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喪偶式」育兒:網上是慈父,現實中卻對孩子不聞不問

2020-10-17 貝丫媽媽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喪偶式教育,作為從前家庭的常態曾一度引發熱議。隨著現如今社會呼籲增強,也有不少男性開始重視自己的家庭。然而,近幾年,一種新型的「喪偶式教育」卻悄無聲息地出現,讓女性更為痛苦。

楚媛和丈夫結婚五年了,孩子三歲。在外人眼裡,她的丈夫體貼老婆,關心孩子,簡直是「三好男人」的典範。但只有楚媛知道他丈夫的「真面目」。

事實上在外人眼中十分關心孩子學習的丈夫,在家裡的時候卻很少把注意力給孩子。他朋友圈裡曬的各種孩子照片都是楚媛拍的,一些基本信息也都是從楚媛口中得知。

比如:丈夫在朋友圈曬出自己陪孩子寫作業的照片,真實情況卻是他隨手拍了一張照片,就坐在一旁刷視頻,等孩子做完作業之後,從來都是起身就走。

不光對孩子如此,他對楚媛也是如出一轍的冷淡。

最可怕的是,每次當楚媛試圖向別人抱怨丈夫對孩子不聞不問的時候,別人總會說她:「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要是有你這樣的老公,早就笑瘋了。」

似乎在這些男性看來,他們是「幫忙」帶孩子,當他們幫忙了的時候,就應該受到讚譽。倘若這個時候妻子再有什麼不滿,那就是她得寸進尺。

抱著這種心理,這些男性雖然在表面上裝作特別關注孩子,但實際上對於孩子的一些細節問題一無所知。

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他們將自己偽裝起來,讓寶媽變得「孤立無援」,再沒有立場要求他真正地參與起來。

從本質上來說,他們覺得孩子和家務都應該是妻子的任務這一點並沒有改變,只不過從剛開始的一點兒都不管「進化」成了現如今的裝裝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強迫家人要陪他們裝樣子,就為了他的「好丈夫」「好爸爸」人設。

這就好比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的作業,隨便亂寫一通交上去。看上去任務好像是完成了,但完成的絲毫沒有意義。不僅如此,這種新型的「喪偶式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壞處。

致使親子關係流於表面

小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相反在感知情緒方面,他們可能比大人要更加敏感一點。父親是真心陪伴自己,還是敷衍了事,他們都能夠非常清晰地感知到。

一切親子關係都始於陪伴。同理可得,沒有陪伴的親子關係必定冷漠、流於表面。即便看上去父子之間似乎很融洽,但實際上兩個人誰也不了解誰,他們之間仿佛存在著一道打不破的壁壘。

致使夫妻關係冷漠

相比較之前的喪偶式教育來說,或許那個時候妻子還能通過向他人傾訴,得到他人理解而緩解自己的情緒。但這種新型的喪偶式教育無疑把她們的最後一條路都堵死了。

明明家務都是自己做的,孩子放學、作業以及學習上的各種事情都是自己調和的。丈夫只是敷衍了事,在外人假裝慈父罷了。

但當她承受不住想要傾訴的時候,卻發現周圍已經沒有人願意理解她了,不僅如此還要斥責她不識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種委屈很少有人受得了,久而久之,夫妻感情必然會受到影響,甚至離婚收場。

給孩子樹立了糟糕的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的一些特徵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對小孩子來說,於父親這個角色他們天生會產生一種孺慕之情,想要得到父親的讚賞或者是變得和他一樣。

倘若父親在家庭中充當著這樣一個虛偽的角色,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的婚戀觀、家庭觀必然會受到影響。

比如:小男孩在長大之後可能會成為像父親一般的人,而女孩子在長大之後會由於父親的影響對男性抱有偏見。

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都是非常不好的。

生活就像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用這句話來形容這些父親的虛偽面容,真是太合適不過了。但生活畢竟不是連續劇,喜怒哀樂都要演給別人看。真正的冷暖,是自己感受的。即便丈夫演的再真、再像,那些隱藏的問題終有一天也會爆發出來。

所謂的「好丈夫」、「好爸爸」人設壓根就是虛無縹緲的名頭罷了。倘若真的有心,即便真的什麼都不會,只要多花心思去和孩子接觸,一點一點完善自身,那就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相關焦點

  • 老公對孩子不聞不問,喪偶式育兒是啥體驗?過來人的講述很戳心
    老公對孩子不聞不問,喪偶式育兒是啥體驗?過來人的講述很戳心在前段時間,「喪偶式婚姻」是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也是目前很多夫妻所面的狀態,陳女士與丈夫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方面,丈夫雖然對孩子也很關心,在家裡也會和孩子進行適當的交流,但類似學習以及心理成長狀況卻不聞不問,只好由陳女士一個人來負責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而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或者沮喪的時候,也是由陳女士一個人來撫慰,丈夫可能是因為男性的粗心,常常注意不到異常情況,更別提與孩子談心或者提供幫助了。
  • 我是怎樣從「喪偶式育兒」的泥潭中爬出來的
    當年我第一次聽到「喪偶式育兒」這個詞的時候,簡直倒吸一口涼氣——太狠(zhǔn)了!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女人們也會半調侃半埋怨地提到一個近義詞——甩手掌柜。但在那時候,甚至男人們也會心無芥蒂地不時用這個詞自嘲,沒什麼心理壓力。而「喪偶式育兒」,即使是滿腹牢騷的女人們,真要把它面對面甩給自家老公,恐怕至少也還要在心裡掂量一番吧?
  • 豆瓣9.0,《坡道上的家》披露喪偶式育兒,是什麼壓垮了母親
    丈夫對家庭和孩子不聞不問,也就是口頭承諾要幫忙照顧、婆婆又時不時挑三揀四,冷嘲熱諷用言語刺激她。媽媽決定要生這個孩子也是婆婆、丈夫的意思,自己因為長期的抑鬱和低落的情緒導致精神崩潰,所以受夠了,想要解脫。爸爸不願意帶娃,不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在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就像一個局外人。
  • 「喪偶式育兒」危害重重,除了傷害孩子,也正在摧毀家庭幸福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今社會,絕大多數家庭都存在「喪偶式育兒」的現象,所謂的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缺失,如父母其中一方長期外出,或者待在孩子身邊,父母其中一方與孩子並無溝通交流,毫無情感輸出
  • 「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
    近些年來,「喪偶式育兒」的話題,常常出現在育兒圈的談資中,也是很多媽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今天,我特意就這個話題,好好和大家談談,「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大家有什麼自己看法或心得的,可以在評論區踴躍發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喪偶式育兒」,你躺槍了麼?
    有人說,這不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麼?其實,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電視劇中,在現實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顧佳能力超強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位女性資質平庸,家庭條件一般,老公常年出差在外,一個人面對孩子,深陷在這種「喪偶式育兒」的模式之中,辛辛苦苦的維繫這個得來不易的家。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兩個孩子。好一點就是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而丈夫的工作是銷售,經常出差在外,一個月能回家兩三天的樣子。
  • 改變「喪偶式育兒」,不妨從育兒假開始
    參與立法的江蘇省婦聯負責人坦承,共同育兒假的目的是為了倡導男性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這一句話乍一看沒什麼問題,往深處一想又覺得哪裡不對,男性本來不就應該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嗎?是啊,本來應該,可現實卻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
  • 機智的父母,在孕期,就開始預防「喪偶式」育兒
    但在另一件事情上,則幾乎是絕對:自己育後會否遭遇「喪偶式育兒」。這,就是「喪偶式育兒」的前奏--在孕期時,丈夫對待妻子、腹中孩子的態度,所投射出來的,就是夫妻間的相處模式。,最終形成喪偶式育兒。既是前兆,也是提醒,更是改變未來的契機如果仍由事情發展,雙方都置氣下去,那麼喪偶式育兒就幾成必然。而如果我們在孕期就已經遇到這種前兆,應是幸事而不是哀事。
  • 中國式婚姻現「新暗傷」,比喪偶式育兒更讓人頭疼
    代代相傳下去,就逐漸衍生了「喪偶式育兒」教育。有人說,母親就是天生就該去照顧孩子,24小時待崗,全年無休,隨叫隨到,而父親就是一個擺設,只要提供一顆精子,從此就能高枕無憂,對孩子不管不顧。雖說上面這句話有些誇張,可實際生活中,深陷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們每天過得日子,未必好得到哪去。老公不幫忙帶孩子,已經讓寶媽們頭疼不已。可怕的事情是,當我們還在批評喪偶式育兒時,另一種婚姻劫難正在悄悄興起。
  • 《皮胡》VS《坡道上的家》:喪偶式婚姻中哪位母親對孩子更殘忍?
    序言:近日,我在無意之間看到一個電影解說《皮胡》,主要就是講述由於喪偶式婚姻造成的家庭悲劇,這讓我聯想到了《坡道上的家》這部同樣是講喪偶式婚姻的日劇。藉此機會,我想分析兩個悲劇之間的聯繫,還有的就是影視作品中的兩位母親不同的做法,對孩子而言,哪種更殘忍?
  • 喪偶式育兒頻發!這幾大原因值得思考
    喪偶式育兒方式因為現在有很多是喪偶式的育兒方式,新手媽媽們都被逼成了女漢子所以說&34;這個詞的產生是為了譴責的是那些有孩子後和沒孩子時一樣瀟灑、自我,對養娃育兒漠不關心,把所有育兒任務撒手給媽媽的爸爸們。 當「喪偶式育兒」這一種現象出現時,爸爸們的任務引起討論。
  • 「虎媽」 「貓爸」式的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但隨著社會發展,女性地位不斷提高,「慈父嚴母」的家庭反而是越來越多。強勢嚴厲的母親,寬厚仁慈的父親,用現代的話講,那就是「虎媽貓爸」。「虎媽」這個詞來源於一個美國華裔女人,叫蔡美兒,前幾年她出版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專門講她是如何嚴格教育孩子的,因此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爭論。如今,她的兩個孩子都畢業於哈佛大學,事業有成。
  • 喪偶式育兒,要老公有啥用?寶媽式悲哀:就是為了孩子在扛著!
    如今喪偶式育兒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這也恰巧說明了我們現在大多數寶媽遇到的現實問題。下面這組孩子和母親的對話就反映出了寶媽們的真實寫照。
  • 如何讓「隱形爸爸」顯形,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告別「喪偶式育兒」
    近年來,「隱形爸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據調查,中國有八成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1小時,而每天陪伴孩子達到3小時的父親不足一成。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呢?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告別「喪偶式育兒」嗎?「喪偶式育兒」現象的產生原因我們看到周圍的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父親角色缺失,爸爸家庭教育參與程度不夠的現象。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弄明白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後才有可能針對原因,真正能找出一些很好的辦法或者切入點,改變這一現狀。
  • 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媽媽的煩惱,爸爸的困境
    也許這只是一個極端現象,畢竟越來越多的奶爸也加入了照顧孩子的行列中來,但實際情況往往一言難盡。這種現象的名字叫喪偶式育兒。所謂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支持,比如早出晚歸、孩子事情都不管、與孩子互動很少甚至無語言交流等情況。
  •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父親育兒的N種優勢
    問吧精選 | 對「喪偶式育兒」說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媽媽是絕對的主角,爸爸的角色甚至完全消失。這種現象被戲稱為「喪偶式育兒」。父親在育兒中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
  • 比喪偶式育兒更讓人怕的是「詐屍式育兒」,這些你中招了嗎?
    近兩年大家討論的最多、最頻繁的詞彙是:喪偶式育兒。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共同參與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大前提,喪偶式育兒便是直接指出了當下社會上許多家庭存在的一個共同現象:孩子教育過程中父親的缺席。 同時由此延伸出另一個詞彙,詐屍式育兒。具體是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
  • 「喪偶式育兒」的3大特徵,你中招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我聽說了一個新詞,喪偶式育兒,「喪偶式育兒」的寶媽會有3個特徵,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正是因為大部分人都覺得帶孩子就是女性的責任,所以導致很多家庭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對於孩子的問題,通常都是寶媽一個人在帶孩子,寶爸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一概不問,漠不關心,甚至還覺得自己在外邊掙錢很辛苦,這樣的生活時間長了,寶媽的辛苦得不到理解,就會感覺特別的累,不過也有一些寶媽是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對於一些比較愛面子的寶媽還會在朋友面前撒謊說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帶孩子,寶爸也是會管事的,然而事情究竟是怎麼樣的,外人基本上一眼就能夠看穿的。
  • 王櫟鑫公布離婚,愛妻人設崩塌,妻子喪偶式育兒開始了?
    12月14日晚,王櫟鑫突然在網上發表離婚聲明,宣布與妻子離婚,從此兩人都各自為安。離婚文章可以說不短,裡面說他們很難維持一個和平分手的現象,但從內容上看,也有很多瓜可以吃。但是還原到現實生活裡面,兩個孩子年級還是非常小的,而且重要的是事,妻子剛剛生了第二個孩子,所以這次的突然離婚讓每個人都大吃一驚。他的妻子也反應迅速,但與前夫的長篇大論相比,反而就顯得十分短小精悍了,尤其是最後的祝你幸福更是顯得十分歲月靜好。她的聲明中寫到,她會由衷祝願他能幸福快樂。
  • 「喪偶式育兒」的五種痛苦,你經歷過哪幾種?一個都沒中的真幸福
    一般「喪偶式育兒」的家庭中的寶媽承擔的壓力要很大,在日常生活中,寶媽也會有很多感到心累、痛苦的時候,特別是看別的家庭有「真正的父親」的時候,心中更是痛苦。「喪偶式育兒」家庭中的寶媽一般都會遇到下面這五種痛苦:1、獨自帶孩子去醫院排隊、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