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首個城市生態島投用 「大小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2020-12-13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池夢蕊)6月7日上午,東城區東直門城市生態島正式揭牌,進入試運營階段。當天,在城市生態島內,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轄區居民、青少年兒童等匯聚於此,實地參觀了大件廢棄物處理生產線演示、廚餘垃圾轉化產品展示、垃圾分類科普微展廳。參觀過程中,居民實地了解了大件廢棄物處理流程,目睹了廚餘垃圾轉化有機肥及其它副產品用途,並實地參觀學習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地區分類達人還現場分享了自己參與垃圾分類的心得體會,向大家傳授分類小妙招。

東城區東直門城市生態島進入試運營階段。人民網 池夢蕊 攝

除了實地參觀,居民還自己動手製作廚餘垃圾及其它垃圾再利用產品,現場體驗垃圾變廢為寶;體驗垃圾分類投放小遊戲,利用VR體驗聲、光、電帶來的垃圾分類知識挑戰賽。

體驗垃圾分類投放小遊戲。 人民網 池夢蕊 攝

下一步,這個由大件廢棄物拆解中心、垃圾分類科普微展廳、廚餘垃圾生物降解展廳、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構成的城市生態「百科課堂」將正式上線,面向公眾開放。

黨建引領破解城市痼疾 綠色理念帶動全民參與

為貫徹區委、區政府關於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有關要求,有效破解中心城區大件廢棄家具回收處理的難題,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給廣大市民創造一個清潔美觀、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居住環境,東直門街道緊緊圍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深入挖潛、整合資源、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設了這個集區域化大件廢棄物處理、廚餘垃圾轉化、垃圾分類科普宣傳於一體的城市生態島項目。

該項目位於工人體育館西門南側,佔地1800平米,由大件廢棄物處理區、廚餘垃圾生物降解展廳和微展廳三部分組成,屬於中小型垃圾中轉站,已於近日完工並投入使用。

過去半年,東直門街道深入挖潛、整合資源,經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城市生態島內以「大萌產業生態島」項目為核心,建設區域化大件廢棄物整理中心,打造從源頭收集、中端運輸、轉運到末端綜合處理的垃圾分類一體化運營模式;同時以「小萌經濟生態島」為核心,通過引進專業廚餘垃圾處理設備,有效減少地區產生的廚餘垃圾。

街道希望能夠藉助城市生態島項目,讓地區居民在這裡認識到垃圾分類的深遠意義,提升分類意識,感受到環保帶來的美好生活,更願意身體力行地參與其中,為城市的青山綠水貢獻一份力量。

「小萌經濟生態島」:你的廚餘垃圾 到了這裡全是寶物

作為生態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個「小萌經濟生態島」主要是對廚餘垃圾的生物降解處理。在這裡,居民可以看到,那些家中廚房日常產出的剩飯剩菜、瓜果皮核都是如何一步步變成各種實用的生活物品和精美的手工藝品的。

「小萌經濟生態島」項目通過專業的廚餘處理設備及汙水處理設備,將餐廚垃圾經過篩檢、密封、油水分離、生物降解、壓縮處理變成廚餘有機物。據悉,該項目在技術上已經十分成熟,工藝也相當可靠,同時具有佔地小、易操作、無汙染、噪音小、能耗低、有機肥品質高等特點。該技術的原理是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經過發酵降解促使垃圾自動減量,同時降解後產生的含水量較小的沉渣經過處理後作為有機肥料使用。減量幅度為百分之80-90,相當於2千斤餐餘垃圾最後能產出約100斤生物有質。

展廳內除了可以展示廚餘垃圾的生物降解過程中,這裡還擺滿了各種利用廚餘有機肥種植出有機蔬菜及其它轉化產品,稱得上是一道廚餘裡的綠水青山風景線。

大件廢棄物拆解中心。 人民網 池夢蕊 攝

「大萌產業生態島」:大件廢棄物難處理?「一鍵拆解」全搞定

現代城市生活中,由於大件廢棄家具回收價值低微、運輸成本高、現場拆解不便,再生資源回收從業人員大多不願意回收,且無人處理,造成大量廢舊家具隨意丟棄,已成為城市管理當中的一個頑疾固症,不僅對環境造成汙染,對資源造成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容市貌。

據不完全統計,東直門街道年均產生廢棄家具等大件生活垃圾約4380立方,主要依靠傳統人工拆解,清理運輸成本非常高。因此,急需藉助現代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打造一個集收集、分類、處置、調度、運輸於一體的大件廢棄物整理中心,既有利於推動垃圾分類,更能有效提升街道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大萌產業生態島」指的是大件廢棄物處理中心,也叫大件廢棄物拆解中心。這個「島」主要由一臺大件廢棄物破碎機自動生產線組成,同時安裝有隔音降噪、環保除塵設備。

以往,居民家中被淘汰的廢舊沙發、床墊等大件廢棄物時常面臨「尷尬境地」:無人收、無處放、難清理……這些堆積如山的「大塊頭」給居民生活、出行帶來帶來很大困擾。不過,有了這個大件廢棄物拆解中心後,這些時常困擾大家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據悉,這個專門用於大件廢棄物拆解的設備每小時產量20-30立方,壓縮比達1:6,預期投產後可以處理3-4個街道全年所產生的大件廢棄物,每年可節約成本約為405萬元/年;同時大大節省了處理時間,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採用封閉式專用車輛,解決了核心城區大件廢棄物「處置難、運輸難、回收難」的問題,做到了真正意義上各類垃圾的分類回收再處理,將資源最大化利用。

為了避免大件廢舊物堆積帶來的各種安全隱患,接下來,街道還將聯合北京城建物業開展預約上門、無償收取服務,為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精細化服務水平。

科普微展廳:關於垃圾分類 你想了解的這裡全都有

垃圾分類科普微展廳通過文字宣傳、動手參與、創意空間等多種形式與內容,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了一個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的全新陣地,更將成為東直門地區居民身邊的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垃圾分類科普微展廳。 人民網 池夢蕊 攝

在這裡,大家不僅可以通過文字了解世界生態文明發展史,可以看到生活垃圾產生的故事以及每人每天、每周、每月產生垃圾重量體驗小景,還可以在體驗展區觀看視頻、體驗VR互動、拍照留念,通過動手模擬實際操作,熟記垃圾分類知識。

位於科普微展廳的「再生文化」形象展區不僅為大家展示出利用大件拆解的廢棄物料製作出來的生活創意作品。展廳區還向室外空間延展,設置了「家園」、「低碳」、「飛翔」小品等主題櫥窗,製作材料均採用各類廢料,充分體現了資源循環運用的理念,物盡其用,扮靚生活。

此外,在被稱為「智萌超市」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區域內,居民還可以通過參與垃圾分類贏得的積分換心儀的物品或服務,以鼓勵自己、帶動他人。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

相關焦點

  • 資源循環利用 垃圾也能變廢為寶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建起綿陽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通過垃圾焚燒發電等處理方式,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100%。「每天有1050噸垃圾這裡焚燒發電處理,可發電40萬度,產生的衍生物都將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綿陽中科綿投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羅耀均說,如爐渣中含有一定數量的鐵、銅、鋅、鉻等重金屬物資,「這些可都是寶貝啊,有回收利用的價值。」
  • 變廢為寶的垃圾回收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單獨投放,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垃圾焚燒 變廢為寶 一個500噸的垃圾填埋場至少佔地1000畝,而且平均壽命10年多,填滿了必須換新地方。各種填埋方式佔目前垃圾處理的76.3%,不僅佔地面積大,降解過程可長達百年,而且滲濾液已經影響到了城市地下水,垃圾釋放出來的甲烷、硫化物等也會形成氣體汙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環境。
  • 吃2000噸垃圾吐96萬度電能!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這個地方森林環抱,鳥語花香,也許你會以為這裡是一個新開的郊野公園,但其實這裡是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這裡每天會吃進2000多噸垃圾,吐出96萬度電,按照每個家庭一天六度的用電量來算,可以供給16萬戶家庭。這一切就發生在這裡。這裡是上海天馬生活垃圾末端處置綜合利用中心。
  • 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原標題: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穗冠、千日紅、皇帝菊、簕
  • 全市首個!昔日垃圾填埋場搖身變生態環保基地
    今天,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在這裡揭牌,將作為基地統一管理的實際主體,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生態環境質量和全市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水平。與此同時,全市首個上海人民建議徵集企業聯繫點也在這裡成立,意味著全市人民建議徵集工作延伸到了企業,更多人民群眾的"金點子"可以在此轉化為城市建設運營的"金果子"。
  • 新加坡在垃圾上建環保島 有完整自然生態系統
    首個垃圾堆成的島嶼在新加坡,跟去其他地方一樣,在你的必去理由的清單上,應該也有數不清的經典景點、高等學府和精緻餐館。但是,有一個地方,是你提前4個月預約都不一定能去得了的。而這個地方其實只是新加坡的一個垃圾填埋區。新加坡因其嚴重的土地不足,政府不得不另想奇招,創造性地發展垃圾處理技術來創造土地空間。
  • 「網連中國」多地探索:智能引導、變廢為寶,垃圾分類也能很簡單
    來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當下,垃圾分類正逐漸成為國民生活新習慣,但部分地區仍存在社區垃圾混投混運、垃圾桶髒破滿冒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多地因地制宜,在投放、轉運、處理等不同階段發力,各類好招頻出,助力垃圾精準分類、有效處理。
  • 巧用垃圾、變廢為寶,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用心做環保!
    自從1972年確定了"世界環境日",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而環境保護這個和每個人命運息息相關的話題也越來越深入人心。無論是國家層面的種種環境治理政策,還是就在身邊的垃圾分類,環保不再只是口頭上說說,也不是幾個特定日期的話題。保護環境、愛護自然,如今已經是每一個人的共識。
  • 垃圾如何「變廢為寶」?——探訪北京東直門城市生態島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關桂峰 任超)大件垃圾快速拆解、廚餘垃圾「變身」香皂……正在試運行的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城市生態島,是怎麼讓垃圾「變廢為寶」的?記者前去一探究竟。城市生態島外景。據了解,城市生態島6月7日開始試運行,現已處理大件廢棄物約90立方米。「動物型」香皂、方便攜帶的洗手液……讓人意想不到,這些都是由廚餘垃圾生物降解處理而來。城市生態島運營負責人楊寧說,在廚餘垃圾生物降解區,居民家中產生的廚餘垃圾在這裡先經過壓縮處理,把油脂「擠壓」出去,再擠壓水分,剩餘的部分可以做有機肥。
  • 看乘風破浪的娃探秘垃圾和汙水如何變廢為寶
    8月4日,鄭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帶領五十餘名生態環境系統的職工及其孩子,進行了一次環保親子探秘之旅。據說為了此次探秘,他們興奮了好幾天呢~讓我們同探秘隊伍一起去看看垃圾和汙水如何變廢為寶!垃圾發電廠長什麼樣?是怎麼「變廢為寶」的?
  • 變廢為寶,鄭州市垃圾回收利用準備這樣做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12月1日起鄭州市將正式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那麼,鄭州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後運到哪裡?這些分類垃圾將如何變廢為寶?11月6日,大河網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實地走訪了正在加緊施工的鄭州市中原區生活垃圾分揀中心。
  • 平陽首個綠化廢棄物處理中心在蕭江投用!
    據悉,該中心繫我縣首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綠化廢棄物處理中心,它將實現植物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為綠植廢棄物處理提供有力保障。據了解,蕭江鎮綠化廢棄物處理中心坐落於桃源社區曾山村,佔地面積4.03畝,總投資約86.3萬元,日處理綠植廢棄物能夠達到2.83噸。
  • 【環保】餐廚垃圾不出校園,青浦高級中學變廢為寶助力科研
    【環保】餐廚垃圾不出校園,青浦高級中學變廢為寶助力科研 2019-12-17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珠海首個!橫琴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啟用,減量化資源化提速
    隨著珠海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有序開展和深入推進,橫琴新區在前端規範引導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的同時,率先對末端處理能力展開探索,推動全市首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在橫琴落地運營
  • 垃圾分類我知道,變廢為寶我在行
    快來看一看,鼓浪嶼藝術幼兒園每月一次的垃圾分類環保活動又開始啦!這次的活動,全體大班小朋友組成三個「垃圾達人小分隊」,分工進行了不同的活動。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吧!那我們聰明的寶貝們會怎麼利用這些「垃圾」呢?且看「垃圾」變身記!
  • 「分類很好,變廢為寶」中山市垃圾分類手作創意...
    「分類很好,變廢為寶」 中山市垃圾分類手作創意大賽,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宣傳氛圍,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特公開舉辦「分類很好,變廢為寶」中山市垃圾分類手作創意大賽,向全市青少年兒童及手藝達人有獎徵集創意新穎、造型美觀、用材環保、具有實用性或觀賞性的生活垃圾分類創意手作,激發市民的創意靈感及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從源頭減少生活垃圾產生。
  • 神評論|垃圾分類舉手之勞,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傳靖 韓舟去年上海垃圾分類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網關注。畢竟這是我國第一個實行強制垃圾分類的城市上海於2019年7月1日開始率先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規定,垃圾如何分類?如何投放?投放時間等等一度引發熱議。
  • 連雲港灌南:建築垃圾巧利用,變廢為寶成「金磚」
    近年來,伴隨著連雲港灌南縣棚戶區改造、農房改善工作的快速推進,遍地的建築垃圾成為政府及開發商的「老大難」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填埋處理,不僅浪費了資源,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如何把建築垃圾放在對的位置,變廢為寶呢?灌南縣堅持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原則,採取特許經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築垃圾再生利用。
  • 濟南首個生活垃圾四分類試點!可回收垃圾投入智能機立馬收到錢
    根據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濟南在內的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需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因此對於濟南的垃圾分類情況,也一直備受廣大市民的關注。8月22日,在濟南名輝豪庭社區,以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類的垃圾回收方式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這是濟南市首個做到垃圾分類的試點社區,也是山東省內最大的實行垃圾分類的社區。
  • 徵集|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手工DIY活動,邀您來參賽啦~
    垃圾分類我知道,保護環境共美好助力全縣垃圾精準分類令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我愛我家 垃圾分家」變廢為寶DIY手工製作徵集活動開始啦!我愛我家 垃圾分家」變廢為寶二、參賽對象長興轄區內的家庭、個人、團隊均可以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