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一天內完成兩大航天任務 高層表示要重返火星

2020-12-12 環球軍事

【環球軍事-航空5月7日報導】據美國太空新聞網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一顆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從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是NASA第一次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深空探測器。而在同一天,NASA還完成另一項航天任務——在海上成功回收滿載而歸的「龍」飛船。

據報導,「洞察」號預計今年11月26日在火星的北半球著陸,任務周期持續到2020年11月24日。太空新聞網稱,「洞察」號此次攜帶了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儀、熱流和物理學特性探測套件、自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目的是深入探測火星的內部地質結構。NASA首席科學家吉姆·格林表示,此次發射意義重大,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剛上任的NASA局長布萊登斯坦5日表示,「今天是偉大的一天, 我們要重返火星了。」美國太空新聞網稱,「洞察」號創造多個第一。不過,美國太空新聞網稱,「洞察」號成功升空幾小時後,「龍」飛船降落到太平洋預定海域。「龍」飛船比預計返回時間晚了兩天,因為它預計墜入的海域海況很差。據NASA人員介紹,「龍」飛船落入的海域在加州長灘西南643公裡。

「歡迎回家,龍飛船!」太空探索技術公司5日在官網說,從國際空間站攜帶科學樣品返航的「龍」飛船當天在加州附近水域完成水上著陸。▲ (任 重)

相關焦點

  • NASA招新人:太空人報考指南
    隨時能夠執行飛行任務的現役太空人數量最高峰,是在一段時期內太空梭任務頻繁的2000年,149人。 美國重返月球的Artemis(阿爾忒彌斯,意為「月球女神「)計劃雖然到2019年才正式公布,各種準備工作早就開始了。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nasa的洞察力「聽到」火星上奇特的聲音
    在火星上放上一隻耳朵,你就會得到一個聲音交響樂的獎勵。當然,你需要超人的聽覺,但是nasa的洞察力著陸器配備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耳朵」。這些事件分別發生在2019年5月22日(火星第173天,也就是這次任務的索爾)和2019年7月25日(索爾235)。遠遠低於人的聽力範圍,這些來自seis的聲音必須加快和稍微加工通過耳機可以聽到。兩者都是由seis上的「非常寬的波段傳感器」記錄的,這種傳感器在較低的頻率下比其短周期傳感器更敏感。sol 173地震約為3.7級;sol 235地震約為3.3級。
  • NASA「大新聞」:太陽風暴剝掉了火星大氣層
    藝術家繪製的示意圖,展示了太陽風暴擊中火星時,火星高層大氣中的離子被剝離的場景。這些科學發現的數據來源,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耗資6.71億美元的MAVEN探測任務,它在去年將一枚巴士大小的探測器送到了火星軌道。MAVEN是火星大氣及揮發物演化任務(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它的目標是測量火星大氣的動態演變——再把這些測量結果代入模型,想要弄清楚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如何弄丟了它的大部分空氣。
  • 《火星救援》中真實的NASA科技
    在其中,測試對象們需要執行操作任務,完成負載目標,並共同生存14天(很快將計劃增加至60天),在孤立環境中模擬未來的任務。太空人近期也在利用這一設施模擬國際空間站的任務。這些模擬提供了人為因素、行為健康以及處理應對方面的寶貴數據,有利於加深NASA對未來如何執行外太空探索任務的理解。
  • 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2020年對於航天業(以及所有行業)來說都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充滿挑戰的,一系列將於2021年發射或抵達目的地的令人興奮的任務仍在繼續推進。從火星到小行星、太空機器人等,我們將看到太空探索在整個太陽系繼續擴張。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即將拉開大幕。經過多年的準備,「天問一號」已抵達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靜候發射窗口的來臨。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火星探測六十年: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以下文章來源於行星事務所 ,作者haibaraemily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NASA要招人去「流浪火星」,第一個條件是:說話必須搞笑!
    NASA要招人去「流浪火星」,第一個條件是:說話必須搞笑!參與NASA任務研究的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凱奇表示,當人們進入火星軌道時,宇宙的浩瀚、人類的渺小以及離地球億萬公裡的孤獨感很容易將人擊垮,而幽默感和搞笑天賦則是提升團隊士氣的最佳武器。
  • NASA的反應有意思
    在NASA轉發的視頻中,幾位美國太空人再次重申了美國重返月球的決心。 阿爾忒彌斯計劃是NASA正在進行中的一項太空探索計劃,目標是重返月球並且登陸火星。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曾表示,將全力支持該計劃,爭取2024年實現重返月球。
  • 火星居住地 3D 列印賽有了最終入圍者,NASA 公布 3 套戶型圖
    NASA 邀請科研專家、工程師和大學實驗室利用 3D 列印設計火星環境下的居住地方案。比賽分階段進行,目前處於軟體建模階段。NASA 從 10 只隊伍中評選出前 3 名的獲獎者,入圍最終實物模型評比。今年 5 月,決賽選手要按縮小尺寸,將居住建築 3D 列印出來,決出最終的火星居住方案。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
    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穩步推進按計劃,長徵五號系列大推力火箭將承擔3次發射,即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加上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的最後一次組網發射,中國航天將迎來不僅是數量上也是分量上的航天大年。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萬公裡,地球到火星幾億公裡的距離,對飛行器的測控通信就是巨大的考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任務過程複雜、技術跨越大、關鍵環節多、挑戰巨大。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在發射任務直播節目一開始,NASA 也給出了英文單詞 Perseverance 的釋義:persistence in doing something despite difficulty or delay in achieving success.(即便困難重重或不得已推遲,也要堅持不懈,成功做成某件事。)
  • 神舟十一號本月發射 2020年底或啟動火星探測
    原標題:中國有望在2020年底啟動火星探測  我國的航天計劃還把目標瞄準了更遠的火星,對於日前剛剛披露的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雷凡培表示,整個探測任務將於十三五末正式啟動,技術跨度和難度將比目前我國的月球探測任務更大。
  • 從NASA「Crew-1」太空船的新命名,聊一聊美國航天史上的那些名字
    在SpaceX公司進行下一次飛往國際空間站(ISS)的載人航天任務之前,由太空人為安全往返太空的太空船命名的長期傳統仍在繼續。C207號太空船將被稱為「韌性」號9月29日,星期二,在「Crew-1」載人航天任務執行前的媒體簡報會上,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和「Crew-1」任務指揮官邁克·霍普金斯(Mike Hopkins)表示,從此以後,「Crew-1」任務中的C207號「龍」號太空船將被稱為「韌性」號。
  • 殖民火星:難以觸及的夢
    第一顆人造衛星,輸了;第一次載人航天,輸了。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最後,他們終於完成了前任總統甘迺迪的遺願,將星條旗插在了另一個星球之上。如果當時你走在美國的街頭問歡呼的人群,美國人什麼時間能登陸火星?他們會告訴你:二十年內,甚至十年內。其實樂觀的不僅僅是美國民眾,就連NASA的科學家也是那樣認為的。
  • SpaceX完成了Crew-1發射任務,開啟NASA載人航天的新紀元
    周日晚上,SpaceX的Falcon 9火箭在佛羅裡達開普敦基地發射,載著該公司的龍飛船「Resilience」號進入軌道,標誌著NASA進入人類航天飛行新時代的開始。「Crew-1」飛行任務是SpaceX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美國宇航局本周證實Elon Musk的合資企業是第一家實現航天載人飛行和太空的作業系統的私人公司。
  • 免費宣傳全力吆喝 《火星救援》就是NASA的火星移民計劃?
    現在提到火星,國外網友第一反應就是《火星救援》,可見它在美國是有多火。媒體和影評人也對這部片子讚不絕口,稱它「不僅是馬特·達蒙,也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近年來最棒的作品。」該片被視為和《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具有同樣精彩程度的科幻佳作。影片上映兩周在北美總票房達到了8246萬美元,全球票房逼近1.32億美元。
  • SpaceX首次載人任務成功發射
    5月31日凌晨,美國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首艘載人飛船「龍」,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將兩名太空人和一隻恐龍玩偶送上空間站軌道,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也是公司成立18年來首次載人航天發射,是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任務。
  • 飛往火星「單程票」?翻譯錯了
    聯想到2010年4月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甘迺迪航天中心信心十足地表示,有生之年他能看到人類登上火星,以及10月11日,歐巴馬籤署了《空間計劃法案》,撥款580億美元,看來,歐巴馬應該不是在做白日夢吧。  借著這個機會,人類火星夢是否真能實現?這條太空探索的路上有多少困難?人類能不能克服?快報記者採訪了南京的天文專家,給讀者解開這些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