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近日,《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發布。在發布會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緩和醫療應被納入基本醫療中,醫保也應該給予合理保障。
韓啟德介紹,所謂緩和醫療,就是在生命基本無望的情況下,不以治癒為目的的醫療照護。
緩和醫療受益的主要人群是老人。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已達2.3億人,今後每年還將大幅增加。2016年有1.84億人患老年慢病,732萬老年死亡者需要緩和醫療(90%以上死於慢病)。就緩和醫療對應的症狀而論,2015年癌症中重度疼痛患者225.12萬人,2016年有7038萬至1.8億老人有疼痛症狀。這是近日發布的《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中的數據。
根據全國死因檢測疾病譜系排序及其構成的報告,與緩和醫療有關的死因排序前幾位的主要疾病為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為慢阻肺,近80%)、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糖尿病、肝硬化、肌肉骨骼結締組織病等。
「死亡對於有的人來得很快,有的人則要承受很大痛苦。應該讓這個階段得到好的健康照護,少受痛苦、有尊嚴地死去。」韓啟德說,「我們目前還沒有將緩和醫療納入基本醫療。緩和醫療應該比ICU更重要,這是必須被滿足的需要。」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韓啟德解釋,ICU在搶救患者生命的過程中無疑發揮了很大作用,但ICU中也有很多患者痊癒無望,在這種情況下,緩和醫療顯得更為必要。
在我國,基本醫療並沒有精確定義。他介紹,根據現在的共識,基本醫療是滿足最基本的需要、且政府有能力保障的醫療服務。「死亡是所有人都要經歷的事,因此緩和醫療應該作為基本需要被重點保證,同時成為基層醫療必須的要素。為了推動緩和醫療,一方面,醫保要給予更加合理的保障,在現有政策下,緩和醫療難以得到發展;另一方面,緩和醫療應該形成專門的醫學學科,以促進更好的研究和更健康的發展。」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