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韓啟德:死亡是必經之事,緩和醫療應納入基本醫療

2020-12-16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近日,《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發布。在發布會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緩和醫療應被納入基本醫療中,醫保也應該給予合理保障。

韓啟德介紹,所謂緩和醫療,就是在生命基本無望的情況下,不以治癒為目的的醫療照護。

緩和醫療受益的主要人群是老人。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已達2.3億人,今後每年還將大幅增加。2016年有1.84億人患老年慢病,732萬老年死亡者需要緩和醫療(90%以上死於慢病)。就緩和醫療對應的症狀而論,2015年癌症中重度疼痛患者225.12萬人,2016年有7038萬至1.8億老人有疼痛症狀。這是近日發布的《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中的數據。

根據全國死因檢測疾病譜系排序及其構成的報告,與緩和醫療有關的死因排序前幾位的主要疾病為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為慢阻肺,近80%)、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糖尿病、肝硬化、肌肉骨骼結締組織病等。

「死亡對於有的人來得很快,有的人則要承受很大痛苦。應該讓這個階段得到好的健康照護,少受痛苦、有尊嚴地死去。」韓啟德說,「我們目前還沒有將緩和醫療納入基本醫療。緩和醫療應該比ICU更重要,這是必須被滿足的需要。」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韓啟德解釋,ICU在搶救患者生命的過程中無疑發揮了很大作用,但ICU中也有很多患者痊癒無望,在這種情況下,緩和醫療顯得更為必要。

在我國,基本醫療並沒有精確定義。他介紹,根據現在的共識,基本醫療是滿足最基本的需要、且政府有能力保障的醫療服務。「死亡是所有人都要經歷的事,因此緩和醫療應該作為基本需要被重點保證,同時成為基層醫療必須的要素。為了推動緩和醫療,一方面,醫保要給予更加合理的保障,在現有政策下,緩和醫療難以得到發展;另一方面,緩和醫療應該形成專門的醫學學科,以促進更好的研究和更健康的發展。」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韓啟德:緩和醫療應被納入基本醫療|緩和醫療藍皮書發布
    在這些地方,緩和醫療納入了國家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進入了主流醫學的臨床實踐,在社會文化心理認同度不斷提升和法律、保險等系統配套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日益成為社會文明和現代化的標誌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它們各有特色的發展模式為後來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參考藍本。
  • 韓啟德:推動緩和醫療按病種付費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韓啟德在論壇媒體交流會上說:「能夠選擇有尊嚴地死,對每個人都是有意義的。」緩和醫療,又稱安寧療護,即這樣一種方式——幫助臨終病人沒有痛苦地度過最後時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緩和醫療有三個原則:重視生命並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提供解除臨終痛苦的辦法。
  • 難普及、難開展的緩和醫療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緩和醫療的兩「基」之難,[672].醫師報,2020-12-10(A3)」「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這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相關醫保政策進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礎。」11月29日,在《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發布會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每個人都要去世,這個過程有時很快,有時卻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一階段往往是很痛苦的,應該讓每個人在這一階段都得到好的健康照護,少受痛苦、有尊嚴地死去。」
  • 緩和醫療,不是「認命等死」:讓臨終多些舒緩、寧靜和尊嚴
    與同事閒聊這個發布會和緩和醫療,聽我誇誇其談講了半天,同事突然問我:既然緩和醫療「不以治癒疾病為目的」,那麼,對於患者和患者家屬來說,緩和醫療和「認命等死」有什麼區別?既然緩和醫療「專注於改善生命終末期患者生活質量和家人的身心負擔」,這個「終末期」怎麼認定、如何把握?由誰做主?
  • 韓啟德院士:全民健康和醫療技術關係不大
    二 正確的醫學技術發展方向 韓院士講的第二個大的問題是,要把握正確的醫學技術發展方向。 韓院士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生的旅途從出生到死亡,比喻為坐上了一部車,那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上車點和下車點。
  • 緩和醫療≠放棄治療 到底什麼是緩和醫療?
    後者就是緩和醫療。名詞解釋 什麼是緩和醫療?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也被譯為舒緩醫療、姑息治療,是一門起源於1960年代西方人士發起的臨終關懷運動的醫學分支學科,不以治癒疾病為目的,而是專注於提高患有威脅生命的疾病的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幫助他們的家庭一起面對這個時期的困難和問題。
  • 韓啟德院士主講「北大文研講座」第38期暨首場「科學與人文」主題...
    鄧小南教授向韓啟德院士對文研院的支持表示感謝,並指出當今世界作為一個科技引領的世界,也處在一個召喚人文關懷的時代。科學精神,就是求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求善的科學精神,兩者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繫。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啟動「科技與人文」系列講座,希望搭建人文與科學相互理解、對話的平臺。
  • 五十二種疾病被納入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近日,根據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於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管理辦法》的通知》(粵醫保規〔2020〕4號),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制定並發布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準入標準(試行),通知要求各地級以上市醫療保障局開始貫徹實行。
  • 國家醫保局:符合條件的罕見病藥品已基本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
    國家衛健委: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6.美批准首款非處方新冠病毒檢測系統 用戶可在家自行檢測(來源: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國家藥監局、國家衛健委、海外網) 【行業動態】國家醫保局:符合條件的罕見病藥品已基本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據國家醫保局網站 10
  • 中央駐津機關、事業單位納入我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生育保險!
    日前《關於中央駐津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發布,中央駐津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天津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執行,有效期5年。
  • 醫療糾紛:發生羊水栓塞應積極按規範處置,使病人得到應有的醫療
    【摘要】患者張某某,足月孕產婦,因呼之不應20多分鐘,120急救送至被告x市第四人民醫院治療,後死於羊水栓塞。2019年9月19日法院經審理認為,羊水栓塞病死率雖高,亦應積極按規範處置,使病人得到應有的醫療。被告的過錯在於對羊水栓塞認識不足,未針對性地採取積極處置措施,省市兩級醫學會均鑑定本病例屬於一級甲等醫療事故。
  • 2020年度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協議文本_蚌埠市人民政府
    不得將未籤訂或暫停醫保醫師協議關係的醫師處方和醫囑納入醫療保險費用結算。對於明確不屬於醫保支付範圍的,乙方應告知參保人員,停止醫保結算。對於需進一步確認的,乙方先按自費病人處理,待醫保經辦機構核實後方可納入醫保支付。
  •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解讀
    並從繳費之日起60日後(不含60日)享受城鄉居民醫保待遇。身份認定前已全額繳費的,在其身份認定後3個月內,由醫保部門將個人先行繳納的應由政府資助參保資金退還參保人員。對未使用戶籍登記信息辦理參保登記的新生兒,出生之日起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在監護人完善其身份信息後,可納入醫保報銷。新生兒出生後死亡的,且監護人在其出生之日起90日內為其參保繳費的,出生後發生的醫療費用也可納入醫保報銷。 5.職工醫保轉城鄉居民醫保人員,實行90日動態參保政策。
  • 五大亮點,一文解讀《基本醫療衛生與促進法》草案
    二、關懷死亡臨終 ,重視死亡教育第三十六條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分工合作,為公民提供預防、保健、治療、護理、康復、安寧療護等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衛生服務。2510人參與本次徵求,意見條數:8320 ,平均每個人提出3.3條。筆者提出了16條,但是不及王嶽教授提出的1條更有價值。
  • 這幾類殘疾兒童康復項目已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
    有網友建議兒童康復訓練應納入特殊疾病醫保報銷,提高保險比例。聊城市醫療保障局回覆:關於兒童康復訓練應納入特殊疾病醫保報銷問題。我市按照醫保「保基本」的原則,已於2014年就將六歲內腦癱、智障、孤獨症、聽障、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導致的殘疾兒童康復項目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障範圍。享受搶救性門診康復治療待遇的殘疾兒童康復醫療費不設起付線,政策範圍內基金報銷比例65%。
  • 寧波院士中心啟用!韓啟德寄語鄭柵潔批示裘東耀等出席
    韓啟德寄語鄭柵潔批示裘東耀等出席 2020-10-15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水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實施辦法公布
    靈活就業人員暫不納入生育保險實施範圍。第八條企業在辦理登記註冊時,同步向醫療保障經辦機構申請辦理醫療生育保險登記,參加醫療生育保險。其他用人單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內,向醫療保障經辦機構申請辦理醫療生育保險登記,參加醫療生育保險。
  • 瀋陽全市居家老人醫療護理費用或納入醫保
    日前,市政府出臺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發展試點的相關實施方案,全市將規範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全市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有意願的老年人家庭建立醫療籤約服務關係,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開設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醫。  居家老人醫療護理費或可納入醫保  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規範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並且把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 無效醫療的反義詞是什麼?
    既然說到無效醫療,我就想就此掰扯幾句。首先先問無效醫療的反義詞是什麼?有人會說:不就是有效醫療嘛。看似簡單的問題,界限分割容易嗎?如何區分有效和無效?講一個故事,在ICU發生的醫患溝通的故事。一個老婦,已過80歲,肺癌晚期,全身情況不好才被送到ICU,由於長期使用抗癌藥物和臥床,患者極度衰弱,呼氣障礙,已接上呼吸機。在和家屬溝通中,醫生遇到了難題。
  • 跟診手記 | 一位進修大夫在協和感受安寧緩和醫療
    初入協和,王大夫就先後兩次跟診了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安寧緩和醫療組組長寧曉紅副教授。在這個過程中,寧醫生給病人交代病情的過程、她的工作狀態、患者及家屬從中得到撫慰的程度、以及寧醫生在緩和醫療事業推動上的決心,都深深地打動了王大夫,她說:「自己內心受到了極大震撼,覺得從事緩和醫療工作雖然不易但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