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兼文詩書美食家,浪跡天涯,中國歷史上被貶最遠的一名詩人

2020-12-19 上官朝夕

前言

說起蘇東坡,很多人會想起東坡肉和東坡肘子,卻很多人不知道蘇軾。直到後來才知道,蘇軾和蘇東坡其實這是同一個人。想到蘇軾會想起一本正經做官和恃才傲物的畫面;而想起蘇東坡則會想起大江東去、赤壁下飲酒淡泊的東坡肉……

01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年滿六十二歲的蘇軾,發須皆白,乘坐一葉扁舟,晃晃悠悠,漂洋過海來看島,此島名曰海南,此州名曰儋州。這是中國歷史上被貶得最遠的一名詩人,卻從此讓本來荒涼的海島多了一些文化的生機。

據說在宋朝,流放海南僅是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刑罰。可憐的蘇軾並沒有心灰意冷,堅決來到這裡繼續他的為民請命的人生仕途。這裡的部落民族之間互不通婚,因為語言和習俗差異、落後的生產力讓這裡的隔閡成見很深。蘇軾一來,便開辦學堂,挖水井、開路搭橋、建設村落、牧牛耕田、從此,這裡有了東坡井、東坡路、東坡帽、東坡橋、東坡村、東坡田。以致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愛民如子的詩人,甚者有了東坡話。後來東坡遇赦北歸,儋州百年來終於出現了第一個進士。樂觀至上的蘇東坡曾寫詩嘆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02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州。俗話說「無蘇味道就無蘇東坡」,作為初唐宰相蘇味道的後人,蘇東坡卻沒有其先祖從政「模稜兩可」的壞毛病。其父親就是在《三字經》裡稱「蘇老泉,始發奮」的蘇洵。同樣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大家上學的時候肯定有聽過他寫的名篇《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蘇軾有一個弟弟叫蘇轍,字子由,蘇軾曾經有寫的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寫給他弟弟蘇轍的。兄弟二人這一生雖然齊心協力共踏仕途,可憐要麼被貶,要麼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星光閃耀的「三蘇」於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由蘇洵帶領二十一歲的兒子蘇軾和十九歲的兒子蘇轍參加遠在汴京的科舉考試。剛好這一期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寫過《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歐陽修。而這次蘇軾寫的文章是:《刑賞忠厚之至論》,得到了各位考官們的一致讚賞。但是由於據說歐陽修害怕是其弟子曾鞏的文章,故而把蘇軾的文章暫列第二,並一時論定其文採必然「獨步天下」。有人說此"二蘇"為大宋未來的宰相,有人說蘇軾是文曲星下凡,不管怎麼樣,北宋,文人的地位從來沒有高過,反之亦然成立。

然而母親去世,守孝三年後的蘇軾任鳳翔判官,四年還朝,不久後父親蘇洵病逝,又回老家守孝三年。一生之中,幾個三年就這麼從指縫間划過去了。但是這幾年蘇軾研讀詩書,文採和內涵更加豐滿,如同一隻待飛的大鵬,扶搖直上九萬裡。守孝期滿,蘇軾因為和王安石變法政見不合,屢次上奏朝廷痛陳變法的利弊得失被迫請旨外任杭州通判。這是蘇軾第一次來到杭州,從此,杭州與蘇軾便開始了不解之緣。

03

蘇軾每到一個地方,除了遊山玩水、詩詞筆墨,更多的精力放在地方的改革和對百姓的兢兢業業奉獻上。所以,只要是他去過的每一個城市,都留下了他為民蒼生謀福的事跡。然而,正如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說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就算是在地方就任,也常常對變法的諸多弊端進行修正,甚至上奏摺到京師廟堂。改革派開始搜集他的一些詩詞,甚至一些在地方任意妄為的做法,捕風捉影自古是中國每個朝代的一些小人最擅長的做法。於是,中國的文字獄居然從大名鼎鼎蘇軾的身上開始,震驚國人的「烏臺詩案」就此揭開了序幕。

按理說率真,曠達的人,文採又是國內翹楚,會有更多人喜歡他,偏偏在官場裡,這些都是成為他「聲名所累」。元豐二年(1079年),從密州和徐州知州府政績斐然的蘇軾,被調往湖州任知州。蘇軾按照以前慣例給朝廷寫了一篇《湖州謝表》,雖然只是例行公事,但是文人筆下自然會略加誇張,本來也沒有什麼,但是那些反對他的人就從文章裡的隻言片語比如「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等語句中說蘇軾譏諷朝政,對皇帝不忠等,要求下獄治死。於是,才上任湖州兩個月多的蘇軾就這樣糊裡糊塗地被下獄了。這正驗證了一句話:當死亡或災難突然來臨,跌入水潭,連水花都不會出現一片。

04

如果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轉折點,那麼在烏臺的103天生死未卜中,蘇軾才知道哪些是朋友兄弟,哪些是狐朋狗友。人生的巔峰熙熙攘攘,人生的低谷飛鳥走盡。還好還有一個王鞏駙馬爺為之奔波,還有一個政見不同的王安石也為之求情:「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還是很珍惜蘇軾這個人才的。於是,很多守舊派的元老和改革派的官員們慢慢都站了出來,替蘇軾說話。而在獄中的蘇軾,哪裡知道外面的情況,他曾經吩咐兒子蘇邁送牢獄飯菜,由於父子不能見面,便暗中約好,平時只送蔬菜肉類,如果大難臨頭,便改送魚,以便蘇軾心裡有個準備。誰知有天兒子蘇邁臨時有事,改為其他人送菜,送菜的人給蘇軾送了魚,於是那天蘇軾以為死期將至,寫了兩首絕筆詩給子由,其中有一句詩這樣寫到: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絕望的蘇軾隨筆一揮,哪裡想得到,自己寫出來的詩句連標點符號都可以流傳千古。

慶幸的是,早年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開創宋朝之初就立下了不殺士大夫的國策,於是蘇軾死罪可免,被辨到湖北黃州做一個小小的戴罪立功的團練副使。黃州之幸,本來據說這裡有棄嬰和陋俗,後來這裡誕生了第一個收留棄嬰的孤兒院,《赤壁賦》和《赤壁懷古》千古傳誦的文章從旮旯角落傳遍世界;蘇軾之幸,從此,一代文豪由蘇軾變成了蘇東坡,曠達的心胸從此可以容得下大江東去和一蓑煙雨。

05

全家老少為了生活,變成了農民,開墾荒地,種菜,養牛、放羊、耕田,做東坡肉,收留棄嬰,寫詩,作畫,穿草鞋、遊山,問道,雖然深陷泥潭,書信往來的好友越來越少,可是心中的世界觀、宇宙觀越來越清晰。黃州雖小,可這裡的長江可以通向東邊大海;長江雖大,容得下蘇東坡一人一瓢獨飲足夠。因為文採太高,之前收的「蘇門四學士"也受到了牽連。特別提到詩人秦觀,和」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蘇軾曾言:秦觀有」屈宋之才「,"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出自秦觀之手,黃庭堅可作為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詩文詞和書畫同樣境界至高。雖然跌入低谷,這一時期的蘇東坡的文筆和書畫造就成為了宋詞和宋朝書畫藝術的又一巔峰。

宋神宗皇帝曰:「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王國維先生也曾大力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這期間蘇軾也寫下了號稱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雖然人人遠之,收穫了陳季常(河東獅吼男主角)和米芾、佛印、黃庭堅、道士楊世昌等的友誼。在黃州第三年還納了丫鬟朝云為妾,朝雲成為蘇東坡這一輩子顛沛流離中最重要的助手和知音。

06

所以,連老天爺都知道,磨難是人最好的成長苦藥。元豐七年(1084年),被貶黃州幾年的蘇軾終於被調往汝州就任。第二年,宋神宗駕崩,宋哲宗繼位,朝廷局勢變幻莫測,當司馬光舊黨重新起用,王安石新黨被打壓,廢黜的被貶的人越來越多,新法也大部分被廢除。而蘇東坡作為兩黨中間的人,非但覺得改革勢在必行,但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就因為夾在中間,兩頭不是人,新黨以為他就舊黨,舊黨以為他是新黨,雖然皇帝起初很信任他,任他為中書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只是政黨之間內耗越來越嚴重,對於喜歡自由的蘇東坡來說,請求外調地州任職是他最好的歸宿。

07

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再次來到了杭州。瘟疫流行肆虐,蘇東坡一方面打壓就地起價的藥店,一方面通過政府的官銀,百姓的捐贈和個人的解囊成立了第一家公立醫院:安樂坊。這可是中國破天荒眾籌建立公立醫院的典範,在後來的宋朝各個地方都以此為經驗,推廣開來。處理完了瘟疫,蘇東坡開始治理水患。杭州靠海,西湖因為水患嚴重和農業灌溉常年讓百姓苦不堪言。終於作為杭州知州的蘇東坡啟動了築堤的計劃,人口調動二十多萬,建堤預算巨大,但給一千年後的人們一個風景絕佳和百姓安居樂業的落腳點。從此,三潭印月和蘇堤成為了中國最漂亮的一道人文景觀。蘇東坡築過三條長堤,民間流傳」蘇公處處築蘇堤「。

08

就算為國為民,仕途依然不平坦。蘇東坡說的一些話,寫過的每一篇詩文都有人含沙射影地剛好抵達皇帝的身邊,蘇軾的仕途路線從杭州到潁州,潁州到揚州,揚州再到定州,從定州再次被貶到惠州。那時候廣東有些地方還是莽荒之地,一般沒有什麼大錯不會貶到嶺南。從此,惠州有了惠州西湖,因為蘇東坡,這裡的荔枝又成了名傳天下的特產。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個偉大的詩人,到哪裡都是氣場。有個笑話說因為這邊講的是粵語,所以方言不同,這邊人說|」一啖荔枝三把火",蘇東坡聽錯就錯,寫成「日啖荔枝三百顆」。還有據說本來黃州的當地赤壁不叫赤壁,而是叫赤鼻,也是因為方言不通,導致錯誤。其實,這些傳聞和軼事,堆疊起的蘇東坡,才是我們心中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蘇東坡。

09

雖然從惠州到儋州,只是差了一個字,但是從儋州到常州,卻是永別。大赦之後,朝廷安排蘇東坡前往連軸、舒州、永州安置。然而,宋徽宗建中靖國(1101年8月24日)在人間折騰六十五年的蘇東坡逝世於江蘇常州,並留下遺囑葬於河南郟縣。一代文人、政治家、書畫家、美食家沒有選擇落葉歸根,而是把自己葬在這邊據說是眉山通往汴京的必經之路,歷年經過這裡的文人墨客、進京趕考的書生,都會到此朝拜,成為當地一大盛事。這裡也有其父其弟的衣冠冢,「三蘇墳」由此而來。據說每到晚上,這裡種滿的柏樹都發出沙沙作響的聲音,星光點點之下,像是蘇東坡一人孤獨佇江,白衣泛舟,高吟一首: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10

北宋最亮的一顆星辰就此隕落,從此人間再無文曲星。

參考資料:《宋史》、《蘇東坡傳》。

相關焦點

  • 古代這2大詩人,作品人人皆知,也是被詩詞耽誤的美食家!
    古代這2大詩人,作品人人皆知,也是被詩詞耽誤的美食家!文|且聽歷史的吟唱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詩人一直是被後人所討論和研究的。今天所要說的古代這2大詩人,他們的作品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也是一個被詩詞所耽誤的美食家!先來說第一個,那就是大詩人陸遊。眾所周知他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但實際上他也是一個精通烹飪的美食家。
  • 被貶之後,蘇軾寫出了最豁達的詩句!
    蘇軾,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後世稱為「詞聖」。蘇軾是有著多重身份的人,他一會兒在朝為官,一會兒把酒吟詩,一會兒又玩起鍋碗瓢盆進了廚房,做出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東坡肉」。而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豪放派的詞人卻政治坎坷,他人生的轉折點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這場由何正臣上表彈劾、御史李定參奏、最後在御史臺受審的案件使得蘇軾的人生蒙上了汙點,最終被貶黃州。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蘇軾,北宋第一大明星,擅丹青,工書法,精詩文,除此他還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妥妥地全能才子。蘇軾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了漂泊不定的被貶生活。從北京開始,一路向南處處都有他的足跡,哪裡都有他的故事。他所經過的地方,大概有這麼多。
  • 「死灰吹不起」——蘇軾的病中詩書
    蔣勳 鳳凰網讀書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與書畫史的巨人之一,其文、詩、詞、書、畫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那麼,我們何不借「蘇軾特展」的機緣,了解一下「蘇軾書法美學」。01由唐入宋——美學的質變唐宋之際,中國文化發生體質上的變化。從美學上來看,有非常明顯的對比。在繪畫上,唐代是以人物為主體,宋代則以山水為主體。
  • 蘇軾,他無論身居何處,但依舊笑談生活,看淡世俗
    歷史上哪位名人最有趣?也許你會說:李白、杜甫等等。但是我想說,歷代名人恐怕只有蘇軾最有趣。余光中大師曾說: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負責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會很喪;要找就找蘇東坡,他是一個能讓一切變得有趣的人。蘇軾這位北宋的大明星,她的美麗知道四五十歲還有少女追捧。
  • 蘇軾真實身份,除了是有名的詞人,他還是美食家和發明家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我國有名的詞人,在北宋年間,他的詞也是人盡皆知,無論大人小孩都能背上一兩首,這也是他的第一層身份。但他的身份遠遠不止這一個,他還是北宋史上有名的美食家和發明家。說起蘇軾是美食家,相信不會有人有異議,因為他所創造的東坡肉可謂是所有人都喜歡吃,沒有吃過的人更是想嘗一嘗這東坡肉的滋味。
  • 蘇軾千古金句,如今依然流行:腹有詩書氣自華
    說到蘇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書畫家、詞人和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其詩詞構思奇妙、題材廣闊、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善用誇張比喻。
  • 黃州惠州澹州,一路貶來,蘇軾為什麼沒有患抑鬱症?
    蘇軾才高八鬥,但命運卻與之開起了玩笑,一貶再貶,由湖北的黃州(黃岡),貶到廣東的惠州,再貶到海南澹州,但他「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根本不感到傷心,甚至認為海南一遊是他一生最神奇的經歷。他不但沒有死,也沒有像今天的許多官員一樣患上抑鬱症,反而越活越樂觀,越活越開心,才力不減,創作豐贍。為什麼他能有這麼一顆強大的心臟?虎哥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蘇軾飽讀詩書,從巨量的詩書中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 蘇軾仕途多舛: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海南島
    蘇軾仕途多舛: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海南島 2014-06-18 19:42:23來源:羊城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蘇軾在文學上春風得意,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位女詩人,第一名你肯定知道
    中國歷史上,古詩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甚至流傳甚遠。詩歌,是對文字的高度凝結,表現事物的面貌,抒發詩人感情的精神載體。但是大多數想起的都是李白,王安石,蘇軾這樣的男性詩人,誰又能說出 最著名的四位女詩人呢?
  • 【趣讀】圍觀「唐宋文學編年地圖」你的城市幾位詩人曾來過?
    可以發現,這個網站可以看到唐宋時期中國哪裡才人輩出,哪裡留下了最多名言佳句,還能一目了然李白、杜甫、蘇軾等著名詩人一生去過哪裡,一步步「點開」沿途那些美好的詩句,等於就跟著詩人去旅行了一番。那時沒有快捷的交通工具,但這些文人去過的地方真的多到你無法想像。
  • 黃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貶依然笑對人生,蘇軾的旅遊日記
    他讀懂了官場也讀懂了人生,也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黃州——蘇軾初次被貶剛剛在科舉考試中名聲大噪的蘇軾,卻接到了父親離世的消息,匆匆忙忙就回家去守喪。守喪歸來的蘇軾卻發現京城已不再是曾經那個祥和的地方,而且在王安石新法的推行下變得躁動不安。
  • 《上新了·故宮》|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郭京飛神還原《赤壁賦》情境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博物院集中國古代建築與文物收藏之大成,這些有形的存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親眼目睹的歷史,更是精神上的溯源。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上新了·故宮》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本文轉自【國際在線】;故宮博物院集中國古代建築與文物收藏之大成,這些有形的存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親眼目睹的歷史,更是精神上的溯源。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蘇軾是美食家眾所周知,他冒死吃1物,喊出5個字,彰顯吃貨本色
    蘇軾是美食家眾所周知,他冒死吃1物,喊出5個字,彰顯吃貨本色小時候我們只知道蘇軾是個大文學家,後來才發現他不僅長於填詞寫詩作文章,還工書法、愛旅遊、會釀酒、懂茶道、善烹飪,是個當仁不讓的生活家,堪稱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最懂生活的人
  • 蘇軾被貶密州,出城打獵時,寫下這首詞,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
    原本被人生道理一路上風調雨順的蘇軾,也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種種不幸。蘇軾二十多歲便憑藉著自己的才華,成為了當時文壇與政壇的一顆新星。被貶至密州的蘇軾這個時候也不到三十歲,因為年輕,所以對於這種被貶以及仕途上所遭受但的這些災難也完全不當一回事。
  • 每日讀詩: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腹有詩書氣自華
    話說歷史上的文人騷客數不勝數,若說我最愛哪一個?首推蘇東坡。那我們今天就來先讀幾首東坡先生的詩作,來體味一下詩詞帶給我們的魅力。1《驪山絕句》幾變雕牆幾變灰,舉烽指鹿事悠哉。上皇不念前車戒,卻怨驪山是禍胎。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尤其是在詩詞領域。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 古代詩人中的3位美食家
    要找美食詩句,先找到古代的詩人兼美食家最為方便。可是古往今來佳餚美食太多,留下描寫美食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這裡主要聊聊杜甫、蘇軾、陸遊的詩句,通過這三位詩中食神留下的佳作來管中窺豹吧。一般古詩詞鮮有單寫食物的作品,往往是借物喻人,借物感傷抒情等等。
  • 蘇軾、蘇東坡、東坡肉,什麼關係?原來蘇軾才是真正的吃貨
    蘇軾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因為他是唱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古代歌手。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永遠懷念亡妻的情種。是講出「春宵一刻值千金」的風流詩人。但是,林語堂先生說「當提起蘇軾,中國人會親切的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