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何探路特區立法?

2020-12-24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闞珂。 受訪者供圖

1979年1月,鄧小平在一份關於香港廠商要求回廣東開設工廠的來信摘報上批示,「這種事,我看廣東可以放手幹」。這一批示,讓廣東嗅到了改革開放的契機。

「我們就從廣東的實際出發,分析廣東的特點,提出廣東的改革開放應該先走一步。」 3個月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一位廣東省委領導提出建議:利用毗鄰港澳的有利條件,允許華僑、港澳商人在廣東的幾個地方直接投資辦廠。

一年多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標誌著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

40年間,深圳經濟特區不僅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也是法治建設的探路者。作為首個被授予經濟特區立法權的設區的市,深圳的誕生與發展都與立法有著密切的關係。

作為授權經濟特區立法的見證者,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言人的闞珂形容:立法與改革是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的,改革催生了立法,立法保障和引領了改革。在改革開放的早期、中期和當前,立法與改革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呈現了不同的特點。

  談經濟特區設立

「特區是中國的特區,只是在廣東辦」

南都: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有哪些背景?

闞珂:建立深圳經濟特區最早是廣東省提出來的。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在1979年到汕頭地區宣傳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看到老家汕頭太落後了,他就提出能不能劃出一些地方,給一些特殊的經濟政策,舉辦出口加工業。當時有一個考慮:先選小地方,如果搞差了,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1979年4月,中央召開會議專門討論經濟建設問題,同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同意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劃定部分地區,試辦「出口特區」。

南都:您曾提到,深圳經濟特區從設立開始就與人大、立法密切相關,如何理解?

闞珂: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需要確認法律地位,提供法律保障。1980年8月21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提交審議,條例中規定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

在會上,對這個條例作說明的時候介紹了設置經濟特區的依據和性質、經濟特區組織管理的基本原則、對經濟特區企業的優惠政策以及經濟特區建設的實際步驟。

《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經濟特區有了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也就是說,經濟特區是從這時開始設立的。

南都:深圳經濟特區的「特殊性」有哪些?

闞珂:在《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提交常委會審議時,也回答了這些問題:經濟特區吸收世界上一些出口加工區的有益經驗和通用做法,又有我國自己的特點,這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特定地區內,鼓勵和利用外國投資、加快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方式。廣東、福建兩省毗鄰香港、澳門和臺灣,港澳臺同胞和華僑很多,對外資、僑資具有特殊吸引力,在兩省的特定地區設置經濟特區,有其獨特的有利條件。

經濟特區採取與內地不同的體制和更加開放的政策,充分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發展工業、農業、畜牧業、養殖業、旅遊業、住宅建築業、高技術研究製造業和其他行業,由於比世界上一般出口加工區的範圍要廣一些,是綜合性經濟事業,所以定名為經濟特區。

南都:《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按照法律規定,地方性法規只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不需要批准,為什麼這個條例要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呢?

闞珂:這裡有個故事。當時,對特區條例有無必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問題上廣東省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經濟特區條例是廣東省的地方性法規,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沒有先例。而另一種意見是,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吳南生等人極力主張這個條例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特區是中國的特區,只是在廣東辦」,有關經濟特區建設的具體安排必須得到中央肯定。

意見難以統一,「矛盾」上交到最高層——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後,經多番研究,有了這個特區條例由國務院提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這一「特例」。

  談深圳獲得特區立法權

從特區試辦到獲得立法權歷時12年

南都:1989年,全國人大首次審議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的議案,當時為何沒有獲得通過?

闞珂:1989年3月,國務院提請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審議授予深圳市經濟特區立法權的議案,在這次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這一議案時,代表們提出了一些意見。

審議時,有代表提出,授予某個地方立法權是嚴肅的事,目前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尚未建立,也缺乏立法能力,建議這次大會對授予深圳特區立法權的議案暫緩表決。也就是說,代表們認為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尚未建立,沒有「戶口」就給「糧票」的做法不妥。

1989年4月4日,在這次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上沒有直接對深圳市作出授予立法權的決定,而是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深圳市產生人大及其常委會後再作出相應決定。

我認為,人大代表在審議議案中提出不同意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它可以使對作出的決定考慮得更周全些、更慎重些,雖然有時在效率上會有所犧牲,但這也是人大這個機構存在的必要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南都:經濟特區設立後的10年間,作為設區市意義上的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為何一直沒有設立?

闞珂:這主要是在深圳市政權體制設置上曾有一種意見:深圳市暫不設立人民代表大會。據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回憶,時任深圳市領導曾提出,深圳可以考慮不設人大,不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市長由省政府任命。但憲法和地方組織法都沒有這樣的制度。幾經周折,最後還是確定深圳市實行同一般的設區的市相同的政權體制,也就是設立人大及其常委會。

南都: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是何時被授予的?

闞珂:1990年12月,深圳市第一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並產生了市人大常委會。這時,授予深圳市經濟特區立法權的問題被提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事日程上。在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精神的推動下,1992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作出了授予深圳市經濟特區立法權的決定。深圳從經濟特區試辦到獲得立法權用時12年。

  談「一市兩法」問題終結

曾提出三個解決方案

南都: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在實施時,還遇到什麼問題?

闞珂: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授權決定時,特區外的寶安縣與特區所在的福田、羅湖、南山3個城區(特區面積327.5平方公裡,佔深圳市總面積的1/6)不同,不適用特區法規矛盾並不突出。隨著城市化進程,寶安縣改為寶安、龍崗兩城區,與特區內的三個城區基本上同步發展。但特區法規只能在經濟特區實施,而在經濟特區外的寶安、龍崗兩區實施的是廣東省的地方性法規,這種情況不適應深圳市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要求。用深圳市人大同志的話說,這個時候深圳市是「一市兩法」(或稱「一市兩制」),他們希望儘快解決這個問題。

南都:「一市兩法」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闞珂:1994年9月5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曹志召集會議,聽取時任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餘慶關於擴大深圳經濟特區法規適用範圍的說明。過了一段時間,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席德華和時任國務院法制局局長楊景宇來到人民大會堂,就深圳經濟特區法規適用範圍問題與人大交換意見。席德華、楊景宇說,這個問題涉及擴大深圳經濟特區的範圍,並提出三個解決辦法:第一,將深圳經濟特區擴大到寶安、龍崗兩區,但當時沒有擴大特區範圍的考慮,而擴大特區範圍問題不由全國人大決定,由國務院報請黨中央後決定;第二,由全國人大作出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在其全市實施的決定,但認為不宜由全國人大作這樣「二次授權」性質的決定;第三,將深圳市變為較大的市,這樣,它就有了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但經濟特區法規仍不能在寶安、龍崗兩區適用。「一市兩法」問題長時間沒有徹底解決。

直到2010年5月27日,國務院就廣東省提出的《關於延伸深圳經濟特區範圍的請示》,作出了《關於擴大深圳經濟特區範圍的批覆》。根據這個批覆從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深圳全市。這樣,在深圳全市既統一實施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又統一實施深圳市地方性法規,「一市兩法」問題終結。

採寫:南都記者 劉嫚 發自北京

相關焦點

  • 深圳特區40年||打破「鐵飯碗」,律師走向市場
    深圳律師的&34;最早出現在1981年,那年深圳市政府成立了法律顧問處,全市僅有3名在職律師。當時律師行業的立法只有1982年國務院頒布的《律師暫行條例》。該條例規定,中國的律師機構名稱叫法律顧問處,律師是國家幹部,且每個地方只有一家。顯然,這種管理模式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特徵,與真正意義上的律師制度相去甚遠。
  • 「立法引領+制度創新」打造輔警改革「深圳樣板」
    深圳發展常年面臨一個問題:警力不足。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警力配備比例不足北京、上海、廣州平均水平的一半……繁重的警務工作、治安任務與警力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成為影響深圳治安持續向好的關鍵因素。如何破解難題?答案通過改革探尋!
  • 《深圳的腳步》第29期丨方宏:保護民營企業家,深圳探路大有可為
    他對深圳提出更高的期待,「深圳作為創新示範區,應該探路司法保障先行,讓法律成為企業創新的保護傘」。在方宏看來,深圳接下來,應該進一步大張旗鼓地宣傳和利用好企業家日,保護和引導好深圳老一批已經成功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是凸顯深圳成就的一個最好證明,「我們要讓這些人繼續保持創業和創新的精神,放心大膽地繼續發展,或者說再次創業……」方宏表示,深圳在新時期擔當新使命,作為創新示範區,必須司法保障先行,探路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
  • 深圳無人機立法聽證會意見公布 三大熱議點待修改完善
    據悉,參與本次聽證會的個人代表有39名,企業和其他組織代表5家,共收到意見和建議108條,其中聽證代表們對「納入監管的無人機應當具備哪些技術功能」的意見較為統一,基本認同實名認證、電子圍欄等基本功能,但對不符合功能標準的存量產品如何處理,則仍希望立法予以慎重考慮。市法制辦表示,將認真研究市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並對《辦法》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提請市政府審議。
  • 香港特區立法會二讀通過《國歌條例草案》
    新華社香港5月28日電 香港特區立法會28日晚二讀通過《國歌條例草案》。《國歌條例草案》二讀獲得立法會過半數在席議員的贊成。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在表決結束後隨即宣布休會。立法會將於下周繼續審議《國歌條例草案》,屆時《國歌條例草案》將進入立法會全體委員會審議階段。
  • 深圳首推性別平等地方立法 寫入尊重人性尊嚴等內容
    深圳在大陸首推性別平等地方立法,倡導尊重生理差異基礎上男女兩性的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機會、權利和責任的平等6月28日,《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例(草案)》順利通過了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的三審,標誌著中國大陸地區首部性別平等地方法規正式出臺。
  • 深圳特區還能「特」下去嗎?
    1995年,為慶祝深圳特區成立15周年,經濟日報派出記者前往深圳,採寫了一組系列報導,題目就叫《深圳特區還能「特」下去嗎?》  說來也巧,昨天,8月26日,是深圳特區成立40年周年的日子,現將25年前的《經濟日報》這篇文章重新刊載,亦算是對深圳特區40周年的一個特殊紀念吧! 深圳特區還能「特」下去嗎?
  • 深圳立法為市場主體「貼護身符」!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光榮使命。近年來,深圳一直將營商環境改革列為「一號改革工程」。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總書記再一次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擺在重要位置。
  • 深圳特區四十年|這,就是深圳學前教育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從小漁村到大都市、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40年,深圳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40年,是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大踏步前進的40年,深圳教育的最大特徵就是體量大、質量優、後勁足。
  • 西港特區:柬埔寨「深圳」打造2.0升級版
    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公司董事長陳堅剛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如何順勢而為,抓住機遇,繼續建設運營好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是西港特區公司重點研究的課題。接下來,西港特區公司要從建設招商轉向管理運營,從單一工業園區開發走向產城一體化發展,從建設開發商轉為打造生態平臺的城市運營商,全力打造特區2.0升級版。
  • 香港特區立法會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
    香港特區立法會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 2018-06《條例草案》在遞交行政長官籤署並於特區政府憲報刊登後,將正式生效成為法律在香港實施。圖為6月14日,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立法會現場。 中新社記者 麥尚旻 攝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立法會三讀表決前表示,「一地兩檢」的通關安排符合國家憲法及香港基本法,而廣深港高鐵的優勢及對香港的貢獻是鐵一般的事實。
  • 香港特區立法會審議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
    本報香港6月14日電  (記者張慶波)香港特區立法會14日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一地兩檢」在香港的本地立法程序基本完成。該條例將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籤署並在憲報刊登後正式生效。
  • 深圳特區四十年 | 這,就是深圳學前教育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從小漁村到大都市、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40年,深圳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民辦幼兒園呈普惠+高端發展態勢可以說,在深圳特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逐步完善,民辦園舉辦者表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 深圳個人破產立法「破冰」再立潮頭
    8月26日,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下稱《條例》),擬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首部個人破產法規,深圳率先實現「破冰之舉」,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在深圳,「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通過向法院申請個人破產,或將走出「債務泥潭」,獲得重新創業就業的機會,而惡意逃債的債務人一經發現將被終身追責。深圳的市場退出機制也由此更加健全,最大限度地解除創業者的後顧之憂。
  • 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組織召開《深圳特區公園分類體系構建研究...
    2020年12月11日上午,在市公園管理中心217會議室召開了《深圳特區公園分類體系構建研究》項目專家評審會,會議由市公園中心何濤主任主持,歐陽底梅總園藝師、園林技術部、翠竹公園以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團隊了參加會議。
  • 深圳特區40年||深圳律師業伴隨深圳特區共成長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間,深圳在法治道路上,始終昂揚向上,不斷探索,為全國法治建設貢獻了&34;。深圳律師業的發展與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腳步同步,曾創下多個&34;。深圳律師業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拼搏創新的奮鬥精神,正是對特區精神的弘揚。
  • 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就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發表談話
    中新網巴黎5月21日電 中國全國人大主席團會議決定,將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列入此次全國人大會議議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後進行審議。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21日發表談話如下: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關乎國家核心利益。
  • 香港特區政府將向立法會提交《內地婚姻家庭案件判決(相互承認及...
    中新社香港11月25日電香港特區政府將向立法會提交《內地婚姻家庭案件判決(相互承認及強制執行)條例草案》(《條例草案》),以實施特區政府與最高人民法院於2017年6月20日籤訂的《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判決的安排》(《安排》)。
  • 香港特區政府清理立法會外非法「佔中」後遺留物品
    香港特區政府清理立法會外非法「佔中」後遺留物品 2015-06-24 18:13: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6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執法人員清理非法「佔中」之後遺留在立法會和政府總部外的帳篷和其他物件
  • "科技變革開新局、特區創新立條例"科技創新條例特別論壇在深圳...
    為推進科技進步、創新發展,2020年9月26日,深圳市計算機學會聯合深圳大學城網絡信息中心在深圳大學城會議中心召開"科技變革開新局、特區創新立條例"科技創新條例特別論壇。28年間深圳人大頒布的法規數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從這方面來看深圳經濟特區立法為深圳的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在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挑戰的當下,深圳作為全國首個經濟特區,當有獨特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先行示範區建設兩方面都需要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在這樣的時刻出臺可見其重要性,而其中制度創新部分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