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新白茶,
為什麼有的茶
我喝了兩泡就不想接著往下喝了?
新白茶不好喝,
它可能是這些環節出錯了!
文 | 小白
01
晚飯的時候,有個茶友來留言。
先是發來了兩張圖片,遠看,可以看到是蓋碗裡放著茶,紫砂茶盤為背景。
看來,也是個喝茶講究的人,在家裡有個茶空間。
經驗之談,哎,這類茶友,多數喝茶很講究,會問很多細緻的問題。
果不其然,一開始就是一句很有噱頭的問題。
「猜猜看,這是2020年的茶,是什麼茶呢?」
正好吃晚飯,沒及時看到茶友的消息。過了一小時後,茶友終於按捺不住,自己揭曉了答案。
我猜,茶友一定是覺得,小白答不出來,所以就先自行揭曉答案。哈哈哈~~要怪就怪老媽,晚上燒的紅燒排骨,太好吃了,小白多吃了一碗飯,就耽誤了。
吃完晚飯,終於和茶友對上話。
掏心窩子地說了幾句話,茶友如同遇到了多年的知音一般,拋出了心裡那個最大的疑惑。
「同樣是新白茶,為什麼有的茶,喝了兩泡就不想再喝了,差別會這麼大呢?」
您,有沒有相同的感受呢?
02
同樣都是新白茶,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這是一個非常宏觀的問題。
新白茶,是一個超級大的分類,就像是說福鼎,行政範圍大,但要細分到太姥山鎮,範圍就小了一點,再到店下,龍安,白琳、翠郊……這範圍會稍微縮小一點,劃分就會更細緻些,要對比某些問題,變量就小了。
小白今天是要說福鼎的行政劃分嗎?
不是。
小白要說的,為什麼同樣是新白茶,差別這麼大。
首先,要明確新白茶的定義。
所謂的新白茶,它指的是製作好,沒有滿365天,沒完成一個周年的白茶。
只要是年份符合這個條件的,都是新白茶。
這其中,就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和秋壽眉,甚至是用群體種茶樹品種製作的貢眉。
要說白毫銀針和壽眉之間的差距大,毫無意義,本來就不少同一種參照物啊。
所以,要說新白茶之間的差距,當然是同一種茶之間對比啦。
03
新白茶間的差距,在產區
普洱茶,說山頭。
武夷巖茶,講山場。
我們福鼎白茶,講產區。
這些,都是指向一個概念——種植茶葉的環境。
愛叫山頭、山場,沒人攔得住。歸根結底,不就是種植茶葉的環境嗎?也就是叫做小氣候的概念,說白了,就小白很熟悉的茶園環境。
茶園裡的光照、水汽、溫度、土壤、溼度等,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
就像買水果一樣。
同樣是火龍果,種在漳州的火龍果,和種在海南的火龍果,味道就不一樣。
它們受到的光照不一樣,種植地的溫度也不一樣,口感當然不同。各有各的特點。
茶也是一樣。
香氣和滋味有不一樣,就是它們的種植環境不一樣。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山和平地。這裡,不針對任何人,也不針對任何地區,就事論事,不必對號入座。
04
高山與平地,自然環境的天壤之別
高山雲霧出好茶。
這個道理,自古有之。
什麼意思呢?
就是高山的地方,雲霧多,容易出好茶。
為什麼呢?
用現代地理科學來解釋,就是因為高山的環境,適合種茶唄。
高山,即海拔高的山脈,我們太姥山,最高峰是917.2米,沒有過千米。這個海拔,在福鼎地區,不算低,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地方,就是高山啦。
高山,海拔高,氣溫低。地理學上有個常識概念,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以600米海拔為例,它就比海平面的溫度,低3.6度。
別看著小小的3.6度,能讓白茶的品質,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海拔高,溫度低,茶樹為了能抵禦低溫呢,會不斷地生出物質,漸漸地,茶樹中的營養物質就豐富了。
表現在茶湯上,就是這種高山的白茶,喝起來更香,更有滋味,更醇厚,更有嚼勁,更勁道,整體喝茶感受更加美好。
所以,經常喝高山白茶的人,早已經習慣了高山白茶的味道,這個時候再讓他喝不是高山的白茶,當然可以馬上喝出區別,然後做出判斷。
當然就會覺得,同樣是新白茶,這種不是高山的白茶,喝兩泡就沒有味道了,就不想再喝茶了。
05
同樣是新白茶,有的茶喝了兩泡就不想再喝。
這個時候,當然是果斷放棄不想喝的茶呀,換一泡自己喜歡的。
喝茶,本來就是追求愉悅感,何必為難自己呀。
不好的茶,就別勉強自己了,放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