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夏簡言之(tiankafei99)
我昨天本來要整理我的書稿的,但上網時看了一個視頻,後來就忘記了,接下來去超市買東西,本來打算回家之後整理的,後來實在太困了就睡了,又忘記了這件事。拖到了今天,終於把我想整理的書稿歸類了。
拖延,幾乎是社會的通病了。月初的工作量沒完成,拖到了月底;年度論文,按計劃應該每個月搜集資料,準備寫作,但是一直拖到了截止日期的前幾天。
我帶一個新同事,她負責排版編輯,但是她喜歡在發文章之前把排版內容發給我,有時候我需要重新改動部分內容,但因為時間限制就來不及了。於是我想出一個主意,我規定頭天晚上必須把內容交給我,第二天交的話,我直接在工資裡扣50元,拖一次扣一次。你看,為了治癒拖延,我們多麼努力。
什麼是拖延
Ted有個演講叫做《你有拖延症嗎?》演講者Tim Urban非常幽默風趣用幾張圖就解釋清楚了什麼是拖延症。
這個演講中,Tim Urban說,拖延者的腦子裡,都住著一隻及時行樂的猴子,它在我們要開始一項任務的時候跳出來說:嘿,沒關係,反正你有時間,不如我們先上網看看淘寶,不如我們先去看看八卦,不如吃一杯草莓冰淇淋……
總之,這隻猴子總能想辦法讓你的停下手頭的工作。讓你拖到最後不得不做的時候,才會開始著手開始工作。
拖延是病嗎
人人都有拖延,不必糾結,偶爾的拖延也不需要內疚,普通的拖延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當拖延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就需要作出改變了。古典曾說:戰勝拖延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不是為了戰勝拖延。
在心理學上看,只要你的拖延沒有對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都不算是病,但是確實每個人都想改掉拖延,讓生活變得更加高效。
拖延的原因
但是,你想過嗎?為什麼我們總會習慣拖延。歸納起來,有兩個原因,事情太難,我不會做;追求完美,做不好就不做;沒動力,我不想做。
事情太難,我不會做
針對不會做這個情況,我們不如把目標細分,把難的任務分解。比如,領導如果讓你幫他衝一杯咖啡,我相信你馬上就會去做,因為簡單,一會就能完成。
但是如果你作為領導的助理,他讓你分析部門業績下滑的原因,你可能遲遲不動,因為這裡面需要統計各個區域的消暑數據,需要各個區域負責人的配合,你去問了某片區的銷售,他說太忙沒空給你整理,於是你只好等,能怎麼辦呀,這件事不怪我。
仔細分析看看,整件事其實並不簡單,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需要整個部門的配合,而這裡面,要用到的是溝通技巧、分析數據能力、統計數據能力等等,你還沒有走到後面的步驟,就卡在了第一步了,太難了。
我剛開始帶運營的時候,對運營是沒有要求的,只需要完成我布置的任務就行,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很多交給她們的事並沒做好,問及原因,都是覺得太難了。
讓運營這個月漲粉1萬,他可能無從下手。實際上我們知道,想要漲粉好,需要不斷地曝光,那麼加大互推就是好的辦法。分析後,我建議運營月漲粉一萬這個目標拆解成不同的任務:
本月互推20次;
寫3篇高轉化的文案;
記錄好轉化率、留存率,不斷復盤考核,查找原因;
後來我把任務分細了,雖然同樣的工作,但是我變成了可以量化和考核的任務,我不再把漲粉多少作為工作安排出來,而是讓新同時本月約20個號互推,每次互推後,把互推的效果,進粉的數量,轉化率,留存率逐一記錄,當天就要完成當天的工作。
任務分細之後,效果好了很多,因為可以盡享量化和考核,並且當天就能完成當天的任務了。
追求完美,做不好就不做
其實還有很多人,不想去做的原因就是怕做不好,他們屬於完美主義者。
我們一起寫作的那群人中,信誓旦旦要寫幾年的人,現在都放棄了,大多數人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好,她們會說,要是我有你的文採,我也會堅持寫下去呀。
追求完美的人也容易產生拖延,寫不好不如不寫,這個心理我也有過。
新精英的古典老師提出一個關於60分戰拖延的原則,我十分認同。他說:60分是最高性價比,比如去健身房,你沒有必要練成健美冠軍,大部分減脂塑形就好。
你不必把你的目標定得太高,比如健身這件事,實際上你一周4次,一次30分鐘,這是普通人的健身量,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但如果你把目標定位某健身教練的身材,那麼難度太大反而不好堅持。
沒動力,我不想做
說說第三種情況,那麼沒有動力,不想去做而產生拖延的原因。對於沒動力,確實需要重新考慮一下你的目標制定是為什麼。
我之前些過韓雪學習英語的經歷,有讀者私下發微信給我,要效仿韓雪,把手機裡無關的社交軟體都卸載了,專門學習英語。確實有幾天時間,她在朋友圈打卡了,一天有兩三個任務量,包括口語的練習,單詞背誦,美文的閱讀等,但是一周之後就不見蹤跡了。後來她坦言說,真的堅持不下去了,找到不到動力。
找不到動力,缺乏內驅力,這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最大理由。
我跟自己說,我每年要健身5000分鐘,目的就是強身健體,減脂塑形。所以我一般都會為了身體更好,每周都爭取完成,不拖延。
我先生英語很好,工作都是全英文交流的,我問他最初學習英語的動力是什麼,他說大學的時候有個筆友,外省的,他們都是全英文交流的,並且為了了解對方學校發生的事,他把21世紀報關於感情方面的所有板塊都通讀一遍,一直堅持了3年。後來他的英語為他工作加了不少分,他順利籤約大公司,順利晉升企業項目的負責人,跟最初的那點堅持有很大的關係。
這裡要說到內驅力,就要延伸很多的內容,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人生目標的拆分,然後進行年度目標的拆解,最後分化到年月日等。
美國作者西蒙·斯涅克寫了一本書叫做《從「為什麼」開始》,書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叫做黃金圈法則。黃金圈法則,是讓我們直接找到問題的核心,從為什麼開始,然後是如何做,最後才是做什麼,這種思維模式是內向思考的模式。
這裡的為什麼why就是我上文中提到的內驅力,當你找到了內驅力,就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應該做些什麼。
最後再次借用一句話:戰勝拖延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不是為了戰勝拖延。
甜咖啡,心理諮詢師,自由撰稿人,專注個人
成長,目標管理,寫作治癒,敬請關注她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