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王掞逼死鄭春華,果真是為了四阿哥胤禛?我們都被騙了

2020-12-17 清朝那些人

導讀:在康熙皇帝的壽典上,一隻被調包的死鷹成為了壓垮康熙皇帝身體的最後一棵稻草;康熙皇帝病倒後,皇子之間的奪嫡之爭再次升級,從暗裡湧動升級為表面對抗,誓要為那把龍椅而最後一搏。

皇子們主動出擊,為皇位而明爭暗鬥;滿堂朝臣也紛紛選擇最後的政治站位,以期立下擁立之功,延續自己的官職祿位。為避免皇權更替帶來的政治清算,康熙皇帝以慈悲之心解除了上書房大臣的職務,將他們保護了起來。

可在滿堂朝臣中,有一位老臣顯得尤為特殊,他就是廢太子胤礽的師傅——王掞。這個一直將太子胤礽視為自己最大驕傲的老臣,在康熙皇帝病重以後,立即轉投皇四子胤禛。甚至,為了讓皇四子胤禛相信自己,還立下了「投名狀」——逼殺鄭春華。

康熙皇帝病倒以後,王掞一直等在寢殿外等候消息,直到太醫凌國康出現:

「凌太醫,你得給我個實信啊,皇上的病到底怎麼樣?」

可等到凌國康給出「吉人自有天相,不要緊」的回答後,王掞卻連夜趕到了四爺府,向皇四子胤禛如此斷言:

「四爺啊,皇上快不行了!您得爭取繼位吶!」

為康熙皇帝診病的太醫凌國康,明明給出了「不要緊」的回答,王掞是如何得知康熙皇帝要不行了的?

就當時的複雜局面而言,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乃係國家最高機密,王掞這個前「太子黨」集團的重要成員,自然不會得到康熙皇帝已然病危的實情。也就是說,並不清楚康熙皇帝病情的王掞,來到四爺府的真正目的,並非主動投靠,更非攛掇皇四子胤禛積極奪嫡,而是更有他因。對康熙皇帝病情的臆斷,只是王掞用來迷惑皇四子胤禛的手段而已。

對於王掞的「規勸」,皇四子胤禛自然不能當場攤牌,一句「這話可妄言不得」將王掞懟了回去。見皇四子胤禛不為所動,王掞繼續「規勸」

「我是一個油枯燈盡的人了,既沒什麼可怕的,更不為攀附你。我的先祖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終於成功,沒想到我的一生心血都花在了二阿哥的身上,到頭來化作一場煙雲。二阿哥是不行了。只有四爺您,心裡裝著我大清的江山,念著我大清的臣民。我就盼望著您能繼承大統!」

首先,王掞果真「沒什麼可怕」的嗎?

從其敢在朝堂之上罵盡皇子百官,甚至敢罵康熙皇帝「不教而誅」的具體表現來看,王掞似乎真不怕死。但別忘了,王掞還有一個被康熙皇帝拿來制約他的兒子,為了這個兒子,他寧願放棄以死明志的青史留名,又怎麼會「沒什麼可怕」的呢?

再者,王掞果真不願效仿「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終於成功」的先祖了嗎?

作為一個有著固執思想的老臣,王掞對自己先祖的敬佩和推崇程度,可想而知。自己的先祖寧願九死一生,也要從一而終,誓死保全明武宗;王掞又怎麼會輕易放棄對二阿哥胤礽的保全?

最後,二阿哥果真不行了嗎?

不管因何原因,導致了太子胤礽的首次被廢,康熙皇帝畢竟「一意孤行」地將其復立了;二廢太子以後,康熙皇帝再未明設太子,難道就沒可能再度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

也就是說,王掞用來投靠皇四子胤禛的原因說明,根本就站不住腳!所以,對於皇四子胤禛的明確政治站位,也並非王掞連夜前來的真正目的,他的目的在接下來的一段話:

「四爺,我問您一句話,您要照實告訴我,鄭春華是不是讓您保起來了?」

皇四子胤禛給予模糊回應後,王掞將自己的真實目的,和盤託出:

「四爺,您是百密一疏啊,這個事兒不但我知道,八阿哥他們更是了如指掌。他們一直佯作不知,就是為了捏著這張牌,等到時機一到打出來,置於你死地呀!她早已是該死之人,如今她幹礙到國務社稷,四爺不可操婦人之仁,現在的當務之急,您得當機立斷,立刻把她處死!」

這裡,我們需要弄明白兩個問題:

1、鄭春華果真能成為皇八子胤禩制約皇四子胤禛的砝碼?

2、王掞是如何得知鄭春華下落的?

太子胤礽和鄭春華之間發生的荒唐事,康熙皇帝不是不知道;況且,這等直接關乎皇帝權威、皇家顏面的宮廷醜事,該如何被皇八子胤禩當成制約皇四子胤禛的把柄?在關鍵時刻拿出來,讓康熙皇帝難堪嗎?

所以,王掞用來勸說皇四子胤禛處死鄭春華的理由,並不成立。甚至,皇八子胤禩壓根就不知道鄭春華到底是生是死。

除了圈禁於宗人府的皇十三子胤祥、可能掌握了鄭春華行蹤的皇八子胤禩,再加上一個被王掞說成是「百密一疏」的皇四子胤禛,都不可能將鄭春華的消息告知王掞。但除了胤祥、胤禩、胤禛外,還有一個人知道鄭春華並沒有死而是被胤祥保起來了。他就是廢太子胤礽。也就是說,王掞對於鄭春華行蹤的掌握,就只有他這一個可能。

處死鄭春華的建議被皇四子胤禛拒絕後,王掞也顧不上其他,直接給出了自己的辦法:

「此女是個不祥之人,她已經害了二阿哥,老臣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她又害了您吶!她的罪是上通於天,下大於地。四爺,你要不忍心,就讓老臣去見見她,她要是不肯死,我當場就把她羞死!」

也就是說,王掞連夜前往四爺府的真正目的,並不是選擇站位於皇四子胤禛,而是用盡一切辦法逼殺鄭春華。目的也很明顯,那就是為胤礽的付出掃清一切可能的障礙。

有兩處證據,可以證明上述論斷:

1、舉薦皇四子胤禛的真正目的

離開四爺府,王掞在第二天就上呈了一份舉薦皇四子胤禛的奏摺,卻被康熙皇帝予以了「免去一切職務,遞解回原籍」的嚴懲。

在康熙皇帝病重的關鍵時刻,王掞真就昏聵到主動挑戰康熙皇帝的底線,糊塗的上呈舉薦皇四子胤禛的諫章?

當然不是!

他是在試探,在試探康熙皇帝到底會如何選擇皇位繼承人。諫章被拒,自己被嚴懲,乃係康熙皇帝出於慈悲心腸對其的政治保護,也就能直接說明康熙皇帝對皇四子胤禛的最終認可。如此一來,王掞才能確認廢太子再無復立可能,才能繼續下一步棋。

2、王掞自殺的真正目的

在最後關頭對皇四子胤禛的明確站位,再加上替皇四子胤禛除掉隱患鄭春華的特殊功勞,即使王掞沒有擁立之功,也不至於被皇四子胤禛事後清算,那麼他為何非得遣散家人後選擇了自盡呢?

我們來看下王掞的臨終遺言:

「家裡的人都走了,從哪來回哪去,落葉歸根吶。我這輩子下了兩步棋,一步棋下輸了,一步棋下贏了,這一輸一贏,我是不輸不贏吶。四爺,老臣要走了,您的路還長著呢,您可要好好的把他走完吶。」

意思很明確:我已經讓家人遣散,讓他們回到起點,再不參與政事,再加上我這條老命賠給你。希望四爺不要為難我的家人,讓他們落得善終。

而那兩步棋,下輸的一步,就是逼殺了「無罪之人」鄭春華,試圖為廢太子胤礽掃清復立障礙;下贏的一步,就是遣散家人後選擇自盡,換回了皇四子胤禛對其一家老小的寬容。

作為思想固執的老臣,王掞對於廢太子胤礽的保全之心,始終未滅。為了替胤礽掃清復立障礙,王掞用盡手段贏得了皇四子胤禛的短暫信任,換回了單獨面見鄭春華的機會。經過對康熙皇帝傳位打算的試探後,王掞明確了胤礽再無復立可能,於是立即調整策略,用自己的命和家人的遠離政壇,換回了皇四子胤禛對其家人的寬容。

作為前「太子黨」集團成員,無論哪位皇子繼位,王掞及其家人能得善終的機率都不大,可經王掞一番操作後,他不但無愧於「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的先祖,又保全了家人的性命,不可謂不高明。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廢太子老師王掞為什麼轉投四爺?只因康熙送了他一副藥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不理解,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一直堅定的支持太子胤礽,為什麼會在「死鷹事件」後上書康熙帝舉薦老四胤禛為儲君呢?更蹊蹺的是,舉薦失敗被免職之後,他還不吸取教訓,又跑到老四胤禛府上力勸他奪位,這是為何?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會深夜拜訪老四胤禛?
  • 《雍正王朝》王掞舉薦太子胤礽是不負責任嗎?
    歡迎來到百家號《老者聊歷史》,今天我們講的是:《雍正王朝》王掞舉薦太子是不負責任嗎?王掞肯定不是瞎攪合,結合這部電視劇就能夠明白。作為太子的老師,對於輔佐太子胤礽,王掞也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太子胤礽的確太不成器了,以至於他最後失去皇位。無論是太子胤礽,還是康熙皇帝,都沒有怪罪王掞。特別是太子胤礽,要知道這個人和四王爺胤禛、十三爺允祥關係都弄僵了,但是他對王掞卻是非常感激的。
  • 《雍正王朝》老八和老十四為什麼會忽略真正的對手四阿哥胤禛?
    (他們感覺胤禛已經被排除出去了)無論是胤禵還是胤禩都覺得,老四胤禛就是「胤礽黨」,胤礽被廢,他們被打壓也是情理之中的。加之胤禛一直是」立志」做康熙」孤臣」的。此刻的胤禛外無」人脈」,內無「聖心」。所以無可顧慮之必要。
  • 雍正王朝中一共出現過三次《牧童》歌曲,每一次都讓人淚流滿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12期)在雍正王朝中,讓人感動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年羹堯被賜死的時候,那首《牧童》想起,讓人不禁淚下。其實這首歌在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每一次出現,都是一段讓人感傷的故事。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賜死時的歌曲一共出現三次,每次都讓人落淚!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
  • 雍正王朝:敢當眾辱罵康熙「不教而誅」,王掞真是「年老昏聵」?
    就《雍正王朝》的劇情演繹而言,康熙皇帝之所以明知太子胤礽「不盡職、不修德、深失朕望」,卻還一直保留胤礽的太子名位,就是要維持當前的穩定局面,避免皇子奪嫡的出現。可即使太子胤礽真的是「所琢非玉,難成大器」,此時的康熙皇帝為了維持穩定局面,壓制皇子奪嫡形勢,也不得不將胤礽再度暫時復立。「主動」站出來的王掞,就是為康熙皇帝尋找一個復立太子的由頭。我們再來看下王掞為太子胤礽的開脫,將滿堂的皇子百官罵盡,甚至連康熙皇帝都沒放過。
  • 雍正王朝:廢黜太子之時,王掞為什麼可以將康熙罵得無言以對
    在此之前,無論各位阿哥怎樣的「胸懷大志」,都不敢明目張胆的爭奪儲君之位。可是,從此事開始,奪嫡之爭不僅在阿哥們之間由「暗奪」轉到了「明搶」,大清王朝的文官武將也被有意無意地分成了各個黨派,並且為此相互傾軋、攻訐了幾十年。而造成這一系列朝堂亂象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康熙突然之間廢黜了,已經穩居儲君之位三十多年的二阿哥胤礽。
  •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
    雍正王朝:康熙圈禁十三爺胤祥十年,是懲罰還是別有用意?回答!《雍正王朝》裡康熙二廢太子後,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十年,究竟是為了懲罰他,還是為了保護他,還是有什麼別的用意?保護和有意為之皆有康熙臨死以前,將四阿哥叫到床前,詳細的將所有的事情說了一遍。談到十三爺的時候,康熙說他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嫉惡如仇,把他圈禁起來,是想磨一磨十三爺的稜角,以便將來更好的被四爺所用。康熙很早就認為四爺胤禛為理想的接班人,十三爺的嫉惡如仇,遇事不冷靜,很容易壞了大事,連累四爺,比如鄭春華事件,江夏鎮事件,十三爺都大包大攬到自己身上。
  • 雍正王朝:在打擊「八爺黨」時,雍正為什麼對十阿哥網開一面?
    其實,作為一部邏輯自洽的歷史正劇,《雍正王朝》曾經用幾個小細節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雍正會對十阿哥「網開一面」: 仗義執言,為十三阿哥開口求情 在木蘭圍場太子被廢之夜,十三阿哥因為替四阿哥頂缸,和鬱鬱寡歡的太子外出散心徹夜未歸。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老四胤禛到底為了什麼,他最終結局是什麼?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補2期——總152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但是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明知道雍正帝要來,為什麼要火速從田文鏡處逃跑?一、拜師鄔思道鄔思道是老四胤禛派年羹堯從大獄中接出,並在回京後,帶領全家老小行跪拜禮,正式成為自己以及弘曆他們的老師。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我們來看下康熙皇帝的三道詔書:第一道密旨寄給四阿哥胤禛:命他即刻召見隆科多,嚴密注視太子一黨的動向,一旦發現他們圖謀不軌,即著胤禛捉拿太子,隆科多將太子黨羽一體捕獲。注意,在說明這道詔書是下給皇四子胤禛的時候,張廷玉有一個明顯的疑惑反應:「四阿哥?」然後,康熙皇帝予以了確認:「是四阿哥!」
  • 《雍正王朝》7位女性角色:鄭春華苦命痴情,年秋月一生被安排
    《雍正王朝》作為一部「男人戲」,展現了有著血緣關係的男人之間的鬥爭和衝突,導致大家容易忽略劇中的女人們,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雍正王朝》的7位女性角色。1、鄭春華:武曄一個苦命、痴情、重情重義的女人,得不到康熙的寵愛,將真心託付給太子胤礽,她對胤礽的愛是純粹的,剛開始俠王胤祥以為她只是一個禍害父兄關係的人,後來才真正了解她的真心,所以讓四哥胤禛好好保護她。只可惜她這樣的女人,註定是權力的犧牲品,被看似腐儒愚忠的王掞勸退下線。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那麼哪些人該殺呢?為什麼要殺呢? 以鄔思道、周用誠為首的一幹雍親王府的幕僚、粘杆處的殺手、雍正還是雍親王時重用的一幹心腹奴僕,全部都該殺。
  • 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何對鄔先生「言聽計從」,原來是因為這兩件事
    導語: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何對鄔先生「言聽計從」,原來是因為這兩件事文/小青菜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有個鄔思道,此人是四阿哥胤禛的師爺,對外是胤禛的兒子們的教書先生。在電視劇裡,鄔思道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 雍正王朝:是什麼讓一個帝王接班人自暴自棄、自甘墮落
    看完《雍正王朝》,我覺得有個非常可惜的角色,便是廢太子胤礽了。他當了三十幾年太子,若能再熬上十年、甚至二十年,興許康熙駕崩了,他就能順利上位了,開創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時代。可是,在整部劇裡,太子不是作死,就是在作死的路上。
  • 雍正王朝:當面諷刺康熙,太子師傅王掞為何如此牛?這才叫忠臣
    我們來看下他的這句話能起到什麼作用:1、讓康熙皇帝確定這次「大將軍王」的推舉,「八爺黨」內部確實有過提前商議;而且,決定推舉的對象就是「一丁點武功都沒有」的皇八子胤禩。只是,王掞的發言可決不是為了支持皇八子胤禩,而是用諷刺的方式來提醒康熙皇帝:老臣保舉一人必能勝任,兵法云:哀兵必勝,二阿哥胤礽自獲罪以來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贖前愆。老臣一位如派胤礽前去帶兵,他一定會身先士卒、鞠躬盡瘁,請皇上鑑納!
  • 雍正王朝:如何拒絕「勸酒」?壓根用不著吃頭孢,學學胤禛的辦法
    皇長子胤禔「老四啊,我們可都是空著肚子在等你這位郡王啊」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長子胤禔的形象似乎一直都是康熙皇帝對其的評價——「無情無義、飛揚浮躁、權力薰心的蠢豬」。有了這些鋪墊,皇長子胤禔便第一個站出來「勸酒」:「這第一杯酒啊,我們同賀四阿哥晉升郡王!」
  • 十三爺胤祥為何要救廢妃鄭春華?康熙因一個女人就圈禁胤祥十年?
    《雍正王朝》第一集裡鄭春華和太子胤礽苟且,後來二人事情敗露,太子被廢後,鄭春華被打胎關在渙衣局。復位後的太子胤礽曾經對春華的深情厚意已經不復存在,竟安排胤祥去處死鄭春華,這是給胤祥下套,胤祥是出了名的「俠王」,處死鄭春華不義,不處死春華,也是欺君。救不救,都會留有把柄在太子手裡。
  • 雍正王朝:說話是門藝術!張廷玉的語言藝術,造就了他的官場長青
    導讀: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張廷玉之所以能成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倍加信任、極為恩寵的官場長青樹,除了深通上意,堅定擁護皇權,並不參與奪嫡之爭外,君前奏對、日常交往之中的語言藝術也絕對是其穩立不倒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