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衛生日 | 孩子情緒不好怎麼辦?正確心理疏導是關鍵

2020-10-11 健康瀋陽


今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


小麗非常喜歡吃雞翅,一次在家聚餐,因弟弟吃了盤子裡的最後一個雞翅,她也想吃,因此非常生氣,用力推弟弟;

小明在玩具店選了一個自己喜歡拼圖遊戲,回家後就開始玩拼圖,因自覺拼圖太難,不能完成而非常生氣,將拼圖摔了。



像和小麗、小明這樣情況的孩子很多。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幼兒園已經延遲開學,個別地區因疫情反彈,而再度延遲開學,各個家庭取消了原有春節的探親、外出遊玩、走訪親戚朋友的計劃。有些孩子因原來假期計劃被打亂,孩子無法像以前一樣出去逛公園、逛遊樂場、買好吃的,孩子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他們會感到沮喪;又因孩子不能完全明白具體事件的由來,對接收的信息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容易產生抑鬱焦慮情緒,變得緊張、煩躁、害怕等;有些孩子可能會哭鬧發脾氣,也有可能會出現攻擊或冒險性行為。

常見的影響因素

兒童時期在不同年齡段都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情況,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它由4種基本情緒構成:憤怒、恐懼、悲傷、快樂。情緒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常見的影響因素有認識因素、氣質類型、環境刺激等。

一、認識因素

認識在情緒體驗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做出的認識評價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每個孩子在一定情境下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就會引起不同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

有一則寓言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兩個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快樂的人想:「啊,我終於找到水了!雖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有良好的開端,我一定還能找到更多的水」,於是變得高興起來;而苦惱的人則想:怎麼只有半杯水,就這半杯水有什麼用,一氣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後坐以待斃。

由此不難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還是壞,就看您如何認識它、如何評價它,看您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二、氣質類型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氣質是人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強弱、快慢上,表現在隱顯動作敏感或遲鈍方面,它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外部表現。人的氣質類型有四種,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不同氣質的兒童,情緒表現特點各不相同。

三、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人的情緒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和諧的氛圍能促進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譬如:素雅整潔的房間,光線明亮,色彩柔和的環境,使人產生恬靜、舒暢的心情;而陰暗、狹窄、骯髒的環境,給人帶來憋氣和不快的情緒。擁擠的人群常會使人感到緊張、煩躁;灰濛濛的天空會使人感到壓抑鬱悶,而優美的田園風光、湖光山色則令人神採飛揚。

而家庭環境中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兒童對情緒的表達還不成熟,因此會模仿家長的行為。父母喜怒無常的情緒產生的行為,會讓孩子無法判斷一件事的錯與對,也會因為此一時彼一時的不同態度,動搖了兒童對父母的信任。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以下情況,說明您的孩子存在嚴重的情緒問題:

1.經常無理取鬧、憤怒、情緒消極;

2.容易發脾氣,嚴重時還會打砸東西;

3.有暴力傾向,喜歡打罵他人;

4.經常性離家出走,幾天幾夜不歸;

5.常常有不安、叛逆、自閉、焦慮的情況;

6.覺得處處不如別人,極度缺乏自信;

7.性格內向,孤立自己,不和人交往;

8.在意他人眼光,過於壓抑、悲觀、失望;

9.沒主見,別人讓幹啥就幹啥;

10.拒絕說話和表達,只想自己一個人待著;

11.情緒低落又愛哭,伴有焦慮失眠。

父母該如何幫孩子學習自我的情緒管理呢?

父母老師能夠管控好孩子的情緒,是成為孩子成功的必要條件。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孩子學習自我的情緒管理呢?

一、教孩子認識情緒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這是管理自我情緒的第一步。知道現在是怎樣的心情,才可能發現原因、思索如何處理。父母可以在自己或對方心情不好時,趁機引導孩子知道:「我生氣了」、「嗯,現在我很緊張,心跳很快」、「媽媽好煩惱好擔心」等等。有些遊戲,如製作不同的情緒圖卡、表情臉譜等都可以讓孩子進一步學習,原來人的感覺有這麼多種。

二、教孩子學會講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聊天,或適時問孩子:「你現在是什麼感受啊?」「你喜不喜歡?」「什麼事情讓你這麼生氣?」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等遊戲教給孩子疏導情緒的方法。有時還可以通過交換日記、寫紙條的方式說說高興和不高興的事。如此一來,孩子也就逐漸學會,如何用「講道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

三、教孩子疏導不良情緒

一件在成人看來是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發孩子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甚至引起情緒的「海嘯」,使孩子的表情、聲調、手勢和姿態發生變化。當孩子生氣發飆或悶悶不樂時,大部分父母會做如下處理:

1.您比他還暴,以暴制暴,把他壓下去。

2.威脅他:「你再鬧我就不要你了!」

3.妥協,「算了算了,鬧得我頭疼,全部都依你還不行嗎?」

4.放棄,「你自己鬧吧,我不管你了」。


這些都是錯的,這些都會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埋下「地雷」,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因而動怒,既無法制止,也無法讓孩子學會如何疏導不良情緒。建議父母做如下處理:

1.「你現在情緒不對,我們不適合溝通,過一會兒你情緒恢復了再溝通。」

2.開始溝通,「父母為什麼不允許你那麼做,你這樣做的壞處是什麼?」

3.一旦與孩子談定了就不再妥協。

父母還要懂得利用此機會,教孩子幾招調節不良情緒的好方法,引導孩子適度發洩。

1.教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怒氣。研究證明,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較少,因為他們懂得以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於是容易被滿足,而且當他們說出自己生氣難過的原因時,不僅有助於情緒宣洩,也能獲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父母可以在孩子生氣、難過的時候,教導他們用語言而非肢體表達怒氣。

2.換個想法海闊天空。如果孩子陷入某種負面情緒裡,通常是因為「想不開」,此時,父母可以帶著他想些好事情,或引導他發現原來事情沒有這麼糟。孩子能夠學習用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進一步也就可以用有創意的方式,自己想辦法解決困境。

3.放鬆心情玩一玩。壓力經常是孩子心情不好的來源之一。可以教孩子做做伸展體操,或是用力畫圖、用力唱歌,讓他體會這些「用力動作」對解除緊張情緒還是很有作用的。下回他就能有更多選擇,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了。

4.換個角度看自己:我真的很不錯!

當心情不好或遭遇挫折的時候,孩子很容易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看法,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勁,這時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他曾經在其它方面表現得很好。讓孩子時常記起自己成功的經驗,可以幫孩子找回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也更願意去接受挑戰。

5.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因為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快樂的情緒。父母應該經常多鼓勵、多讚美孩子,增強他們的獨立性、進取心。

另外,目前仍處於疫情期間,對於有情緒波動的孩子,家長一定多關注。對於孩子接觸的消息和進行科普時一定要進行篩選和過濾,選擇一些權威的報導和官網的報導,不信謠、不傳謠,給孩子提供關於疫情必要和可靠的消息,同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多地討論疫情。讓孩子心存希望,相信不好的會過去,這場戰役我們必將取得勝利。同時,不能因為疫情原因就放任長期在家的孩子。一定保持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為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保持生活的一貫性和穩定性,能幫助孩子保持心理穩定。在安全前提下,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個每日計劃,讓孩子宅在家中的生活變得更有目標、更有意義。建議多安排一些像下棋、畫畫、手工製作、角色扮演類的活動或親子遊戲等。



總之,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而是呈波浪式上升的。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是如此。面對孩子情緒波動期的無理取鬧和火爆脾氣,爸爸媽媽要多理解他們,教給他們調節情緒的方法。如果孩子情緒問題非常嚴重,就需要到專業的心理機構求助。擁有良好情緒、健康心態的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更容易獲得幸福和成功,這就需要我們儘早地關注孩子良好情緒的建立與培養,因為,培養、建立良好的情緒是他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本期專家】



何俊鵬,瀋陽市安寧醫院四療區科主任,主任醫師,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24年,熟練掌握精神科常見病的診斷與治療,以及對精神科急症的診斷與治療;主攻方向:物質使用相關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在精神疾病治療方面以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為主,兼任MECT室工作,尤其擅長應用無抽搐電休克(MECT)技術治療精神障礙。


相關焦點

  • 世界精神衛生日來了!點擊進來做一份心理健康測試吧!
    關於世界精神衛生日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992年發起的,我國自2000年舉辦首次「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向社會公眾進行專題宣傳,促進對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的重視及發展。
  • 世界精神衛生日|身體要健康,心理更要健康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在此背景下推動社會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很多人都知道要去找醫生可是我們情緒,我們的心理出現狀況了如果發現了自己的心理需要疏導千萬別諱疾忌醫及時進行心理幹預和心理疏導積極的面對
  • 2020世界精神衛生日 | 關於心理健康,十條建議送給你
    2020 年 10 月 10 日是第 29 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小睿整理了十條建議,送給親愛的你。大多數人都忽略掉了「心理養生」,而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體會到幸福感的最關鍵因素。長期的消極情緒,會降低我們的免疫力;長期的焦慮,會影響我們心臟健康;長期的躁狂,會導致心血管等疾病。
  • 世界精神衛生日 太原科大失眠抑鬱門診開展精神心理健康宣講活動
    2020年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10月10日上午,以精神衛生日和健康中國·山西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為契機,太原科大失眠抑鬱門診資深精神科何有東醫生為大家開展了精神心理健康防治科普宣傳講座
  • 世界精神衛生日|你還好嗎?快來看看自己的心理有中招嗎?
    【抑鬱症沒有所謂的「模樣」,有些人笑著卻想自殺】抑鬱症並不是矯情或者心情不好,它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超微健康 世界精神衛生日情緒異常:情緒改變是心理問題最常有的表現,也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信號。超微健康 世界精神衛生日
  • 世界精神衛生日
    當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後,對精神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卻逐步顯現。今天是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此前一項針對全國5萬餘人的線上調查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有過抑鬱、焦慮情緒的人超半數,有過失眠急性應激症狀的也都超過兩成。目前,全球疫情尚未結束,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人,都應關注心理健康。
  •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兒童心理疏導有講究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醫師張曉鳴介紹,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動。兒童的心理和身體一樣,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養」。如果在相應階段,他們的「心理營養」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會影響到一生的心理發展過程,有的孩子會在生活中一直尋覓那個缺失的「營養」,有的孩子會在生活中重複早年的「噩夢」。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一個從健康、亞健康、亞疾病到疾病的軌跡。
  • 世界精神衛生日:烏市多家醫院舉辦義診和健康公益講座
    天山網訊(記者 康顥嚴)2020年10月10日是第2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 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當天,烏魯木齊市多家醫院舉辦義診和健康公益講座等活動。
  • #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和焦慮都是病,不要硬扛
    今天是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此前一項針對全國5萬餘人的線上調查報告顯示,疫情期間,有過抑鬱、焦慮情緒的人超半數,有過失眠急性應激症狀的也都超過兩成。儘管目前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但疫情對於精神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出來。後疫情時代,對於精神心理健康的關注不能少!
  •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希望更多人能夠正確看待抑鬱症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 2019年2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等在《柳葉刀·精神病學》在線發表研究文章,對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的患病率數據進行了報告。
  • 莫讓「心理陰影」遮住孩子的快樂人生——寫在第27個「世界精神...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記者日前走進校園、醫院診室等地,傾聽他們的快樂和苦悶,探究如何讓他們真正享有快樂人生。
  • 百度精神衛生日搜索大數據:疫情衝擊實體行業 今年餐飲業者心理...
    不平凡的2020年走過大半,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但疫情對國民精神和心理層面造成的影響仍在持續顯現。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百度App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央視新聞共同發起「別怕有我」關愛精神健康公益活動。
  • 中礦大信控學院心理自助中心開展「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準備工作為倡導關注精神衛生知識,引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10月10日中午,信控學院大學生心理自助中心於一食堂前開展以「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我行動」為主題的世界精神衛生日戶外宣傳活動。
  • 世界精神衛生日:從今天起,關心自己和孩子的抑鬱症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我想跟大家深入聊聊抑鬱症的那些事兒。年幼孩子的抑鬱症狀與成年人相似,會表現出悲傷、情緒低落或無望感等情緒變化。抑鬱症雖然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它是可以治療的。,怎麼辦?治療醫生可能會建議先進行心理治療,如果沒有明顯改善,則考慮將抗抑鬱藥物作為額外的選擇。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對治療抑鬱症最有效。
  • 孩子拒絕心理疏導,怎麼辦?
    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常常令家長們焦頭爛額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厭學逃學、早戀、叛逆、考試焦慮、網癮等各種行為問題層出不窮;還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比如焦慮、抑鬱。如果家長不及時、合理的處理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孩子的身心將遭受損害,性格、行為出現扭曲,影響今後一生的發展和幸福。
  • 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症並不遙遠,請正確看待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症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並正確看待抑鬱症!
  • 第23個精神衛生日:70%精神心理障礙未得到正規治療
    人民網西安10月11日電(梁錦)昨日是第2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為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精神衛生工作,陝西省多家醫院心理科室開展相關義診宣傳活動,提倡人們關注心理健康。 2014年精神衛生日的口號為關注心理健康,收穫幸福夢想;心理健康你我他,平安快樂千萬家;和諧社會,從心開始;消除心理陰霾,綻放健康笑臉;和諧身心,點讚生命;陽光心態,幸福人生。 心理問題中20%的發病人群是青少年 此次活動的主題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 精神衛生日搜索大數據:產後焦慮、職場壓力成30+女性「情緒殺手」
    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百度App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央視新聞共同發起「別怕有我」關愛精神健康公益活動。同時,為響應「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的精神衛生健康日主題,百度發布《2020國民戰「抑」圖鑑——百度精神衛生日搜索大數據》,多維度展現後疫情時代國民的精神健康需求及藉助網際網路積極應對抑鬱情緒的真實樣貌。
  • 【世界精神衛生日】護佑心靈,家庭教育協會在行動
    【世界精神衛生日】護佑心靈,家庭教育協會在行動 2020-10-11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世界精神衛生日 | 你對抑鬱症了解多少?
    在此背景下,推動社會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加強抑鬱症在內的心理問題防治,就顯得尤為重要。小睿邀請到了蘇州大學附屬廣濟醫院梅其一主任,將於今晚(10 月 10 日晚上 8 點—9點)給大家帶來一場直播。主題是:從精神心理角度解讀抑鬱與自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