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時節了,中國人習慣張燈結彩,小孩打燈籠。這不,西安傳統的燈籠村三兆村又到了銷售旺季,這些燈籠裡,呼延姐妹的燈籠獨樹一幟,她們使用新材料製作的燈籠摔不爛,設計的樣式也和別家不同。
姐妹倆設計製作的各種新式燈籠。
2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西安市南三環外的三兆村,村外靠著雁翔路的三百米街道上,林林總總擺著各種燈籠,這裡面一半是村裡自產的傳統燈籠,一半是外地運來的塑料燈籠和高檔燈籠,本地燈籠除了荷花燈就是幾種圓形紅燈籠,同一種燈籠,村民們為爭奪顧客彼此壓價,利潤不高。
用打包帶替換竹子製作燈籠骨架。
這裡唯獨呼延姐妹的燈籠與別家不同,今年是豬年,她們主推一種靈感來自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瘋狂的小鳥》的豬燈籠,形象頗似遊戲中的壞蛋豬,很受年輕人喜歡。
在家庭作坊手工製作各種燈籠
姐姐呼延榮利說:「村子裡幾百年來,手藝都是一樣,工藝也是一樣,樣式也是一樣,大家除了比燈籠個頭大小,創新不多,燈籠銷售也是越來越少。自己從小和父母製作傳統燈籠,一直就想改變這些,後來上了職業學校,學習了美術設計,近幾年,有了兩個孩子,就沒有上班和妹妹在家製作改良燈籠。」
在家庭作坊手工製作各種燈籠
每年,姐妹倆會根據下一年的動物生肖設計圖案,然後放到網上讓朋友們比對,讓大家挑選滿意的形象並改進定型,在材料上也和傳統的花燈製作不同,姐妹倆認為,傳統使用的竹子難以加工,而且容易斷裂,燈籠外殼的紙質材料容易破損和怕雨雪,試驗了多種材料後,使用塑料打包帶做骨架,這種材料容易購買,易於加工成型,做成的燈籠有彈性,即使故意摔到地上也會彈起來不損壞。
姐妹倆設計製作的各種新式燈籠。
在外殼上不再使用紙張,而是使用顏色和材料更富有變化的裝飾布,這樣做出來的各種形象才會被現代人所接受。妹妹呼延黨利說:「做燈籠除了在手藝和創新上求變化,也必須學會網際網路營銷模式。她們現在很多燈籠是在網上展示銷售的,顧客需要什麼樣子就製作什麼樣子,多品種,小批次。」
談到和先進地區燈籠製作的差距時,姐妹倆認為,三兆燈籠村還停留在家庭手工作坊的初級階段,無法和大批量工業化設計製造的外地產品競爭,加強創新和改變觀念是必須走的第一步。
來源:文/圖 西安晚報記者 謝偉
編輯: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