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又稱冬月,遇見最美的冬月詩詞

2020-12-20 國學府邸

農曆十一月,為「冬月」 ,又稱辜月、暢月、後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的話,又稱「子月」稱「建子」。

《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

唐代:賈島

秋節新已盡,雨疏露山雪。

西峰稍覺明,殘滴猶未絕。

氣侵瀑布水,凍著白雲穴。

今朝灞滻雁,何夕瀟湘月。

想彼石房人,對雪扉不閉。

《黃魯直示千葉黃梅餘因憶蜀中冬月山行江上聞》

宋代:範祖禹

江上清香隔水聞,林間不見雪紛紛。

春寒忽憶登山屐,歸夢猶尋谷口雲。

《冬月詞》

元代:鄭奎妻

山茶未開梅先吐,風動簾旌雪花舞。

金盤冒冷塑狻猊,繡幕圍春護鸚鵡。

倩人呵筆畫雙眉,脂水凝寒上臉遲。

妝罷扶頭重照鏡,鳳釵斜壓瑞香枝。

《沁園春 仲冬初四夜,小園梅始著花,雪月交映,效稼軒體》

清代:樊增祥

晴雪在簷,寒梅始花,新月媚之。

把雪為豔友,梅為香友,月為清友,伴我娛嬉。

雪謂梅花,白雖遜我,疏影暗香還妒伊。

嫦娥笑,且莫爭春色,自畫修眉。

待儂三五圓時。向明鏡臺前滿意窺。

更梁園雪裡,招回玉兔,樓東劫後,喚起梅妃。

綽約瑤華,伶俜縞袂,姊不主張將待誰。

梅和雪,願同依月府,長奉清輝。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其十五 書窗梅影》

元代:葉顒

疏花冷蕊映書窗,勾引逋仙蝶夢狂。

縱使春風吹散後,又隨霜月上書囊。

農曆十一月,已經冬天即將過去一半,進入最寒冷的時期,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相關焦點

  • 冬月是陰曆的十一月嗎 十一月為什麼叫冬月?
    冬月是陰曆的十一月嗎對冬月是農曆十一月的別稱,不只是冬月,每個月bai都有稱。仲春;三月:蠶月、桃月、桐月、季春、曉春、鳶時、桃良、櫻筍時;四月:餘月、陰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陽、朱明;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鬱蒸、天中;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陽、季夏;七月: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八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窮秋、抄秋;十月:陰月、良月、正陰月、小陽春、初冬、開冬、孟冬;十一月
  • 最美冬月:祝眉目舒展,順問冬安
    時間鏗鏘向前,四季循環往復,轉眼,我們來到了農曆十一月。十一月又稱冬月、幸月、辜月、暢月、葭月、後十月、仲冬等。古人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7、《大石嶺驛梅花(己卯十一月十三日)》 〔唐〕王周仙中姑射接瑤姬,成陣清香擁路岐。半出驛牆誰畫得,雪英相倚兩三枝。
  • 走進冬月,願我的想念,讓你溫暖
    時間總是太過匆匆,還沒享受夠秋天的紅葉,又迎來了深深的冬月,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也包含了一年的想念。皚皚白雪,證明了冬月的嚴寒,心裡的溫暖,證實著我對你的想念,第一場雪,相遇,第一場雪,分離,第一場雪,情牽,第一場雪,相思。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陽曆的12月15號,今天的日子比較特別,特別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有講究的農村家庭會在這一天,煮上三碗米飯,倒上三杯酒,一塊白肉上插著一根竹筷子,最後拿上香紙,來到祖堂和土地M來上供一番,這是一種農民的初一習俗,與我們常說的迷信無關。
  • 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俗語「冬月初一颳風,來年好收成」,怎麼理解? 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陽曆的12月15號,今天的日子比較特別,特別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農曆十一月,又叫冬月,是農曆年的第十一個月,當然,這是對於沒有閏月的年份講的,今年農曆閏四月了
  • 冬月將至,「十一月下場雪,送給麥苗一床被」,冬季下雪偏冷嗎?
    導讀:冬月將至,「十一月下場雪,送給麥苗一床被」,冬季下雪偏冷嗎?冬月馬上要到了,可能有些人對「冬月」的說法不是很清楚,其實,冬月就是農曆的十一月,而農曆的十月叫寒月,而十二月見臘月,所以我們常說的「寒冬臘月」這個詞語說的是天氣寒冷的意思,其實是說的「農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這三個月是最為寒冷的意思。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農曆十一月叫冬月,與這個月時間天氣寒冷是分不開的,在冬月裡會有冬至節氣,還有小寒節氣,大雪節氣也粘上邊了,所以農曆十一月是已經很冷了,是真正冬天特徵了。
  • 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早上出門還好好的,現在就開始下雨了」我爸媽拿著鋤頭回家了,本來是早上出了沒有下雨,就去油菜地裡鋤草,這不到11點多下起了細雨,今天溫暖好像升高了一些
  • 冬月至,曹妃甸版二十四節氣圖來啦,讓你美到心醉
    冬月至·雪吹醉面·不知寒 - 2020.12.15 - 冬月知多少 農曆十一月為「冬月」 ,又稱辜月、暢月、後十月、仲冬。
  • 宋代盧炳《柳梢青·冬月海棠》詩詞賞析
    宋代盧炳《柳梢青·冬月海棠》詩詞賞析作者:枯木《柳梢青·冬月海棠》該詞描寫吳中的春暮景色,融情於景,凝練含蓄,清新俊雅,意蘊悠遠,詩詞如下(賞析可自行搜索):《柳梢青·吳中》【北宋】仲殊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嫋煙斜。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今天又值冬月初一,一大早是被明媚的太陽叫醒,剛睜開眼,就聽見隔壁大爺吆喝著「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一會說「不怕冬月三一陰」,這會對著晴天又吆喝「明年是個豐收年」,到底是晴天好,還是陰天好呢?把我也給弄迷糊了。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就以今天的時間為例,今天是12月16號,但是農曆時間也是十一月初二,陽曆和農曆相差一個多月時間,所以,農曆新年也要比陽曆新年晚一個半月的時間,而農民眼中的新的一年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的,也就是除夕晚辭舊迎新正月初一,這才是農曆的2021年的開年第一天。依此來算,農曆的2021年正月初一是在陽曆2021年的2月12號。
  • 農俗『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由來已久,也無人考察,不過能夠流傳至今,肯定有它獨到的地方,它的產生與時代有關,也許在代代傳誦的時候已經變了意思,但是古人的智慧讓人高山仰止,也許老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俗語卻出口成章,尤其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這句『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
  • 走進冬月,領略花木命名的月份別稱,走出「寒冬臘月」的認知誤區
    冬月(農曆十一月)至,然入冬已一月有餘。山寒水冷,梅雪初見,松竹傲挺,葭草吐綠頭。縱使寒風透骨,冰天雪窖,總有那欺霜傲雪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勃然奮力,展現生機。嚴寒冬月,依然有蘆葦吐露芽頭,迎接新生。然而,這初生的蘆葦還有一個非常雅致的國風名字——「葭」。「葭」給這個季節帶來的吐故納新之象,成就了古人們對冬月別稱的想像,「葭月」。冬天既有草木勃發,彰顯月令之華。更別說一年十二個月,萬樹千花,繁盛錦聚。以十二種花木代言一年十二個月,這些花草唯美的月份別稱,是否合乎你心中所想?
  • 精品欣賞《冬月,無憂》作者:楓林 主播:讀你
    冬月,無憂【原創詩歌 】作者:楓林 主播:讀你【冬月無憂】作者:楓林.mp302:54來自航宇詩刊殘葉、枯枝、寒風凋零與蕭瑟固守這個冬月又添了幾許清愁冬月,風冷依舊奈何素心向暖空氣中寒意難留太陽撒下光芒
  • 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因此不少農村人口耳相傳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呢?為什麼說「緊臘月」呢?「不緊不慢是冬月」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所謂「冬月」其實就是農曆十一月,今天12月5日就是農曆冬月初十;之所以農民會說冬月不緊不慢,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因為繁忙的秋收已經過去大半,農曆十一月是秋收的末尾,在高強度的秋收過後,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農民都需要放慢節奏,讓身心得以恢復。
  • 今夕何夕女主冬月結局是什麼?冬月最後有沒有跟馮夕在一起
    孫怡飾演的冬月是一個擁有「蓮身」的半仙,因此有著可以回到過去的特殊本領。冬月在戰亂中死去,回到過去和金瀚飾演的「奸臣」馮夕相識並暗生情愫,但馮夕不擇手段的做法讓冬月產生誤會。  冬月第二次回到過去,決定相信馮夕,但這次馮夕卻忘記了她。於是冬月以普通人的身份守護在馮夕身邊,馮夕再次愛上了她,並為她而死。
  • 多力冬月已至做一份香噴噴的煲仔飯!
    從12月15日開始,就正式進入了農曆十一月,俗稱為「冬月」 ,又稱辜月、暢月、後十月、仲冬。        冬月是一年四季中最為寒冷的月份之一,朔風凜冽,草木凋零,陽氣潛匿,陰氣盛極。   人與天相應,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月養生飲食則更講究進補和營養的均衡性。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