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2020年全球疫情期間,爆發最迅猛的一種病。
然而,在這個人人都要學英語的星球上,學習拖延症患者呈現幾何級增長。
英語牛人都知道,拖延症是學習英語的最大殺手。
牛人之所以能把英語說得像母語那般溜,主要原因是他們懂得學習的三大基本步驟:目標、任務匹配和反饋,並且從來不拖延。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學習三部曲+不拖延。
不管學英語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遇上拖延症一步一步摧毀你時,唯一解決辦法是自救。
那麼,我們如何戰勝拖延症?如何在此基礎上,執行英語學習三部曲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拖延症是什麼?
從大腦結構上看,大腦邊緣系統負責控制眼前的事情,大腦前額葉皮層負責控制未來,那麼,拖延很大一部分大腦邊緣系統在作怪。
從本質上說,在爭奪是否立刻行動的時候,大腦邊緣系統否定了前額葉皮層的長遠規劃,拖延就從產生了。
是否感覺很抽象?
我們就拿英語學習來說,拖延是把要學的英語任務無限期拖延,這一切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大腦有點衝動行事。
譬如,當你想玩網路遊戲,同時,又想學習英語。其中,我們都了解,學習英語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習效果也需要長遠規劃才能體現。
另外,網路遊戲則可以立刻、立即、馬上就能帶來反饋,帶來快樂。當這兩個事情同時發生的時候,大腦的這兩個系統就需要做出協調。
但當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大腦邊緣系統和前額葉皮層會在無意識中做出判斷:這兩個事情是需要立刻行動還是需要從長計議呢?
然後,控制快感、應激和反饋的大腦邊緣系統就會決定:立刻玩遊戲。
因為玩遊戲能夠及時帶來感官享受,此時,大腦前額葉皮層就會妥協。因此,學習英語這種長遠的事情就會被往後拖延。
對於拖延,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但也不能直接把拖延當成學習的敵人,應該找準對策,與敏捷的大腦邊緣系統和諧相處。
絕對不偷懶、不拖延是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因為人的本性決定了人不可能完美。學習英語也是,我們不能保證自己每天專心致志地堅持背單詞、學語法、練口語,但我們能夠通過成功螺旋法培養自己的耐力,提高英語學習的耐心。
成功螺旋法的目的在於建立自信,建立起學習英語的激情。
在方法應用上,成功螺旋法把目標分成多個小目標,而這些小目標的挑戰性呈現階梯性上升,是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實現的小目標,接下來實現的目標自信也呈現螺旋式增強。
開頭的學習三部曲,也是基於這個方法理論。其中,任務分配上是必須嚴格遵守階梯原理、任務可觸達這兩個原則,否則,目標太大,就會適得其反。
在英語學習上,我們會經常遇到背單詞堅持不了一周、語法學習深奧枯燥,尤其是口語學習缺乏語境支持,更加難以把英語學好。
總結來看,很多時候是目標設置出現問題導致的拖延學英語。
「7天輕鬆搞定英語口語!」「3分鐘攻破英語語法——虛擬語氣!」,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類似快速提升英語能力的課程海報,對於迫切想提升英語水平的人來說,確實會有一定的誘惑力。
不排除優質英語課程的存在,但是想學好英語,又渴望走捷徑,這個需要慎重。學習英語和學習PS不一樣,沒有快捷鍵,只有踏實和目標設置。
另外,想要學好英語口語,除了運用成功螺旋法之外,有人監督自己的學習,建立積極的學習反饋也同樣重要。
成功螺旋法在於把學好英語這個大目標揉碎了,一個個小碎片逐個攻破,而建立正面學習反饋,則是成功學好英語的幕後推手。
想像一下我們在玩遊戲,每走一步都會有金幣收穫,或者是戰鬥級別的上升。
這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而且這個付出也是稍微努力一些就可以達到的,而得到獎勵也會激活繼續玩下去的熱情。
玩遊戲的方法可以遷移到英語學習上,我們可以設置英語學習目標,比如:今天背誦一篇300詞的英語短文,我們可以設置成50個詞一次,分解成6次小目標,每完成一次目標就獎勵自己一顆糖,或者是做其他喜歡的事情,獎勵可以多樣化,也可以是誇張的,目的是能切身體會到完成目標的快感。
當然,不是每天的目標都是300個詞,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個性化、階梯性改變。
學習目標分解還有很多靈活性的方法,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老師隨時解答問題,也是一件高效、事半功倍的方法。
作者:末兮,專注該專注的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