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的教培機構面臨倒閉,連鎖反應引發行業危機

2020-08-10 芥末堆看教育

*來源:校長邦(ID:xiaozhangbang),作者:Jace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讓原本正處於寒假旺季的教培訓機構,一時間措手不及。

過去近十年的快速發展終究被疫情叫停,這既是大自然對這個行業的第一次撥亂反正,又是一次我們讓教育回歸本質的契機。

誠然,它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如多米諾骨牌般環環相扣,我們見證了無數倒閉、跑路等負面信息如狂風暴雨般席捲著整個行業。

當時,線下培訓機構在疫情期間均無法開展常規線下教學活動,學習需求被迫向線上進行轉移,行業在彷徨與迷茫中度過了整整兩個季度。

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宣布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1月28日國家衛健委要求各類託育機構、3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教機構、親子園,暫停開展收託、保育服務和線下培訓活動後;

各省教育局均基於當地疫情情況,陸續出臺了相關複課政策、全國各省市學校開學時間均延期至5月中旬待定。

校長邦新媒體中心在經過一輪對全國各地兩千餘位中小教培機構投資人校長的深度調研後,發現:疫情對全國教培機構的營收影響可以說是破壞性的。

數據來源:校長邦新媒體

91%的投資人校長表示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佔31%,經營暫停的佔35.6%,勉強維持的26.4%。

僅有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或沒有受到影響。大部分線下機構都在面臨著「生死考」——撐得過,得過且過;撐不過,關門大吉。縱向看經營,這兩項問題在這場大考中顯得尤為突出。

01、現金流的巨大壓力——儲備金嚴重不足

大部分機構經營者在辦學初期只核算了裝修費用、辦公費用、教具費用及能維持半年的租金。並沒有做好充分的「風控工作」,人力成本和場地消耗並未計算完全,僅寄望於學員的預收款來維持學校的常規運營。

這一點在2019年6月後開辦的教育機構中來說非常普遍,許多2019年下半年的初創機構本身的招生系統並未搭建完善,實收款項繆繆無幾。

再加上近半年的房租成本和人員成本壓力使得這些投資人校長倍感焦慮,對於教培行業的發展漸漸失去了信心,甚至不少表示希望儘快「脫手」以緩解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在當下給機構正在帶來的經營風險。

信心的失去才是最可怕的魔咒。教育投資人的銳減,門店的轉讓和倒閉都是市場蕭條的關鍵因素。

02、辦學上的理解偏差——課消不等於收入

B端不良經營,疫情之前的管理問題可以被銷售業績所淡化,「能掙錢就是硬道理」這一觀點膨脹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投資人的心態。

但,「人在校區坐,禍從天上來」,在疫情期間銷售動作基本停止的前提下,房租和人員成本、及巨大的「未消課」終究組成了投資人談之色變的「三座大山」。

彼時才發現,這一切都是虛假繁榮,仔細一算消課,虧損是常態。不良運營模式的弊端開始凸顯,這一點,在許多早教、美術機構中非常普遍。

疫情結束前還能維持,疫情中間憑藉雄厚的資本積累也無法顯現,但偏偏在疫情快要結束的關頭,忽然驚醒:原來自己早已被疫情期間的租金成本和運營負擔所掏空,再加上新資金的進駐困難,一時間唯有靜候崩盤。

再反觀C端,疫情造成家庭的收入減少導致家長對非剛需性產品的選擇更加謹慎,這讓機構的疫後的招生(*含續班)成了大問題,間接導致了未消課(*負債率)高的學校直接關停,家長的錢打了水漂。

無論胖瘦,疫情面前大家都脆弱得像個孩子。再橫向看行業,以「K12」與「素質」賽道為例:疫情幾近半年,有民辦教育資格證的機構在政府的監管之下優先複課,而沒有證件的機構只能靜候疫情徹底結束。

這個過程中,學員會加速向有證的機構靠攏,而大量沒證的機構只能在各項「硬消耗」中被迫選擇關停。你朋友圈中大量「轉賣機構」的信息就是最好的證明。

市場不相信眼淚,「無證校長」面前的兩條路非常清晰——要麼辦證,要麼關停。

素質類賽道即便能「無證辦學」同樣也難逃一劫。大多數家庭的收入銳減,反映在課外培訓上的消費行為投射便是:

家長在孩子的素質類教育培訓上的消費/投入會大大縮水,理性升級,選擇收窄。

在過去幾年中選擇2種以上素質類課外培訓的家庭,在疫後的「非剛需教育」選擇上會趨向於一種(*消費聚焦)或者乾脆放棄。

這裡對於部分客單價較低的藝培機構會衝擊較大,反觀那些高客單的機構,這方面的衝擊會相對較小。因為疫情影響的家庭模型大多為中產積極,對於那些真正的富裕階層而言,這部分的收入影響不大。

綜上,疫情加速了「資金型增長」著稱的V1.0辦學浪潮的提前消亡,把「運營型增長」這個大命題提前拋到了各位投資人校長的面前。辦學路上本就不存在「棋差一步」,沒有無緣無故的轟然倒塌,更不存在長長久久的市場紅利,你差的是「每一步」。

頭部機構的誕生無一不是依託優質的常態化教學與服務為基石,用精益化的發展思路去看向遠方,衷心希望行業能儘快回歸到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

教育行業必將回歸其原本的發展軌跡,在政策的不斷推動下,逐步走向正規化,伴隨著教育需求和供應鏈的多元化,我們身處的這片市場終將繼續回到高速發展的升級之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邦」,作者Jace。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80%線下教培機構9月或將迎來倒閉潮,行業面臨痛並快樂著
    整個教培行業開始從忙碌的暑假課程消耗中,漸漸閒了下來!眾多教培校長開始回顧行業發展,審視第一波倒閉潮!所以,整個倒閉潮的出現,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現金流出現問題!現在,度過了暑假,有的校長就覺得,疫情期「第一波」倒閉潮而導致的生源剩餘,對現存的早教機構應該說是一個有利的條件,部分機構可能不再為生源發愁了,所以,教培機構的危機已經結束了!但是,從目前的教培行業狀況來看,80%線下教培機構或將迎來倒閉潮,情況還是不容樂觀的!
  • 教培機構的九月:倒閉潮or滿血復活?
    自疫情爆發以來,整個教培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動蕩,資金鍊斷裂、破產、倒閉、裁員、降薪等一系列問題。9月來了,各地學校陸續開學,一切在慢慢步入正軌。但對教培機構來講,潛藏的危機正在慢慢浮現。據行業媒體對全國各地兩千餘位中小線下教培機構投資人校長的深度調研數據顯示:91%的投資人校長表示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佔31%,經營暫停的佔35.6%,勉強維持的佔26.4%。僅有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或沒有受到影響。
  • 80%教培機構復工後危機依舊!錯失暑期良機,校長感慨太難了
    8月下旬了,教培行業校長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疫情防控狀態下的教培機構雖然大部分已經復工複課,迎來新的生機,但目前整個行業依舊處於被疫情牽制的狀態!而且疫情對全國教培機構的營收影響可以說是破壞性的!據奇碼星球了解,91%的投資人校長表示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佔31%,經營暫停的佔35.6%,勉強維持的26.4%!
  • 2020年那些「跑路」和「倒閉」的教育培訓機構們
    緊接著,在那之後的數月裡,疫情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開始在行業內顯示出威力,在這一年中,無數家機構倒閉、跑路,大批量的負面信息宛如狂風暴雨般席捲了整個行業。 今年年中,校長邦新媒體中心在經過一輪對全國各地兩千餘位中小教培機構投資人及校長的深度調研後發現:疫情對全國教培機構的營收影響可以說是破壞性的——91%的投資人校長皆表示受到了較大影響,其中,暫停經營的佔了35.6%,面臨倒閉危機的佔了31%,剩下還有26.4%的機構都處於勉強維持的狀態。
  • 九月培訓機構學校倒閉潮來臨,家長焦慮加深,教培行業何去何從?
    以上的怪像,仿佛教育行業的惡性怪圈,一直存在!不僅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不利於整個教育行業向上的發展,更是導致上半年數以萬計的機構倒閉!原因其實很簡單,大部分都是由於盲目擴張,團隊膨脹、貪念所致,導致整個機構根基不牢!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僅有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或沒有受到影響。大部分線下機構都在面臨著「生死考」——撐得過,得過且過;撐不過,關門大吉。
  • 教培行業下半場危機:資金鍊斷裂,管理漏洞頻出,缺乏有效運營
    時間悄然而逝,現在已經是2020年下半年了,教培行業也進入了下半場!受疫情影響,目前整個教培行業現在持續動蕩著!雖然暑假的到來,讓眾多的教培機構開始回血,但是獲客租金、人員成本居高不下、房租都是威脅教培機構生存的主要影響因素,這意味著所有從業者必須勒緊褲帶過日子!
  • 教培行業進化論:在"危機」中開拓發展新模式
    今年的教培市場,表面看是疫情加速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競爭,開啟了線下機構倒閉潮,其實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表現。同時,教培機構在自救過程中,呈現出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從狼文化(開拓進取)到牛文化(深耕下沉市場),從偽生存(虛火)到真生存(轉型升級)的世態萬象,讓人唏噓不已;教培機構也宣告進入新生代!
  • 教培行業九月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40%機構教師流失
    儘管疫情和二次疫情一直衝擊著教培行業,但是教培從業人員一直未放棄,積極開展復工複課積極自救,希望能讓機構重現生機,但實際上並不算樂觀!這讓本來以為暑期可以引爆的線下教培機構大受打擊,這或許是因為北京、新疆、大連的疫情影響,讓廣大家長打了退堂鼓。再加上近段時間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擁擠在教育賽道上,無疑更加壓縮了教育這一賽道的市場空間!剛剛開始的九月,就呈現了獨特的行業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80%機構教師流失!第一,倒閉潮持續,為何到了九月依舊還有機構倒閉呢?
  • 教培行業九月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40%機構教師流失
    儘管疫情和二次疫情一直衝擊著教培行業,但是教培從業人員一直未放棄,積極開展復工複課積極自救,希望能讓機構重現生機,但實際上並不算樂觀! 從現實來看,很多教培機構用了很多方式進行了地推和宣傳,甚至承諾湊夠五人就可以開班,但報班率依舊還是很低。這讓本來以為暑期可以引爆的線下教培機構大受打擊,這或許是因為北京、新疆、大連的疫情影響,讓廣大家長打了退堂鼓。
  •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這場疫情,直接讓我們機構非正常運營小半年,期間雖然有政府的扶持和房東的幫助,但總體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一位資深教培行業校長說。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讓孩子們都轉到線上學習,家長不時抱怨「孩子上網課難以集中注意力,效率不高,效果也不佳,還是線下的教學更合適」。家長們意識到線下教培機構的重要性,這給了大部分線下教培機構校長信心。
  • 2020年,90%教育機構緊臨危機!或將迎來倒閉潮?
    等待疫情全面結束,成了特殊時期的美好願望,雖然各行各業已慢慢復工復產,一切似乎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教培行業復甦卻被各種「延期開學」、開學後又面臨「暑期縮減」、「縮減周末」這些難題澆滅了希望之火,受這次疫情對教培行業的影響,後遺症接下來會更加激烈的爆發出來。複課前愁開門,複課後愁業績,將是全面複課後眾多中小機構的真實寫照!
  • 壓在教培機構頭上的三座大山 推翻了?
    作為教育老兵,王校長選擇從體制內投身教培行業,本就是看中了這一行的前景,誰曾想入局不到一年,上天就和他開了個玩笑,在本該呈現繁榮的節點一夜入冬,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2020年開局那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
  • 教培行業機構下半場出奇制勝方法,建議80%校長積極採納使用
    教培行業今年受疫情影響巨大,截止到目前,全國仍有部分地區沒有走出疫情陰霾!北京教培行業機構雖然已經開始可以復工複課了,但是需要準備工作全部做完了之後申請,批准了才可以正式迎接學員!也即是說,現在的教培行業,最好的情況是復工複課率大大增加了,可是上半年業績來看,將近90%的機構出現嚴重下滑,倒閉的機構更是數以萬計!
  • 教培機構「倒閉潮」下,為何偏偏這家小機構學員猛增?
    自疫情爆發以後,便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蕩,停課停工給教培機構按下了暫停鍵背後,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資金鍊斷裂、破產、倒閉、裁員、降薪……教培行業眾生相背後,所有業內人士都在焦慮和迷茫中度日,被疫情黑天鵝攪亂的這一池春水,此刻仍波濤洶湧。但有一家創業小機構卻在老牌有經驗的教培機構倒閉的同時,短短數月學員猛增,營收翻倍,為何這家小機構能在寒冬中逆襲呢?
  • 疫情後的教培機構:分析過往,及時止損
    但儘管如此,由於不同培訓機構發展基礎、培訓形式、培訓內容等差異較大,停止線下培訓所帶來的衝擊以及因疫情所產生的其他方面因素,對不同校外培訓機構影響不同,許多機構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也面臨著由此所引發的就業、糾紛等系列問題。
  • 日均百家培訓機構註銷 下沉市場教培機構如何度過「洗牌期」?
    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據經濟觀察報報導,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註銷。
  • 2020年,傳統教培機構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2020年,一場疫情,讓整個教培行業哀鴻遍野!曾記得王興說過:「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困難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中最美好的一年。」當時以為只是大佬們茶餘飯後的調侃,沒想今天到卻成了無數教育機構的慘狀預言。
  • 預付費模式引教培行業陷信用危機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該事件在網絡引起熱議的同時,全網相關信息中敏感信息佔比較高,「跑路」「倒閉」等信息引發公眾不滿,輿論負面情緒集體爆發。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作為教培行業內的老牌機構,韋博英語至今已走過20個年頭。但線下培訓中心接連迎來「關店潮」,拖欠員工工資和誘導學員申請培訓貸等消息被曝光,再到記者實地採訪發現「人去樓空」,一系列舉動難免讓人產生跑路、倒閉的聯想。
  • 全國教培機構一天倒閉近百家!鄭州市場咋樣?專家這樣說
    一項針對2020年2-6月線下教培機構的註銷統計顯示,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相當於平均每天近百家線下教培機構註銷。經營不善、管理不規範的中小教培機構紛紛退出。歷經優勝劣汰和沉澱,鄭州教培市場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會給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