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珠海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有序開展和深入推進,橫琴新區在前端規範引導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的同時,率先對末端處理能力展開探索,推動全市首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在橫琴落地運營。1月28日下午,珠海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暨「珠海市橫琴新區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揭牌啟用儀式在橫琴新區順利舉行。該中心正式啟用標誌著橫琴本地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理系統初步建成,將加快「兩網融合」垃圾處理運營模式創新,形成獨具「橫琴特色」的生活垃圾分類經驗。
珠海市垃圾分類辦、市垃圾分類各專責小組、各區垃圾分類辦、廣東省環境衛生協會共30餘人出席儀式,共同見證珠海首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啟用。
兩網融合:打造垃圾分類處理示範運營模式
橫琴新區垃圾分類處理中心位於橫琴四塘村東側,由橫琴新區建設環保局按照政府投資項目立項建設,並委託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管理,用地面積約8422平方米,日均處理能力不小於25噸/天,設有綠化垃圾破碎區、大件垃圾拆解區、有害垃圾暫存區、泡沫冷壓區等幾大區域。按照「大分流、細分類」模式,規範處置居民區產生的生活垃圾、機械拆解大件垃圾、粉碎再利用園林綠化垃圾、安全處置有害垃圾、循環變賣可回收物等,讓各類垃圾進入相應的渠道單獨處置和利用,形成閉環,推動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
「處理中心運營基於前端分類回收,同時又能夠促進前端分類回收。」據橫琴新區垃圾分類處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旨在打造「兩網融合」的垃圾分類處理示範運營模式,即通過深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融合發展,形成從前端多元化分類回收、中端集中分揀和拆解到末端安全儲存運輸和無害化處理的完整「全鏈條」模式。
功能齊全:實現「處理、暫存、利用」全鏈條
步入處理中心的綠化垃圾破碎區,工作人員正熟練操作著黃色的大型抓貨機,將經過卸料、稱重及二次分揀後的綠化垃圾放入綠色設備內進行破碎處理。粗細各異、長短不一的綠化垃圾經處理後成為鬆散細小的木屑碎料,在妥善堆放後裝車收運。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部分的碎料都將用於堆肥處理,進而實現綠化垃圾的循環利用。
大件垃圾因存在清運和處理難題,一度成為垃圾資源利用上的難點。在處理中心的大件垃圾拆解區,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在對大件垃圾進行整體拆解時,仍儘量保持著元器件、零部件及材料的完整性。據了解,對大件垃圾拆解和處理的過程是將大件垃圾由「整」化「零」,變廢為寶的過程,針對可再使用的元器件、零部件,可進行回收及無害化處理;而不可直接再使用的零部件,則需要進一步拆解,以回收其中的可再生材料,實現大件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而有害垃圾的處理方式則略有不同。「因為有害垃圾的特殊性,我們會將橫琴新區收集到的有害垃圾在這裡進行暫存,等有資質的專業公司進行定期的收集運輸和無害化處理。」現場工作人員說。
以往,居民購買家電、水果、凍品時附帶的白色塑料泡沫包裝物體積大、形狀不規則,運輸成本高,為了更好地處理本地的泡沫包裝廢棄物,垃圾分類處理中心設置泡沫冷壓區,只見工作人員將一塊塊不規則的塑料泡沫投進泡沫冷壓機,隨後,設備迅速對泡沫進行打碎螺旋壓縮處理,很快,原本大體積的塑料泡沫成功「瘦身」,以規整的長方體泡沫壓縮塊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環保型泡沫冷壓機採用了全物理螺旋冷壓的方式,沒有熱功耗,而且壓縮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和添加劑,基本不會產生次生化學汙染。壓縮後的塑料泡沫切實降低了空間佔用率,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工作人員細緻講解著設備的操作原理和效能。
生態循環:末端處理能力躍上新臺階
在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理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橫琴新區先後探索了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有害垃圾及廚餘垃圾的專項分流處理模式。其中,針對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2020年11月建成區內第一座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及宣教基地,位於珠海橫琴國際網球中心旁,佔地面積 297 平方米,日處理量為500公斤,每年可就地處理廚餘垃圾183噸,實現廚餘垃圾100%資源化,以及56%的碳減排環境效益。
該基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花草叢生,魚菜共生,成千上萬條黑水虻正努力地「工作」,將經過機器預處理的廚餘垃圾一一吃掉。據了解,這是一項利用「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廚餘垃圾的新技術。經源頭分類分揀出的廚餘垃圾,經過預處理系統粉碎後進入黑水虻處理系統進行生物處理,7天後,將被轉化為優質動物蛋白(黑水虻預蛹)和黑水虻蟲糞,可回用於魚禽養殖。另外,該基地使用好氧堆肥工藝,將橫琴島上的綠化垃圾、廚餘垃圾與黑水虻蟲糞按比例混合進行聯合堆肥,產生的有機肥料回用於有機蔬菜種植,得到的農副產品再回饋給居民。
「該基地的投入使用,既可以實現部分城市廢棄物的就地就近消納,再生產有機肥料、黑水虻預蛹等產品;也可以作為周邊地區傳播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等生態文明理念傳播的教育宣傳『微基地』,讓群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垃圾分類所帶來的成果,從而堅持垃圾分類這項好習慣。」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按照省級示範區創建標準,目前,橫琴新區率先打造完成從前端收集、中端運輸到末端處置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全力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水平,形成「全鏈條、全周期」的長效管理機制。下一步,將對全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尤其是參與率和分類標準進行提升;完善覆蓋全區的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增強可回收物交售的便捷性;促進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全鏈條發力,閉環式管理;用智能化手段探索垃圾分類長效常態管理,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水平。
來源:灣區那點事、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