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燈籠村的呼延姐妹改良燈籠很新穎 設計好 摔不壞

2020-12-23 西安日報

馬上就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時節了,中國人習慣張燈結彩,小孩打燈籠。這不,西安傳統的燈籠村三兆村又到了銷售旺季,這些燈籠裡,呼延姐妹的燈籠獨樹一幟,她們使用新材料製作的燈籠摔不爛,設計的樣式也和別家不同。

姐妹倆設計製作的各種新式燈籠。

2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西安市南三環外的三兆村,村外靠著雁翔路的三百米街道上,林林總總擺著各種燈籠,這裡面一半是村裡自產的傳統燈籠,一半是外地運來的塑料燈籠和高檔燈籠,本地燈籠除了荷花燈就是幾種圓形紅燈籠,同一種燈籠,村民們為爭奪顧客彼此壓價,利潤不高。

用打包帶替換竹子製作燈籠骨架。

這裡唯獨呼延姐妹的燈籠與別家不同,今年是豬年,她們主推一種靈感來自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瘋狂的小鳥》的豬燈籠,形象頗似遊戲中的壞蛋豬,很受年輕人喜歡。

在家庭作坊手工製作各種燈籠

姐姐呼延榮利說:「村子裡幾百年來,手藝都是一樣,工藝也是一樣,樣式也是一樣,大家除了比燈籠個頭大小,創新不多,燈籠銷售也是越來越少。自己從小和父母製作傳統燈籠,一直就想改變這些,後來上了職業學校,學習了美術設計,近幾年,有了兩個孩子,就沒有上班和妹妹在家製作改良燈籠。」

在家庭作坊手工製作各種燈籠

每年,姐妹倆會根據下一年的動物生肖設計圖案,然後放到網上讓朋友們比對,讓大家挑選滿意的形象並改進定型,在材料上也和傳統的花燈製作不同,姐妹倆認為,傳統使用的竹子難以加工,而且容易斷裂,燈籠外殼的紙質材料容易破損和怕雨雪,試驗了多種材料後,使用塑料打包帶做骨架,這種材料容易購買,易於加工成型,做成的燈籠有彈性,即使故意摔到地上也會彈起來不損壞。

姐妹倆設計製作的各種新式燈籠。

在外殼上不再使用紙張,而是使用顏色和材料更富有變化的裝飾布,這樣做出來的各種形象才會被現代人所接受。妹妹呼延黨利說:「做燈籠除了在手藝和創新上求變化,也必須學會網際網路營銷模式。她們現在很多燈籠是在網上展示銷售的,顧客需要什麼樣子就製作什麼樣子,多品種,小批次。」

談到和先進地區燈籠製作的差距時,姐妹倆認為,三兆燈籠村還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的初級階段,無法和大批量工業化設計製造的外地產品競爭,加強創新和改變觀念是必須走的第一步。

來源:文/圖 西安晚報記者 謝偉

編輯:芥末花生

相關焦點

  • 西安「燈籠村」的落寞:傳統工藝遭創新之窘
    中新社西安2月13日電 題:西安「燈籠村」的落寞:傳統工藝遭創新之窘  中新社記者 阿琳娜  春節之前,三兆村村民呼延民和老伴如往年一般,手工製作了大量的傳統紙燈籠。看著堆積如山的紙燈籠一件件減少,呼延民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做多了怕賣不出去,做得少了又怕不夠賣,還要擔心能不能賺錢,心累。」
  • 西安村民年做10萬隻燈籠,春節前後足不出戶賣完賺20萬
    三兆村是西安遠近聞名的「燈籠村」,一進村子便能看到村道上掛著的大紅燈籠。燈籠作為傳統工藝品被代代相傳。過去,村裡幾乎家家戶戶做燈籠。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不少村民轉型做起了大型花燈,有村民靠此發家致富年入20萬。
  • 【新春走基層】西安三兆燈籠村 傳承老手藝轉型求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 記者 王玥瑤 劉彬)在西安,提起花燈,很多人都會想到有著「燈籠村」之稱的三兆村。
  • 薦讀| 忘不了的鄉愁裡,可有燈籠?
    陝西西安城南三兆村,一個曾因燈籠名動三秦的村莊。如今,本應趕製燈籠的農曆年前,燈籠難尋,做燈之人也罕見蹤影。燈籠的故事,似乎都壓在了雪下。上世紀90年代,他做生意失敗,回過頭一想,還是做燈籠穩妥,「燈籠又不會騙人」。架起攤子後,因為手藝好、做工精,做的燈籠根本不愁賣。
  • 「燈籠村」楊趙村迎來了猴年燈籠銷售的「黃金季」(圖)
    (原標題:「燈籠村」楊趙村迎來了猴年燈籠銷售的「黃金季」(圖))
  • 西安:三兆村燈籠老藝人為大唐不夜城做創意燈籠 獲遊客點讚
    已做了50多年燈籠的呼延振元,在不斷的挑戰自己,他做過能摺疊高達8米的巨無霸燈籠,他不斷嘗試製作異形燈籠,南瓜燈籠、水滴燈籠、鑽石燈籠……在他的手中一個個面世,他覺得燈籠不能固守老樣子,客戶的需求是多樣的,你必須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圖片來源:魏永賢/視覺中國2019年2月5日,西安。
  • 評論:手工燈籠靠「節」走俏 誰來傳承?
    外甥打燈籠、大紅燈籠高高掛、正月十五雪打燈說的都是燈籠。新年、新春掛燈籠的風俗,從古沿襲至今。臘月裡,西安市場傳統的手工燈籠少多了,西安市周邊的「燈籠村」為應節慶,老手藝人又一次扎、編、糊、系,眼看著身邊的傳承稀稀落落,不免傷感。
  • 廣東東莞做燈籠已400年 阿婆織燈籠贈晚輩(圖)
    「燈籠村」的婦女們,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斷勞作,將編制好的燈籠仔拿到集市出售。按照風俗,在中秋節前,做外婆的都會製作或購買手工製作的燈籠仔,送給自己的外孫,以示吉祥如意,讓燈籠帶給他們深深的祝福。  歷史:做燈籠習慣延續400年  「編制燈籠仔,是泗洲的傳統工藝,據說有400多年歷史。製作過程全由村裡婦女完成,男人一般情況下不參與燈籠的製作。」
  • 正月十五前西安傳統燈籠市場遇冷 玩具燈籠暢銷
    正月十五前西安傳統燈籠市場遇冷 玩具燈籠暢銷時間:2016-02-20 17:20:10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不過今年記者發現,西安城區的燈籠市場似乎並不熱鬧。    一大早,記者在西安輕工市場看到,銷售燈籠的商戶只有零零散散的十多家,一些商家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輕工市場的三樓有一半都是賣燈籠的,而今年從年前開始,很多商戶就已經停止銷售燈籠了。    商鋪老闆李女士:往年這個時候燈籠也就還算差不多,今年不知道為什麼生意就特別淡,現在就市場特別空蕩,人來來往往就那樣了。
  • 河北永清燈籠村迎來一年最忙時刻 非遺燈籠銷往全國
    受訪者提供正在製作的12生肖燈籠每個高度約為2.3米-2.4米,都是偏卡通形象的燈籠,「這一套12生肖的燈籠是遼寧撫順那邊客戶要的,我們已經做了幾天了。雖然是一套,但12種動物做起來難易程度不一樣。比如說,龍就比較難,尤其是龍頭。」
  • 淶源北辛莊村:大紅燈籠送到家 張燈結彩過大年
    為了早早把燈籠送來,安裝好,1月18日早上6時,趕在高速封路前,唐山市勝源電力工程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孫文濤帶著2名職工,和全國人大代表李徵一起載著1500米的彩燈,200米的流星雨燈以及10對燈籠,從唐山啟程出發一路駛向目的地——北辛莊村。工人正在安裝燈籠。
  • 用年味十足的燈籠辭舊迎新!
    古時候燈籠只用做照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西漢時期,人們在元宵節前後會掛上象徵團圓的紅燈籠,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舊的燈籠在取下後應銷毀,新年到來之際你們家燈籠換了嗎?過年了,人們常說辭舊迎新,每年春節前,家裡的裝飾品全部都要更換一遍。這麼一算,對聯、福字、窗花、等物品都需要買新的了。年味最濃的燈籠更是少不了。
  • 過完年,西安街頭的燈籠陸續被拆掉,堆積在一起的燈籠看著霸氣
    西安年最中國,還記得熱鬧的西安年嗎,相信很多人對西安小寨天橋的紅燈籠記憶深刻,大紅大紅的,一到晚上就是紅燦燦的一大片很是壯觀,轉眼,過年結束,天橋上的燈籠也陸續拆掉了,如圖剛剛拆掉堆放橋頭上的紅燈籠,有序擺放著,很是壯觀。
  • 男子西安買手機摔壞鋼化膜 被女店員開水潑傷
    摔壞手機的鋼化膜 顧客被店員潑熱水  11日下午5時許,楊先生和朋友趙先生前往尚樸路一二手手機店購買手機。「我朋友丟了手機,他剛來西安沒多久,所以拉著我陪他買。」我看見她聽見這話時,臉上有些不高興。把機子還她時,我又不慎掉在了地上,機子上的鋼化膜被摔裂,但屏幕沒碎,其他功能也都正常。但售貨員這下不鬆口了,非要我們買,不買就不能走。」  楊先生稱當時他也有點生氣,就說「你看我們能走不能走。」  「售貨員也來了勁兒,指著楊先生,楊先生讓她別指。她又順手抄起一個玻璃杯砸過來,沒砸到,就端起桌上電熱壺裡的開水朝楊先生的臉上澆過來。
  • 手機經常摔壞怎麼辦?給你的手機戴上「手機殼」,怎麼摔都不怕壞
    手機經常摔壞怎麼辦?給你的手機戴上「手機殼」,怎麼摔都不怕壞大家平時用手機喜歡戴手機殼嗎?小編可是喜歡買很多手機殼換著戴呢。就在前幾天,因為玩遊戲,手機有點燙,就把手機殼拿了下來。非常巧的是,不太摔手機的我,手機在這時候從車裡摔到了地上,手機背面摔出了裂痕。看得我非常心疼,從此之後我再也沒有把手機殼拿下來,手機再摔到地上也沒摔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款顏值很高,很好用的手機殼。拿你的小本本記下來哦!
  • 被B站up主玩壞的defense防摔手機殼 真的如此耐摔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被B站up主玩壞的defense防摔手機殼,真的如此耐摔嗎? 最近一款名為defense防摔手機殼的產品被B站up主們玩壞了,由於網傳它有著過人的抗摔性,所以這款defense防摔手機殼到了up主們手上,就開始了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礪。
  • 手機防摔不壞?手機氣囊保護套,汽車氣囊原理更安全
    目前的手機趨向於全面屏、無邊框,給我們帶來了不錯的視覺感受,但手機摔壞的機率也很大,如何給我們的手機上一道保護呢?我們的手機最薄弱的地方就是顯不屏,更換一套顯示屏少則要5、600元,高的要過千元,如摔壞是一個不小的支出。
  • 春風250NK摩託車山路壓彎,車倒地,女友摔下車,還把相機摔壞了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春風250NK摩託車山路壓彎,車倒地,女友摔下車,還把相機摔壞了前言:很多人都知道摩託車在國內大部分城市都被禁摩,原因在於駕駛摩託車的人除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