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聊聊嫦娥三角戀、老北京萌寵兔爺兒的故事

2020-12-14 清奇的奇聞趣談

中秋節來了,就來係數一下關於民間傳說的動物神話故事,給大家吃月餅賞月的同時,增加一些傳統的趣味。

先來說說嫦娥的故事,其實嫦娥本來是一位公主,她的父親是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之一的昊天上帝的女兒,自幼精通織布和刺繡,美貌天下聞名。嫦娥自幼和堯的將軍吳剛定親,但是與神箭手后羿產生了感情。

於是產生了史上最悲慘的三角戀,嫦娥偷吃了不死仙藥,跑到了孤單寒冷的廣寒宮,從此孤獨永久。

吳剛,愛慕嫦娥,也隨嫦娥到了廣寒宮,被罰日日伐桂,卻怎麼也都伐不完,終身勞役。

而后羿,作為一個凡人,不得不忍受一個人孤獨終老,再也見不到自己美麗妻子。

中秋節,在北京有個人人都知道的靈魂寵物,那就是兔爺兒。

北京兔爺是封神演義中的長耳定光仙,所以比較早的兔兒爺形象是「金光洞」。國人有男祭灶和女祭月的習俗,然而兔爺早期這是女人祭祀太陰星君時防止孩子搗亂而給孩子的玩具。

其實,北京的這隻兔子,是脫胎於神話中的玉兔,傳說是這樣的。

有一年,北京發生嚴重的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患病了,嫦娥看到以後,就讓玉兔化身成為一名少女,挨家挨戶的贈醫施藥,治癒了很多人。

因為玉兔在換身人形治病的時候,扮成各種各樣的裝扮,有時男裝,有時女裝......人們為了紀念玉兔的功德,就塑造出各種形態的兔爺形象。

每年到農曆八月十五的那一天,家家戶戶都要供奉她,還親切的稱呼她魏「兔兒爺」「兔奶奶」。

相關焦點

  • 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兔爺
    據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王連海介紹,兔爺是老北京一種獨特的泥玩具,基本形式是兔首人身的彩繪泥塑,原為中秋節期間的節令風物,產生於明代晚期,傳承至今,基本只限於北京地區,其他地方少有。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兔爺在形態、色彩、時令、地域等方面都開始了令人欣喜的發展和變化。
  • 兔兒爺與中秋節,老北京兔兒爺的來歷
    以前老北京人過中秋節,祭月是主要民俗活動之一。到了八月十五傍晚,家家戶戶都要在庭院裡擺一張八仙桌,擺上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等供品祭拜月神。瓜果、月餅好理解,那毛豆枝是幹什麼用的呢?那是專門為「兔兒爺」準備的。
  • 老北京兔爺傳說,玉兔下凡解救瘟疫百姓
    如果說北京人有什麼「市民級」信仰,兔爺兒絕對能排在前列。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兔爺兒的地位與土地爺爺處於持平狀態。在中國三千萬神魔妖鬼之中,從「玩具」身份最終獲得仙籍的,只有兔爺兒一家。在明代以前,兔爺兒的地位就是「玩具」。在北方,男祭灶,女祭月是一種古老風俗,在明前的漢族統治時期,女人在祭月的時候擔心小孩子亂鬧影響祭奠儀式,所以會把兔子形的玩具給小孩子玩。而兔子形玩具,自然是嫦娥玉兔傳說的影響。兔爺兒開始神格化,是起源於一次瘟疫。
  • 請兔爺兒、做月餅、猜燈謎!重溫中秋習俗
    中青在線北京9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奪)請兔爺兒、做月餅、猜燈謎、誦經典、聽琴樂……9月21日至24日,以「月滿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系列文化活動」在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行,各項蘊涵著豐富文化內涵的民俗活動,讓遊客們一邊參與互動體驗,一邊感受中秋氛圍
  • 迎兔年,訪兔爺 兔爺成一種老北京特有文化
    新式兔爺的最大特點就是微笑     在北京南三環附近的吉兔坊工作室裡,「80後」的兔爺製作名家胡鵬飛正在一絲不苟地為一隻大號兔爺「開臉兒」,在老舍茶館參展的兔爺大部分都是出自他的手。胡鵬飛的泥塑手藝是祖傳的,泥虎是他的拿手絕活。
  • 畫兔爺,做月餅,永寧鎮中秋節真好玩兒!
    畫兔爺,做月餅,永寧鎮中秋節真好玩兒! 9月11號上午 在永寧鎮南山健源農業生態產業園內 來自附近的村民 民宿經營者以及遊客近百人 共同參加了由永寧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組織的中秋節活動
  • 今日中秋節|我國各民族過中秋節有哪些特色?國外有中秋節嗎
    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張燈結彩,團聚一堂,品嘗月餅,欣賞明月的時候啦!當然,家長們也少不了給孩子們講嫦娥奔月,與丈夫后羿分離,後悔不迭,吳剛伐樹,可愛的玉兔的故事等。那麼我國的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麼?
  • [中秋風俗]老北京拜兔爺 "兔爺山"再現月壇公園
    中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杜金明)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天(12日)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對於中秋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但是不同的地區也有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風俗習慣。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拜兔爺的習慣。「八月十五月兒圓,兔兒爺家住月裡面。兔兒爺,別嬋娟,走向大地顯靈仙。」
  • 說一說老北京「兔兒爺」的傳承以及製作過程
    在老北京有一種家喻戶曉的吉祥物叫兔爺。這兔爺不僅樣子可愛,還很受人的尊敬,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這賣兔兒爺的攤啊,那遍地都是。中秋節,家家請兔爺,家家戶戶的小孩啊婦女啊,還會拜兔兒爺兔兒爺,這是為什麼呢。
  • 月壇公園中秋拜兔爺 1米高兔兒爺山受追捧
    1米多高的兔兒爺山共6層,擺放著100多個大小不同、造型各異的兔爺、兔奶奶,它們既有傳統的金盔金甲武士模樣的兔爺形象,也有騎著梅花鹿或者十二生肖的兔爺,還有賣萌可愛的現代卡通兔爺形象。很多遊客被兔兒爺山吸引,紛紛拍照留念。
  • 中秋節的別稱有哪些?中秋節還有哪些特別的名稱
    中秋節又叫什麼節呢?一年一度中秋節馬上就到了,你知道嗎?關於中秋節的別稱有很多。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推薦閱讀: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古詩詞有哪些 2018中秋節古詩詞大全仲秋節根據中國的農曆紀年法,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女兒節中秋節又叫「女兒節」,不過只在南京地區流行。
  • [都市晚高峰]中秋節 話兔爺——北京民俗藝人講述兔兒爺的故事
    [都市晚高峰]中秋節 話兔爺——北京民俗藝人講述兔兒爺的故事 中秋節,話兔爺——北京民俗藝人講述兔兒爺的故事。
  • 老舍茶館兔年展兔爺 "新式"兔爺最大特點是微笑
    據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王連海介紹,兔爺是老北京一種獨特的泥玩具,基本形式是兔首人身的彩繪泥塑,原為中秋節期間的節令風物,產生於明代晚期,傳承至今,基本只限於北京地區,其他地方少有。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兔爺在形態、色彩、時令、地域等方面都開始了令人欣喜的發展和變化。
  • 觀潮、祭月、拜兔爺……中秋節習俗知多少?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彩燈、月餅……大街小巷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歡樂祥和氛圍。其實,早在魏晉時期,民間就出現了中秋賞月的活動,到了宋朝,夜市還會通宵營業,遊人絡繹不絕。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場、新酒上市……飲食可謂非常豐富。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月餅的身影。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
  • 傳承百年的手工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人尊稱它「兔爺兒」
    北京自古以來有很深的「爺兒」文化,能把兔稱為「爺兒」,也是對它的一種尊稱,古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據說玉兔曾經下凡為人間消災祛病,保護過人類,所以自此就把兔兔「神化」了,文藝範的兔兔為了更顯它高大威猛,人們就給他穿上了盔甲和戰袍,身後還插著2個彩旗,彰顯兔爺能文能武的形象。
  • 老年間小孩子玩兒的兔爺,背後還有個好玩兒的故事
    在過去,每到中秋或者春節,小孩子們都喜歡買兔爺,家家戶戶也都供奉著兔爺像。一個個泥塑的兔爺,都長著兩隻長長的耳朵,一張三瓣兒嘴,穿著威武的鎧甲,十分活潑可愛。兔爺是小孩子們喜歡的玩具,也是很有價值的民間工藝品。其實關於兔爺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 走遍京城消瘟疫 祭月賞景拜兔爺
    作為北京人中秋節俗的重要標誌之一,兔兒爺流傳至今,已有不少於380年的歷史,雖無從細細考究,但至少從明代起就已經流行,有關其傳奇故事,也被歷代人們久久傳頌。相傳有一年,瘟疫傳遍了整個北京城,宮中的嫦娥看此不忍,於是派身邊搗藥的玉兔來為百姓們治病。
  • 中秋節有什麼講究?這些禁忌一定要注意!
    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在期盼中秋假期的同時,想必早就安排好了行程,準備和家人度過一個和和美美的中秋節,很多人都認為中秋節是中國最喜慶的節日之一,是與家人團圓的日子,但實際上中秋節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在享受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時刻的同時也一定不要忘了注意以下這些禁忌:
  • 觀潮、祭月、拜兔爺……中秋節習俗真奇特
    今天就為您盤點一下1.北京「兔爺」是北京中秋習俗的代表,到了中秋節,北京街上你都能看見泥兔攤。在北京的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中秋佳節的氣氛,因此兔爺兒是北京人過中秋節的必備用品2.福建廈門「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
  • 中秋節有哪些風水說法?避開這「八忌」,來年順風順水,好運連連
    傳統的中國民俗文化裡的中秋節有很多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發桂、玉兔搗藥、月餅起義等,在中秋佳節中,分享一下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月亮的禁忌與祈福文化吧!不可以用手指月亮相傳月亮上面有神明,所以古人認為用手指指月亮是對月亮不尊敬,還有些地方的古代傳說更認為用手指月亮會被月亮裡的神明逞罰,逞罰方式就是晚上做夢的時候月神會來割指祂的那根手指。