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藉以「道情」話「道情」:且看板橋道人的詩詞道韻
[摘要]鄭板橋學通三教,與道有不解之緣。他往來多有羽士高道,如婁真人;詩文中多有道韻,如「難得糊塗」。其中,他曾以十四年時光打磨,以道教的藝術形式「道情」來述說自己對道的感悟,影響深遠。「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
-
胸中有風雨——鄭板橋詩詞的意境與審美
■ 莊曉明在我的心目中,鄭板橋主要是一位獨特的大詩人。這獨特在於,他將創作的詩詞的詩意詩境,絕妙地通過書法延伸入他的畫竹之中;或者說,他的那些風姿卓異的畫竹及書法,就是他的詩意詩境的另一種表現方式。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世。論詩詞創作成就,鄭板橋不僅是「揚州八怪」中最高的,也是進入中國文學史的一位大家。1985年出版的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家評傳》中,鄭板橋是赫然入選的,可以說是書畫著稱者中唯一入選的。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1、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只管自己埋頭苦讀,而不去向別人請教,雖然讀了很多書,只不過是個笨人罷了。2、善讀書者曰攻,曰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
-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情表現在哪裡?
鄭板橋作了《將之範縣拜辭紫瓊崖主人》一詩,詩云:「我朝開國於今烈,文武成康四聖人。」板橋如願步入仕途,在詩中大讚清王朝統治者。 于敏忠任山東學政時,贈詩板橋,向板橋索畫。鄭板橋和詩《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十載楊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于敏忠乃乾隆丁巳(1737)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侍講、學政、侍郎、尚書等職。
-
鄭板橋賣畫俗不可耐,但也免不了被聰明人算計
這還不算,鄭板橋俗氣歸俗氣,但也不是為了錢什麼事都做。他就不喜歡給達官貴人寫字作畫,而且到了非常不近人情的地步。鄭板橋後來考中進士,做了山東境內的濰縣知縣,山東巡撫慕名求畫,鄭板橋居然只畫了半截竹子交差,還順便題字將這位封疆大吏諷刺了一番,就衝鄭老先生這份傲氣,能升職才見鬼了。鄭板橋在揚州賣畫小有名氣後,不少達官貴人都來重金定畫。
-
鄭板橋的茶緣豔遇你知道嗎?鄭板橋的茶詩與《揚州雜記》品讀
鄭板橋作品(來自網絡)明年,板橋成進士,留京師。饒氏益貧,花鈿服飾拆賣略盡,宅邊有小園五畝亦售人。鄭板橋告知說:「我就是鄭板橋。」婦人大喜,忙著邊向內走,邊呼喚道:「女兒快起來,女兒快起來,鄭板橋先生在這裡啊。」
-
雍正十三年春天,鄭板橋在揚州的一段情緣
清雍正十年(1732年),鄭板橋(時年四十)赴南京參加鄉試,得中舉人。為了實現士人兼濟天下的遠大夢想,鄭板橋客居杭州備考了近一年後,因「為忌者所阻,不得入試」,沒有參加全國會試,鄭板橋只好先回到揚州賣畫度日。不料卻有一樁奇緣,在揚州等著他,算讓他心花怒放了一大回!
-
[古人有癮]「俗人」鄭板橋:一個「中產」的奮鬥史
——《沁園春•西湖夜月有懷揚州舊遊》製圖:張艦元 這時的鄭板橋變得多情起來。 在被鄭板橋自己收入文集的詩詞作品之中,不乏「豔詞」。其中就有直接與歌女鬥情的描寫。「眉梢有話,舌底生春,把酒相偎」這樣的句子出現在其作品中。 韻遠情親,眉梢有話,舌底生春。把酒相偎,勸還復勸,溫又重溫。
-
鄭板橋的拳拳為民心
來日剩一身,茫茫即長路……」百姓的苦,百姓的難,鄭板橋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長夜難眠,秉燭提筆,洋洋灑灑一首《逃荒行》,詳細描述了饑荒下流民的艱難處境。鄭板橋,原名鄭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於江蘇興化。
-
鄭板橋偶得佳聯
【聯語】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砂萬斛珠鄭板橋,名燮,江蘇興化人,以「詩書畫」三絕聞名。秋天的一個傍晚,鄭板橋乘船去興化。小船行到中堡灘東岸的灣子裡,皎潔的月光照著湖水,好似滿灘碎銀熠熠閃光。眼前的良辰美景不禁使他興致勃發,脫口吟出一句上聯:半灣活水千江月鄭板橋沉思良久,一時竟想不出恰當的下聯。他抬頭一看,巖上有個村莊,便叫船夫將船靠岸。
-
鄭板橋「書似安石大哥」對聯考略
因此,對聯是值得注意的研究鄭板橋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研究鄭板橋思想、藝術的新途徑,需要專門收集、整理、評註。而題贈類對聯則是研究鄭板橋交遊情況的資料,可從中挖掘許多有價值的歷史文化信息。 在興化鄭板橋故居的小廚房內懸掛一副木質掛匾,屬題贈聯,板橋親書。聯曰:「白菜青鹽粯子飯,瓦壺天水鞠花茶。」下款為「板橋鄭燮」,上款題「書似安石大哥」。
-
「詩詞鑑賞」「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竹詩與竹畫
韓城傳媒網民生/社會/時訊/熱點關注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畫的蘭、竹、石,均達到超一流的水平。尤其是畫竹,更是罕有對手。鄭板橋書法,亦是自成一體。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
清代畫家 鄭板橋
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鄭板橋是個很糾結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鄭板橋是一個自認為很有道德情操的一個人,但是卻總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地在此間醉生夢死。《墨竹圖》 03 鄭板橋的「怪」 鄭板橋在當時的文學藝術界混的有聲有色,單單靠他自己的畫作詩詞就創出了一番天地
-
同時代的鄭板橋與吳敬梓為何不相往來?
鄭板橋與吳敬梓作為當時文壇的驕子,他們將「東南繁華」之地揚州選擇作為大顯身手的平臺和人生的驛站,是理所當然的。鄭板橋與吳敬梓同為文士,性喜交遊,他們的詩文集中留下了與許多文人雅士交遊的詩詞、書信、題跋等,可是就沒有他們倆交往的信息。
-
「古人有癮」「俗人」鄭板橋:一個「中產」的奮鬥史
在被鄭板橋自己收入文集的詩詞作品之中,不乏「豔詞」。其中就有直接與歌女鬥情的描寫。「眉梢有話,舌底生春,把酒相偎」這樣的句子出現在其作品中。韻遠情親,眉梢有話,舌底生春。把酒相偎,勸還復勸,溫又重溫。柳條江上鮮新,有何限鶯兒喚人。鶯自多情,燕還多態,我只卿卿。
-
為什麼鄭板橋畫竹那麼有名?這個謎底藏了400年卻無人知曉
鄭板橋性格爽朗,放蕩不羈,一生坎坷,他歌頌竹、蘭、石、松、菊,正好與自己的人格、精神、情操相結合。因此,其畫作表面上是對這些事物的讚美,實際上是對人(包括畫家自己)的讚美,讚美其堅貞、高潔的品性。此外,鄭板橋還工詩詞、精書法,其字獨具一格,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別有情致。乾隆時期,揚州活躍著一批書畫家,他們突破當時僵硬的畫風,率性而為。
-
鄭板橋奉勸梁上君子:我沒錢 你趁夜色去有錢人家
詩中體現了鄭板橋對「梁上君子」的某種同情心和對豪門的憎恨。如此認真的叮嚀,言辭之諄諄,也的確讓小偷感到了一絲溫暖。文章摘自:《歷史上那些牛人們》,作者:劉繼興,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幾乎寫盡了人世間的所有情感與現象,甚至在寫給盜賊的詩詞中也不乏精品,
-
在清代時期,鄭板橋辭官後,走過了哪些歷程?
李鱓與鄭板橋是同鄉,而且經歷相似,辭官後先後回到揚州賣畫,兩人惺惺相惜,感情甚深。鄭板橋在《板橋自序》中說:「惟同邑李鱓復堂相友善。復堂起家孝廉,以畫事為內廷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師及江淮湖海,無不望慕嘆羨。是時板橋方應童子試,無所知名。」
-
隸書新作鄭板橋《贈君謀父子》(每日一品第860期)
我關注鄭板橋《贈君謀父子》這首詩,主要是詩中有幾個深受後人矚目的名句吸引了我。且看全詩: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過眼寸陰求日益,關心萬姓祝年豐。其實,鄭板橋正是這種寧可「忤逆大吏,罷官不做,也要為民請賑」、有良知、有擔當的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人們欣賞他書寫的「難得糊塗」,而事實上,他的一生不論是為官還是為民,的確是「難得糊塗」,但他的「糊塗」,只是小事糊塗,大事絕不糊塗,敢做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