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朝的刑法以肉刑為主?

2021-02-13 世界通史


為什麼商朝的刑法以肉刑為主?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有點難度,因為牽扯到上古時代的法律制度問題,以及這些肉刑法律所產生的歷史和社會背景。由於本人對於上古時代的刑法比較感興趣,閱讀過相關史料,積累過一些知識,就嘗試回答一下,如有不對之處,請多指正。

【商代的肉刑都包括什麼?】

商代綿延約六百年,處於上古半信史時代,那時候文字剛剛出現不久,官修史書的制度尚未形成,僅有的一些史料局限於甲骨文和鐘鼎文的記載,史料殘缺不全,歷史事件大量遺落。按照有限的史料,學者們研讀出來商代的一些刑法,絕大多數都是肉刑。商代的肉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要人命的肉刑,一類是讓人傷殘的肉刑。

按照甲骨文的解讀,商代法律條文多達300條,肉刑包括11種:

(圖片內容來自於李穎娜的碩士論文《甲骨卜辭所載商晚期刑罰考論》)

如果結合後世的文字史料記載,商代的死刑肉刑可細分如下:

戮刑—— 這種刑法通過斬首剝奪犯罪人生命,同時又對罪犯加以人身侮辱。戮刑可以分為生戮和死戮兩種。生戮是先戮後殺,死戮是先殺後戮。戮刑一直沿用到清代,可謂最長命的死刑。

炮烙刑—— 又稱之為「炮格」,起源於商紂王時期,在銅柱上塗油,下加炭加熱,令有罪者行其上,墜入炭中燒死。行刑過程有三種說法,一是說用炭火燒熱銅柱,令犯人爬行柱上,犯人墮入火中而死;一是說鑄一銅格,格下燒炭,令犯人行走格上,犯人墮入火中致死;還有一種是將銅柱燒紅,令犯人環抱,最後皮焦肉爛而死。《封神演義》中,大臣商容就是遭受炮烙之刑而死。

醢刑——也稱菹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之一,指將屍體剁成醢( 肉醬) 。相傳這種刑罰是由商紂王所創,用以對付九候。據傳周文王的兒子姬伯邑考,被紂王殺死之後,做成醢,讓文王食用。醢刑使用的最多的年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動不動就把人剁成肉醬,比如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衛國被殺後,屍身被剁成肉醬,送給孔子食用,孔子放聲大哭:「吾何忍食此!」

脯刑——就是把犯罪者剁成碎塊之後再曬成肉乾。商紂王醢九侯,而鄂侯據理力爭,紂王大怒,「脯鄂侯」,活生生將鄂侯做成了人肉乾。

殄刑——即刑殄,殄,絕也,即斬盡殺絕,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後代都殺掉,相當於後世的誅三族、誅九族。商王盤庚在準備遷都時宣布,如果誰不聽從命令,不遵紀守法,蓄意謀反,都要被滅族。

挖心刑——這個刑法用在了比幹身上,《史記》記載,紂王「剖比幹,挖其心」。但是這類刑罰也許是暴君一時興起,並不一定作為固定刑法條文實施。

讓人傷殘的肉刑包括:墨刑(臉上刺字),宮刑(男的割老二,女的墜子宮),刖刑(砍腿,挖膝蓋骨),劓刑(割鼻子)。這類殘酷肉刑在後世千年逐一消失,但是有更多的肉刑紛紛出籠,延續到了清末,比如腰斬,凌遲等酷刑。

【商代為何盛行肉刑?】

最簡單的回答:那時候文明初綻,還處於野蠻時期。如果詳細分析,請看《漢書·刑法志》的記載:「禹承堯、舜之後, 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湯、武順而行之者, 以俗薄於唐、虞也。」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說的是上古三王時代,到了大禹在位的時候,王道衰落,人心不古,民眾不遵守教法,大禹只能制定殘酷肉刑來震懾和統治民眾,後來商湯和周武王繼續沿用了這些肉刑,導致世風日下,再也回不到唐堯和虞舜在位的德政時期了。在此補充一句,所謂唐堯、虞舜有德政,很大程度上是後世儒家的溢美之詞,實際上,唐堯、舜帝在位的年代,其野蠻程度並不比大禹時代差。

可見,商代肉刑是承接夏代刑法而來的,那時候中華文明正處於曙光初露階段,一群原始人掙扎著在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衝出來,建立了國家,制定了法律,但是原始部族的殘忍血腥的生活習慣短時間內難以消除,這就體現在令人毛骨悚然的各類肉刑之中。

另外,上古時代吃人之風,中華始祖們也不會例外,像醢刑、脯刑,其實就是古代吃人風俗的一種文化殘存。據推測,至少在商代,醢刑不但把人剁成肉醬,還會添加佐料做成食品,讓大臣們分食,甚至到了公元前六世紀的孔子時代,老人家還抱著自己弟子的屍身肉醬失聲痛哭,說吃不下去。而脯刑也一樣,把人費勁巴拉的曬成肉乾幹什麼?吃呀!

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至少醢刑、脯刑不再吃人了,但是殘酷肉刑一直沿用了幾千年,文明發展,何其不易也!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古代刑法中的「刖」是什麼?商朝用此刑最為頻繁,孫臏亦受過此刑
    古代刑法中的「刖」是什麼?商朝用此刑最為頻繁,孫臏亦受過此刑!刖,yuè,斷足之刑也。——《說文》刖刑,中國古代刑罰之一,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 刖刑在夏朝稱臏,周朝稱刖,秦朝稱斬趾。
  • 約法省刑:從這個時代開始,肉刑被廢除,改為勞役刑,並有了刑期
    (《晉書﹒刑法志》)劉邦入關中後,廢止了繁雜而又苛刻的秦法,與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飽受秦法之苦的秦國百姓,聽聞大喜,殺牛宰羊敬獻劉邦軍隊,這為劉邦後來還定三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約法三章只是臨時性法規,只能短時間穩定民心,卻不能維護大一統的漢王朝的長治久安。於是丞相蕭何在秦法六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漢法。
  • 商朝那些事11:商朝的滅亡是必然的結果
    很多人提起商朝滅亡的原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最後一位皇帝的荒淫無道和暴虐成性。如果現在小編告訴你商朝的滅亡是必然結果,你信嗎?為什麼商朝的滅亡是必然結果呢!其實商朝在傳給最後一位皇帝的時候已經是千瘡百孔不說還有很多的暗傷,這些都是在商朝前期時期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
  • 商朝為什麼冒著巨大風險先後13次遷都?
    歷史上第一個遷都的王朝是商朝,他為什麼敢冒著巨大的風險做出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情呢? 滅亡夏朝的便是後來有明確史料記載的商朝,商朝的第一個國君叫商湯。而商湯的名字歷來頗有爭議,因為商朝除了商湯外的其他君王都是以天幹命名,好比戊丁,中丁以及後世經常唾棄的紂王本名也叫帝辛。不過從周朝歷史中發現湯的解釋是「除殘去虐曰湯」,結合湯的事跡來說卻也非常符合。不過這是周朝開創的諡號照此推斷湯可能是後世追加的諡號。
  • 他的統治下商朝滅亡已成必然,周抵抗暴政,鹿臺成為最終歸宿
    或許也正是這兩點,商朝的命運也就此終結了。斷送了五百年來的天下。商朝的最後一位君主的話就叫做帝辛,這個名字你可以能不熟悉。那麼後世別人都叫他紂王。他能言善辯的才幹和智慧都是存在的,在辯論上面從來沒有輸過他人。但是他關了一扇品德門。並沒有借著先天擁有的智慧去用早治理國家上面而是經常追求腐朽的生活。
  • 商朝為什麼不是奴隸社會?細思極恐!
    商朝為什麼不是奴隸社會?細思極恐!我們的歷史課本上說商朝是「奴隸社會」,但這在史學界卻一直存在著爭議。
  • 商朝青銅器的發展鼎盛,卻沒有批量生產器具,這是為什麼
    商朝青銅器的發展鼎盛,卻沒有批量生產器具,這是為什麼商朝,一個距離我們非常久遠的朝代,特別為我們熟悉的一個點,就是商朝的青銅文化。這個朝代的青銅器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繁盛的一個時候,也留給我們現代人許多精美的藝術珍品。
  • 殷商都城在安陽,為什麼商朝的子孫在商丘怎麼回事?
    周朝原來只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力量遠遠不如商朝。周武王聯合很多小諸侯國和部族(號稱八百諸侯),一起反抗商紂王的暴政。雙方實力的對比,其實還是很懸殊。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的諸侯聯軍,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打敗了商紂王,主要原因不是聯軍強大,而是因為商紂王太不得人心。
  • 封神演義:女媧讓妲己禍害商朝,成功後為什麼又殺了妲己?
    被女媧娘娘派來禍害商朝的妲己,明明是受到女媧娘娘的授意,來禍害商朝導致商場滅亡的,可為什麼最後自己卻被殺了,還落得什麼都沒有的下場呢?仔細看了一下原著,才發現其實事情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我們來看一下狐妖為什麼會出現?原因很簡單,紂王當時的商朝在整個時期算是最強盛的,在他的統治下,其他的小國並沒有任何的反抗餘力,相反還要每年得向他進貢。
  • 商朝為什麼會敗亡?眾叛親離有多可怕,看商紂王就一目了然
    為了早日奪取商朝的江山,周武王想辦法說服了許多商朝的諸侯國和商朝的機要大臣,讓他們站在自己這邊,其中,就有紂王的大哥微子啟,紂王的大夫膠鬲。也正是因為膠鬲,讓周武王知道了商朝防務的漏洞,最終,與周武王裡應外合,一舉擊潰了商紂王,奪得江山。其實,商紂王不是一個無能的君主,他與項羽一樣,都是勇猛無敵之人。
  • 為什麼刑法需要嚴格解釋?
    他非常想搞清楚狗熊是不是真的很笨,否則,為什麼大家都叫他笨狗熊呢?於是他帶了兩瓶燒鹼去北京市動物園朝三個狗熊潑了過去,後來證實狗熊真的是很笨——居然都潑中了。潑了之後,有些狗熊因傷重死亡。當然,劉海洋被公安機關抓捕。大家認為它構成什麼罪名呢?當然,大家本能想到的,狗熊他屬於國家保護動物,罪名肯定和保護動物有關。但是,翻閱《刑法》卻很難依法定罪。
  • 美國原住民的祖先是商朝人?為什麼有這個說法?
    最近幾年時間裡,有一個說法越來越激烈,那就是美國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其實是商朝人遷徙過去的。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瞎說的,有些證據還是能夠說明的。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當時的殷商其實還有十幾萬的軍隊正在討伐東夷,根本來不及回援,結果就是武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而當時殷商的十多萬的軍隊卻自此下落不明了,那麼這些軍隊去了哪裡了呢?
  • 商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第一課:龜甲上的文字第二課:斧鉞下的生靈第三課:商朝的戰爭第四課:商朝人的種系和族源 第五課  商朝的社會組織結構 我們說了一些商朝的故事,但是商朝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這麼特殊,商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我們從宏觀上能不能做一個描述?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刑法學考試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
    1.刑法可以分為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狹義刑法是指A.刑法修正案 B.單行刑法 C.附屬刑法 D.刑法典2.在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中,刑法屬於A.刑事法B.民事法 C.公法 D.實體法3.我國刑法對國內犯的基本適用原則是A.屬地管轄原則 B.屬人管轄原則C.保護管轄原則 D.普遍管轄原則4.
  • 商朝著名的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伊尹
    下文將深入分析商朝的開國功臣伊尹一、伊水畔耕地的農夫公元前1649年,伊尹出生在河南洛陽的伊河畔(古時候叫伊水)。三、將烹飪與治國結合起來了的大師商湯滅夏後建立了商朝,他任命開國功臣伊尹為丞相,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伊尹能盡情的展現自己的才華了,伊尹在早年學會廚藝,他也是個廚藝精湛的廚師,伊尹認為下廚做菜需要將酸甜苦辣鹹五味加以調和,還必須掌握好和控制好火候,這樣才能做出鮮美可口的飯菜,而之於治理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
  • 商朝遷過幾次都?
    據學者們分析,商朝一再遷都的原因是:其一,因為黃河中下遊時常發生水患,迫使歷代商王不得不常常為躲避水患而徙其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商代都城除殷以外,都緊靠黃河,這是由於當時生產力比較低下,人們不得不依賴於河水進行農業和畜牧業,但黃河又不斷泛濫,因而在人們控制自然能力很差的情況下,只有經常躲避泛濫的洪水,到比較安全的地方去生產和生活。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截教滅亡,商朝也跟著滅亡?原因很簡單
    在《封神演義》中,紂王去女媧廟上香的時候在牆上寫了一首不雅詩,褻瀆了女媧娘娘,女媧娘娘一生氣想直接滅了紂王的,結果想動手的時候被一道紫氣擋了回來,這就是所謂的「氣數」,女媧一算商朝還有23年「氣數」,然後安排軒轅墳三妖去迷惑紂王。
  • 商朝到底歷經了多少年?他們勢力範圍有多大?為什麼他們要遷8次都呢?
    不進此「杯」也可了解商朝,忽略它好了。應該知道的是商朝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600~1700年左右開始的。商朝的地望商朝的地望也是考古學家、史學家們爭論的話題,也是沒有結論的題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古部落的遷徙,經常把地名也帶上走,比如商朝的首都為「毫」,在這裡的是毫,到了其它地方再建一個都邑還是命名為毫,毫地就有了好幾個,此毫經常非彼毫,哪個是哪個,不是當事人通常就搞不清楚了。不是大問題,大致的地望到了殷墟出土之後就知道了,商朝的後期,它的都城在河南的安陽縣。商朝的世系商朝的世系,從成湯開始到商紂王結束,一共歷經31個君主。
  • 商朝頻繁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關於商朝遷都的史料十分缺少,我們現在能了解到的最早是在《尚書》中的《盤庚》三篇裡:「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大意就是殷人遷都很頻繁,商朝初期遷了八次,商朝後期遷了五次。從《史記》可知:商朝共傳十七世,三十一王,於公元前十一世紀覆滅。這與《竹書紀年》稱商朝「用歲四百九十六年」相距不遠。按現在史學界的分法,商朝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從成湯滅夏到盤庚遷殷以前為第一階段,稱為早商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