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和客戶問我如何理解正念(英文:Mindfulness)、正念師是如何工作的。這個概念比較複雜,恐怕無法簡單回答,在此整理一些相關內容,供大家閱讀了解:
正念一詞對應兩個概念,
一個是佛教術語,
一個是現在西方流行心理學範疇的名詞。
我們首先了解心理學上的正念的定義,最流行的是引用喬•卡巴金博士的定義:正念的意思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目的地覺察,在當下及不做任何判斷,是人的思想不再漫無目的地發散、妄想,而是把內在和外在的意識體驗專注於當下的事物,卡巴金博士強調正念是一種心理過程。
卡巴金博士把其學到佛教的禪修方法和瑜伽引進到當代心理治療中,並剔除佛教框架和宗教元素,把這些方法和技術放在科學的範疇裡統稱為正念。
喬•卡巴金博士把自己定義和提煉的正念技術和方法用於心理治療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9年在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設立正念減壓療法診所,但是他個人不斷貶低正念和佛教的關聯,把自己的正念心理療法(MBSR)稱之為科學方法並做臨床實驗,
根據他MBSR項目的實驗結果在1991年出版他的第一本書《多舛的生命》(Full Catastrophe Living), 書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
1994年他出版了第二本書《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此書成為暢銷書。從此,正念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卡巴金博士本人始終不斷強調自己不是佛教徒,而是個科學家。
所以,我們應該清楚認識當今西方流行的正念已經不是單純佛教中的禪修技術和方法了,是美國醫學和心理學界吸收東方的佛教傳統禪修方法和智慧後融入西方的當代心理學和醫學範疇後而產生出來的新的技術和方法。
其演變成一種無宗教色彩的,便於傳播和掌握的,帶有很強科學和治療作用的技術和方法。
根據喬•卡巴金博士的定義,正念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以冥想/靜坐或者其它方式練習過程中,讓自己的意識關注在某個事情上,比如讓自己放鬆等等,同時,有目的地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認真覺察身體和意識的體驗,注意自己身體和外界的聯繫。
主要通過關注自己的呼吸讓意識和思緒回到當下,因為人不可能離開呼吸,呼吸是最代表當下的。同時,注意呼吸的節奏,但不要刻意改變它,而要專注感受呼氣與吸氣的過程。在不斷關注呼吸時,加上不斷覺察身體和意識的體驗,人們飄忽不定的意識和思緒就會不斷回歸到當下。
對腦海中湧現出的各種思緒和念頭不要做任何是非判斷,而是不斷接受這些思緒和念頭,當接納所有的想法和念頭時,就不會因為一些念頭而產生後悔和內疚的情緒。這樣,會有利於正能量的產生。
根據作者的經驗和研究,幾乎所有的正念項目都會加上一些瑜伽動作和積極心理行為暗示練習,練習行為和思想保持一致,隨時隨地,做任何事情時都可以加以練習。這樣,學員不斷練習正念,內心會日益平靜,情緒也會更加平和。研究表明這樣能緩解壓力並且增強專注度等等,有益於人們身心健康。
下面介紹常見正念幹預的練習方法,取自MBSR和MBCT。這些練習可相互配合,也可獨立進行。
一、身體掃描
身體掃描是將身體感覺作為觀察對象的正念練習。
練習時,以不評判、好奇和開放的態度,依照一定順序陸續感受和體驗身體各部分的感覺。
無論體會到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覺、是否體會到感覺,都無需評判好壞;
發現自己分心後,將分心視為練習的一個部分,然後溫和地把注意力重新帶回到身體掃描練習上來。
練習通常採用臥式,也可用坐式、站式。
二、覺察呼吸
覺察呼吸是將呼吸作為觀察對象的正念練習。
練習中,輕鬆地體會呼和吸,體會呼吸的過程和變化,留意呼吸之間的停頓;
無需調整呼吸,只是覺察呼吸,並且接納當下呼吸的狀態;
在發現自己分心後,將分心視為練習的一個部分,然後溫和地回到練習上來。
練習通常採用坐式,也可用臥式。
三、正念聽聲音
正念聽聲音是將聲音作為覺察對象的正念練習。
練習時,輕鬆地傾聽聲音,覺察聲音的自然屬性(音色、響度和持續時間);
覺察聲音的發生、變化和消失。
無需評判聲音是否好聽,或者對這樣的評判保持覺察,無需分析聲音來自哪裡,無論聲音是令人愉悅或不愉悅的,都去接受它們此刻的存在。
四、覺察想法
覺察想法即把想法作為觀察對象的正念練習。
練習時,一般以覺察呼吸開始,然後將注意放在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上,覺察想法的形成、發展和消失,能覺察到什麼就覺察什麼;
將想法作為內心的主觀事件,接納所出現的任何想法,無需評判想法是好或者不好。
覺察念頭時,通常可以留意與想法相關的情緒和身體感受。
五、正念行走
正念行走是將行走感受作為觀察對象的正念練習。
練習時,注意覺察腳底與地面接觸的感覺,或者行走中腳的抬起、移動、放下的動作,或者腳底、小腿和大腿等部位的各種感覺。
此練習既可採用慢行以仔細體會感受,也可在日常行走中體會感受。
六、正念伸展
正念伸展是將瑜伽伸展活動作為觀察對象的練習。
練習時,注意瑜伽伸展活動,留意自己的(尤其是伸展)動作帶來的身體感受,強調活動中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
七、無揀擇覺察
無揀擇覺察即開放地覺察。
練習更多採用靜坐的姿勢,不設定特定覺察對象;
開放地覺察並接納進入意識的任何事物,允許其進入和離開;
只觀察、認可和接納進入意識的任何體驗。
八、呼吸空間
該練習有兩個版本,
一是常規版本,用於將正念帶入日常生活中;
二是回應性版本,作為遇到困難處境時的應對手段。
該練習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包括覺察和認可當下的想法、情緒和身體感受等體驗,走出自動引導;
第二步將注意力集中於呼吸;
第三步擴展注意,把呼吸和身體作為一個整體來感覺,同時覺察更廣大的外部空間。
九、慈心冥想
慈心冥想是培養慈心的正念練習。
練習時將自己的一系列祝福按照一定順序送給不同對象。
祝福語言包括平安、健康、遠離痛苦、喜悅等。
對象按照順序包括自己、恩人、喜愛的人、普通人、討厭者、所有人。
十、生活中的正念
正念練習效果的一個重要來源在於將正念融入日常生活與工作。
比如,從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到洗碗、打掃、擦桌子等家務活動,
再到做飯、進餐、洗衣服、洗澡等;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覺察當下,接納當下,對當下做出智慧的行動與回應,進而享受當下。
2019年9月30日中國正念學組制定「正念幹預專家共識」:
依據MBSR與MBCT體系的意見,正念指導者應具備以下6方面勝任力;
京師博仁聯合卓翠玲老師等牛津正念中心正念認知療法受訓師資團隊,研發開設「正念情緒壓力管理師連續培訓項目」,課程結合中國文化特色,採取系統培養的方式,透過連續培訓課程、與同輩交流、老師指導及督導實作的學習方式,建立並發展推廣正念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正念情緒壓力管理師。
課程將通過5個階段,21天,168課時的系統帶領學習;
深度體驗,浸泡式學習,嚴限36人小班教學;
學而成師,能將正念落實於生活、工作中及應用於所服務的人群,並可以帶領1-2天正念工作坊。
新課上線,早鳥優惠!
小班授課!嚴限36人!
想成為正念情緒壓力管理師的您,快來諮詢小編吧!
★ 你想要打開身體智慧、增強內在力量,療愈內在,整合自我嗎?★ 你想要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應用正念來創造有活力,有意義和充實的生活嗎? 相關課程: 小編想說,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課程信息:長按掃碼填寫信息,備註:正念
您也可以微信聯繫小編:13439065164(同電話)或在評論區留言,發送「姓名+電話+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