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5日訊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中小企業經歷著生存歷練與考驗。青島海麗雅集團華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動暫停了生產部分特種繩纜訂單,轉而生產起利潤更薄弱的「新」產品——口罩耳帶。全天24小時兩班倒開工,目前從該公司產出的口罩帶,可以保證每天近100萬個口罩的生產配套。
正月初六下午,青島海麗雅集團董事長張旭明接到一位老客戶的電話,得知有300萬隻口罩沒有口罩帶而無法給醫護人員使用;為了助力抗擊疫情,滿足醫護人員和人民群眾對口罩的需求,集團決定把部分特種繩纜訂單下線,立馬生產口罩耳帶。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工廠大部分生產工人來自南方,即使能馬上回來,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時間不等人,不能耽誤了口罩的使用,集團管理層即刻召集在山東的留守員工和技術骨幹、企業高管下車間進行一線生產,大家緊張有序地對設備和工藝技術進行改造。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天一夜的攻關,正月初八下午,成功打樣出了達標的口罩耳帶。
目前,公司正在加大轉產數量,傳統的生產設備一臺只能生產40-50條口罩耳帶,通過設備改造現在一臺設備一次可生產80-100條,產量比傳統生產方法翻一番,滿足青島本地產能之後可供其他地區口罩廠商使用。
隨著,青島海麗雅集團華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能生產口罩耳帶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每天都能接到數十個求援電話。公司也正在加大轉產數量,保證滿足青島本地產能之後可供本省其他口罩廠使用。
這些口罩耳帶每米只能賣0.09—0.15元,更無法與現在公司生產的某些甚至可以賣到數萬元一米的特種繩纜相提並論,給公司減少了一定利潤,但該公司董事長張旭明並不後悔:「企業的困難是暫時的,全民都在戰『疫』,民營企業這個時候更應該顧大局、識整體、有擔當。」
面對疫情下復工復產態勢,青島海麗雅集團積極創新,把銷售平臺搬到線上,為滿足客戶購買防疫用品的需求,海麗雅集團融合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體溫計等應急產品資源,推出疫情應急包。然而,受線下銷售渠道不暢的影響,市場開拓存在一定困難。對此,海麗雅集團上線了「鵪鶉應急安全裝備交易平臺」小程序,構建應急物資需求供給的「大合集」,幫助應急物資需求方直接、快速、精準對接,這是全國首個應急安全裝備線上平臺。
據統計,應急安全裝備APP上線半個月以來,平臺累計訪問量超過10萬人次,通過平臺工作人員線上線下協同,已促成90批次的物資對接,確保安全、平穩地渡過疫情。在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青島一隊促成下,明月海藻與海麗雅在消殺產品營銷方面開展合作,共享產品和客戶資源,既擴大了明月海藻產品市場銷路,也為海麗雅打造了新的銷售業務增長點。
閃電新聞記者 孫楊 通訊員 姜娟 王恩全 青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