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莆田人過冬至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2020-12-20 騰訊網

下周一就是冬至了

莆田人過冬至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呢~

一起快來看看吧

===冬至的由來===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冬至日,不但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俗稱「冬節」 「長至節」 「亞歲」等。在周代行顓頊曆,以今夏曆的冬季十一月為正月;因此,周時正月即今農曆十一月,故其時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太初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其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因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故而在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則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故而冬至又被稱為「小年」, 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後來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亦源於冬至。

這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在莆田,冬至更是隆重,莆仙方言有句諺語「冬至夜大過三十夜,冬至早大過初一早」,對其重視的程度不言而喻,而且經過代代相傳,莆田形成了獨特的冬至節令文化。

文 | @莆田市博物館

莆田人的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候。在莆田,人們依據冬至對應的農曆來預測年節前後的氣溫。莆仙民諺說道:冬至在月頭,寒凍年瞑兜(年節前);冬至在月中,不冷又無霜;冬至在月尾,寒凍正二月。

人們將冬至視為「團圓日」,取「湯圓」寓意為「團圓」,搓湯圓、吃湯圓、貼湯圓,祭祖掃墓以及貼「消寒聯」等,都是極具莆田特色的民俗文化。

冬至瞑搓丸仔

莆田將冬至的前一夜稱為「冬至瞑」。

「冬至大如年」,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廳堂點上紅蠟燭,在祖先神位前的圓竹匾裡放上插著「三春」(福祿壽紙花)的紅福橘,用紅紙封著的十雙筷子,一排生薑,一塊板塘來供奉祖先,寓意著全家團圓美滿興旺,生活甜蜜。

圖/林昇輝

然後關上大門,全家人圍在「大笠弧」四周,開始「搓丸仔」,其樂融融。家庭主婦把糯米粉和水在「大笠弧」上推壓均勻,使其粘結。這時,全家人把它搓成龍眼那樣大的「丸仔」,祝願全家團圓,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小孩兒們喜歡把丸子搓成各種形狀,用捏金元寶、舂米工具和小狗等形狀的湯圓來祈福。捏金元寶和金錢餅(銀元),祈求財源廣進;捏舂米杵和舂米臼,祈求五穀豐登;捏小狗,看宅護院保平安。在搓「丸仔」的時候,還得注意不要掉到地上,大人為了防止孩童玩鬧,還會嚇唬孩子如果掉地上,那以後身上就會長出一模一樣的小白斑。

搓好丸子之後,大人們會把丸子、生薑、板塘、紅筷子擺在廚房灶公前,點上夜明燈來過夜。孩子們常常耐不住冬至長夜,饞著要吃丸子,「愛吃丸子天不亮」的莆仙諺語由此而來。

冬至早,食湯圓,

掃墓祭祖

在莆仙地區,冬至這一天祭拜掃墓的人最多。

圖/林昇輝

冬至早,家庭主婦給全家人下湯圓加姜、糖煮熟後,先供神祭祖,焚香敬土地公、灶公等,然後另取一些湯圓放涼,貼在自家門楣兩側的春聯之上,左右各一顆,祈求家族興旺發達。最後才輪到大人小孩吃既甜又圓的「丸子」, 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甜蜜幸福。在涵江區白沙等山村,民眾還會給果樹等處貼上「丸仔」。

人們吃完湯圓後,挑著裝滿煮熟的丸子、炸豆腐、紅團、白團、水果的擔籃,攜帶銀紙、香和現代種類繁多的新式祭品上山掃墓。路上車水馬龍,祭掃大軍形成壯觀景象。山上煙霧升騰,大人們拿起鋤頭等工具清除雜草泥土後,擺上祭品,用跪拜表達對祖先的敬重與思念。

客鳥丸

莆仙的冬至丸一般是白色的。但這一年家中如有新婚的夫妻,搓的丸子要加紅色,還要搓一些豆粒大小的小丸子,丟到屋頂讓喜鵲硺食,俗稱「客鳥丸」。當喜鵲爭先硺食這些小丸子時發出「嘻嘻」的叫聲,表示報喜,增添了喜慶的氛圍。

圖/林昇輝

貼丸子的傳說

在莆田過冬至還有一個貼丸子的習俗。人們把煮好的軟糯的丸子用籤子串起來插到門窗兩旁,或直接貼在門窗上。這個習俗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古時候山裡有個叫順安的孝子,為了討母親開心,把糯米磨的粉搓成一粒粒丸子,再用竹籤串起,插在門上、窗上和牆上,十多年沒間斷過。順安的母親去世後,人們為了學習順安孝敬母親的美德,家家戶戶在冬至時也在門窗兩旁貼起丸子,以此教育子孫愛老敬老。

相關焦點

  • 大年初四的習俗與禁忌您知道嗎?恭喜你豬年發大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四的習俗與禁忌您知道嗎?恭喜你豬年發大財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     原標題:大年初四的習俗與禁忌您知道嗎?
  • 莆田人的端午節就是不一樣!全國獨有!
    圖片來源:大米視覺說起端午節大家都知道,全國各地都有扒龍舟,包粽子等習俗,但是莆田人過端午節,那可真是花樣百出,從五月初一就開始過!從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童謠:"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龍船……」中就可以知道,端午節期間的莆田人,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習俗。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習俗,是外地所沒有的。
  • 清明節假期來臨,特殊的假期,四川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清明節即將到到來,作為這個春暖花開的時間裡,處處皆是花葉繁茂,風景如畫,那麼法定節假日的三天小假期你又想怎麼度過呢?有網友表示清明節不當然能少的就是掃墓祭拜親人啦,然後還要帶著家人來個春遊,走進大自然,體驗這個一年最美的時光。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朱元璋大怒:「我當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許多禁忌和約束已經煙消雲散。
  •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大年初一吃餃子     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 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每到中元節(鬼節),媽媽總會叮囑:不要在水邊走,不要披頭散髮睡覺,不要亂拍他人肩頭,不要半夜晾衣服。並且每年中元節,都會煮的一些奇怪的食物。鴨子「鴨」就是「壓」,喻為壓住鬼魂鴨是一種水、陸兩棲動物。鴨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
  • 莆田本地人告訴你,關於莆田,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莆田是一個位於中國南方的沿海城市。它歷史底蘊豐富,史稱「興化」。在莆田的歷史上,曾經出過好多個科舉狀元,莆田人的母親河木蘭溪在政府的管制之下變得越來越美麗。說起莆田,不知道在廣大網友的心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著一位地道的莆田人,來一起看看關於莆田這一座城市你所不知道的那些秘密!
  • 園莊人的正月初一,這14個習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大年初一有很多習俗,而你知道的都有哪些呢?莆仙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要「開門炮仗」,接著有拜年、佔歲、吃齋、不掃除等習俗。先告訴大家明天早上莆仙人必須做的一件事▼莆仙有習俗:大年初一吃麵漲一歲,莆仙人的年齡限定,好像就是傳統意味裡初一早上吃一碗莆田線面(也指莆田媽祖面),沒人要吃一碗麵,吃了線面就是漲了一歲!
  • 炸豆腐、聊民俗、過大年——揭秘莆田人初四過大年習俗[組圖]
    炸豆腐是莆田人過年必備的美食,香噴噴金燦燦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貴。過了油,香噴噴的炸豆腐就做好了,剛出鍋的炸豆腐香氣四溢,十分美味。中國網記者 林凡凡攝影中國網2月14日訊(記者林凡凡)正月初四這一天對於全國其他地方的人來說早已是嶄新的一年,然而對於福建莆田人來說,他們的新年還要在初四這天重新過一遍。早起,鄰家院子裡大人小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一問才知是在做炸豆腐。記者於是和這一家人一起動手,順便和鄰家的伯母聊一聊莆田人過大年的習俗。
  • 冬至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吃碗餃子 祭奠先人| 冬至的這些習俗你知道嗎?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12月21日冬至,不少人或去菜場買肉、餃子皮,或去餃子店吃碗熱騰騰的餃子。在冬至之前,已有不少人給已逝的親人上墳,用鮮豔的菊花寄託思念。每年冬至,這家餃子店都生意火爆12月21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冬至和餃子刷屏。
  • 中秋快樂丨湖南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除了賞月、吃月餅這些平常的習俗外,湖南各地還有各種好玩奇特的中秋習俗,比如「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聽起來都很與眾不同。一起來瞧瞧,說不定你的家鄉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中秋習俗呢?懷化偷月亮菜新晃是位於湖南西部邊陲的侗族自治縣,這裡的中秋夜流行一種「偷月亮菜」的古老習俗。在侗鄉人的傳說裡,中秋這天晚上,月宮的仙女會把甘露灑向人間,甘露代表無私,因此這一夜人們可以共同享受瓜果蔬菜的鮮美。
  • 罕見「潤四月」 ,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在臺灣地區,閏月有這樣的習俗:已經嫁出去的女兒需要買一副豬腳和面線給娘家的母親,通常是兩隻前豬腳和六把面線,面線上面綁紅絲線和春花。(*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綜合整理自網絡)3、婦女喝閏月茶 武夷山地區有閏月喝茶的風俗,而且主要是婦女喝茶,男人不能參加,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
  • 五一莆田市內遊不知道去哪?這些你曾忽略的美景值得一去!
    醉美莆田,你曾忽略的美景-----魚友:旅人蕉莆田其實一直都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要山有山,要海有海,要美食有美食。老是說應該是一個旅遊勝地,不過由於沒有人發展旅遊業,很多地方都是沒開發的。很多人會沿著這個臺階散步聊天,還有調皮的小孩在臺階下衝洗。很有意思。下圖是去年我生日時,在泗華邊上一個小空地,這個地方三面環水,很少人知道哦。很美的。
  • 從小年到除夕,祖輩流傳下來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的歷史悠久,據說是古時候年頭歲尾舉行的祭神拜祖的活動,但經過千百年的變遷,留下來的習俗都是民族的精華,那麼從小年到除夕的這些習俗,大家都知道多少呢?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就正式的進入春節倒計時了。辛苦勞動了一年的百姓們,為「過大年」開始準備著,在「小年」的這天每一戶人家都要拜祭「灶神」,奉上富有深意的灶糖、糖餅這些貢品。
  • 二月二龍抬頭都有哪些禁忌和習俗呢 你知道嗎?
    二月二龍抬頭都有哪些禁忌和習俗呢 你知道嗎?時間:2020-02-23 20: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都有哪些禁忌和習俗呢 你知道嗎? 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 搬家的這些風水習俗你知道嗎?
    搬遷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都是人生的大事。我國各地都有很多搬遷的風水習俗,這些封建文化的積澱,一般都是有益於風水,當然了有些人覺得這是迷信,毫無意義,人各有志,咱們不強求,但是中國自古就有一個求福的文化,凡事圖個吉利,不信的人隨意做就行了,但是你也要知道這些文化,不要因為一是逞強犯了朋友們的忌諱。
  • 為什麼莆田人除夕夜稱為小年夜,正月初四為大年夜
    跟很多地方都一樣,在外奔波一年的人都喜歡回老家,只有回家才會讓人放鬆,陪父母走親戚,說說各自經歷。臘月二十五那天我們這邊有一個說法,就是那天不能向別人討債,這天的節日比較大,大人都要特別交待小孩在外面不能罵人,更不能和人打架,大人也不能打小孩。
  • 圍觀莆田周邊這些地方的酒席菜色!
    先不說在座的單身狗們,內心有沒有受到暴擊,光是掏出去的禮金,就能讓人心痛好久!不過參加婚禮也是有好處的,比如...可以吃好多場酒席魚友小小木頭最近曬出了,四場不同風格的酒席,看看這些吃癟錢包的酒席,都有哪些菜色!
  • 莆田中秋節習俗有哪些?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送秋」
    在莆田,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十五,出嫁的女兒「擔」禮物回娘家,看望父母,表達尊親愛親的傳統美德,鄉人俗稱為「送秋」。這個傳統的習俗傳承至今,成為莆田市獨有的中秋文化。在魏麗婷準備的「送秋」清單中,有莆田傳統美食米粉、芋頭、豆腐皮等,以及豬腳、板慄、月餅,還有給老人置辦的衣服、鞋襪等生活用品。「因為我不是第一年出嫁『送秋』,禮物相對簡單。
  • 十五的月亮·中秋特輯|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裡,與家人一起賞月,共嘗月餅,歡度佳節,已是我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那麼,你知道中秋的由來嗎?各地有什麼習俗?川川子帶你談古論今,來盤一盤這月圓背後的故事。#3 燃燈中秋之夜,在古代時有燃燒紙燈以助月色的習俗,現在全國多地仍保留有此習俗,尤其是在湖廣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