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醬油究竟能有多賺錢?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沈公子 青年橫財發展會

一場疫情,讓無數曾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當代都市青年,練就了一身煎炒烹炸蒸煮燜的宅家廚藝。

例如我的朋友小美,年前還是月啖外賣六十份的996網際網路大廠美少女;年後,竟然邀請我去她家吃她親手做的大盤雞。

當然也有我這種廚房苦手,滿身技能點卻巧妙地避過了庖丁解牛。每每下廚,我是一通操作猛如虎,做完不如去吃土;煎出來的牛排黢黑如炭,咽進肚裡還在渾身打顫。

物理攻擊殺傷不強,魔法攻擊迅速頂上——於是我劍走偏鋒,技術不夠,調料來湊。

每次我去超市,總會在調料區駐足良久。最常買的,就是李錦記的各類蠔油、濃湯、海鮮汁和蒜蓉醬……

我妄圖用李錦記,給自己的廚藝尋找到那片流淌著奶與蜜的迦南美地。

說李錦記是調料界扛把子,並非虛言。

前段時間,老乾媽和騰訊對線對得轟轟烈烈,吃瓜群眾覺得老乾媽這個「讓全國人民慾火焚身」的國民品牌銷量夠多、渠道夠廣,根本不需要蹭鵝廠的熱度。

燃鵝,有統計顯示,李錦記的年銷量基本可以達到老乾媽的10倍,在品牌影響力方面更是執牛耳。

△ 女有老乾媽,男有李錦記

當然,你可以說,李錦記用油鹽醬醋廚房大禮包對標老乾媽的一瓶辣椒醬,未免勝之不武。但換個jio度想想,李錦記的耗油、醬油、蒜蓉醬、雞汁等等,單獨拎出來各個都能獨當一面。

一個是劍氣來自四面八方的五嶽劍派,一個是黑木崖高高在上的日月神教;孰優孰劣,仁者見仁。

管中窺豹,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調查,李錦記在某線上電商網站的單月銷售額一度可以達到600萬元,其中光醬油銷售額就高達230萬元。

這還只是佔據極小一部分渠道的電商銷售數據。調味品的消費場景更多地聚焦於線下門店,李錦記的攤子鋪得有多大,可想而知。

數據畢竟隔著屏幕,莫得感情。建議大家去超市貨架上體驗一把當代生活——即使不是我這樣的調料狂熱愛好者,你多多少少會買過李錦記的產品。

尤其是李錦記的蠔油,進可做蘸料、燴鵝掌,退可炒青菜、拌素麵;可以說是制霸國人餐桌。

全國各地美食百家爭鳴、分庭抗禮,但無論是一人食小廚房還是火鍋店蘸料區,蠔油都在無聲地宣誓著自己的地位,一統全國吃貨の味蕾。

李錦記發源於老廣,此地多產蠔,人們也多喜鹹鮮口味,用戶基本盤子問題不大。

據官網記載,創始人李錦裳是蠔油的發明者,李錦記在創業初期,也是靠做蠔油起家。

從手工作坊積累原始資本,到建廠進行規模量產,擴大市場份額,李錦記在成長期,走的是穩妥的擴張路子。

一個企業的命運啊,不可預料。

上世紀初期國內局勢本就風雨飄搖,1902年,李錦記的蠔油廠又遭遇了一場莫名大火,苦心經營數載的基業付諸東流。

但國內的企業家,總是有一股「從哪兒摔倒,就從另一個地方站起來」的韌性和聰明勁兒。李家旋即把公司遷往了澳門,澳門同樣臨海,水質同樣適宜蠔類養殖,李錦記很快恢復元氣。

按照正常的套路,接下來的劇本安排,應該是李錦記在全國人民的餐桌上大殺四方,成為銷量與口碑俱佳的民族品牌,為實業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喜大普奔,好支威希。

但蠔油這個東西,雖然在彼時大受歡迎,但原材料和工藝成本在那兒擺著,價格的確偏高,即使是在消費能力比較強的港澳市場,也屬於年節歲末、人逢喜事才能吃到的限定版。

李錦記調轉船頭,直接把目標對準了海外市場,讓蠔油成為了海外華人的剛需。

撒把蔥花加個蛋,餛飩炒飯抵過漢堡雞塊——漂泊在天涯的遊子們仍然熱衷於中餐。而身在異國他鄉,中餐的原料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相當匱乏,調味的重要性瞬時凸顯。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李錦記直接在海外市場C位出道。

△ 甚至成了YouTube上國外美食博主的調味利器

上世紀30年代,眼看著出口生意越做越大,處於擴張期的李錦記,乾脆一股腦兒一次將企業遷到了水產養殖和口岸貿易都十分發達的香港。

除了蠔油之外,李錦記在各條調味品線上布局,相繼推出了醬油、蒜蓉辣醬等產品,將原本受限嚴重的海外中餐做出了花樣。

鄉愁就是唐人街裡那個窄窄的調料瓶,遊子在外頭,中國胃在裡頭。

△ 海外電商網站上的搶手貨

這裡科普一個冷知識:直到1992年,在國外名聲大噪的李錦記,才進入中國市場。

好飯從來不怕晚。「出口轉內銷」之後,李錦記開始異軍突起,徵戰全國。

蠔油醬油蒜蓉醬,江湖人稱老三樣。它們口味普適,淳樸夯實,你大快朵頤之時也許不會記得它們,但沒有它們,你的生活將毫無滋味。

和其他專攻基礎調味品品牌不同的是,除了作為標杆產品的老三樣,李錦記很早就在國內市場帶來了照燒汁、咖喱醬、濃縮高湯等等細分產品。

新手將它們和食材隨意搭配,就能溫暖自己的胃;老饕用它們點綴菜品,調和成層次更豐富的美味。

尤其是近幾年,李錦記在產品上不斷創新,亮點頗多。踏準lifestyle升級浪潮主推的「薄鹽醬油」、「無麩質醬油」,主打融合理念的「可樂滷水汁」等等概念,既是開拓市場的前哨,又是樹立標杆的招牌。

現如今,李錦記旗下有超過220款產品,那個紅紅的LOGO如小旗子般,扎進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街頭巷尾。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這話雖然濫俗,但卻異常真實。

行動迅速,踩點精準。你很難想像,李錦記已經是一個屹立132年的前浪了。

△ 李錦記官網中,企業歷史長到一屏劃不完

國人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考慮到個人的努力和歷史的行程等原因,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

作為一個家族企業,李錦記卻著實頭鐵,從1888年創始人李錦裳用自家土鍋熬製蠔油開始至今已持續四代,直接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家族企業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在重血緣與人情的東亞社會,從手工作坊到財團財閥,家族企業都是一種很值得玩味的企業存在形式。

△ 典型代表:韓國財閥

說它值得玩味,是因為家族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同樣明顯。

由於企業內部主要成員有著與生俱來的血緣關係,家族企業最大的優點,在於初創和成長期穩定性強,人力資源成本低。要都是鐵打的高管,流水的員工,剛培養出個熟手,人家立刻就走,家族企業也難以為繼。

再加上家族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個人目標和集體目標極容易達成一致,因此也有著其他企業難以比擬的凝聚力。

事物具有兩面性。正因為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重疊,「壟斷」和「威權」問題同樣不可小覷——在決策、監督、反饋等環節中,缺乏制約機制,家族企業極易成為一言堂。

除非管理者是賈伯斯、馬斯克這種奆佬;否則,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總歸是經營大忌。世上賺錢的生意,一定都是團隊化、規模化的。

多少手工作坊沒能跨越到現代化管理模式並做大做強,都是倒在了壟斷和威權問題面前。

這個坎兒,李錦記是怎麼跨過去的呢?

讓我們回到企業經營的兩組重要因素——制度和治理上來討論。前文提到的家族企業的利處,主要來源於制度,而弊處則大多出自治理。

對此,李錦記的解決方法大道至簡:在制度上保持穩定,在治理上傾向多元;在戰略上嚴肅,在戰術上活潑。

既然是家族企業,從第一代李錦裳開始,李錦記的所有權就被牢牢掌握在李家手中。

即使之後因為各房不和而出現過利益分配失衡的問題,但由於每一代都有主心骨人物坐鎮,更是成立了家族委員會,公司發展倒也波瀾不驚。

李家的家族委員會除了處理家族內部事務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是協調家族、企業以及投資者之間的關係,這相當於變相剝離了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大幅減少了決策失誤的情況。

不僅如此,李家的各位家族成員,從讀書時就術業有專攻,研發、市場、財務都由不同的成員分管,彼此間業務獨立,也就避免了因為角色重複而出現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 李家家族成員

在公司治理方面,和常見的家族企業的保守氛圍所不同,李錦記的思路開放、多元、包容。

一般的家族企業,在「創業」取得階段性成功之後,會迅速開啟「守業」模式以穩固已有的基業。

但市場環境波詭雲譎,很多時候,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李錦記深知這一點,第三代掌門人李文達就曾經說過:「在李錦記的字典裡沒有守業這個詞,只有永遠創業。」

言語畢竟蒼白,但李錦記除了基礎產品外,不斷開拓的新品類,就是創業理念的有力佐證。

△ 單單醬油產品系列,就有16種之多

不僅如此,李錦記在國內市場攻堅之時,和友商硬推產品不同的是,「拿效果說話」的思路就極其新穎靈活——

每到一個城市,李錦記都會設立餐飲部,找一道當地的經典菜,用自家產品重新調味做融合創新,再讓銷售人員帶著新菜去推調味品。據說,李錦記的蒸魚豉油,就是這樣攻略了湖南餐桌上的蒸魚頭的。

在李錦記的經營理念裡,有「思利及人」以及「自動波領導」兩個概念。簡單點兒說,前者意思是「大家一起發財」,後者意思是「我充分放權,你大膽去幹」。

李錦記在各條業務線上都引入了專業人士,保證源頭有活水,並且給管理者和員工很高的信任與自主權,保證百川匯海,實力詮釋了老子那句對領導者的至高評價「太上,下知有之」。

國人做生意,眾人情輕規矩,時常有之。如果說我們能向李錦記這樣的家族企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在「情」和「理」之間平衡得恰到好處的管理。

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無論你是否創業,是否有自己的營生,學習一下李錦記,沒有壞處——

管理的大智慧,都濃縮在李錦記的瓶瓶罐罐裡了。

參考資料:

《我國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的現狀及其優化研究》,鄭蕊,虎瑞納

《家族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路徑分析》,趙紅霞

《永遠創業的調味品之王》,木子生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8/668976.html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911/807589.html

設計/視覺:YAN

原標題:《賣醬油究竟能有多賺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賣油的金龍魚,為什麼不如賣醬油的海天賺錢
    公司全稱為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魚)但是,金龍魚這家公司有著一個十分明顯的矛盾:攤子鋪很大卻不賺錢。2019年,金龍魚實現營業收入1707億元,淨利潤54億元,淨利率不到3.2%。
  • 小小月餅究竟有多賺錢?
    除此之外,賣包包的Gucci、LV等也趁著這波熱鬧,對VIP客戶推出限量版月餅,以吸引高端消費者的目光。  那麼,新老品牌們對月餅這麼感興趣,它究竟有多賺錢?  賣咖啡奶茶的都來賣月餅  不知道是否是由於雙節疊加,今年月餅市場的爭奪大戰尤為火爆。除了超市裡傳統月餅商家早早佔據C位,以往不做月餅的星巴克、喜茶在今年也來湊熱鬧。
  • 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
    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作為一個對醬油消費有著粘性需求的國家,中國醬油市場的廣闊也造就了多家行業巨頭。根據廣發證券研報,2010年到2020年十年,國內市值翻了5倍以上的個股中,調味品領域的有6支,分別為海天味業、千禾味業、頤海國際、中炬高新、恆順醋業和涪陵榨菜。
  • A股醬油故事: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
    作為一個對醬油消費有著粘性需求的國家,中國醬油市場的廣闊也造就了多家行業巨頭。  根據廣發證券(000776,股吧)研報,2010年到2020年十年,國內市值翻了5倍以上的個股中,調味品領域的有6支,分別為海天味業(603288,股吧)、千禾味業(603027,股吧)、頤海國際、中炬高新(600872,股吧)、恆順醋業(600305,股吧)和涪陵榨菜(002507,股吧)。
  • 現在的社會賣什麼能賺錢?
    說起來賺錢倆個字,我們都首先會想到去賣東西。現在快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已經有好多人跟不上前進的節奏,而中國以後發展的趨勢也是非常的迅速。簡單的個人理解就是說:以後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錢的就。。。。。。呵呵!
  • 馬光遠:在中國,究竟幹什麼最賺錢?
    在此之前,還有一個不起眼的行業龍頭企業也引發了熱議,海天醬油,在9月份市值一度超過了6500億,等於兩個萬科的市值,買房子的輸給了賣醬油的。「我就是個打醬油的」已經不是自嘲語,而是變成了赤裸裸的炫富。當然,今年引發熱議的還有市值超過2萬億的茅臺。相對而言,招人恨的房地產似乎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賺錢。
  • 擺地攤賣什麼小吃賺錢?
    2020年擺攤賣什麼小吃賺錢?每年都會出來很多新鮮沒見過的小吃技術,尤其是夜市生意,每年都層出不窮的擺攤小吃,究竟哪個才是好的?哪個更賺錢?最近擺地攤項目可是實實在在的火了一把,很多人都在尋找最賺錢的擺地攤項目,那麼小編覺得最適合最擺地攤的就是小吃了,隨便走在一個城市的夜市小吃街,生意都是十分火爆,大街小巷都能看見小吃的點的身影。甚至很多小吃都很有歷史,許多遊客會為了吃一個小吃專門去這座城市遊玩,去吃的它的理由,除了小吃的品牌,還有美味口感深深吸引味蕾。
  • 90後小夥擺地攤兩個月掙7萬:擺地攤究竟賣什麼東西最賺錢?
    越來越多的人都想加入擺攤的坑裡,面對這個沒有房租,不用交水電費的攤位,很多人躍躍欲試,還有人鼓吹說,你錯過了淘寶,錯過了電商 還要錯過擺攤嗎?那麼擺地攤兒究竟賺不賺錢呢?在陝西鹹陽的一位90後小夥,就利用這個大好地擺地攤機會,在鹹陽城區福園巷子經營一處烤串的攤位。
  • 學會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你也能輕鬆賺錢
    「阿飛談創業」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社會的人類基本都在追逐金錢,不是物質而是生存必備。賺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線上賺錢,另一種是線下賺錢。馬雲做的多好,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內仍然還有很多人不用淘寶的。      我們首先要針對一部分人,並且這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有需求,你的產品能解決目標客戶需要解決的問題。這裡所謂的目標客戶的第一個要素是對產品有需求;第二個要素是有實力購買這款產品。     如果某個人只是對你的產品有需求,卻買不起,就跟普通工薪階層想買奔馳、寶馬,但買不起是一樣的。
  • 「最貴醬油」一瓶賣到46元
    800毫升裝雀巢美極鮮味汁46.1元一瓶,800毫升裝禾然有機醬油26.7元一瓶,120毫升裝恆順御製香妃醋17.7元一瓶……與平時只需花三五元就能買到的醬醋不同,如今合肥市一些超市的貨架上,出現了包裝精美的瓶裝醬醋,它們被冠以「有機」、「保健」等名目,每瓶售價動輒二三十元。
  • 尋物|醬油為啥賣到180塊一瓶?教你一招分辨好醬油
    為什麼敢賣這麼貴?可能是因為蔡瀾給它打了廣告吧......玩笑。貴還是有貴的道理,據說,恆和太油是將上年的頭伏醬油進行再加工而成,其加工過程極其繁瑣考究。太油一般要經二年以上精心釀造,再放在缸內日曬夜露三個多月,方可灌壇儲存,三年以後才能灌瓶出廠。
  • 瓶裝水究竟能多賺錢?2元一瓶能掙到這個數!農夫山泉有點「錢」
    瓶裝水究竟能有多大的利潤是許多人做夢都想不到的。這個數字以前一直被「隱瞞」著,如今不得不公開。僅從農夫山泉的收入就足以證明瓶裝水的利潤。農夫山泉的招股說明書就說明了瓶裝水究竟藏有多大的利潤。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農夫山泉的營收分別為174.9億元、204.75億元和240.21億元。
  • 如何在車站廁所裡賣紙巾是怎麼賺錢的,偏門的賺錢小項目
    那你感覺用衛生紙怎樣賺錢嗎?大概我們對這行業不了解,那麼今日就來說講我的一個切身經歷。那次在汽車站,買完票,就在候車廳等著,候車廳人數估量一下,上萬左右。那時候我在想,誰如果在這兒做個生意百分百賺錢。這3米的間隔擺了兩個貨攤,一個一張1米展現臺賣腕錶,另外一個直接一張木桌,就是用的那種紙巾,2元一包。我調查了一會,賣腕錶看的人許多,可是成交的沒幾個,而賣紙巾的沒有人看,可是一會兒就成交一個,買完就走。賣紙巾的究竟賺不賺錢,我們來算一筆帳,你就一目了然了。
  • 自古動腦思考者賺錢多,賣力氣賺錢少,你要真相嗎
    ★ 本期經典內容: 賺錢多的人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相信命運。」富人贊同的比例:10%;窮人贊同的比例:90%。窮人更傾向於相信富有是命中注定的,而不太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才是決定他們經濟地位的因素。
  • 在閒魚賣東西究竟賺不賺錢?無貨源閒魚怎麼賺錢?副業該從何下手?
    逛閒魚的人大多都是去淘便宜的,正好有個版塊——免費送!裡面所有的商品都是免費 送的。 但是,並不包郵! 最近圈子裡面都在說無貨源閒魚賺錢項目,很多人也不清楚具體是怎麼樣的操作方法, 畢竟外面需要付費才可以學習。 那今天就在詳細的給大家講解一下。
  • 太賺錢!賣炸雞的賣包包的賣奶茶的都來​賣月餅了!還好都是...
    除此之外,賣包包的Gucci、LV等也趁著這波熱鬧,對VIP客戶推出限量版月餅,以吸引高端消費者的目光。 那麼,新老品牌們對月餅這麼感興趣,它究竟有多賺錢?
  • 賣饅頭能有多大的利潤?真相讓你驚訝!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普羅大眾有一種思想,就是賣吃食雖然辛苦一點,但是還是最根本最踏實的賺錢之道。就拿這大饅頭來說,不少人都想嘗試,因為看起來簡單需求量大,只要有人做就行。所以就有不少人關心這賣饅頭究竟有多少利潤?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看!說起饅頭的利潤,咱們還是先來聊聊饅頭的種類吧。
  • 一瓶醬油賣出多種花樣 下半年醬油企業怎麼玩
    另一方面,跨國「巨頭」卡夫亨氏入局中國醬油市場,跨國民族企業李錦記加碼搶佔內地市場。醬油市場究竟有何「吸金魅力」?下半年企業們準備怎麼玩?國內企業收穫滿滿作為廚房裡的常見調味品,醬油今年上半年在市場中的表現頗為亮眼,也成為行業頭部企業的主要業績增長點。其中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均大賺。
  • 創業做什麼生意好最賺錢適合在家兼職賺錢的項目投資小收入穩定日...
    小本生意創業做什麼賺錢?現在投資什麼最賺錢?不少人關注一些創業諮詢尤其是一些熱門項目更是火爆,隨著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同時想要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畢竟在這個物價跑的火箭快的時代,票子才是最可靠的。 那麼現在到底什麼樣的項目比較賺錢?
  • 第五人格:高端局「演員」究竟多賺錢?運氣好,一天能賺上百元!
    那麼高端局的演員究竟多賺錢呢?其實運氣好的話,一天輕鬆能賺上百元,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隨趣遊君一起看下去吧。首先在莊園早期的賽季中演員是很少存在的,而一些普通局中玩家口中的演員大多都是因為個人矛盾產生的小糾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