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沿著蜿蜒的山路,筆者走進孟津縣小浪底鎮下溝村,滿眼是綠油油齊腰高的成熟艾草。在路邊田間,村民們正揮舞鐮刀,泛著白光的艾草順勢倒下,黃土地上仿佛鋪了一層白霜。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的香氣,在我國民間得到廣泛利用,許多廠家開發的艾葉精油、艾葉茶、艾香、艾草護膚品、艾葉皂等製品供不應求。小浪底鎮屬於典型的丘陵淺山區,溝坡地居多,滿足艾草喜溫潤、怕水浸的生長特性,加之艾草一次種植可多年受益,非常適合貧困山區群眾種植。
幾年前,小浪底鎮下溝村通過實地考察和市場調研,在全縣率先實施艾草種植及粗加工科技扶貧項目,全村38戶貧困戶106人全部入股。據小浪底鎮鎮長李宇翔介紹,近年來,該鎮政府制定艾草發展規劃,引導貧困群眾把分散的土地向種植大戶手中集中,先後成立了硒谷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多個艾草專業扶貧合作組織,每戶每年可獲得項目分紅。「加入艾草種植,當年就能見效益!」硒谷園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申保現說道,「我們種植的艾草改良品種產量增加80%,並且還耐旱、防蟲,便於管理。按照目前市場價格來計算,艾草葉每公斤6元,畝產400公斤,每畝能收入2400元;艾草稈每畝可收入1000元,艾草根每畝可收入2000元,一畝地收入5000元沒問題。如果貧困戶願意種植,可以享受免費供種、技術服務和回購的優惠。」
目前,該鎮共謀劃艾草項目7個,涉及種植、粗加工和深加工。在「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下,下溝村成為孟津縣艾草種植樣板基地,輻射帶動周邊的後村、崔嶺等8個村種植艾草3000多畝。(《河南日報農村版》:鄭戰波 李曉偉 謝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