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看過來!

2020-09-03 東方明見心理

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發生後,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延長春節假期,學校推遲了開學的時間,許多城市也加強了管制,建議大家留在家中,減少外出和人群聚集,以避免病毒擴散傳播。

對孩子們而言,雖然假期延長、補習班取消了,但居家玩樂的日子也變得有些漫長乏味:不能外出旅行,不能和小夥伴玩,興趣班也沒了,有時候父母還會逼著喝一些奇怪的藥,反覆提醒要洗手,出門還要戴口罩,每次偷偷拿下口罩都會遭到父母一頓臭罵。

在關注疫情發展的同時,有些家長也會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態,

應該向孩子說明疫情嗎?

解釋疫情會讓孩子們變得緊張、恐懼嗎?

應該如何向孩子說明正在發生的事情?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理解和認知能力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也需要我們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解釋和說明。


一、判斷解釋的必要性

如果家庭安全情況較好,發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父母的情緒穩定,孩子的假期生活變化不大,孩子也非常享受這樣的假期:他/她專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閱讀,搭建樂高積木,每天都樂在其中,這樣的情況可以暫時不用解釋正在發生的疫情,他們不需要知道很多關於疫情的事情。

如果孩子已經敏感地感受到了生活內容的變化,大人們情緒的變化,他/她會疑惑地問你,為什麼不能出去?為什麼要洗手、戴口罩?那麼就需要進行回答和解釋。

有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並沒有提出疑問,但他會有緊張的情緒表現,或者睡眠的改變,比如晚上驚醒、哭鬧,做噩夢等,這說明孩子意識到了現在的氣氛,但他難以表達出來,對此我們也需要和孩子討論,必要時進行說明。

二、真實而簡潔的解釋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根據他們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給予不同方式的回答,但原則上都要真實而簡潔。比如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幼兒,可以選擇給予繪本或故事形式,你可以這樣簡短地告訴孩子:

有很多可愛的動物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天上飛的小鳥,水裡遊的小魚,還有地上跑的小貓小狗,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很小的東西,我們叫它們病毒。

有一種長的像皇冠一樣的病毒,它叫新型冠狀病毒。

小病毒最喜歡呆在蝙蝠身上,有時候也會呆在果子狸、竹鼠的身上。但這些小動物不怕它,因為小病毒傷害不到它們。但是有些人抓住了蝙蝠、果子狸、竹鼠,把它們當做美食。

這下小病毒可高興了,因為它可以鑽進人的身體翻跟頭,讓人生病。

於是,小病毒高興地招呼了很多同伴一起過來了。

它們藏在鼻涕、口水裡,躺在很多人摸過的桌子、椅子上,也會粘在手上,當我們打噴嚏、咳嗽、沒洗手就吃東西或摸別人時,它們就會跑到人的身體裡鬧騰。

如果你每天勤洗手、吃飯不挑食、鍛鍊身體、按時睡覺,你的身體棒棒的,小病毒就不能傷害到你。

現在有很多天使叔叔和阿姨在幫我們趕走它們,等它們被趕走了,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


現在網絡上已經有了一些關於介紹疫情的繪本,家長可以下載下來講給孩子聽。如:我寫給孩子們的「冠狀病毒」繪本,用它解釋正在發生的一切

三、適當進行科普拓展

對於年齡稍大,會上網查看資料的孩子,我們可以適當引導他/她們尋找一些專業的科普資料,比如兒童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麼、記錄片等關於病毒的知識。

對有興趣的孩子,還可以適當引導他們進行相關的遊戲活動,比如用樂高拼搭病毒,再擊垮它;或者用筆畫出想像中的病毒或疫情,再請超人或天使消滅它們;或者編個小故事……

把對疫情的未知的恐懼和緊張變成可以看得到、能夠有控制感的活動。

四、注意信息篩選,避免過多的負面信息

青少年使用手機和電腦比較多,他/她們往往會主動搜索有興趣的話題。

在融媒體時代的當下,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有很多負面信息。觸目驚心的圖片,悲觀絕望的情緒文字,誇大不實的傳言,可能會讓缺乏甄別能力的青少年產生焦慮和恐慌的心理。

家長們需要注意保護孩子,減少接觸負面信息的機會,比如收看官方的電視頻道,手機只看專業醫療機構或正規新聞媒體的報導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緊張情緒,家長需要進行適當引導,簡單科學地告訴他們本次疫情比SARS輕,受傷的群體多為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只要我們做好防護工作,疫情終將過去。

如果他/她仍感覺不好,可以鼓勵他/她用繪畫、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家長與其一同面對、支持他的感受。

如果他/她仍然情緒緊張,可以尋求專業的幫助,比如專業的心理熱線電話。

五、愛和生命的教育

在對疫情進行解釋的同時,家長還可以藉機對孩子進行愛和生命的教育,讓孩子認識到大自然和我們息息相關,互相依存,當我們過度地破壞了大自然,也會傷害到我們自己。我們愛父母、愛家人,也應該去愛護我們所生活的大自然、地球。這樣才能和諧相處,享受彼此的存在。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認識到無數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他們對生命的保護,帶給大家希望,保護大家免受可能的傷害。我們應該對他們的付出心存感激。

通過這些解釋說明,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領悟,讓他們能心懷愛和感恩,珍視生命。

歸根到底,對孩子來說,最關鍵的是父母。

無論外界如何,發生了什麼,當家庭做好了防護工作,父母能保持情緒的穩定,放下手機,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遊戲,理解和傾聽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會感到安全和溫暖。

這就是疫情期對孩子心理的最佳支持了!


作者簡介:王晶,主治醫師、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治療師(X-11-015),擅長兒童青少年各類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文|王晶 美編|呂滿 編輯|張華

相關焦點

  • 專家支招:面對疫情,家長如何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面對疫情和延期開學,廣大家長們該如何調整自己和孩子們的情緒,保持孩子們健康的心理狀態呢?市委文明辦會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組織心理專家給您支招。 合理安排居家活動 這個假期因疫情影響,電影院、公園、遊戲廳等遊樂場所關閉,春節文化娛樂活動取消,讓孩子們天天呆在家中,假期生活少了色彩和樂趣,也容易滋生煩躁情緒。特別是延期開學,又增加了孩子們呆在家裡的時長,讓焦躁情緒更為強烈。因此,家長們要幫助孩子們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充實居家生活、培養健康情趣。
  • 疫情當前如何保護孩子?家長關心的八大問題
    編者按:疫情期間,兒童和大人一樣也要做足防護。如何保護孩子不受病毒的感染?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們最關心的八大問題吧!  一、特殊時期,孩子該打預防針了,怎麼辦?  另外,如果疫情期間堅持按時接種,建議家長查詢接種醫院電話,提前確定打疫苗醫院工作時間,疫苗是否有貨,在確保可以順利接種的情況下再帶孩子出門。  二、防疫期間,孩子如何吃出健康?  孩子們蝸居在家,製作一日三餐的重任落在了父母的肩頭,給寶貝們做些什麼才能讓他們獲得充足的營養呢?
  • 新型肺炎疫情時期,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如何為孩子做好心理防護呢?1. 大人情緒安定是前提「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疫情時期,更是如此。疫情的嚴峻、長時間的被迫宅在家,父母自身的情緒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這裡還有一點要提醒家長朋友們注意,心理學上有個「踢貓效應」,意思是說如果我們自身情緒不穩定,很容易轉化到孩子身上,容易看孩子不順眼,孩子一點小錯甚至孩子根本沒有錯也容易遭到責罵。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避免讓孩子成為我們自身宣洩情緒的「垃圾桶」。孩子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體驗和觀察這個世界,情緒穩定的父母能夠給孩子安全感。2.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峰介紹,從臨床情況分析,目前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四類情況,包括周邊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而感到恐慌,居家隔離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矛盾,疫情期間兒童的心理建設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等。對照自身,如果家庭中出現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給予關注與調適,下面來仔細說說。
  • 家長注意!疫情當前,孩子宅家,電子產品全面夾擊,如何保護視力?| 特別關注
    過段時間開學,學校還要開設網上教學,孩子的視力會不會受影響?特殊時期,有沒有保護視力、防控近視的妙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表示,在當下的特殊時期,「宅」在家是完全正確的,但很多孩子可能都在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 家長必讀!宅家、上網課,孩子如何保護視力
    這些近視防控知識老師家長一定要掌握 | 特別關注》、微博@人民日報 等在特殊的「抗疫」時期,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天天宅家,無法出門參加戶外活動,娃們一直和電視、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密切接觸。過段時間開學,學校還要開設網上教學,孩子的視力會不會受影響?特殊時期,有沒有保護視力、防控近視的妙招?
  •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大石街「家長學堂」給家長們支招
    ,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嘉賓們主要從「聚集訪談 關注好奇」「方法引領 學會保護」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喜新厭舊等幾大特點,那面對孩子這麼特別的好奇心,家長們該如何去保護呢?在這個充滿誘惑和競爭的社會裡,我們不能時刻站在孩子的身邊,但是我們可以時刻提醒他們,保護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我覺得好奇心就等同孩子的動力,如果我們不花心思引導、理解和陪伴,那麼孩子就可能失去了動力,沒有動力哪來的能力,站在這個社會中競爭呢!
  • 後疫情時期 我們這樣當老師——香山路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為了提高我校教師的情緒調節能力及心理困擾的應對能力,儘快適應復學教學環境,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提升每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2020年5月25日,寶豐縣香山路小學邀請縣教研室教研員餘妹迎老師為全校教師作一場主題為《後疫情時期,我們這樣當老師》的專題講座,為老師們傾情講解,開出「心理良方」。
  • 家長注意!孩子宅家,電子產品全面來襲,如何保護視力?
    ,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天天宅家,無法出門參加戶外活動,娃們一直和電視、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密切接觸。過段時間開學,學校還要開設網上教學,孩子的視力會不會受影響?特殊時期,有沒有保護視力、防控近視的妙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表示,在當下的特殊時期,「宅」在家是完全正確的,但很多孩子可能都在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 家長看過來!如何和孩子共同面對疫情?教你3個關鍵詞
    新冠肺炎疫情 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個 超長假期 每天面對疫情各種信息 有的孩子會感到 害怕、焦慮、恐慌 ......
  • 疫情還沒結束,家長如何給孩子做好防護?
    專家表示:疫情還沒結束,不能掉以輕心。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給孩子做好防護呢?但目前還不是出來玩的時候,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給孩子做心理疏導。家長就是在室外的病毒, 而孩子就是在房間的健康的人。一旦孩子貪玩走出房間,家長扮演的病毒就會來抓他。如果孩子戴上口罩,病毒就不會攻擊他。
  • 疫情當前如何保護孩子?家長關心的五個問題
    在疫情嚴峻的當下,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病毒的感染是家長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在防疫期間,爸爸媽媽們會遇到很多現實問題,現將這些常見問題做一個總結,並提出相對應的建議。 特殊時期,孩子該打預防針了,怎麼辦?
  • 疫情期間幼兒及家長心理疏導之初探
    ◎ 王文俊 韓 青2020年寒假這一特殊時期,大家一直「宅」在家中,心情難免會有些焦慮,面對疫情,除了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上微妙的變化一樣要重視。如果,寶貝們有上述的某種不良行為,家長們也不必恐慌,只要我們及時給予幼兒心靈撫慰,表現出比平常更多的耐心、包容,理解孩子的感受,及時疏導,孩子們很快就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了。如何正確地給孩子開展健康心理疏導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身心更容易受到侵擾和影響,尤其是在孩子們意義非凡的春節寒假。
  • 疫情宅家,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聽聽心理老師怎麼說
    如何引導孩子制定居家學習、生活計劃,以便讓孩子的居家生活有規律、有節奏、有意義?今天,請廣大家長朋友聽聽心理老師的建議,共同珍惜這段寶貴的親子時光吧。  繳月,石家莊市家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心理教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近日,繳月以《當疫情再度來臨,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為題,為家長朋友進行了指導。
  • 疫情之下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愈加嚴重,家長該如何拯救孩子?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發布「新冠疫情與精神健康」政策簡報,表示新冠疫情不僅攻擊我們的身體,還增加了心靈上的痛苦,嚴重影響全社會的精神健康和福祉。因此,各國必須將促進精神衛生作為當前重要事項,迅速加以應對!聯合國的報告指出,目前,對精神健康領域的投入,在應對新冠疫情的總開支中平均佔比僅有2%。
  • 面對疫情,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懂得自我保護的種子?
    面對疫情,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心理上微妙的變化一樣要重視。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如何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堅強勇敢、懂得自我保護的種子?央視少兒頻道《快樂大巴》欄目推出《成長的煩惱——怎樣和孩子一起面對疫情》系列視頻,邀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專家黃崢博士為家長支招。疫情中怎樣對孩子進行健康教育?
  • 家長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下文列出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
  • 【心理健康】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每個家長在了解基本心理規律基礎上,還是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
  • 精華筆記|劉璞:疫情時期,讓家長不退費的三大策略
    以下內容為劉璞在2020年2月9日在教育家社區上架的直播課程《疫期時期,讓家長不退費的三大策略》學習筆記,並非逐字實錄,實際內容請以課程為準。大家好,我是朗培教育集團的劉璞老師,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疫情時期,家長不退費的三大策略》。家長退費,是現在很多校長最頭疼的問題了。
  • 疫情當下,我們該如何保證自己及孩子們的精神心理健康?
    隨著抗擊新冠病毒疫情戰鬥的進行,人們的恐慌與焦慮情緒也逐漸加劇。如何才能讓自己和孩子在疫情階段保持正確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每個家長和老師都切實關心的話題。有鑑於此,頂思結合最近各校推出的防疫知識手冊及相關科普書籍,將其中提及的tips進行整理。面對寒假plus,我們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