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孩子,一個人基本上就告別了神仙生活,從此與孩子的成長算是終生綁定了。特別是孩子上學以後,一家人的重點基本上就在孩子的學習上了。據說,85%以上的家庭矛盾都或多或少地與孩子的學習有關。而且,現在為了給學生減負,為了尊重學生,很多以前在學校裡完成的任務,現在有很多移交給了家長,成了Homework,家長也就自然而然地扮演了「教師」的角色(這裡的「教師」與平常說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教師」是不同的)。
如果學校裡布置了回家作業,家長就要積極配合,督促孩子完成Homework。如果學校裡沒有布置Homework,那麼,家長就要按照自己的要求給孩子布置作業。有時候,孩子完成了學校布置的Homework後,家長還會布置一些「課外作業」。所以,有不少孩子的「磨蹭」其實是應對家長加碼課外作業的一種策略。(我曾經寫過一篇享受磨蹭的文章發表在父母必讀雜誌上,有些家長就跟我討論孩子磨蹭的事。他們說,「我們家孩子的磨蹭跟您在文章中寫的磨蹭不一樣,ta真的就是在磨洋工,而不是因為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而忘了時間。Ta總是拖延,直到快睡覺了,才能勉強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實,學校裡布置的作業一點多不多,只要ta稍微認真一點,很快就能完成的。」而這時,我就會問:「如果ta早早地寫完了學校布置的作業,然後呢?Ta就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了,還是你會給ta布置其他任務?」坦率地說,不少家長回答的是後者!)
坦率地講,現在課標上規定的內容,對於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孩子來說,根本就不需要12年就完全可以完成的,也許10年就足夠了。對於智力超常的孩子來說,更是完全可以在8-9年就可以完成並達到優秀高中畢業的水平(這一假設實際上已經被北京八中少兒班30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了。八中少兒班的孩子大部分是八年完成了通常十二年才完成的學業,有少數的只用了七年就完成了。例如,目前在哈佛大學任正教授的尹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北京八中少兒班,還有其他一些超常教育實驗的例子說明,對於一些智力超常的孩子來說,縮短3、4年時間完成12年的課程根本不是問題。其實,對於智力中等以上的孩子來說,如果學習方法得當,節省1~2年時間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定要用12年時間來上學的話,學習也可以是非常從容的。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學校裡規定要學的內容真的不需要那麼費勁的,家長也根本沒必要那麼煞費苦心地跟孩子在學習上鬥智鬥勇。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學習呢?這裡分享一下有關元認知(meta-cognition)的心理學知識。所謂元認知,簡單地講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實際上就是關於認知的知識和對認知的調控。學習就是一個有目的的認知過程,就是一個從不知道到知道的過程。
記憶是學習活動中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認知過程(見圖1)。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就是遺忘和遺忘曲線(見圖2、圖3)。圖1是認知心理學關於記憶的一個基本認知過程模型。這個模型告訴人們,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是怎樣的。在這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中,外界的信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要進入我們的大腦,成為我們的知識,需要通過感覺器官接受信息,被我們注意到(如果沒有被注意到,很容易被忽略,或被丟失),被我們注意到的信息進入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這個階段,信息很容易丟失,或叫被遺忘),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經過我們的主動加工或重複,就可能進入長時記憶。但即使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如果長期不用,也仍然會被遺忘。
圖1 人的基本認知過程模型
圖2 是比較經典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條曲線告訴我們,學習新的內容後,記住的比率隨時間而迅速下降的變化曲線。換句話說,學會新的知識後,遺忘會很快發生,只過了20分鐘,就有差不多42%的內容被遺忘了。然後,遺忘的速度會慢慢地下降。到6天後,只能記住四分之一左右了。當然,即使再過很長時間,也不會全部忘記。這遺忘曲線告訴我們,為了能讓新學會的知識更好地保持在頭腦中,我們要及時複習,而且還要多次複習。隨著複習次數的增加,複習之間的間隔可以不斷拉長。
圖2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圖3 告訴我們,雖然我們學會一個新的知識,會很快發生遺忘,但不同性質的材料,我們學會以後,發生的遺忘速率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沒有意義的材料遺忘得快,有意義的材料遺忘得慢。這個規律告訴我們,在學習時要想辦法讓學習的材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意義的。這有兩方面的含義:1)選擇的材料本身最好是對學習者來說是有意義的;2)如果學習的材料本身是枯燥的(事實上,不可能所有的學習材料都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剛開始時,多半還不知道它的意義所在呢),那麼,就需要想辦法調用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讓表面上枯燥無味的材料變得有趣,變得有意義。
圖3 不同性質材料的遺忘曲線
在這裡,知道這樣的基本認知過程,知道人類遺忘的特點等就是元認知知識。而利用這規律和特點來進行學習和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等就是認知調控。這兩者合起來就是元認知。了解了這些科學規律以後,作為家長就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學習計劃,科學地安排學習和複習時間,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自然會讓孩子的學業成績更上一層樓了。
作者介紹
施建農
世界天才兒童研究協會亞太理事會主席;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校長;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 心悅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