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逃避焦慮,我選擇拖延」 |6個實用方法戰勝拖延症

2020-12-14 騰訊網

拖延是現代人經常提及的一個話題。提到拖延,大家就會想到拖延症。那麼到底什麼是拖延?拖延是指:

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敲黑板,劃重點啦:拖延是一種行為,並非某種心理疾病。在臨床研究,診斷手冊上都不存在拖延症,實際上拖延是焦慮或者壓力驅動下,人們表現出現的一種迴避性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根據美國科學雜誌的調查數據,大概95%的人都承認曾經拖延。另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

拖延的「誕生」

生活中人們總是將拖延和懶惰聯繫在一起,或者以後者來解釋前者。那麼拖延是否等於懶惰呢?人們總是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拖延,而在另一些方面上選擇不拖延。所以我們應該在拖延前加一個限定——選擇性局部性拖延。

拖延也是在一定生理機制的運行中產生的,它是「情緒腦」和「理性腦」進行「化學反應」之後的產物。「情緒腦」是指負責調節情緒和本能的邊緣情緒組織;而理性腦則是負責邏輯思維,理性分析等功能的前額葉皮層。在這場關於拖延的鬥爭中,「情緒腦」所代表的就是本我的需求,代表的是情緒的滿足;而「理性腦」則代表現實的原則,以及目標指向。當「情緒腦」戰勝了「理性腦」時,大腦就會釋放出於「愉悅」有關的神經遞質(例如,多巴胺)。

《戰勝拖延》一書的作者蒂莫西·A·皮切爾就指出拖延是一種「屈服以求得自我感覺良好」的行為。在面對來自任務的壓力時,為了短暫地自我感覺良好,情緒會驅動我們去做一些脫離當下,迴避任務的行為。「情緒腦」在獲得短暫地欣悅的同時,為了規避「理性腦」帶來的「現實刺痛感」,我們不得不將這種「迴避現實」的方式一致延續下去。對於現實的焦慮和自責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隨之產生的強大驅力,使我們像機械中的齒輪般無法自己,控制不住地進行迴避。

拖延的發生就是情緒驅動與目標驅動的鬥爭。在情緒與目標的碰撞之下,我們也許就選擇了迴避。

拖延的原因

環境原因

1.在家辦公學習,缺少標準的「學習空間」。家庭是一個休閒放鬆的地方,容易給人產生不利於高效學習、工作的懈怠心理暗示。

2.特定環境中缺乏秩序和框架,時間上相對自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持續關注那些「焦慮」和「無聊」的內容,而非學習。

任務原因

1.出於對任務的排斥,對個人覺得沒有任何意義;

2.面對的任務沒有制定明確的指標,模糊不清,不利於實現;

3.任務單調乏味,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情緒上的刺激與回饋;

4.任務難度較高,不易實現,容易放棄;

5.缺乏內在或外在的獎勵,無法調動自己做事的動力;

心理原因

1.從事的任務,會激起自身負面情緒,容易陷入沮喪;(觸發過去回憶,自責,羞恥等等)

2. 積極和消極完美主義。

如何應對拖延

應對拖延,就是要讓「情緒腦」和「理性腦」的戰鬥中,使得「理性腦」處於上風,而「情緒腦」處於跟隨的位置,相互合作。在這種狀態下,你對於所做的事情既能夠理性地展開行動獲得反饋,又能通過反饋擁有正向的情緒激勵,進一步強化行為傾向,這才是最高效的行動方式。

同時我們需要意識到應對拖延並非要完全消除拖延,而是儘可能縮小拖延的影響,利用拖延完成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情緒調節的方法

情緒調節的重點在於安撫好你的「情緒腦」,同時避免情緒驅動的行為。

1、轉移

痛苦是在咀嚼中加倍的。沉溺在消極的情緒中就像在漩渦中打轉,所以當情緒糟糕時,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有意識地把它轉移到可以替代的事情上去。

劃重點:當情緒降低到可以接受範圍時,需回歸到當下應對的任務中去,避免迴避的產生。

2、合理地宣洩

疏通情緒的河流。大哭一場;找人傾訴;寫日記;喊一喊;深呼吸;找個地方吧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和自己對話;運動;唱歌跳舞朗誦等。

3、積極的自我暗示

情緒激動時,暗示自己冷靜些,情緒悲觀時暗示自己「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積極應對方式

1、對多項任務進行排序

面對同時需要應對多想任務的情況,將它們一一記錄,並按照是否緊急、緊急程度或者難易程度進行歸類。也可以使用「任務清單」「日程表」「甘特圖」等等小技巧,幫助我們對任務進行分類,做出適合自己的計劃。

2、設立明確的行動目標

設立一個你認同的目標,然後把目標進行量化,轉化為具體的可衡量指標。之後進一步把任務細分:每月,每周,每天應該完成什麼。具體方式如下:

量化目標,可量化的目標具有「SMART」這樣5個特徵

制定目標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給出具體的時間限制,制定一個可接受並且可操作的目標,並且可以用具體的指標進行衡量。

分解目標,便於印證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為實際行動建立清晰的指引,將大的目標拆分為小任務,能夠有效的降低任務難度

3、建立目標—執行—反饋的正向循環:

當然,回報與付出之間並非必然呈現線性增長的正比關係。短期來說,一份耕耘並非有一份收穫,但是長期來看,我們總能收穫到應該屬於我們的東西。想要獲得任務給你的反饋,最難的是第一次撐過拐點。延遲滿足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練習的,畢竟量變到質變,需要一個等待的過程。要記得:美味都需要時間的醞釀。

4、對「不完美」的暴露

積極完美是尋找方法完成任務以達到理想的預期,而消極完美主義則是對未達目標的災難化預期,焦慮使得你堅信——只有不停地完美,才能達到無可挑剔的程度。追求完美無可厚非,而我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應當去反思如何把握積極完美和消極完美無規律的自由切換。所以我們只能不斷接近「完美」,接納「不完美」的事實。

5、發現事物的積極意義

事物的意義在於個人的賦予。面對抗拒或自覺無意義的任務時,需要你熬過不舒適的階段。隨著持續投入到任務中,你的情緒得以舒緩,你的思維認知就會隨即變得廣闊起來。「心流」的體驗會讓你變得更加專注,更加成熟。學會從當下的任務中尋找積極的意義和獲得,你的行動就有了相應的「理由」。

總結:應對拖延,我們不是反人性的「改正」,或是「抹去」。順應人性,我們要做的是減小拖延對我們的影響。和「情緒腦」合作,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到,做到,堅持下去就是成功。

相關焦點

  • 戰勝拖延症的3個實用方法
    拖延不光會給我們生活、工作帶來困擾,還會讓我們背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刻活在自責和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所以我一直在試圖找到戰勝拖延的方法,但大部分寫拖延症的書籍,都是對拖延症狀描述的很準確,給出的方法卻不怎麼實用,直到看到《戰拖行動》這本書。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一、通過認知、情緒和行為方法來終結拖延症你是否會擔心一旦被拖延的習慣給粘上了,就甩不掉了呢?別灰心,你還有選擇的方向,面對讓人苦惱的拖延依然可以採取辦法把它給除掉。只要我們付諸行動,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就能徹底戰勝拖延症。在本書中你將會學到怎樣去使用這個認知、情緒和行為「三管齊下」的療法,用它來徹底擺脫拖延的糾結,從那些你通常要拖延的時間中,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收穫。這種方法也適用於那些有截止日期和預定日期的任務。讓你免於「最後一刻的疲於奔命」狼狽狀態。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可是這個拖延的過程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後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即將要去完成事情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轉移注意力的衝動,最後用無關緊要的事情來代替,所以這個過程是伴隨著拖延的思維,例如:「晚點再做吧或者現在還沒準備好,等我準備好再做吧」。可是這種拖延可不單單是逃避的行為,這個過程是包括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理解和想法、情緒、感受以及行動,所以拖延的問題是比較複雜的多。
  • 如何戰勝拖延症?從起源出發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拖延的現象,而且這個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到成為一個病症:拖延症。特別是大學生,有研究表面,目前有超百分之九十七的大學生都有拖延症。拖延會讓我們拉長完成任務的時間,影響我們的學習以及生活,甚至是帶來焦慮。
  • 戒了吧,拖延症!戰勝拖延的六大方法,來學習下吧
    拖延症不是一種病,但養成習慣可真會害死人!拖延,會扼殺你的夢想,會浪費你生命!要想改變人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請:戒了吧,拖延症!現在!立刻!馬上!只要你能戒掉拖延症,真正的戰勝拖延,你事實上就已經勝過了絕大多數的人。
  • 戰勝拖延症
    比如說寫工作總結,總是拖到明天就要交的時候今天晚上才寫,比如說洗襪子,總是拖到沒襪子穿的時候才洗,比如說出門,總是拖到快要遲到的時候才出門,這時候你就不淡定了,心裡想著我一定要戰勝拖延,我一定要戰勝拖延、我一定要戰勝拖延,然後去聽各種課,看各種書,後來聽說番茄工作法對於戰拖非常有效果,於是自己就試,試了一周發現,還是老樣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自己已經是拖延症晚期了。
  • 告訴你拖延症的6點危害,2種克服拖延症的特殊方法
    >出現焦慮這裡就不一一解釋,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以上症狀,說明你大概率是一位拖延症患者,估計很多人想問懶惰是不是就意味著有拖延症呢?其實懶惰不等同於拖延症,但拖延症的一部分表現卻包含著懶惰,打個比方,你剛好肚子餓了,但是你不想自己走出去飯館吃飯,於是你就點了外賣,這能說明你懶,但這不能說明你有拖延症。
  • 喜歡拖延有解決的方法嗎?三管齊下,讓你搞定拖延症
    拖延不是個非黑即白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拖延,只是輕重程度不同,所以不要給自己貼上「拖拉機」的標籤,這不但會影響自己的自我評價,還給老闆留下了不良的印象,而且有時候是給自己的拖拉找藉口,反正我有拖延症。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壓力;害怕失敗的焦慮;認為不是最好就是失敗的完美主義。當然除了死亡這件事是肯定的,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事是必然的,所以也沒有那麼多的失敗。
  • 心理學:如何克服拖延症?大多數人只是逃避,不是拖延症
    我一直在告訴我自己世上無難事只要會逃避;我一直在想辦法逃避還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生活就是有很多問題讓你下意識地想逃避哪怕只是暫時地想辦法不面對去逃避。每個人的生活中都真切地體驗過想逃避,想拖延。有一些破除拖延的方法相信你也聽說過,比如:目標分解法(分大目標為小目標),番茄工作法(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等等。但很多人試過並不管用,原因很簡單,目標分解只是把一個拖延拆成了好幾個拖延;番茄工作法對於長時間專注的創造性工作是不可行的。
  • 終結拖延症
    3.摘掉「我是拖延者」的標籤拖延不是個非黑即白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拖延,只是輕重程度不同,所以不要給自己貼上「拖拉機」的標籤,這會影響自己的自我評價,而且有時候是給自己的拖拉找藉口,反正我有拖延症。4.克服失敗恐懼,實踐「立即行動」哲學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壓力;害怕失敗的焦慮;認為不是最好就是失敗的完美主義。
  • 《再也不見,拖延症》:告別拖延症,重寫你的人生
    關於拖延症的書,我也看過許多,但如很多治標不治本的自律文章一樣,講了很多方法,卻沒有抓住真正的病因,所以照這些方法實行起來總是好一陣壞一陣,最後又陷入拖延症的泥潭,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然而,當我看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帕梅拉·S威加茨和凱文·L焦爾科合著的《再也不見,拖延症》之後,確信拖延症是一種可以根除的病。
  • 焦慮情緒導致拖延,這些方法可以改善拖延症
    儘管科學家已經對「拖延症」的神經基礎有了 一定了解,但現有的研究尚不能證明,刺激大腦能否 改變拖延者的神經生物學特徵和行為特徵,從而根治 「拖延症」。不過,很多心理學家還是提出了一些可能 有助於減少拖延的行為幹預或情緒幹預方法。
  • 5個方法,幫你告別拖延症
    記得《戰勝拖延症》一書的作者加拿大心理學博士蒂莫西•A•皮切爾曾說過一句話:「人人都會有拖延症。」那麼拖延症究竟是什麼樣呢?所謂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不好行為。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88.7%的受訪者有過只顧著焦慮卻遲遲行動不起來的情況,54.3%的受訪者希望能夠戒掉「拖延症」,提高效率。
  • 《終結拖延症》:終結拖延症,秘訣就是這三個!開啟自律人生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威廉·克瑙斯的《終結拖延症》,就是可以幫助我們戰勝拖延症的著作,是暢銷美國的心理自助讀本。本文講到的主要方法,來源於這本書。在《戰勝拖延症》這本書中,作者羅列的拖延症類型有十幾種,而最普遍的是這三類:期限拖延、認知障礙拖延和分心拖延。
  • 眾症時代:拖延症、囤積症、選擇障礙改變我們
    最早每個北大學生可以有8次的免費心理諮詢機會,後來由於預約的人太多,校方只好縮短為6次。  他們的困擾大多與學業拖延有關,還包括形形色色的選擇障礙——很多學生在出國、工作或者戶口和高工資之間搖擺不定。更多學生的病症是混在一起的,導致程度不同的焦慮。  李松蔚有時會跟同事們交流這些「症狀」。私底下,他們把大一、大二學生戲稱為高四、高五。
  • 一篇文章告訴你,厲害的人都是怎麼戰勝拖延症的
    羅胖的《迷茫時代的明白人》中是這樣定義拖延症的: 拖延症其實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自己應該去做,但是你就是現在不想做,拖著不做,而拖著不做的同時呢,心中還有很強烈的焦慮感和負罪感。拖拉,焦慮,負罪,這三樣湊齊了,就叫拖延症。拖延症造成的焦慮、拖延、負罪感,也迫使我們用各種方法去跟拖延症戰鬥,比如番茄工作法、分解任務法、自律等。
  • 計劃一拖再拖、深陷拖延症無法自拔?5招教你高效戰勝拖延症
    拖拉、焦慮、負罪,這三條湊齊了,就叫拖延症。拖延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積極拖延者,一種是消極拖延者。消極拖延者即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說的拖延症者:在需要完成一件任務時,消極拖延者什麼都不想做,不去推動這項任務,只是讓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在時間的流逝中忍受焦慮的煎熬和享受拖延的快感和負罪感。
  • 嚴重拖延症,每天都焦慮到死?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症不是夢
    ,浪費了幾個小時,一個單詞也沒看。拖延症影響一個人的職場發展、親密關係、親情維護、健康鍛鍊。由拖延而產生深深的焦慮、不自信、自責,這種挫敗感,甚至會引發嚴重的抑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讓自己徹底擺脫拖延症呢?有!
  • 戰勝拖延症,優秀的人都在用這幾種方法
    工作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拖延事情的時候,大到可能下周才需要交的PPT,小到在家宅著的時候家人叫快點去洗澡。拖延症對於很多人來說確實是想解決又很難根治,歸結原因,就是對自己痛的不夠徹底,今天純粹和大家聊聊具體方法,戰勝拖延症,行動起來。
  • 普通職場人戰勝拖延症的3個方法
    我想,大多數人跟我一樣,都是被拖延症拖垮的年輕人。但拖延症其實不可怕,也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戰勝。下面就介紹幾個方便又簡單並且能戰勝拖延症的小竅門。找個等級高的人監督你人在公開場合裡更重視自己的形象,特別是在等級高的人眼裡,更是想去維持好的形象。我跟朋友圈裡一些大神聊天時,還有心潮澎湃的緊張感。比如,每次跟貓叔聊天,我都緊張的打錯字,偏巧,貓叔有次說我寫作問題時,就講過錯別字的問題,讓我很是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