫速成」,但也要慢慢地練。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練太極拳,要像煮中藥似的,讓藥性慢慢發揮,功夫最終才能有大的成就。形意拳猶如煉鋼似的,一開始要猛火急燒,把鐵礦雜質都去掉,所以得猛練。

可是有沒有仔細想過,猛練,練的是什麼?形意拳姿勢簡單,五行十二形,一個下午就能學會,為什麼開始時,一個劈拳要練上一年(天資絕佳又正好處於16~24歲青春旺盛期的人,也要練上四個月)?肯定不是練姿勢,不是練打法,不是練發力。

這問題,尚師用一句話就可以回答,這句話是有實在含義的。如果一個人練了很長時間的形意拳,但是不得法,一聽這句話,真是非常舒暢,的確感到好像在瞬間就長了功夫,但這只是在身上通了,身體感覺對了,以後就能自行進修了,但功夫還是得練才能出來。

▲《一代宗師》劇照

其實何止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也要十年不出門。猛練,往往還沒一拳打死了人,就先把自己打死了,因為強盛很容易,但要小心「盛極而衰」。強盛了之後,不知調養,精氣神會如江河奔流般地消耗,練武是強身,但往往練武之人會短壽,一過壯年衰老得厲害。

以前練武之人四處尋訪,就是要找名師解決這個「盛極而衰」的問題,所以練出功夫後,不知道還有這一檔子大事,光四處比武爭名聲,是自己毀自己。

武術這東西是很系統的,就算你是一下悟進去的,還是要一點點練出來。否則只知有一,不知有二,只抬腳不邁步,是不行的。

當然,一個人不用功,一輩子練不上檔次,就沒有這個危險,當個業餘愛好,也是很快樂的。

形意拳是「煉拳」,修煉,要與精氣神發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變化人的氣質,將威武變文雅,將文雅變威武。拜老師,就是找個人能幫助自己由「練拳」過渡到「煉拳」,就不會盛極而衰了,永遠的生機勃勃。學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武德為什麼重要?

武德為什麼重要?因為一個人有謙遜之心,他的拳一定能練得很好。一個好勇鬥狠的人,往往頭腦都比較簡單,越來越缺乏靈氣,是練不出功夫的。

這種人,老師也不會教的,說一句:「腦子什麼也別想啊。」就什麼也不管了,你也沒法責問,因為有「內家拳的要領是放鬆與自然」作幌子——這都是老師不願教的迴避法,說些貌似有理的話,哄得你樂呵呵地走了。

▲2012年,自稱經梧太極第一代傳人的閆芳因一段推手視頻引發熱議,後太極拳大師李經梧後人發布聲明,稱將其逐出師門。

武術的傳承是不講情面的,不是關係越好教得越多,許多拳師連自己兒子都不傳的,你的人品,連老師都贊成你,當然會教你了。練武是「孝」字為先,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沒有人會教他,每日要以「忠義禮智信」來衡量自己,忠誠,義氣,禮節,智慧,信用。

一個人有了這種內在的修養,心思就會清爽,悟性就高了。老師選徒弟,主要看他的氣質是不是清爽,混混沌沌,就說明他心理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或者身體患上了隱疾。眼光沒有一點慈悲,只會兇巴巴地瞪人,可能現在打架厲害,但看他將來,無不是患病早亡——徒弟找師父也是這個標準。

想著用武術去欺負人幹壞事——太可笑了,折騰不了幾年,就把自己作死了。對付這類人,還有一種迴避法,就是打出「窮文富武」的幌子。

以前科舉,就是幾本書,哪都能借到,不用費錢,而練武得吃好喝好,把自己養好了,而且要提供老師的食宿,把老師供養好了,因為練武必須得身教,師徒最好一塊生活一段時間,所以費錢。

現在的體育運動員拿金牌,沒有物質基礎是不行的,圍著一個人,有教練、醫護多少人?每月的營養品有多少?居住條件有多好?嚴格來說,武術也要這樣,所以盡可以說,你的財力不夠,從而拒絕你。

古人的生活很清苦,功夫一樣練出來,不是不要營養,而是有個方法(形意拳的一些內功),不用花錢一樣得來,養不好身體是練不好拳的。

練武的人得會吃,不是說當美食家,吃根黃瓜都像吃了根人參似的,小孩子長身體的時候,不就是這樣嗎?但男人一過四十,就不要強求自己的消化能力了,還是得食品精良。

不過「窮文富武」是個幌子,老師真正看上你,財力不夠不成問題,只要人品好就行,舊時代的拳術名家都是自己貼錢養徒弟,什麼叫「入室弟子」?吃、住、穿、用,老師都包了。

所以求學,求是求不來的,不如好好地養身體,基本功上了檔次,做好自己這塊材料。

好多人都是練拳練怕了,所以才不練的

形意拳古有「入象」之說。入象,便是化腦子。到時候,各種感覺都會有的。碰著什麼,就出什麼功夫,見識了這個東西,你就有了這個東西——這麼說,怕把年輕人嚇著,但拳是這麼玩的。

分不清,超出了身體的範圍。恍然,跟常人的感覺不同,那時候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覺得兩臂下的空氣能託著胳膊前進,沒有了肌肉感;兩個胯骨頭,能牽動天地;一溜達,萬事萬物乖乖地跟著……

這都是「走火入魔」,腦子迷了。但練拳一定得「走火入魔」,先入了「魔境」再說。有了恍然,處理恍然,是習武的關口,要憑個人聰明了。處理好,就鯉魚跳了龍門。恍然來了,讓它傻傻地過去,練武便難有進展。

把「魔境」的好處全得了,所有甜頭都吃了,也就沒有了「魔境」。形意拳對人腦開發大,培育智能。人上了歲數練,也很好,把腦子練出境界,方能延壽。一天到晚納悶:「我怎麼這樣了?」——膽子小,就快點找個師傅吧。好多人都是練拳練怕了,所以才不練的。不是不能成就,是不敢成就。

▲《太極張三丰》劇照

師傅就是你的心態,告訴你:「要當好漢。沒事,這麼辦。」一句話就救了命。師徒感情好,是師傅對徒弟生命的參與太大了,徒弟對師傅有依戀。師徒強於父子。

拜師傅,就是當自己動搖時,找個能給自己做主的人。人是太容易動搖了,世上沒幾個天生的好漢。

尚雲祥師緣不佳,學了一次,就離了李存義十年。但他自己把功夫練出了境界,自己能作自己的主——不是練拳的不知道這有多難,所以尚師是天生的好漢,有絕頂的聰明。

▲ 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雲祥晚年與眾弟子合影

練武的多,化腦子的少

我悟性不高,人也不夠勤奮。回憶一下,年輕的時候,其實跟我的師傅們是說不上話的。能跟他們說上話,得多大修為?基本上是師傅說什麼,就揣摩什麼。

得著一句話是幸運,弄懂它就難了。體悟到一點,比考上狀元還高興。拳就這麼邪乎,武比文難。練拳得常新常鮮。

小時候,聽大人們講:「失意的人看《聊齋》。」我六十歲以後,《聊齋》不離手,有時感慨,難道我也成了失意的人?

練武人容易單純,要打抱不平,眼裡不摻沙子。《聊齋》講了世上複雜的事,欺詐奸盜,看看,便知道事情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聊齋》中都是被冤枉的人,心有苦衷,看看,能找到共鳴,便緩和了情緒。書裡怪話多,怪話就是真話,怪事多有隱情。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

薛顛讀《易經》,沒教過我。但年輕時畢竟受了影響,這些日子就想讀它,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家裡就有了本《易經》。很破,封面都沒有,幸虧裡面不缺頁。一天到晚看,後來這本書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沒了。年老不管家,家裡人一收拾東西便再也找不著了。

總算晚年,過了幾天讀易的癮。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輕時就知道的老理。此書對人生有好處,什麼感慨都在裡面,猶如練拳化了腦子的人,一切清晰了。薛顛讀它是有原因的。薛顛的程度,我不敢推測,神鬼難知。

要珍惜時光,真正練進拳裡去。得點智慧,人生就有了改觀。找師傅學倆狠招——沒人理會這閒茬(次要),找師傅就是找個人把自己腦子化了。化腦子沒法寫,寫了也寫不完,捅開這層窗戶紙,形意裡面的好東西多了。

化不了腦子,干著急,這輩子等於白練了。練武的多,化腦子的少。化腦子的人裡,得點甜頭的多,化完的少之又少。

本文節選自

相關焦點

  • 別老嘮叨「太極十年不出門」,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教拳的人,有的老愛賣關子,動不動就說:「著什麼急,太極十年不出門!」。其實「太極十年不出門」只是上半句,下半句是「形意一年打死人」。這話本無褒貶,意思指,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學形意拳的,會覺著這是誇練形意拳來得快。
  • 形意一年打死人?你信嗎?
    在形意拳的初學築基的過程中,一年的時間,一般是不是這個材料就能看出來了。中醫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人的筋骨要是有了毛病,比如說是硬傷啥的,一般恢復起來要三個月的時間。初學形意的劈拳一般也要三四個月才能有點感覺,這個感覺指的不是姿勢,而是內動的感覺。在形意拳真正的傳承中,一年的功夫打死人是可以做到的。這說的是能開竅的弟子練習後的結果。
  • 形意拳傳人看門50年 披露《武穆遺書》口訣/圖
    李仲軒在練武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逝去的武林》出版口述者李仲軒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退隱後做了50年守門人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射鵰英雄傳》中武林群豪爭奪《武穆遺書70多歲時李仲軒遭遇車禍,醫生認為按他的傷情已無法醫治,但四個月後他卻已能下床。85歲時,他開始與外孫徐皓峰通過對話方式,回憶武林歷史。文章當時陸續在《武魂》雜誌發表,在武術界引起巨大反響。89歲時他去世。李仲軒拜尚雲祥為師時只有19歲,而對方已70多歲,大弟子也50多歲了。
  • 風雲生 形意拳周身太極 形意如龍
    這個原理,在形意拳裡,叫「肩與胯合」!現代的體育運動理論,提出「當人的重心運動方向與軸心發生偏離,則一切運動無效」!傳武中雖然沒有這個理論,可是,傳武有丹田功,練的,就是重心與軸心關係,當然傳武的解釋不是這麼解釋,但是我覺得可以對傳武的解釋置之不理,我曾經寫文章分析過丹田功,包括龍虎二氣,一般來說,武術裡所謂的龍行太極,龍行八卦,龍行刀等等,多半比較重視脊柱,實際上,人在運動中,多數時候軸心與脊柱是重合的!
  • 渾圓樁是形意拳基礎,靜態中求整勁,武術出功快威力大
    形意拳的渾圓樁要求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渾圓樁練的是身體的架構與筋骨力,可以練出人的整勁。古有「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的說法。形意拳一開始就求整,而渾圓樁就是求靜態中的整。說形意拳「一年打死人」也是形容渾圓整勁快且威力巨大。形意拳樁功練習可謂是入門必學之科目。
  • 中國最後的功夫宗師,憑形意拳打遍天下!專家:可惜沒人得他真傳
    不否定功夫的本質在於強身健體,然而它的實戰也不能背摒棄。畢竟,敵人來犯時,沒有足夠的實戰技巧,那只能被敵人蹂躪。像如今,功夫成為了「電影」裡的專用名詞。什麼氣功,輕功各種稀奇古怪的存在,又或者一人戰勝百人千人的絕世高手。在這種環境的構造下,許多國外人甚至對中國產生了懷疑,是否中國真的存在功夫大師,總不能拿小說中的人物湊事吧?
  • 形意拳正宗傳人高毅朝:傳武能打還是現代搏擊厲害答案揭曉!
    最近武術圈可謂熱鬧非凡,xuxiaodong橫空出世,打假武術圈,口出狂言,大罵傳武,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確實戰勝了雷公太極雷雷,詠春高手呂剛,裡合腿田野等人,並且還想挑戰太極大師陳小旺,很多人會認為是炒作,很多人支持打假,一時間,真假難辨,到底我們的傳統武術是高深莫測還是徒有虛名、不堪一擊,很多人開始質疑迷惑,今天小編特意電話採訪了一位形意拳正宗傳人
  • 馬保國剛收散打徒弟首戰就贏,比賽中高呼渾元形意太極門不是孬種
    >最近,與格鬥狂人切磋前,突施了一招「撥打妖妖靈」的「渾元形意太極有意思的是,當對手不能繼續比賽時,葉挺在擂臺上振臂高呼:我們渾元形意太極門不是孬種!我要證明我們渾元形意太極門不像人們說的那樣……;葉廷在比賽後還說:我用了師父馬保國教我的「三鞭倒」、掃腿等……不過,從比賽中看,二人也就是平常搏擊中常用的拳腳打法,且大擺拳式的王八拳亂飛——真的沒看出馬保國的「三鞭倒」、「接化發」,更沒有品味出馬大師的神術「掌心太極肉球功」等。
  • 虎豹雷音: 形意門本沒有「虎豹雷音」
    是心意拳、形意拳暗勁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隱藏內容】。要真正展開,就涉及到了你對肘部那個感受處理了。很多人容易出現撅腕的毛病,於功法打了折扣,於技擊養成不良習慣。通常這部分不影響主要(胸背)練功,為抓住重點,所以通常是延後幾課才做糾正。驟然再緊練的是發力點,吸取收緊練的是深層感應。這是動手一觸即發所必須的本能訓練。
  • 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大師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呢?
    小編也是在這個視頻中才開始網絡上搜馬老的文章和視頻,後來才發現,馬老背後的運作,真是不簡單,可謂當下的網紅中,馬老首屈一指。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一場擂臺比武,竟然刷爆全網,鬧到眾人皆知,江湖再起波瀾,為了給傳統功夫正名,「太極宗師」馬保國親自出戰,對手寂寂無名,只是一個普通武術教練。
  • 渾元形意太極掌門人馬保國大師正式入駐微博並發言
    今天是渾元形意太極門的官方微博第一次正式發文,該微博會由掌門人馬保國老先生率眾弟子一起維護,希望她能成為一扇傳統武術、散打及各種搏擊術等一起友好交流、探討的窗口和平臺,希望能各取所長,共同維護和發展作為我國瑰寶的傳統中國功夫,謝謝大家支持!
  • 「渾元形意太極大師」馬保國擂臺事件持續發酵
    #混元太極馬保國最新消息#5月17日,68歲「渾元形意太極大師」馬保國對決搏擊愛好者30秒被KO,此事引發了廣泛關注並持續發酵,不少圈內外人士紛紛發布評論,小編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觀點供大家討論。武當功夫代表人物陳師行:觀點1:馬保國年近70參與對抗並不公平觀點2:明知輸還去應戰,馬保國精神可嘉太極對戰搏擊經歷著太極雷雷:
  • 著名形意拳大師李鶬先生蒞臨書院
    李鶬先生,形意拳五世傳人、八卦掌五世傳人,祖籍山東省桓臺縣,自幼隨家父李靜軒與父親的師兄高醫俗先生習武,主練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習武四十餘年,其間亦得到形意拳名家、羅本祺、朱蘊山等著名拳師的悉心指教。
  • 《尚濟形意拳...
    2、報名方法  可電話報名或直接加微信報名  報名電話:15221038808  微信名: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馬保國  微信號:AAASSS00011122233399  3、付款方式  支付寶或微信轉帳均可  帳號:15221038808  4、請實名制報名,發身份證照片
  • 著八卦、形意、太極三書,一代宗師孫祿堂技服日本柔道名家
    孫祿堂原是專練八卦掌的,後來改變趨向,專練太極拳,研究得十分精妙,在民國十三四年間,就著了《八卦》、《形意》、《太極》三部書,自從著了這三部書,其名便漸漸的揚溢了。那時日本著名柔道家坂原,聞了孫先生的名氣,就由日本乘輪到了北京,立刻拜訪孫先生。
  • 專訪|徐皓峰:不願正面去描寫任何東西
    徐皓峰將這些作品形容為「青春期的某種痛苦與憤怒之作」。「這裡面的痛苦之處就在於寫這些文字的人彼時就希望追求人世的完美,他懷著這樣一個巨大的動力,見到了種種不如意時,就生起一種青春期的憤怒,他要揭露要改善。」徐皓峰說話慢條斯理,神色常淡定誠懇,即便是說起戲謔荒誕的事,也總給人一種其所言非虛的錯覺。
  • 一個放羊的老人,居然是民間的形意拳高手
    現在的公園裡不一定會出現高手,但會發現高手的線索,比如以前我在長春的兒童公園就結識了北派吳式太極拳的不少傳人。有一天吃過早晨,正準備下樓去公園,卻看見酒店大堂有位練太極的師傅在和他的信徒們表演「推不動」。對我來說正來興致就先停了下來欣賞他們推手。
  • 李仲軒:輕鬆快速顯化一切的秘密!
    2018年3月5日,李仲軒老師開了第一次顯化的線上課程,我們按照李老師教的顯化步驟練習去體驗,每天堅持練習,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拿到了很大的效果。 團隊整體業績從當初的每期微課很努力的情況下才有200人報名學習,到現在每一期課程都可以輕鬆達到800-900人來學習。 團隊中馬新佳老師從每期課程50多人到現在每期200多人進群學習;團隊中白從元老師也能夠從當初40多人到現在每期將近一百六七十人進群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