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前些日子,卸下來的保俶塔頂在朋友圈裡掀起一波熱鬧,不過話題的走向有些讓人想不到——
「塔頂長這樣哇,小時候看《西湖民間故事》,一直好奇來著。」
「保俶尋太陽,對不對?!這本故事集,杭州人必讀。」
「我家也有,藏哪兒忘了。」
「娃也在讀,還給我普及。」
……
妥妥的一波回憶殺。
如今在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最新版《西湖民間故事》
《西湖民間故事》,從1978年5月第一版,到2018年5月的最新版,已經長銷40多年,賣出數百萬冊。40多年,《西湖民間故事》出了6個版本,你擁有的是哪一版?戳進來找一找。
它不僅是杭州人的必讀書目,也是許多來西湖旅遊的人帶回家珍藏的紀念物。
關於它的記憶盒子,一打開,便收不住了。
70後俞先生,是在學校圖書館借到這本書的,學霸體質的他,幾十年後依然背得出裡面的情節,「第一篇就是《明珠》,西湖是天上明珠掉下來變的。還有吞了珠子變身的烏龍,聽著爹娘的呼喊,一叫一停一回頭,尾巴拖出了九溪十八澗。」
80後林女士,是在奶奶家搜到這本書的:「讀小學的時候,第一次翻到,當成寶了。每個禮拜天去,都要把這本書翻一遍,反覆看。還照書裡講的,按人形捏過一個原版的油炸檜。」
鳳凰山插頁 程十髮畫
更多人記得的是那標誌性的水墨畫封面——底部是一片青綠的西湖山水,六和塔和保俶塔遙遙相望,畫面中央是一隻巨大的鳳凰,馱著一對年輕夫妻,向群山飛去。
這是國畫大家程十髮畫的,下面「西湖民間故事」這六個字,是郭沫若題的。在那個年代,也算是頂配了。它們從此成為《西湖民間故事》的LOGO,40年來,除去中間個別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記者手邊就擱著這兩本相差了40歲的兩代書,給它們拍了合照後,發了朋友圈,一下子十幾條留言,最多的就是「左邊我有」「那本早翻爛了。」
1978年的首版書(左)和2018年的最新版(右)
左邊這本,1978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定價5角8分。
紙張、印刷有些粗糙,但裡面實打實地配了八幅很有質感的彩色插頁,分別是鳳凰山、初陽臺(後改名尋太陽)、雷峰塔倒(後改名白娘子)、飛來峰、康熙題匾、錢王射潮、蠶花娘子、畫扇判案,全是程十髮畫的。
白娘子插頁 程十髮畫
錢王射潮插頁 程十髮畫
當時的出版社是浙江人民出版社。
右邊這本,浙江文藝出版社(前身為浙江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2018年5月第一版,定價29.8元。
封面還是那隻大鳳凰,只是不再佔滿整個封面,底下的青綠山水換成了實景的西湖全景照。
兩本書的書名下,都標註著「杭州市文化局編」這一行字。書的由來,也藏在裡面,它的源始遠比我們看到的1978年的首版更早——
1959年的春天,由杭州市文化局牽頭,一批民間文學工作者走進杭城的大街小巷,從老杭州口中,陸續搜集到各類民間故事近四百篇。經過多次選擇、整理後,集編成34篇,以西湖和西湖周邊景點故事為主。
這本集編的出版,卻等到了10多年後——1978年5月,才轟隆隆地在浙江新華印刷廠開印,首印20萬冊。
在1978年首版的前言中,記者找到了徐飛、陳瑋君、申屠奇這幾位搜集整理者的名字,而在2018年最新版每一篇故事的標題下,分別註上了搜集整理者的名字。
最新版排版細節
「當年的搜集者、編者,大多數都不在人世了。」浙江文藝出版社的一位老編輯告訴記者,在她還是小姑娘時,聽社裡的前輩講,做民間故事採訪,不單單是要將口頭故事轉化成書面,還要保留原汁原味。
如今,翻翻最新版,從「那個便當嘞」、「夜快來抱貓」等等字裡行間,就能體味到那種地道的杭州味兒。
聽文藝社的編輯講,40年多來,《西湖民間故事》出了好幾版,裡面的文字幾乎沒動過。
兩本書厚薄相差很大
相隔40多年的首版和新版,還有個一眼能看出來的區別:首版不及新版的一半厚。
因為首版一面世,就大獲好評,杭州市文化局又提供了一批新整理出來的故事。1979年10月,《西湖民間故事》出了增訂版,從34篇擴增到49篇,彩色插頁也增加了五幅,仍是程十髮所畫。
這個版本,也可以說是《西湖民間故事》發行量最高的一個版本。
「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每年都要重印,起印就是幾十萬冊。」浙江文藝出版社的一位老出版人正好經歷了那個書荒年代,「每天都有人拿著厚厚一摞現金,到門市部來進書,扛起一個標準包(一個標準包約100多本)就走。
當時西湖邊的景點服務攤,一排紀念品中,最顯眼就是《西湖民間故事》;賣景區地圖的流動小販,手上也舉著這本書;在綠皮火車的小推車上,跟花生瓜子擺在一起的,也有這本書。買張地圖逛逛西湖,回家路上看看故事,是那個年代很多來杭遊客的標配消費。
直到1991年,《西湖民間故事》當年的印數仍有23萬本。
「現在的銷售量下來了,但也很穩定,每年能賣一萬本左右。」這位老出版人說,比如西湖區小學四年級的必讀書目裡就有這本書,有些學校也把它列入了推薦書目。
可以這麼說,真正積澱下來講述西湖民間傳說的,就這一本《西湖民間故事》。
記者的同事前幾天給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下單了這本書。
書寄到,兒子問,為什麼要看?「你是杭州人麼,杭州人總要讀的。」
【活動區】
在你家書架或紙箱的某個塵封角落,在你的記憶深處,是不是也躺著這本《西湖民間故事》呢?
在評論區留言,你和這本書的故事,我們將挑選30位讀者,送出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提供的新版《西湖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