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首個!橫琴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啟用,減量化資源化提速

2021-02-25 兩網融合專委會

隨著珠海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有序開展和深入推進,橫琴新區在前端規範引導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的同時,率先對末端處理能力展開探索,推動全市首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在橫琴落地運營。1月28日下午,珠海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暨「珠海市橫琴新區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揭牌啟用儀式在橫琴新區順利舉行。該中心正式啟用標誌著橫琴本地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理系統初步建成,將加快「兩網融合」垃圾處理運營模式創新,形成獨具「橫琴特色」的生活垃圾分類經驗。

珠海市垃圾分類辦、市垃圾分類各專責小組、各區垃圾分類辦、廣東省環境衛生協會共30餘人出席儀式,共同見證珠海首個垃圾分類處理中心啟用。

兩網融合:打造垃圾分類處理示範運營模式

橫琴新區垃圾分類處理中心位於橫琴四塘村東側,由橫琴新區建設環保局按照政府投資項目立項建設,並委託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管理,用地面積約8422平方米,日均處理能力不小於25噸/天,設有綠化垃圾破碎區、大件垃圾拆解區、有害垃圾暫存區、泡沫冷壓區等幾大區域。按照「大分流、細分類」模式,規範處置居民區產生的生活垃圾、機械拆解大件垃圾、粉碎再利用園林綠化垃圾、安全處置有害垃圾、循環變賣可回收物等,讓各類垃圾進入相應的渠道單獨處置和利用,形成閉環,推動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

「處理中心運營基於前端分類回收,同時又能夠促進前端分類回收。」據橫琴新區垃圾分類處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旨在打造「兩網融合」的垃圾分類處理示範運營模式,即通過深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融合發展,形成從前端多元化分類回收、中端集中分揀和拆解到末端安全儲存運輸和無害化處理的完整「全鏈條」模式。

功能齊全實現「處理、暫存、利用」全鏈條

步入處理中心的綠化垃圾破碎區,工作人員正熟練操作著黃色的大型抓貨機,將經過卸料、稱重及二次分揀後的綠化垃圾放入綠色設備內進行破碎處理。粗細各異、長短不一的綠化垃圾經處理後成為鬆散細小的木屑碎料,在妥善堆放後裝車收運。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部分的碎料都將用於堆肥處理,進而實現綠化垃圾的循環利用。

大件垃圾因存在清運和處理難題,一度成為垃圾資源利用上的難點。在處理中心的大件垃圾拆解區,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在對大件垃圾進行整體拆解時,仍儘量保持著元器件、零部件及材料的完整性。據了解,對大件垃圾拆解和處理的過程是將大件垃圾由「整」化「零」,變廢為寶的過程,針對可再使用的元器件、零部件,可進行回收及無害化處理;而不可直接再使用的零部件,則需要進一步拆解,以回收其中的可再生材料,實現大件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而有害垃圾的處理方式則略有不同。「因為有害垃圾的特殊性,我們會將橫琴新區收集到的有害垃圾在這裡進行暫存,等有資質的專業公司進行定期的收集運輸和無害化處理。」現場工作人員說。

以往,居民購買家電、水果、凍品時附帶的白色塑料泡沫包裝物體積大、形狀不規則,運輸成本高,為了更好地處理本地的泡沫包裝廢棄物,垃圾分類處理中心設置泡沫冷壓區,只見工作人員將一塊塊不規則的塑料泡沫投進泡沫冷壓機,隨後,設備迅速對泡沫進行打碎螺旋壓縮處理,很快,原本大體積的塑料泡沫成功「瘦身」,以規整的長方體泡沫壓縮塊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環保型泡沫冷壓機採用了全物理螺旋冷壓的方式,沒有熱功耗,而且壓縮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和添加劑,基本不會產生次生化學汙染。壓縮後的塑料泡沫切實降低了空間佔用率,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工作人員細緻講解著設備的操作原理和效能。

生態循環:末端處理能力躍上新臺階

在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理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橫琴新區先後探索了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有害垃圾及廚餘垃圾的專項分流處理模式。其中,針對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2020年11月建成區內第一座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及宣教基地,位於珠海橫琴國際網球中心旁,佔地面積 297 平方米,日處理量為500公斤,每年可就地處理廚餘垃圾183噸,實現廚餘垃圾100%資源化,以及56%的碳減排環境效益。

該基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花草叢生,魚菜共生,成千上萬條黑水虻正努力地「工作」,將經過機器預處理的廚餘垃圾一一吃掉。據了解,這是一項利用「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廚餘垃圾的新技術。經源頭分類分揀出的廚餘垃圾,經過預處理系統粉碎後進入黑水虻處理系統進行生物處理,7天後,將被轉化為優質動物蛋白(黑水虻預蛹)和黑水虻蟲糞,可回用於魚禽養殖。另外,該基地使用好氧堆肥工藝,將橫琴島上的綠化垃圾、廚餘垃圾與黑水虻蟲糞按比例混合進行聯合堆肥,產生的有機肥料回用於有機蔬菜種植,得到的農副產品再回饋給居民。

「該基地的投入使用,既可以實現部分城市廢棄物的就地就近消納,再生產有機肥料、黑水虻預蛹等產品;也可以作為周邊地區傳播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等生態文明理念傳播的教育宣傳『微基地』,讓群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垃圾分類所帶來的成果,從而堅持垃圾分類這項好習慣。」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按照省級示範區創建標準,目前,橫琴新區率先打造完成從前端收集、中端運輸到末端處置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全力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水平,形成「全鏈條、全周期」的長效管理機制。下一步,將對全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尤其是參與率和分類標準進行提升;完善覆蓋全區的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增強可回收物交售的便捷性;促進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全鏈條發力,閉環式管理;用智能化手段探索垃圾分類長效常態管理,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水平。

來源:灣區那點事、騰訊新聞

相關焦點

  • 全面提速!分類投放讓垃圾資源化之旅更順暢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提速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建設垃圾分類知識體驗館,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辦理垃圾分類綠色生活帳戶等,倡導市民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科學理念,讓垃圾分類融入日常生活。做好垃圾分類只是安排好了這些垃圾的暫時歸宿。
  • 參閱|「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科學內涵與相互關係解析
    儘管「三化」概念深入人心、耳熟能詳,但在應用其指導固體廢物處理技術與管理的具體實踐中,特別是在指導和評價「無廢城市」、垃圾分類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和混亂之處。社會上一批暴利式的固體廢物「資源化」產業無一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的,如廣東貴嶼電子廢物拆解與回收產業,一批人從中攫取了巨額利潤,但所付出的環境代價則要數代人來承擔和償還。固體廢物處理領域一些形形色色號稱能夠「吃幹榨盡」、實現「零汙染」「零排放」的「資源化」技術,實際上都違背了基本的科學規律,不同程度地存在「移花接木」「瞞天過海」「掩耳盜鈴」的問題。
  • 盯著問題出實招 破解難點譜新篇——浙江省走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新路徑
    截至目前,浙江省設區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85%以上,基本實現「零增長」,生活垃圾「零填埋」。新增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200個,新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項目村536個;鞏固提升5245個分類處理薄弱村,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走進金華市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村,茶花產業基地鬱鬱蔥蔥,村道乾淨,村莊整潔。
  • 推進產學研合作,共建建築垃圾資源化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建築垃圾也是如此。聚焦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是城市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全面推廣和落實完善的垃圾分類的處理政策,把一個個社區建設成為綠色、和諧、美麗、節約型的社區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 山師大志願者走進泰安岱下明珠小區,宣傳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這些垃圾被分類後會如何處置呢?」「垃圾分類的意義是什麼?」「垃圾分類的出路和意義是什麼?」帶著這些疑問,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疫路同星」未來生活探索服務隊踏上了知識探索和實踐找尋之旅。
  • 橫琴發展持續升溫:廣東珠海將迎首個hello kitty主題公園
    據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海橫琴,作為粵港澳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也努力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倘若申報成功,將會積極帶動各項事業發展。    據了解,日前,在珠海巿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九屆MIF珠海投資介紹會」上,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代表橫琴新區與其中九家即將進入橫琴粵澳產業園的項目公司籤約,內容涵蓋文化創意、旅遊商務、零售百貨等,此舉意味著珠澳貿易將可增近一成。
  • 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杜鵑等各色花卉整齊羅列,釋迦果、香蕉、甘蔗、番石榴、火龍果等果木茁壯成長……昨日,記者在橫琴國際網球中心旁看到,一處嶄新的「生態園」十分顯眼。其實,這是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位於苗圃內的橫琴新區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中心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在一個個矩形立櫃內,成千上萬條黑水虻正努力「
  • 海口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率逾26%:設4個有害垃圾暫存點,試點餐...
    海口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率逾26%  設4個有害垃圾暫存點,試點餐廚垃圾就近處理  海南日報海口9月18日訊 (記者計思佳)9月18日,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海口舉行。海南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海口自8月1日在試點區域開展垃圾分類以來,按照要求配置垃圾分類投放設施,目前已配置各類垃圾收運車近1500輛,建設並改造垃圾轉運站70餘座,設置了4個有害垃圾暫存點,並開始在小區試點餐廚垃圾就近處理。
  • 陽信縣走出「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而「三句半」中提到的生活垃圾分類的好處、乾濕垃圾分類的標準等相關知識,村民們更是人人「門兒清」。「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咱們村裡不僅人人說得好,做得更好!」呂書海滿是自信地說。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能夠實現垃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 中英兩國垃圾處理合作項目啟動 珠海成首個「吃螃蟹」城市
    北極星環保網訊:昨日,由住建部牽頭舉辦的「中英珠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研討會」舉行,中英兩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合作項目也隨之啟動,廣東珠海作為目前國內唯一試點城市,未來將採用英國技術和標準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處理,成為國內首個「吃螃蟹」的城市。市政園林和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英國的技術和標準世界領先,珠海若與之看齊,城市環境將變得更好。
  • 福州首個廚餘垃圾減量化基地投用!
    隨著生活垃圾分類在咱們福州的大力推進各種各樣的創新舉措也層出不窮今天上午福州市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臺江區召開智能化、減量化成了今天的關鍵詞在融信雙杭城MINI墅、福機新苑等小區,人工智慧化垃圾分類系統、廚餘垃圾生化降解一體機、環保驛站等裝置「大顯身手」,福州首個廚餘垃圾減量化基地投用,一系列創新舉措將福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向深入。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環保勒勒車」「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大字,這些車是專門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定期入村到站將已分類的垃圾裝進按垃圾分類標準設計的封閉式的車廂。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研究所(以下簡稱固廢所),是在我國第一家專門從事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研究的民辦科研機構——於2012年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政府和鄂爾多斯市城市礦產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按照「政、產、學、研」模式創建的新型科研機構,專門從事城鎮生活垃圾及其他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發。
  • 青島市南區:全國首個「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亮相香港...
    12月15日,首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亮相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全國首臺生活垃圾「四分類」全自動機器人及廚餘、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也將在此揭開面紗。搶抓風口 鏈條重塑香港中路街道轄區青島瑞吉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加快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的風口處,研發團隊經過6個月的努力拼搏,投入經費600餘萬元,完成了全自動機器人生活垃圾「四分類」分揀及廚餘、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的軟體開發和產品製造,搶抓工業網際網路風口,實現轄區垃圾分類工作換道超車
  • 廣東分類施策示範帶動垃圾分類
    粵東西北城市,對標國內平均水平,到今年要基本建成一個示範街道,而2022年至少有1個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再到2025年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目前,廣東已制定垃圾分類工作評估辦法,對3個梯度城市設定不同指標評價體系,每季度分區域分層次開展第三方評估。同時,評估排名與省級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分配掛鈎,以充分調動各地積極性。
  • 全國首個「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亮相青島香港中路街道
    中國山東網12月15日訊 12月15日,首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新城市智慧館亮相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全國首臺生活垃圾「四分類」全自動機器人及廚餘、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也將在此揭開面紗。 搶抓風口 鏈條重塑為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香港中路街道轄區青島瑞吉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加快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的風口處,研發團隊經過6個月的努力拼搏,投入經費600餘萬元,完成了全自動機器人生活垃圾「四分類」分揀及廚餘、餐廚垃圾智能化有機處理設備的軟體開發和產品製造
  • 廣東珠海橫琴首個露營小鎮擴容升級後開園
    中新網珠海7月6日電 (記者 程景偉)作為珠海橫琴建設國際休閒旅遊島的重要項目之一,擴容升級後的橫琴星樂度·露營小鎮6日正式開園。橫琴星樂度·露營小鎮是橫琴首個露營小鎮,以「琴島奇航」為主題、以「露營+」為概念,致力於打造成集特色住宿、奇趣遊樂、戶外運動、拓展教育、特色美食於一體的全年齡休閒旅遊目的地。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南安餐廚垃圾處理廠已開展試運行,將逐步破解我市餐廚垃圾的末端處置難題,中心市區東美農貿市場廚餘垃圾處置系統或將於近日投入使用,金山小區、雲谷小區的處理站近期也將陸續投入使用……可以說,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開始「破冰」前行。
  • 吉安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試運行 首車垃圾入場(圖)
    第一車垃圾進場  大江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曾賢慧、黃河清攝影報導:12月10日,吉安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開始試運行。隨著第一車垃圾在現場管理人員的指揮下順利入場,這標誌著吉安市生活垃圾處理向「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吉安市餐廚處理中心項目總投資約5890.59萬元,佔地2萬平方米,位于吉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西側,日處理餐廚垃圾100噸,地溝油10噸。
  • 梅山街道垃圾分類分出新時尚
    晨報訊(通訊員 陳梓萌 戴黔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陳彥 攝影報導)前天下午,位於梅山街道的新梅文化廣場內陣陣歡歌,街道城管部門聯合各社區、居民文藝團體用多種形式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導居民踐行垃圾分類。
  • 2019年上海垃圾分類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無害化處理已達100% 垃圾...
    上海垃圾分類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上海市全國首個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與過去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系相比增加了前端督導的環節,且把乾濕垃圾從源頭上進行了分離等等。   1、上海垃圾無害化處理已達100%   上海是全國首個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與過去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系相比,變化主要有:一是增加了前端督導的環節;二是乾濕垃圾從源頭開始分離,並建立獨立的溼垃圾轉運、處理環節;三是可回收垃圾趨向於集中管理;四是有害垃圾的單獨收集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