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晴
你是全職媽媽嗎?
我是!
1、曾經眼中的全職媽媽
記得大二那年臨近暑假,表姐的二兒子出生。不知什麼原因去省會城市住院,我去醫院看了姐姐。
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剛出生兩個月的孩子不能吃「旺仔小饅頭」,我帶過去,還被姐姐取笑,讓我自己帶回去學校吃。
當年,只見姐姐身材走樣,衣服變髒,在病房裡當著眾人面給孩子餵奶。我還不好意思看。姐姐對我說:「有孩子了,都這樣,不知道羞了,等你以後也會這樣的。」
我沒做語言的回應,只是微笑了一下。
我問姐姐,錢夠嗎?省會住院花銷不小吧!因為這個老二隔三差五的就聽說生病了。
姐姐對我說:「還好,有報銷。過日子三四年了,還有些存款!」
姐姐結婚後,懷孕,生娃,帶娃,就沒有出去上班了。姐夫一個人在外面務工,姐姐在鄉下帶老大,並且種些地,伺候園子。
後來有了老二,就自己在家帶兩娃,並種些地!
當時我的思想認知裡,覺得姐夫挺厲害,一個人賺錢養家,還能存下錢。並且感覺對姐姐挺好。
沒聽說和我姐吵過架,即沒有家暴。就認為姐姐挺幸福!
這是8年前的事情啦!那個時點對全職媽媽的理解,沒有太多的感悟,也體會不到帶娃的辛酸。
眼見的就是後來見到姐姐必有娃在身旁,一回娘家必是大包小包,全是孩子的東西。
2、自己成為全職媽媽
我並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全職媽媽。
懷孕的孕反使我幾個月躺在床上。每天在臥室裡難受地度過,除了身體的不適,還有對其他人關心自己的渴求。
幸運的是,遇到一個人好的老公。看著我不舒服,他會把下班的時間都花在陪我說話上。家務上也基本全攬過來,給我一個安心養胎的環境。
整個孕期過得還算舒適,除卻孕早期和孕晚期。
生完娃,奶水夠,一直母乳。也自然而然加入了全職媽媽的隊列。
每個母乳的母親都知道,孩子是有夜奶的,斷奶之前,沒有一個整覺兒。
產後的身體虛弱,加上長期的母乳,夜間被娃哭醒,體質越來越差。
老公開始會幫忙,但隨著孩子長大,他也不願意做了,家務,孩子全部歸你。
面對養娃,房貸的壓力,好老公也開始用語言「貶低」你啦。
句句話指向你不掙錢。
有事情徵詢你意見,但你發表了見解,最終還是按照他的心意拍板。這就是所謂的沒有話語權。
我會反駁他,「哪一個寶媽不是這樣的呢?憑什麼要求我帶娃,又要求我能掙錢。那你換我的角色試試。」
他聽了會說一句:「別的寶媽有你壓力大嗎?」
我也會說一句:「那你有人家的老公賺得多嗎。」
……
無休止的爭吵就這樣開始啦。到最後我真的生氣嚴重了,他會停住不說,然後轉移話題。
但是氣是真的氣到了。被價值貶低也到心坎去了,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感受。
3、價值認同感降低
當了全職寶媽,才意識到除了24小時在班外,還有一個最致命的打擊:就是自身認同感也會降低。
我看到勵志的文章寫到:「全職媽媽帶娃期間學習考取證書或者賺多少多少錢」。
這個我想大多是個例,並不能代表全體。
她們或許並不是真的自己全部時間在帶娃,或者家務由保姆代勞亦或是老人幫忙。再者就真的是記憶力特別厲害,家務孩子之外的少許時間,就能記憶很多內容。
我也曾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報考:註冊會計師考試,但是無果。
我現在也在努力地寫文章,但是沒有經濟效益。
那你能說這些事情是沒有價值的嗎?個人認為不能用金錢衡量所有。
今天我對老公說:「你不能用錢來衡量所有事情,我現在是全職媽媽,你說讓我出錢,你讓我心裡作何感受,原本自己就覺得價值感低,你又這樣說話,像是在處處提醒我。
是有一些寶媽,邊帶娃還能賺錢,如果都能賺錢,誰還願意伸手要錢呢?
首先:能賺錢,不一定說的就是賺大錢。能賺大錢,那也是個例,具體詳細情況外人都不知道。
如果是賺小錢,那對整個家庭的支出比例也是杯水車薪,還有可能孩子沒帶好。
其次: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既能賺大錢,又能帶好娃的女強人,真的不多。人是不完美的,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三:娃娃是母親的軟肋,教育專家都說三歲前孩子最好母親帶,我們全職媽媽都願意放棄事業為孩子付出了,你們當爸的還有什麼不知足呢?
第四:我現在讀書,寫作,我是在為以後出去上班做鋪墊,你要為我考慮一下,不能總是讓我做些無盡的重複的勞作,對我以後有什麼提升呢?
一面希望我能上班賺錢,一面又把孩子、家務全都丟給我,你讓我拿什麼時間成長進步?
雖然讀書,寫作,看不到眼前的經濟利益,但起碼現在帶給我的是精神上的價值。
帶寶寶也一樣,你不能馬上看到它的成果兒,但是媽媽們辛苦的同時,看到笑哈哈的寶貝,她們的心裡是快樂的啊!
老婆帶孩子,帶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做父親的你是不是也感到很開心呢?這是精神上帶給你的價值啊,要比金錢強百倍吧!
4、社會發展處處在暗示女性是弱勢
看到那些教導女性獨立,告訴全職媽媽要怎樣怎樣做的文章,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兒。
這是在給女性洗腦,你既可以帶娃又可以考證,還可以賺錢。
為什麼沒有一篇文章寫,告訴爸爸們該怎樣輔助全職媽媽教育孩子,給她們減輕負擔,騰出一些時間來自我學習和成長呢?
娃娃是女性的軟肋,這個是我為人母后認識到的。也確實感覺女性比較弱勢,那是因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她比父親更愛孩子。
正因為這樣,才給了自己弱勢的短板。
但這不應該成為社會對全職媽媽偏見的一個點。更不能成為老公心裡「貶低」價值的一個點。
日本強制規定老公的工資一半屬於老婆,那麼孩子是兩個人的,老公還應該付出他那一半的保育費。
德國每個月有社會保險發給全職媽媽,而中國,可能連家庭裡的生活費都收不到。
這是現在社會帶給全職媽媽的處境,希望社會進步越來越好,能兼顧到這一塊兒。也希望全職媽媽們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讓我們做「辣媽」吧!
寫在最後:
自己成為全職媽媽後,我再看姐姐的生活,覺得好很多。因為姐姐沒有我這個價值感降低的煩惱。
究其原因,姐姐在鄉下種些地,也可以有不少的收入,反而在城市裡,不上班,就沒有其它收入。或許有人說做微商啊,做能做,但賺不賺錢還需要另說。
但問題的關鍵還不在全職媽媽是否能賺錢,最根本的還是人們對全職媽媽的偏見和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