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心理陰影」遮住孩子的快樂人生——寫在第27個「世界精神...

2020-12-19 百家號

焦慮、輕鬆,抑鬱、快樂……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這些看似矛盾的詞彙,已日益交織出現在兒童青少年的生活之中。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記者日前走進校園、醫院診室等地,傾聽他們的快樂和苦悶,探究如何讓他們真正享有快樂人生。

10月10日,參觀者在2018年北京市心理健康體驗周活動的心理健康體驗區體驗人機互動宣洩系統。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的世界中忽然就沒有了光……」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的世界中忽然就沒有了光……」這是一部關注抑鬱症公益宣傳片中一個女孩的獨白。飽受抑鬱症折磨的她不僅在同學眼中成了怪人,就連父母都因難以理解而抱怨說,已經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她,怎麼還這樣……

視頻中女孩面臨的精神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正不斷上演。10月7日,這部宣傳片的策劃、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郭明接診了一對父女,正在上高三的女兒楊光(化名)總莫名哭泣,上課難以集中精力,手腕處因割腕留下的道道疤痕更是讓人揪心。

睡眠障礙、自殘傾向……郭明診斷認為,女孩的臨床表現符合抑鬱症,建議除藥物治療外,還需心理幹預。「青少年正處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心理特徵還沒有完全定型,其精神衛生問題不容忽視。」他說。

和視頻中的女孩相比,楊光又是幸運的,她的父親很理解女兒,並主動帶她到醫院就診。在從業18年的郭明看來,身邊的人從漠然視之、難以理解到配合求醫,對青少年精神衛生事業而言,這是關鍵的一步。

「正確對待精神問題至關重要。」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潘秉興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常說的「小心搭錯神經」並非虛言,長期焦慮、壓抑等會改變腦部某一特定細胞群體的結構,且持久而不可逆,以至出現異常行為。這一研究成果近期已在國際權威刊物《生物精神病學》發表。

潘秉興說,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正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儘管有的煩惱來得略早,有的學生才剛讀大學,就已經為找工作而發愁;也有的來自當下,例如考試、戀愛等方方面面。

潘秉興帶領的團隊正在實驗室開展「精神疾病發病機制「研究

「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心理晴天』」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郭明的科室並不輕鬆,6日、7日兩天門診量均達到五六十人。近年來還出現一個新情況,到他這裡來就診的初高中生比例明顯增加。

「精神衛生問題是遺傳因素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長期研究精神衛生問題的南昌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李葆明看來,當前青少年所處環境的變化,使得他們的精神衛生問題日益嚴峻。

「網絡成癮也是病,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非常嚴重。」李葆明說,網際網路充斥生活每個角落,一些青少年把虛擬世界等同於現實世界,一旦離開就無所適從,得不到快樂,缺乏自信,且難以戒斷,復發性極高。

「研究表明,當前網絡傳播環境下,一些精神衛生問題引發的極端個案還易引起群體『傳染』和效仿。」李葆明說。

留守兒童家庭關愛的缺失,也是造成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的重要原因。江西省信豐縣正平派出所教導員曾雯雋除日常工作外,還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心理晴天』。」她說,很多孩子一年到頭難見一次家長,家庭關愛的缺失會讓他們的內心滋生出更多孤獨、被遺棄等不安全感。

此外,一些重大創傷性事件也會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傷害,甚至引發一系列精神問題。「父母離異給楊光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通常而言,兒童青少年時期受過重大創傷的孩子,在未來患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比率,會明顯高於那些家庭幸福者。」郭明說。

「探究精神問題,也是探究大腦的奧妙」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工作,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制定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中要求,針對精神分裂症等重點疾病以及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常見、多發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開展基礎和臨床應用性研究。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羅禮生介紹,當前各地已依託醫療機構、殘聯、基層組織等建立了篩查網絡,可為有需要的兒童青少年提供單獨上門、預約門診等多種形式的幫助。

「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之際,江西省大餘縣精神衛生防治專幹人員走進縣城南安小學,為全校1200多名學生講授健康心理知識,指導他們正確對待青春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

」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前夕,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大塘埠鎮合興村鄉村醫生邱孔江開展精神衛生隨訪工作

在郭明看來,和人們對精神衛生問題日益重視相比,精神衛生服務供給仍顯不足。以他的科室為例,和其他診療項目相比,心理治療更需時間和耐心。通常,一個臨床心理治療師一下午只能看3個病人。如今,到科室預約進行心理治療的患者已排隊到明年的2月份。

「真正破解精神衛生問題,還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探清精神疾病發病機制,為藥物研發和臨床幹預提供更精準的靶點。」李葆明說。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探究精神問題,也是探究大腦的奧妙。」在南昌大學學習生物專業的楊旻喆,抱著對精神科學的濃厚興趣,本科畢業後特意改變專業,到生命科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跟隨李葆明的團隊從事基礎研究。

新華社記者高皓亮、賴星

延伸閱讀

如果這樣,你就需要看心理醫生了

新華社記者賴星、高皓亮

中學生為課業負擔抓耳撓腮、高校畢業生為就業憂心忡忡、上班族為工作業績疲於奔命……當前社會,工作生活節奏緊張,不少人飽受精神衛生問題困擾。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呢?專家給出的建議是,如果讓你煩心的問題解決後,你依然持續感到焦慮,那就該去看看了。

「除了遺傳因素外,大部分患者的焦慮、抑鬱都與社會環境因素有關。當前社會生活節奏日益緊張,人們面臨多方面的壓力,比如買房、工作、婚姻等。」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潘秉興和他的研究團隊所關注的是大部分人能感受到的焦慮或者壓力問題。

「人們要在特定的時間完成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必然會帶來情緒上的波動,感到焦慮也是正常的反應。但如果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狀態下,且未得到正確引導,就有可能演變成精神問題。」潘秉興說。

一些經歷過重大創傷的人時常生活在夢魘當中,腦海經常會自動「回放」當時悲慘的經歷。潘秉興舉例說,比如經歷過戰爭的士兵、大地震死難者親屬,雖已事過多年,但仍難以擺脫當時的情景,這就需要心理治療師和心理醫生及時予以幹預和治療。

人們該如何看待焦慮和應對焦慮呢?潘秉興認為,壓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動力,要緩解焦慮情緒,關鍵在於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例如,面對工作壓力,有的人選擇了辭職,有的人認為這是自己應該接受的挑戰,而且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自我。」他建議,對於自我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不強的人來說,不妨求助心理醫生及時進行幹預。

「如果條件允許,不一定非要等到事情過了,才去看心理醫生。」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郭明建議,當人感到明顯的焦慮、憂鬱,自己又難以調整好的時候,就可以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張泉)兒童青少年處於身體發育、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其「心理問題」如果未能受到足夠重視並及時解決,將會對未來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嚴重的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來臨之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中國科技館黨委書記蘇青在2018年北京市心理健康體驗周活動開幕式上表示,精神發育障礙疾病已成為全球性衛生問題,影響著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群。

由於兒童的發育尚未完善,其心理狀態的表達不如成年人明確。因此,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兒童,其內心可能並不平靜。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狀況也並非無跡可尋。

專家認為,當孩子的心理行為或情感表現與其年齡不符,或當孩子的行為及情感給本身或身邊人造成持續、反覆多次的痛苦時,就可能有了「心理問題」。

專家表示,如果發生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及時處理誘因,並通過體育鍛鍊、放鬆訓練等進行積極自我調整,同時可以尋求專業幫助,通過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等更快解決問題。

「要圍繞健康生活理念等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傳播活動,營造人人關注心理健康、人人參與心理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說。

相關焦點

  • 擦掉「心理陰影」,還孩子快樂人生
    一直以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都是一個非常嚴重和突出的問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每5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而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兒童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困擾著許多家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陰影就像一團團烏雲,裹挾著孩子明媚的世界。
  • 孩子有心理陰影怎麼辦?運用「心靈溝通」,幫助孩子抹去陰影
    成人在受到刺激時會產生心理陰影,那麼同樣孩子的心靈在受到激烈的震蕩或者受刺激時也會產生陰影,比如看到恐怖畫面,父母激烈的爭吵等等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晚上妞妞睡到半夜的時候突然大叫一聲,緊接著不停的抽泣,媽媽被她的聲音給吵醒了,抱著她哄了半天也沒見好,就索性把她叫醒了。
  • 父母老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的心理,會產生多大的陰影?
    那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次數越多,孩子的心理就會越扭曲,從而導致孩子長大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大大增加。小騅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個例子。小騅是一名大學生,在外人看來,她是個挺可愛、生活得挺幸福的女孩子。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並不幸福。在她印象中,童年時是灰色的、是有陰影的,也正是這一層陰影,導致現在的她很難真正開心起來了。你可能會好奇,她的童年陰影是什麼呢?
  • 第23個精神衛生日:70%精神心理障礙未得到正規治療
    人民網西安10月11日電(梁錦)昨日是第2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為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精神衛生工作,陝西省多家醫院心理科室開展相關義診宣傳活動,提倡人們關注心理健康。 2014年精神衛生日的口號為關注心理健康,收穫幸福夢想;心理健康你我他,平安快樂千萬家;和諧社會,從心開始;消除心理陰霾,綻放健康笑臉;和諧身心,點讚生命;陽光心態,幸福人生。 心理問題中20%的發病人群是青少年 此次活動的主題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 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中國式「暴力」教育
    在巴士上,姬小卓撥通父親的電話,鼓起勇氣請求跟父親「每個月一起喝場酒」,得到的卻依然是敷衍……來自童年的心理陰影下意識裡,我們已經因為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留下了些許的心理陰影,或輕或重。為了讓父母能溫柔地對待自己,孩子慢慢就會學著討好,隱忍,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希望孩子有完整美好的精神世界,我們父母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早已不是襁褓裡嗷嗷待哺的嬰兒,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意識,情感,判斷。
  • 知乎:為什麼心理陰影會對一個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
    現在人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精神生活:跟誰在一起會開心,在哪裡上班會快樂,對什麼事情更感興趣。可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每天都很煩,什麼事情也做不下去,就感覺自己心裡很堵,對生活沒有什麼希望。前幾天,朋友在一起吃飯時,他問我:「你說,自從放假以後,每天都沒精神,除了吃就是睡,什麼也不想做,看到什麼都煩。我是不是心理有病了。」朋友出身農村,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天分,考入了名牌師範類大學,畢業後留在我們當地一所中學當老師,家庭也非常幸福,妻子在某上市公司做會計,兩個人有一個男孩,已經上一年級了。
  • 世界精神衛生日:我行動,讓「乾涸的心靈」得到滋潤—寫在第28個...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題:世界精神衛生日:我行動,讓「乾涸的心靈」得到滋潤—寫在第28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新華社記者「我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布娃娃,有一個用來縫補自己的針線包,可是有一天我卻找不到它了……」最近,一位年輕抑鬱症患者所作的漫畫,分享了自己通過治療康復的故事,打動了許多人。
  • 心理醫生: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快樂了?
    孩子留的字條中寫著:「我活得太累了」「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我早已絕望」「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等文字。 12月10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精神心理科醫師史宇也在朋友圈寫道:「這是今天下午門診接診的兩個初中生的手臂,都有輕生的想法,有一個小姑娘說很想重新活一次,好讓人心疼。
  •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這意味著天下的父母都是按照自己意願來養育孩子的,隨自己的情緒好壞來對待孩子。哪天心情好就多親近孩子,哪天心情不好就拳打腳踢孩子。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部分父母已經很少對孩子拳腳相向,可是仍然存在5種行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並且在他們長大後形成心理陰影。
  • 心理學:5種行為傷害孩子自尊,長大後容易形成心理陰影
    自孩子誕生的那天起,他們就承擔了作為父母的角色。這意味著天下的父母都是按照自己意願來養育孩子的,隨自己的情緒好壞來對待孩子。哪天心情好就多親近孩子,哪天心情不好就拳打腳踢孩子。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部分父母已經很少對孩子拳腳相向,可是仍然存在5種行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並且在他們長大後形成心理陰影。
  • ...成立「孕嬰幼心理健康中心」、「成癮醫學中心」及「精神疾病...
    活動現場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10月9日,北京回龍觀醫院舉辦了2018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宣傳活動,北京回龍觀醫院「孕嬰幼心理健康中心」、「成癮醫學中心」及「精神疾病合併代謝障礙中心」於當日正式成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市衛生計生委、市殘疾人聯合會、市醫管局和昌平區政府等部門領導以及來自全市22家精神衛生專科醫療機構的醫患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現場還為北京市第九屆精神康復者職業技能大賽的獲獎單位和個人進行了頒獎和表彰。
  • 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簡單粗暴的方式不能讓孩子改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耐心指導。被「恐嚇」著長大的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家長們帶來一點啟發。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
  • 那些被鎖在「籠子」裡的孩子:求心理陰影面積,孩子以後會怎樣?
    一雙雙澄澈的眼睛望著行人,一個個小小的身影縮於鐵架大門,這些可愛稚嫩的臉瞬間讓人有一種心疼的感覺。曾幾何時起開始流行這種行走的「鐵籠」,好幾次去小鎮的路上觸碰到這一雙雙滿懷期待的眼,但是不知該如何解救這些「被鎖在鐵籠裡的孩子」。
  • 童年「陰影」讓人生昏暗,學會正確和解,走出「陽光」的真我
    《哈麻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就曾著重講了孩子童年對成人後的心理影響。,講解了為何兒童時期的陰影,就成了我們後來的心理陰影。「陰影」書中,也詳細記錄了這種不良影響下病態心理的診治過程。正因為每個人童年經歷不同,所以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就不同,塑造了每個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看法,外面的世界變成了我們心中的世界。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本成人的童話,一次精神世界的探險
    大眾對於心理學的不了解,正是我們心理工作者的責任。 在英國,也有同樣的問題。於是,一位英國的心理諮詢師寫了一本書,用童話的形式來告訴大家,心理諮詢的過程是什麼? 這就是羅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 盤點4部暗黑系動漫,第1個男孩子的回憶,第3個小時候的陰影
    盤點4部暗黑系動漫,第1個男孩子的回憶,第3個小時候的陰影動漫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其中有很多的作品分類。有冒險,戰爭,情感,動作,暗黑等等。今天小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6部超級好看的暗黑系動漫,叛逆的魯魯修是男孩子們的共同回憶,而未來日記則是很多小夥伴小時候的陰影哦!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精神衛生日 | 孩子情緒不好怎麼辦?正確心理疏導是關鍵
    今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常見的影響因素兒童時期在不同年齡段都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情況,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它由4種基本情緒構成:憤怒、恐懼、悲傷、快樂。情緒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常見的影響因素有認識因素、氣質類型、環境刺激等。
  • 《莫讓手機誤少年》
    《莫讓手機誤少年》 一一羅建文 手機,最初只是一種通訊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型手機已經是人們生活中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重要生活工具。大人少不了它,而小孩子們好象也離不開它了。相比之下,城市的孩子接觸的精神食糧和社交活動較為豐富,他們不必單獨依賴手機和遊戲來取得樂趣。而且,城市居住人囗密度大,所以只能說這種沉迷現象不是特別明顯罷了。 其實,手機和遊戲本身並沒有罪,它只是一種生活工具和娛樂軟體。但對於缺乏正確引導的孩子而言,它是一個娛樂工具,也是他們社會生活與精神世界的中心。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一雙好父母,勝過100個好老師,有一個情緒失控的父母是孩子的悲哀,千萬不要用冷漠與苛責在我們與孩子面前豎一道牆,讓他們成為無助的孤島。成年人在面對別人的吼叫,或是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比較成熟的面對或是排解。但是孩子們的心理尚未發育成熟,根本不會去排解負面情緒,時間久了,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
  • 在線心理諮詢師:如何運用ABC理論解決自己的心理陰影
    近日有網友在心理諮詢師公眾號平臺提問:怎樣克服對一件事的心理陰影?山東省金牌心理諮詢師芳飛老師解答:心理陰影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且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心理陰影很難克服,甚至會出現「越克服越嚴重」的傾向。因此,要想真正擺脫心理陰影的幹擾,「克服」這種對抗的方式是無法做到的,真正能夠幫助您擺脫心理陰影的方式,是看到陰影背後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