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資本論》,我獲得了幾個關鍵認知視角

2020-12-14 刻意學習

2018年初的時候,有人問我新年目標是什麼。我說讀完《資本論》……

從1月下旬開始,到5月底,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這套1700多頁共200萬字的書,總算讀完了。在這幾個月的時間,每天都要看十幾頁到幾十頁不等,然後把所思所想,講給社群的小夥伴聽。

這是一段很難忘的體驗。主要有三個方面:

(1) 小時候就經常聽說的《資本論》終於讀完了,百聞不如一見;

(2) 全面地了解馬克思對資本的剖析,再看其他評論,有了自己的觀點看法;

(3) 能持續讀下去這種大部頭,讀其他書就不會感覺難了。

讀完《資本論》我的收穫很多,從分析問題的方法,到調研實踐的總結,從理論架構的搭建,到表達論述角度,有非常多值得學習和思考的地方。馬克思在這部作品裡,其實把發家致富的秘密揭露出來了。

今天扼要地分享幾個關鍵的認知視角,這些認知視角對我啟發比較大:

(1) 剩餘價值的認知視角

馬克思從商品的概念下手,從價值的定義切入,最後在資本主義的生產中,提出了「剩餘價值」的學說。在當今,會有很多人不認為這個概念成立,尤其是那些正在招人的創業老闆,紛紛表示自己很辛苦根本不算是榨取員工的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的本質是,當你的工作超過一定時間,你的產出大於資本家為了僱傭你進行的墊支,你所創造的多餘的價值,就是剩餘價值。利潤其實就來自剩餘價值其中的一部分。

有了這個視角以後,你可以看到,企業的存在本身就是要從員工身上獲得剩餘價值的。明白了這一點,你可以更好地在職場上謀求發展。

企業老闆給你畫大餅、灌雞湯,本質上就是要從你身上得到更多的剩餘價值,這樣企業才能生存發展;而企業生存發展好了,才能給員工更多的有利的進步的條件。所以剩餘價值的問題處理得好,勞資雙方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得到雙贏。

但是雙贏的前提是透明與公開,《資本論》把剩餘價值的本質刻畫得很清楚,我認為很有利於職場人士醒腦。反過來,如果你想在職場上有更多的進步,你需要思考你的剩餘價值從哪裡生長出來。

不要害怕老闆和你談剩餘價值,相反,你要警惕的是,他騙你說沒有從你身上蹭到剩餘價值。

關於剩餘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裡有詳細的論述。

(2) 資本周轉的認知視角

在第二卷中,馬克思講了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三個循環公式,重點探討了資本周轉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一心想著要賺更多的錢,但是對於錢的概念,卻是很單薄的。錢的聚集我們可以暫且以資本代稱,資本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必須要在時間的作用下流動起來,才能增殖出更大的價值。

而這所謂的流動,其實就是生產流程周期。在資本主義的生產中,都會有一個「投下貨幣-生產商品-銷售商品-回歸貨幣」的過程,這個過程時間的長短,就決定了資本的周轉速度。而對於生產而言,當周轉速度越快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對於資金量的要求會更低;也就意味著,對於等量資金,如果跑得比其他人更快,那效率也會更高。

這個特點在《資本論》第二卷裡有充分地討論。在現代的財務報表分析裡,也是很關鍵的衡量企業經營情況的指標。

(3) 為了賣而買、為了賣而生產的認知視角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很有價值的地方在於他分析問題的邏輯,這些邏輯的寶貴地方就在於,你可以看到他思考問題的痕跡,而我認為這些對我幫助很大。

比如在分析貨幣-商品-貨幣的G-W-G的過程時候,就說,「為了賣而買」和「為了買而賣」是不一樣的邏輯。前者是資本家的套路,後者是普通勞動者的套路。

這樣一下就講清楚了為什麼有的人能賺更多的錢。本質就在於,賺錢的人的出發點就是把錢投出去,換成某種非錢的形態,比如商品,再由這種形態,換回錢來。這個立足點從頭到尾都是錢……

而普通人的邏輯更多的是,我要努力工作賺到更多的錢,去買更好的東西。對於這些人而言,錢就是一個中間的通道,連接的是兩端的非錢的形態。這樣一來,你自己的手裡就根本不能留錢下來……

就用一個公式,馬克思就講清楚了賺錢的本質。《資本論》固然是一部資本主義的批判之作,但是無意也成為了一本致富之作呀。

在《資本論》第三卷裡,馬克思就討論到了「為了賣而生產」的情況。其實縱觀我們現在大部分社會活動,企業不都是在做為了賣而生產的事情?

當你想要創業的時候,你要想清楚,你要為了賣什麼而生產?創業其實就是一條開啟通往資本家的探索之路。

(4) 其他感想

看《資本論》時間一長,就感覺自己的認知被馬克思拔高了。你仿佛看到眾生忙忙碌碌,無非是讓自己擁有更多的些的資本,而這其實就是讓資本增殖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太有吸引力了,因為資本更多會成為一種超脫個體的社會權力,而權力可以帶給人強烈且不可抗拒的即時反饋。

你可以看到,無數企業和個人前後奔波,最終變成跪倒在資本下的奴隸……為了更多的資本增殖,我們很多時候扭曲了自己的靈魂;然後用更多的資本,把空間裡的認知再扭曲到和靈魂同步。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當你看到了這一層面,你反而更清晰地知道,你要參與的遊戲是一場什麼樣底色的戲劇。而一旦你看得通透了,反而可以更好地和這個世玩耍了。

由此說開,讀《資本論》給我的收穫,也許並不在於書上的那一些知識,而在於通過這樣一段旅程,你會發現,你已經有能力,用自己的行動和學習,去構建對於這個世界的獨特見解。

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立想法的人,那是多麼酷的一件事情。

其他相關文章:

如果不是發生了這件事,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讀《資本論》為什麼老闆總是鼓勵你加班?為什麼社會告訴你一定要買房?

相關焦點

  • 如果不是發生了這件事,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讀《資本論》
    讀完《資本論》第一卷後,一向迴避政治,討厭歷史的我不再糾結這些問題了,我在《資本論》中看到的政治和歷史居然能這麼有趣,「讀史使人明智」絕不是空談。我心裡一陣感慨:在我開始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資本論是如此之耗神;在我開始之後,我覺得停不下來了,經典著作是如此經得起沉澱,裡面的內容至今都可以不過時,甚至看過之後對整個大環境有了一種更清晰的認知,更不要說S君每天早上的旁徵博引。我覺得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啃書本是值得的。這是完全出自內心的意願,讓我堅持下來到現在。
  • 會議|《資本論》的政治哲學思想與當代世界的未來
    自19世紀《資本論》問世以來,人們就通過不同的詮釋,在《資本論》的茫茫森林中為其豐富和發展不斷開闢道路。如果說以前主要從政治經濟學或辯證法的視角來研究《資本論》的話,從政治哲學的視角來加以深入詮釋正逐步成為國內外研究《資本論》的一條主線。與會人員合影。
  • 大衛·哈維:但丁的《地獄》可以詮釋《資本論》嗎?
    然而,我還從未將其與但丁的《地獄》聯繫起來過,在讀完羅伯茨的書後,我才發現但丁對於形塑《資本論》第一卷理論論證手法的作用,羅伯茨能看到這點實在是難能可貴。然而,雖然《地獄》影響了《資本論》象徵手法上的運用,但它是否影響了馬克思實質性的概念和理解呢?羅伯茨肯定了這一點,而我卻沒有看到相應的證據。
  • 「抽象力」:《資本論》的「認識論」
    唯此,《資本論》才能對作為政治經濟學「軸心」的「資本和勞動的關係」做出科學的說明,才能揭開籠罩商品世界的一切「魔法妖術」和全部神秘性,最終破解「抽象」之謎,使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獲得其完全的意義。  雖然作為近代哲學之父的笛卡爾最早提出「我思故我在」,開啟了近代認識論轉向的先河:「從此哲學用不著到神學那裡乞求進行思維的批准,它現在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科學和神學相提並論了。」(海涅,第56頁)但真正推動和實現這一轉向和變革的還是康德。
  • 讀完認知心理學,我們學會了如何學習
    持續行動會慢慢地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行為之中,在想偷懶前會覺得,可是我一直都有在堅持讀書啊,明明有持之以恆的能力,幹嘛總要破壞它!想到這,除了有小小的自豪以外更多的是開心能證明自己不是一個3分鐘熱度的人。剛開始讀這本書,真的有點痛苦,生僻難懂,但是想著前面兩本大的都讀完了,這本自己也可以讀完,然後就堅持著讀完了。
  • 從社會學家的視角,來創新你的思考與認知
    這無疑,也是我一直推崇的人文視角觀察認知觀中,非常值得借鑑的思維方式。1、意向,具有深刻意喻的哲思每一個生活或社會的理論家或思考家,都逃不脫對被觀察客體「意象」認識的局限性。作為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意象是社會研究者在頭腦生成的對事物認知的圖像。
  • 《資本論》:經濟倫理學——著作(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資本論》:經濟倫理學——著作,馬克思認為,這些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資本主義社會使人類支配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在人與人的關係方面,資本主義社會創造了人與人之間全面而深刻的經濟聯繫;在人與自身的關係方面,資本主義社會創造了人的豐富的需要、滿足自身需要的能力以及大多數人的勤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資本論》
    《資本論》是偉大的思想寶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  首先是經濟學範式的繼承。以馬克思的《資本論》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範式,概括地說,包括四個方面內容:第一,基本立場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第二,研究對象是在一定生產力水平基礎上的生產關係。
  • 「暑期「三下鄉」」「我的青春我聚焦」大學生資本論調研
    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對自我認知以及生活與未來的發展情況。7月16日至22日,土木學院「我的青春我聚焦」大學生資本論調研活動實踐小分隊開展行動。小分隊調查主要以當代大學生對夢想、未來、迷茫、愛情、親情這幾個話題為突破口。
  • 馬克思《資本論》讀後感作文10篇
    以下是我的引用:「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潛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後備軍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同資本的膨脹力一樣,是由同一些原因發展起來的。因此,產業後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一同增長。」當我們記起這一正式的響亮的表達——「產業後備軍」——僅僅指失業者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更具戲劇意味、更容易獲得的辯證悖論。
  • 一個月,我竟然讀完了那麼厚的《心理學與生活》
    沒有行動,想再多都沒用,關鍵是,行動,你也不知道怎麼行動,所以,一群人一起行動,你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獲得新的認知。@目客時間擠一擠總會有的,千萬不要拖欠作業。我是成長會的老會員了。我認為成長會的各種活動都非常的有價值,但是就我個人來看最有價值的當屬晨讀。只要跟著認真閱讀經典書籍,認真做事,無論是認知層面的收穫還是金錢方面的收穫都會有的,關鍵看你是不是腳踏實地的跟著S踐行。我自己前幾年做的不好,經常掉隊就放棄了。尤其是去年財報讀書會掉隊之後的徹底放棄,對我可謂是想起來就跳腳的痛。
  • 《資本論》簡介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馬克思的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  《資本論》第一卷研究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卷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卷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馬克思在第一卷中系統地闡述了勞動價值理論和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深入研究了資本積累即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的問題,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指出資本積累的發展必然導致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加深與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矛盾激化,最後導致資本主義制度走向滅亡。
  • 樓市資本論研究院:池大魚大,中梁控股越遊越穩
    本網12月7日訊 面對20萬億規模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格局,「池大魚大」可以說是最佳形容。在翻天覆地的激蕩時代,中國急速擴容的經濟規模就如同恣意激蕩的大水,為新奇蹟的誕生提供了生命源泉。可以說,中國引領型房企在「規模與組織的互動式進階」上,呈現智慧的經營策略,成為「池大魚大」的兩個關鍵性要素。
  • 仲偉合、朱琳:具身認知視角下的翻譯認知心理特徵與過程
    當代認知科學的具身認知範式表明,這個心理過程表現為具身性、層次性與系統整合性特徵。本文首先以多學科視角闡述具身認知範式的核心思想及其對譯者認知心理研究的革新意義,然後對上述翻譯認知心理特徵進行闡述,並重點對譯者具身認知的社會心理發展過程以及雙語加工機制在具身認知視角下進行新的詮釋,重在凸顯譯者主體經驗與情感在翻譯認知心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戲劇資本論》:世界上第一部由《資本論》改編的劇本
    這部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也引起了戲劇界人士的關注,《資本論》曾被改編成戲劇作品出版。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戲劇資本論》。封面簡潔,以紅色作底色,上寫五個大字:戲劇資本論,下面書寫三行字:馬克斯原著、阪本勝編劇、費明君翻譯。  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將《資本論》改編成話劇的劇本。
  • 《資本論》的當代價值
    路透社報導評選結果時,特別提出「《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在全球產生的深刻影響」。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時,《資本論》在一些西方國家成為暢銷書,因為書中論述了危機產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   《資本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史觀分析經濟和社會問題   《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的寶庫,也是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寶庫。
  • 《資本論》與辯證法的高階問題
    為了解釋這一悖論,黑格爾的「邏輯學」和馬克思的《資本論》之間的關係就成了學術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於是,包括內田弘、阿瑟等在內的諸多知名學者都開始將黑格爾的「邏輯學」和馬克思的《資本論》進行一一對照,以此來表明馬克思在《資本論》的正文中運用了黑格爾辯證法的敘述方式和研究方式。但事情遠非如此簡單,這樣做不僅無助於解決《資本論》中的辯證法悖論,反而更加容易遮蔽《資本論》中辯證法的真實意蘊。
  • 我又讀了一遍馬克思的《資本論》
    最後就個體而言,相對獲得感並沒有明顯增長,反而感受到了相對剝奪感。不然那會有那麼多高學歷的人,扎堆擠機制,那會有那麼多名校生去競爭幾年前,如今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坑位。凡事多幹一小時的,我就從別人身上扣錢給你。結果:每個人都得拼命內卷,因為就算你保持原來的節奏,你的收入(期望)會越來越低。
  • 承認自己無知,才是認知升級的關鍵
    這裡的核心關鍵在於,他們所依附的經濟體,一個在快速崛起,一個在快速奔潰。而兩個人的不同選擇,背後往往都是他們對現實的認知差異造成的,一個能夠認知到未來的變化,另一個只看到過去和現在的狀況。一個人認知的高度,決定著他未來選擇的質量。當你有了更高的認知能力的時候,你就能夠讓自己的思考,決策,行動都更加符合當前和未來的現實環境。
  • 《資本論》閱讀筆記
    早起《資本論》閱讀感悟                  S268-Yea其實剛開始說要早起閱讀《資本論》我是崩潰的,因為我既不能早起,又看不了大塊頭並且太專業的書籍。想到《資本論》偌大的名聲,看著已經到貨的書籍,三本拿起來都費勁的我,憂傷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