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律師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法治建設

2020-11-07 呂西鋒律師

律師制度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法律制度和組成部分。沒有律師制度,就沒有法治。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是從奴隸社會都有的。而律師制度才是近現代才有的制度。正確認識律師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法治觀念對於每一個人都有重要意義。

我國律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規定在《律師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中。規定的最多就是《律師法》、《刑事訴訟法》。下面簡單根據這兩部法律的規定就律師可以從事的業務和作為辯護人時的職責和權利作一列舉。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明年6月1日施行


我國《律師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律師法》第28條規定,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

(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律師法》第29條規定,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應當按照約定為委託人就有關法律問題提供意見,草擬、審查法律文書,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活動,辦理委託的其他法律事務,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律師法》第30條規定,律師擔任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或者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人的,應當在受委託的權限內,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律師法》第31條規定,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第37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38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第41條規定, 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第42條規定,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第49條規定,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認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有權向同級或者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或者控告。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或者控告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所以律師職業是一個有別於警察、檢察官法官的職業。他是作受害人的代理人,還是作被告人(嫌疑人)的辯護人取決於接受誰的委託。而且,根據律師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的要求,沒有特殊情況,不能拒絕代理或者辯護。

特別是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都是代表國家的,已經非常強大的,加上受害者也可以委託代理人,如果沒有律師作為被告人的話冤假錯案發生率更高。律師為被告人說話是為了促成法律正確實施。這才是律師制度設計的目的和初衷。



許多對律師有偏見的人,當他自己進去後,最想見的人就是律師。所以,當律師為了當事人維權時,你可以不支持,但請不要胡言亂語,煽風點火了。就像醫院一樣,不生病的時候你可以不去,但是不能沒有。

相關焦點

  • 提升律師地位
    本報三門峽訊(河南法制報記者馬建剛通訊員朱效紅張軍時)11月30日,三門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長治一行深入市直律師事務所進行工作調研。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張龍治,市律師協會會長水雲鵬等陪同調研。
  • 公職律師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公職律師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肩負著重要職責和使命,對於提升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公職律師在黨政機關肩負著參與制度建設、參與決策論證、處理法律事務、開展普法宣傳等工作任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發揮著關鍵作用,承擔著重要使命,筆者認為,公職律師要帶頭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帶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為不斷開創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作出公職律師應有的貢獻。
  • 發揮好法學會作用助推法治建設
    全文如下▼▼發揮好法學會作用助推法治建設甘榮坤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和最大優勢,著力健全黨領導法學會工作的制度機制,堅決貫徹黨的意志和主張,團結帶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保持和增強政治性。
  • 劉紅宇:提升律師職業在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擔當起建言獻策的責任和使命,希望改變全社會以及相關機關對律師職業的看法和態度,同時提升律師職業在制度構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談及今天的成績,「一貫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的全國政協委員劉紅宇認為是「意外收穫」。
  • 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公民法治觀念的增強
    隨著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構建法治社會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目標。對於影響法治建設進程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在這之中,關於培養公民法治觀念的問題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公民是法治建設的社會基礎,所謂法治建設,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公民的主體地位也至關重要。
  • 教育部:建議江西提高對「雙一流」建設戰略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教育部:建議江西提高對「雙一流」建設戰略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鍾煜豪 2020-11-06 09:27
  • 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思考
    這明確了新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體思路,對建設法治中國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和促進作用。 (二)建設法治中國面臨的幾個挑戰 在社會主義法治的探索和發展過程中,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上逐步解決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要搞什麼樣的法治、如何搞法治這三個重大課題,明確了中國法治的發展方向、目標和道路。但是,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深層次領域,仍然面臨一些重大挑戰。
  • 標準化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定位和作用
    學界對法律目的的闡釋各有不同,例如龐德對法律目的的解釋是「有關法律的目的——亦即有關社會控制的目的以及作為社會控制之一種形式的法律秩序的目的——以及從這種法律目來看法律律令應當是什麼的哲學觀、政治觀、經濟觀和倫理觀,乃是法官、法學家和法律制定者工作中的一個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要素。」但基本上都認為與社會秩序相關。而標準的標準制定目的在於獲得最佳秩序,促進最佳共同效益。兩者具有相通之處。
  • 建設法治校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積極健康的社會文化對大學生起著正面引導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浮躁、低俗的價值觀可以給大學生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諸如色情、暴力、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因素會對大學生的成長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學校的積極引導至關重要,要加強校園法治建設,構建和諧校園,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 山西鋒衛律師事務所安雁:做好服務法治政府建設的「智囊」
    做好服務法治政府建設的「智囊」 安 雁  山西鋒衛律師事務所       《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頒布及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法治山西」建設實施綱要》以來,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各級地方政府聘請律師作為顧問,為其在立法、執法
  • 福建省司法廳副廳長林德明:律師是法治政府建設推動者服務者
    以下是他發言摘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律師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法治政府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既為律師行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對律師行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 四川國稅公職律師試點獲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十大創新案例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2日訊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公布2016年度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設十大創新案例,「四川國稅首建公職律師,精心打造依法行政尖兵」案例榜上有名,被列為推動政府部門公職律師試點的新聞大事件。
  • 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基礎
    因此,明確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目標、培育正確的價值取向,也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針對當下中國價值多樣化和複雜性的突出現實,在法治政府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制定使各方面都能適應的社會總體治理體系,另一方面要強化政府各方面工作的價值引領,以推動社會健康良性發展。第二,法治政府建設的價值目標追求。
  • 廣東律師40年 | 良匠所:本著精益求精的良匠精神,為法治建設努力拼搏
    注重以黨建促進律所的建設,充分發揮律師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進一步樹立該所的良好形象。黨支部不定期組織黨員律師集中學習,與時俱進,如開展「兩會」學習活動,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考學工作等。加強政治學習。旗幟鮮明講政治,良匠所始終堅持律師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加強律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律師從業的基本要求。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奮進新時代法治徵程"——大名縣召開律師交流暢談會
    秋風颯爽,丹桂飄香,為迎接建國71周年,激發大名縣律師的愛國熱情,使全縣廣大律師齊心聚力,積極主動服務大名縣法治建設,為新時代大名法治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20年9月26日上午,縣律師協會組織召開律師交流暢談會,縣域內各律師事務所精英律師齊聚一堂,共話大名法律服務行業的感悟和行業發展建議。 會議首先舉行了莊重的升旗儀式。
  • 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加強涉外法治專業人才...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充分發揮高校法學、外語教育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科學設計,穩步推進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消除誤解 統一認識   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各地在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的實踐中存在不少誤區。消除誤解,統一認識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前提。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不能單靠法學院系。這是由涉外法治人才的內涵要求決定的。
  • ...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 發揮好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的重要作用
    司法部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發揮好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的重要作用傅政華強調,司法部和全系統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發揮好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的重要作用,努力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貢獻。司法部黨組書記袁曙宏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部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會議。
  • 濰坊壽光市提高法治思維和能力 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12月11日,壽光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壽光幹部大講堂舉辦,邀請濰坊市司法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孟中洋作《習近平法治思想閾境下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治思維》專題輔導報告。趙緒春、武治強、李永光等壽光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參加。
  • 被法官驅趕出庭的律師:中國律師的歷史地位進程
    根據1950年7月《人民法庭組織通則》和1954年9月《憲法》關於被告人享有辯護權的規定,在195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司法部提交的《關於建立律師工作的請求報告》後正式建立。新中國律師制度正式建立後,北京、上海等地積極發展專職和兼職律師,設立法律顧問處或律師顧問處,建立律師協會,律師業得以發展。
  •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
    積極引導人民群眾依法維權和化解矛盾糾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全面開展律師調解工作。完善調解、信訪、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複議、訴訟等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整合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資源和力量,充分發揮非訴糾紛解決機製作用。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